-
釉基质蛋白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作用的再认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proteins,EMP)在牙骨质形成前沉积在发育中的牙根表面,并可能在牙骨质形成中发挥作用,釉原蛋白(amelogenins,Am)是EMP中的主要组分和活性成分。研究显示EMP在牙周组织再生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EMP可通过影响生长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表达,作用于各类牙周组织再生相关细胞,发挥促进血管形成、抗炎抑菌和加速组织愈合等功能,从而达到牙周组织再生的临床效果(新生牙骨质、牙槽骨并有牙周膜功能性穿通)。单独使用EMP或EMP联合植骨材料或屏障膜,可用于骨内缺损、上颌颊侧和下颌Ⅱ度根分叉病变的再生性手术治疗;EMP还可以辅助治疗退缩类型为1或2类的牙龈退缩,使暴露的根面重新获得真正的牙周组织再生。随着学界对EMP的牙周再生原理和当前临床应用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可进一步展望EMP未来的发展。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发重组的人Am以替代动物来源的EMP,研究EMP与其他胶原生物材料的联合应用,以及探讨在重度牙周软硬组织缺损和种植体周病变中EMP的具体应用方式,都是未来EMP相关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牙根屏障技术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后口内美学区软组织轮廓动态监测及美学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牙根屏障技术(MSST)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后1年内种植位点唇侧软组织的动态变化,为评估MSST对种植体周软组织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完成MSST美学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术后1年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使用口内扫描仪获取患者口内光学模型,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进行多时间点虚拟轮廓重叠配准,于多个层面分析种植位点唇侧软组织轮廓变化,精确计算术后各时间点唇侧龈缘顶点冠根向变化量、龈乳头冠根向变化量及唇侧软组织轮廓唇腭向厚度平均变化量,并通过粉色美学评分进行美学效果评价。结果:共纳入患者22例(22枚种植体),患者年龄为(40±13)岁(21~75岁),包括9例男性和13例女性,12个月的随访观察期内,所有种植体均无不良事件发生。术后12个月种植位点唇侧龈缘顶点冠根向变化量为0.08(0.07)mm,近中龈乳头冠根向变化量为0.19(0.25)mm,远中龈乳头冠根向变化量为0.19(0.10)mm,唇侧软组织轮廓唇腭向厚度平均变化量为(0.39±0.09)mm,轮廓塌陷主要发生于龈缘根方2 mm内。种植位点唇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为(0.17±0.08)mm,种植体肩台根方1、3、5 mm处水平向唇侧牙槽骨厚度变化量分别为(0.13±0.08)、(0.12±0.10)、0.04(0.17)mm。粉色美学评分为13.00(2.25)分,所有种植位点均获得理想的美学效果。结论:利用MSST于美学区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12个月随访观察期内,种植位点唇侧软组织轮廓变化微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常规与牙根屏障技术即刻种植修复上前牙的短期美学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视觉评价的方式比较上前牙美学区常规和牙根屏障技术(socket shield technique,SST)即刻种植修复的短期美学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拍摄3组志愿者上前牙照片,天然牙组志愿者(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本科生或研究生,2020年1月招募,10名)上前牙均为天然牙;常规组和SST组志愿者(2016年10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完成即刻种植修复的患者,每组10例)1颗上颌中切牙分别为常规即刻种植术后和SST即刻种植术后12个月,另1颗为天然牙。请非口腔专业人员(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工作人员及2名职工家属)、口腔医学生(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2015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修复医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修复专业医师)各10名对照片上中切牙(天然牙组上颌右侧中切牙、常规组和SST组种植修复体)进行粉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PES)和白色美学指数(white esthetic score,WES)评分。结果:天然牙组PES和WES总分[9(8,10)和8(7,10)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7(6,8)和7(6,9)分]( H=287.08、132.79, P<0.01)和SST组[7(6,9)和8(7,9)分]( H=216.01、101.21, P<0.01),SST组PES总分显著高于常规组( H=-71.06, P<0.01),常规组与SST组WE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31.57, P>0.05)。口腔医学生PES和WES总分均显著低于修复医师( H=-120.90、-218.86, P<0.01)和非口腔专业人员( H=-109.55、134.97, P<0.01);修复医师与非口腔专业人员PES总分相近( H=-11.36, P>0.05),而WE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83.89, P<0.01)。 结论:SST即刻种植术后12个月可获得比常规即刻种植更好的粉色美学效果,评分人专业背景可显著影响粉白美学评分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牙根屏障技术的临床应用与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牙根屏障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和相关技术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12月完成的18例(21个种植位点)采用牙根屏障技术进行种植修复的病例,其中11例(14个种植位点)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7例(7个种植位点)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41.2±10.8)岁。分析患者牙根片厚度及高度与唇颊侧牙槽骨改建的关系,进行粉白美学指数评分,并分析并发症,提出预防措施。结果:牙根片高度、厚度与唇颊侧牙槽骨垂直向改建均呈负相关关系( r=-0.458, P=0.037; r=-0.574, P=0.007),牙根片厚度与牙槽骨水平向改建呈负相关关系( r=-0.619, P=0.003)。3例患者(3个种植位点)出现根片内暴露,没有种植体失败。18例患者均获得较好的粉白美学效果。 结论:进行严格的病例筛选及精细的手术操作,并确保牙根片有足够的厚度,牙根屏障技术可获得较好的种植修复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牙根屏障技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众所周知,临床工作中常遇到因外伤或牙周病需要进行前牙拔除的病例,但拔牙后会引起生理性的牙槽骨吸收,牙槽嵴宽度和高度都会发生丢失,它是由多种生物机制决定的,起主要作用的是牙周膜和其血管供应的丧失[1-3].这种骨吸收,通常发生在拔牙后的第1个月,并引起附着软组织的萎缩或衰退,尤其是在前上颌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口腔种植修复应用的根膜技术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根膜技术可有效维持即刻种植位点良好的软硬组织形态,在美学区的种植修复中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的:综述根膜技术在种植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录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immediate implant,socket-shield technique,root-membrane technique,root-implant",中文检索词为"即刻种植,根膜技术,牙片屏障技术,牙根屏障技术,盾构术,牙根盾技术".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相关性低及重复文章,最终纳入58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 与结论:根膜技术是一种新的牙槽嵴保存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可有效维持即刻种植位点的软硬组织形态,且针对不同临床情况可选择性保留牙槽窝内不同位置的根片,该技术在前牙美学区的种植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根膜技术敏感性较强,临床操作中保留根片的厚度、高度及长度对最终修复效果均有所影响.此外,根膜技术与传统种植相比可能出现根片暴露、根片吸收等生物并发症,因此在尚无更丰富的组织学证据和长期随访数据前,根膜技术在常规临床实践中应谨慎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