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周联合正畸早期介入治疗重度牙周炎松动牙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重度牙周炎造成的牙松动、移位常伴 创伤,而持续的 创伤又可进一步加剧牙松动。牙周联合正畸早期介入治疗可起到固定松动牙、便于去除菌斑、控制炎症的目的。在牙周再生性手术修复牙槽骨缺损过程中,可通过正畸压入移动获得角形骨缺损,为牙周再生手术创造有利条件。本文报道1例牙周联合正畸早期介入治疗重度牙周炎松动牙的全过程,纵向观察4年,在保存重度牙周炎松动牙、恢复牙周组织健康、重建咬合功能等方面均效果满意,为牙周联合正畸保存天然牙提供临床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骨替代支架材料在种植前位点保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减少拔牙后骨吸收并实现必要的软硬组织增量,获得更好的种植修复效果,对拔牙部位进行充分的管理非常重要。种植前牙槽嵴位点保存技术(alveolar ridge preservation,ARP)有助于获得可预测且令人满意的骨增量结果。本文介绍ARP中骨替代支架材料的特点,以及与其相关的组织学研究、临床应用疗效,以期为这些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7
上颌后牙是牙髓根尖周疾病的常见发病部位,在解剖上与上颌窦关系密切,炎症易扩散引发牙髓源性上颌窦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常需联合进行显微根尖手术和上颌窦底提升术,笔者将其命名为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上颌牙-牙槽骨-上颌窦复合体是该手术的解剖学基础,本文结合文献回顾及临床经验,详细讨论了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应用场景及优势、适应证与禁忌证、治疗计划制定以及术式选择等关键问题,旨在探讨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在治疗上颌后牙牙髓源性上颌窦炎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其临床操作路径和制订多学科联合管理策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黏性骨在口腔种植及牙周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7
黏性骨由自体血小板浓缩物与颗粒骨移植材料交联而成,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稳定性,可以适应多种骨缺损区形态并维持成骨空间;同时,源于自体血小板浓缩物的白细胞和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促进了血管生成和组织愈合.目前,黏性骨已逐渐应用于口腔种植和牙周领域并取得了积极效果.本文阐述了黏性骨的组成、制备方式和作用机制,并对其在牙槽骨增量、即刻种植、牙槽嵴保存、上颌窦底提升以及牙周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屏障材料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膜和骨胶原在后牙区牙槽嵴保存术中的应用:一项1年随访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评价自体浓缩生长因子(CGF)膜和骨胶原作为屏障材料在后牙区牙槽嵴保存术(ARP)术后1年的骨组织保存效果.方法 选取三壁及以上骨缺损需接受后牙区牙槽嵴保存术治疗的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至CGF组(12例)和骨胶原组(Collagen组)(12例).2组患者均拔除无法保留后牙,拔牙窝内填充异种移植物骨替代物Bio-Oss?至拔牙前牙槽嵴顶处,CGF组将制取的CGF膜覆盖于骨替代材料上缘并封闭创口,Collagen组采用Bio-Oss? Collagen覆盖并封闭创口.牙槽峭保存术后6个月植入种植体.采用锥形束CT测量分析术后即刻、6个月和1年的垂直牙槽嵴骨高度和水平牙槽嵴骨宽度变化,评估种植术中再植骨率和植体存留率.采用SPSS 2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4例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无1例退出试验或失访,无1例出现术后感染、出血和种植体周病等.术后6个月CGF组的垂直牙槽嵴骨高度减少量低于Collag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CGF组和Collagen组垂直牙槽嵴骨高度的减少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1年CGF组和Collagen组水平牙槽嵴骨宽度的减少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种植术中再植骨率均为16.7%,植体存留率为100%.结论 CGF膜和Bio-Oss? Collagen作为后牙区牙槽嵴保存术的屏障材料,均能有效减少拔牙后牙槽骨吸收,保存牙槽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盾构术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盾构术通过拔牙时保留部分唇侧牙根和健康的牙周膜,维持唇侧骨板的血液供应,有效保存唇侧牙槽骨体积,从而维持拔牙窝周围唇侧软、硬组织轮廓.研究发现,跳跃间隙的保留与否、唇侧牙根片保留的厚度与长度、跳跃间隙是否填充植骨材料等手术操作技术的差异影响了愈合后的效果.本文通过回顾盾构术相关文献,就目前盾构术的研究现状与各项手术操作技术的差异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用于骨壁缺损拔牙位点保存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评价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rh-2,rhBMP-2)用于骨壁缺损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 年 2 月~2023 年 1 月将符合条件的 142 例患者随机分组,A 组使用rhBMP-2+胶原蛋白海绵填充拔牙窝,B组使用胶原蛋白海绵,C组不使用移植物.于拔牙后 18 周、24 周开展种植手术,并编为 A1、A2;B1、B2;C1、C2 组,种植术中发现有牙槽嵴顶骨缺损的病例测量牙槽嵴缺损的最大近远中径(L)、颊舌径(W)及深度(H),计算体积(V)值(V=L×W×H);无牙槽骨顶骨缺损的病例取种植窝骨块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A1、A2 组牙槽嵴顶骨缺损的发生频率分别为:0.32、0.14;B1、B2 组分别为:0.75、0.43;C1、C2 组分别为:0.72、0.37.A1 B1 组间、A2 B2 组间、A1 C1 组间及 A2 C2 组间 V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 B1 组间及 A1 C1 组间新生骨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MP-2 用于骨壁缺损的拔牙位点保存可缩短成骨时间(18 周),减少不良愈合的发生,为后期种植手术的开展创造更有利的骨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重度牙周炎后牙位点保存术中联合应用浓缩生长因子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评价蛋白牛骨基质(deproteinized bovine bone matrix,DBBM)与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联合用于重度牙周炎患牙位点保存中对牙槽骨三维轮廓的维持疗效.方法:选择后牙罹患重度牙周炎需要拔除,且有种植修复意向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微创拔牙,彻底清创后,采用DBBM联合CGF液体作为骨移植材料置于拔牙窝内;对照组采用DBBM与生理盐水混合,作为骨移植材料.2组拔牙创口均覆盖可吸收生物膜和游离角化龈组织.初诊时、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进行CBCT扫描,将CT图像导入Mimics 20.0软件包,拟合后测量,获得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牙槽骨垂直高度术后6个月与初诊时相比显著增加(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初诊时与术后6个月牙槽骨宽度在牙槽嵴顶下1mm处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水平宽度吸收量小于对照组;实验组骨移植材料在牙槽嵴顶下1 mm处的水平吸收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DBBM相比,DBBM和CGF联合应用可以更好维持重度牙周炎患牙拔牙窝的牙槽骨轮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从微创到功能:牙槽外科的必由之路
编辑人员丨2024/1/13
近年来牙槽外科专业在临床技术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微创化手术理念得到了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微创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然而,部分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注重于微创,却忽略了功能。笔者认为"微创"只是牙槽外科的起点,"功能"才是牙槽外科的终极目标,功能性牙槽外科势在必行。本文从牙槽骨功能的保存和恢复、牙齿功能的保存和恢复、智齿功能的合理化管理、神经功能的保存和恢复等4个方面探索功能性牙槽外科的内涵及临床意义,以期引起广大牙槽外科工作者的关注、交流和共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CGF联合Bio-Oss骨粉在牙槽嵴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探讨CGF联合Bio-Oss骨粉在牙槽嵴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口腔科2019年6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30例单颗后牙需拔除后同期行位点保存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填充CGF+Bio-Oss骨粉混合物(15例);对照组填充单一Bio-Oss骨粉(15例),两组创面均用Bio-Gide胶原膜覆盖.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通过CBCT测量比较两组间牙槽嵴骨高度、宽度的变化,通过软组织创面愈合率、术后疼痛以及新骨外形轮廓的评分进一步对位点保存效果的评价.结果:①CBCT测量结果显示,与术后即刻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牙槽骨高度、宽度均发生吸收,实验组牙槽骨高度吸收量(1.60±0.88)mm小于对照组(2.75±1.85)mm,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2周实验组创面Ⅰ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24 h、3 d、7 d实验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4 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在新生骨外形轮廓评分中两组均以优、良居多,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采用了牙槽嵴位点保存术,但仍然无法抑制牙槽骨的吸收,而CGF与Bio-Oss联合应用可以发挥相互间的协同作用,更有效保存牙槽嵴骨量,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