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改善下睑皮肤细纹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方法改善下睑皮肤细纹,实现眼周年轻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中心、广元市中心医院医疗美容科、青神县人民医院皮肤科、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女性健康管理中心和成都八大处医疗美容医院收治的下睑皮肤轻度松弛伴细纹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微滴注射方法进行治疗,将稀释浓度为8 U/ml的A型肉毒毒素以0.6 cm为间隔,广泛、微量地注射于下睑眼轮匝肌解剖区域的真皮层或真皮与肌肉浅层之间,单点注射0.2 U。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患者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十分不满意,计算主观满意度(十分满意与满意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同时,由第三方医师采用全球美学改善评分量表(GAIS),对治疗前和随访时的患者照片进行评分,5分为较前更差,4分为无改善,3分为轻微改善,2分为中等改善,1分为显著改善。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3例患者,其中男1例,女22例,年龄(36.4±2.5)岁。随访1~6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主观满意度为100%(23/23)。GAIS评分为(1.26±0.54)分,100%(23/23)的患者达到显著改善或中度改善标准。并发症方面,2例患者出现注射后局部淤血,最迟在1周后恢复;1例主诉注射后疼痛,12 h后明显缓解;无眼睑外翻、睑球分离、闭合不全、面瘫、眼干涩或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可改善眶周皱纹,同时提升皮肤质地,获得了良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低创吸脂手术系统分区法在腰腹吸脂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低创吸脂手术系统(MILS)分区法在腰腹吸脂的应用及手术效果。方法: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easySCULPT怡脂医疗美容收治要求腰腹部脂肪抽吸患者985例,男80例、女905例,年龄18~56(28.3±8.4)岁。根据腰腹部解剖和美学特点,将腰腹部分为11个美学区域用于指导腰腹部脂肪抽吸,术中对不同区域用不同操作方式进行脂肪抽吸。结果:98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142.4 min,脂肪抽吸平均2 425 ml。857例(87.0%)术后当天离院。3~18个月(平均3.85个月)随访,患者腰腹部曲线清晰流畅,术后满意921例,占93.5%;并发症28例,占2.8%;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MILS分区法对腰腹部吸脂区域进行了科学细化分区,减少了无谓操作、缩短了吸脂学习曲线、减少了并发症,达到了较佳的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人群下面部与颈部年轻化治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年龄的增长,下颌骨长度和高度降低,下颌角角度增大,上下颌骨牙槽突出现萎缩、牙齿缺失,下面部口周区域、下颌与颈区软组织逐渐老化。从新冠疫情期间戴口罩而遮挡下面部使人看起来更年轻可看出,下面部对面部整体年轻化有着显著影响。由中国整形美容协会面部年轻化分会组织部分专家对中国人群下面部与颈部年轻化治疗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研讨,并形成共识。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人群下面部与颈部定义、美学、老化特征及评估方法、常见治疗方式(微创注射技术、光声电技术、美塑疗法、埋线技术、脂肪移植、手术治疗)等,并针对下面部与颈部不同老化特点采用的联合治疗方案进行了推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毛发移植法修复除皱术后发际位置异常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毛发移植法改善除皱术后发际位置异常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收治61例除皱术后发际位置异常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65岁,平均41岁。其中45例为额部(内镜法)联合中面部除皱术后,11例为额颞部除皱术后(内镜法),5例为中面部除皱术后。除皱术与毛发移植术的间隔为6~79个月,平均18.4个月。根据美学理论重新设计额部、颞部和鬓角的发际位置和形态,采用毛发移植法予以修复。术后随访计算毛发成活率,由患者和1位第3方整形外科主治医师分别评价患者发际线的满意程度和对颞下发际线瘢痕的遮挡程度。结果:25例行额颞发际线联合颞下发际线植发,23例行额颞发际线植发,13例行颞下发际线植发。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24个月。额颞部发际线的毛发成活率平均为94.3%[90.8%(51.1/56.3)~98.9%(52.5/53.1)],颞部发际线内切口的颞下区域毛发成活率平均为93.2%[89.1%(31.1/34.9)~98.6%(34.4/34.9)],颞部发际线边缘切口的颞下区域毛发成活率平均为81.2%[60.4%(17.2/28.5)~87.6%(26.8/30.6)]。额颞发际线植发满意程度评价:患者为4.1~5.0分,平均4.5分;医生为4.3~4.9分,平均4.7分。颞下发际线植发满意程度评价分为2部分,发际线内切口评分患者为4.0~5.0分,平均4.4分;医生为4.2~4.9分,平均4.7分;颞下发际线边缘切口评分患者为2.8~4.7分,平均4.0分;医生为3.1~4.9分,平均4.2分。颞下发际线的瘢痕遮挡程度评价:患者为2.6~5.0分,平均3.7分;医生为3.1~5.0分,平均3.9分。结论:应用毛发移植技术修复除皱术后的发际位置异常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由于颞下发际线的位置和瘢痕上毛发成活率较低,术后毛发遮挡瘢痕的效果一般,再次植发和改进除皱手术切口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供瓣区美学修复方法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供瓣区较佳的美学修复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8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120例患者,其中男94例、女26例,年龄3~60岁,清创后创面面积或瘢痕切除后创面面积为8.0 cm×3.5 cm~24.0 cm×18.0 cm。20例患者面颈部瘢痕采用扩张皮瓣修复,其中头皮瓣4例、锁骨上皮瓣8例、胸三角皮瓣4例、斜方肌肌皮瓣4例。选择理想供瓣区皮瓣修复40例患者创面,其中采用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或瘢痕20例,交腹股沟皮瓣修复儿童足部皮肤缺损或瘢痕10例,大腿内、外侧皮瓣修复膝关节创面10例。采用优化皮瓣设计方法修复50例患者创面,其中接力皮瓣36例,包括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供区8例,髂腹股沟皮瓣或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供区8例及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供瓣区20例;股前外侧游离分叶皮瓣修复9例;改良V-Y推进背阔肌肌皮瓣修复5例。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自体刃厚皮修复10例患者供瓣区。皮瓣或肌皮瓣面积为6.0 cm×4.0 cm~30.0 cm×20.0 cm。观察术后及随访时皮瓣、肌皮瓣及皮片成活情况,供瓣区修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1例采用扩张皮瓣修复患者皮瓣远端皮缘0.5 cm出现回流障碍,经换药愈合;1例采用优化皮瓣设计方法修复患者的股前内侧穿支皮瓣尖端血运障碍,经二次手术清创、重新缝合后完全愈合;其余皮瓣或肌皮瓣均存活良好。术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及自体刃厚皮成活,颜色及质地良好。随访3个月~4年,供瓣区外观良好,仅有线性瘢痕,功能恢复良好;供皮区无瘢痕增生,仅有散在色素沉着。结论:根据各种供瓣区的特点,术前进行个性化设计,通过皮瓣预扩张、选择理想供瓣区、优化皮瓣设计或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自体刃厚皮修复供瓣区,在修复目标区域的同时,将供瓣区的功能及外观损伤降到最低,从而实现供瓣区美容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颌中切牙相对于眉间点在矢状方向上最佳位置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根据中国汉族人群特点及Andrews六要素中要素Ⅱ的阐述,探索以自然头位下过眉间点(Glabella)的铅垂线作为上颌中切牙或上颌骨理想前界位置的可行性。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中国汉族美貌人群两位(男女各一名),对其拍摄暴露前额的侧面微笑像。通过Photoshop CS5软件,在矢状向上分别以过眉间点的铅垂线为标准,向前向后移动上颌中切牙,模拟切牙不同位置,同时应用软硬组织移动比例,调整上唇突度,获得相应侧貌图。由26名专业人士(正畸或正颌外科医生)和68名非专业人士运用100mm的VAS量表进行评分。评分数据利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中切牙临床冠中心点(Facial axial point, FA)落在过眉间点的铅垂线前的距离和不同评分人士对评分值均有显著影响,且交互作用明显。在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评分中,均以0~2 mm评分最高,且前2 mm处评分显著高于0 mm(MD=4.029, P=0.000)和前1 mm(MD=3.404, P=0.026);性别不同,FA点最佳接受区域一致,最佳接受区范围外,女性患者后缩、男性前突获得的倾向性越高。 结论:以自然头位下过眉间点的铅垂线前0~2mm作为上颌中切牙或上颌骨的理想前界,可以被用来作为正畸、正颌治疗的终点目标,进而指导正畸、正颌治疗方案的设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五窄一低"美学理念在上臂及周围区域轮廓塑造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五窄一低"美学理念在上臂及周围区域轮廓塑造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长沙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按"五窄一低"理念行上臂及周围区域轮廓塑造的女性患者55例,年龄20~50(33.0±6.4)岁。在局部肿胀加镇静麻醉下行上臂、肩胛区、副乳区、腋下区吸脂术,上臂内侧吸脂后行双极射频Body Tite收紧治疗,术后在双侧斜方肌做多点肉毒毒素注射。测量术前及术后左右上臂最大周径及上臂最大松垂距离。通过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患者随访1~6个月,55例吸脂量600~2 000(1 200±383) ml。术前左上臂最大周径(32.85±4.98) cm,术后(27.03±3.13) cm,左上臂最大周径缩小(18.65±2.79)%。术前右上臂最大周径(33.3±5.30) cm,术后(27.23±3.30) cm,右上臂最大周径缩小(18.42±2.84)%。上臂最大松垂距离术前为(7.12±2.08) cm,术后为(4.04±1.22) cm,上臂最大松垂距离减少(43.22±4.08)%。随访时,患者均认为达到"五窄一低"美学效果,满意度评分(4.62±0.51)分,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五窄一低"美学理念在上臂及周围区域轮廓塑造中能较好地达到均匀、平整、流畅的手术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低创吸脂手术系统吸脂分区法在大腿吸脂手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低创吸脂手术系统分区法在双侧大腿吸脂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到怡脂医疗美容整形科要求大腿吸脂患者868例,男2例、女866例,年龄18~56(29±12)岁。根据解剖及美学形态特点,将大腿部细分为12个区域,不同区域用不同方式进行脂肪抽吸,平均脂肪抽吸量2 154.4 ml,平均手术时长156.8 min。结果:723例(83.3%)患者手术当天离院,术后血清肿14例,皮肤感觉异常7例,切口延迟愈合4例,无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18(4.6±1.7)个月,双侧大腿线条流畅,大腿周径明显缩小;801例患者表示满意,占92.3%;并发症24例,占2.8%;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低创吸脂手术系统分区法将双侧大腿吸脂技术流程化、标准化,吸脂手术易掌握,减少并发症,达到了较好的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平面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改善面颊部凹陷伴中下面部皮肤松弛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双平面技术注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改善面颊部凹陷伴中下面部轻中度皮肤松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梅奥整形外科医院(济南)收治的具有面颊部凹陷伴中下面部轻中度皮肤松弛的患者资料。治疗方案均采用双平面技术注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进针点位于耳屏前1~2 cm,进针后采用23 G钝针在面颊凹陷部的皮下脂肪浅层与皮下深层脂肪室2个平面进行扇形注射,并于颧弓下缘予适量的皮下注射以弱化突出的颧弓。单侧注射总剂量1.5~3.5 ml。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皮肤状态,注射后轻按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分别采集患者图像,由盲测研究员采用面部松弛分级量表(FLRS)和中面部容积量表(MMVS)评价患者面部松弛及丰满度,量表评级或评分越高,代表面部越松弛或者丰满度越差,术后较术前评级或评分降低1级(分)即为有效,降低≥2级(分)为显著有效。由患者采用全球美学改善量表(GAIS)自评治疗前后的面部改善效果,满分5分,得分越高表明改善越明显。采用自制量表调查患者满意度及效果持久性。记录患者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 ± s表示,同一患者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GAIS评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 结果:共纳入80例女性患者,年龄30~50岁,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FLRS评价显示,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全部患者均评价为有效(69例,86.3%)或者显著有效(11例,13.8%);与术后即刻相比,术后6个月有74例(92.5%)患者评级无变化,6例(7.5%)患者评级升高1级,即治疗效果有所减弱。患者右、左侧MMVS评分显示,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全部患者均获得有效(右侧:55例,68.8%;左侧:69例,86.2%)或者显著有效(右侧:25例,31.2%;左侧:11例,13.8%)的改善效果;与术后即刻相比,术后6个月右、左侧分别有70例(87.5%)、77例(96.2%)患者评分无变化,其他12例患者(13侧)评分较术后即刻增加1分,提示治疗效果稍有减弱。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认为面部美观情况较治疗前改善,疗程结束即刻患者GAIS评分为(4.5±0.5)分,治疗后6个月为(4.4±0.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08, P=0.280)。术后即刻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为97.5%(78/80)。72例(90.0%)患者表示愿意接受二次治疗。疗程结束后6个月,患者对治疗改善效果和维持效果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为98.8%(79/80),68例(85.0%)患者认为"治疗改善效果能够维持6个月"。术后即刻1例患者出现注射区域轻度泛红及轻微肿胀反应,冰敷后缓解。无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采用双平面技术注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面颊部凹陷,缓解中下面部轻中度皮肤松弛状态,治疗效果能够维持6个月左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源性供血的角形穿支皮瓣修复颜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多源性供血的角形穿支皮瓣修复各种原因所致颜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20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颜面部大面积缺损患者,术前使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测定并标记颜面部主干源血管区域及穿支浅出点的位置;术中根据创面大小、周围皮肤松弛度,以及创面远端至所选择的穿支皮瓣蒂的距离,并参考郎格氏线,设计多源性供血的角形穿支皮瓣,角形穿支皮瓣头端约等于缺损宽度、长约为缺损宽度的3.0~3.5倍。切开皮瓣远端,紧贴浅表肌腱膜系统浅层,由近及远锐、钝性分离,形成较大的穿支蒂皮瓣,保留皮下穿支周围少量纤维组织蒂,将皮瓣旋转推进无张力覆盖、修复受区缺损创面,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或稍作松解后闭合。术后随访,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瘢痕情况及有无相关恶性肿瘤的复发及转移。结果:共选择9例颜面部大面积缺损患者,男4例,女5例,年龄35~81岁,平均58岁。皮瓣面积10.0 cm×6.0 cm~14.0 cm×7.0 cm。9例患者皮瓣均存活,切口一期愈合。经3~24个月随访,未见癌肿复发、明显瘢痕、皮瓣臃肿或后遗面部畸形等并发症,美学亚单位结构及功能满意。结论:多源性供血的角形穿支皮瓣用于修复颜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设计简单、切取方便、血运丰富,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一致,切口瘢痕多可隐藏在自然郎格氏线中,形态和功能满意,尤其适用于面部皮肤松弛的中老年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