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治疗联合激光治疗对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咀嚼功能及牙龈微循环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分析基础治疗联合激光治疗对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咀嚼功能及牙龈微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 慢性牙周炎患者108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 例,对照组采取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钕激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D)及牙周附着丧失(AL)、乳酸杆菌(LB)、牙龈卟啉单胞菌(PG)的浓度、咀嚼功能评分、牙龈血流量(GBF)及血流速度(BCV),同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 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LI、SBI、PD及AL水平均较低,LB水平较高,PG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咀嚼功能评分较高,GBF及BCV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仅有1 例出现恶心症状,无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或血象异常改变,不影响治疗.结论 基础治疗联合激光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可获得显著临床疗效,各临床主要指标改善程度较好,同时也促进调节了菌群失调情况,患者咀嚼功能及牙龈微循环得以改善,且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则加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脑血管指标[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及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4%(62/67)高于对照组的73.13%(4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BF、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CBF、CBV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牙龈出血、脑出血、胃肠反应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5.97%(4/67)vs 4.48%(3/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加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尿激酶不同封管频次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预防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尿激酶不同封管频次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预防效果.方法 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使用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进行透析治疗并采用尿激酶封管预防导管功能不良发生,其中观察组封管每20 d一次,对照组每40 d一次,干预时间为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导管功能不良发生情况、透析充分性、凝血功能以及药物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首例导管功能不良发生时间分别为随访第46 d和第31 d,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分别为8.45%和20.55%(P<0.05);两组末次透析时透析血流量、Kt/V均明显降低(P<0.05),导管静脉压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透析血流量、Kt/V高于对照组,导管静脉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TT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牙龈出血、导管渗血及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加尿激酶封管频次(每20 d一次)可有效预防MHD患者长期留置导管血栓形成,降低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且不增加患者出血风险,对提高透析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吸烟对慢性牙周炎牙龈微循环影响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从牙龈微循环方面探讨吸烟促进慢性牙周炎的机制.方法 试验一选取慢性牙周炎吸烟患者(A组)、慢性牙周炎不吸烟患者(B组)、牙周健康不吸烟志愿者(C组)上前牙各102颗,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进行上前牙区牙龈血流量(GBF)检测.试验二根据是否吸烟将牙周翻瓣术中取材牙龈分为吸烟组(A'组)和不吸烟组(B'组),并将牙周健康不吸烟者行牙冠延长术或埋伏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取材牙龈作为对照组(C'组),通过组织切片进行3组牙龈组织微血管密度(MVD)计数.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B组与C组相比,各牙位GBF均有增加,其中12牙、21牙、23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MVD高于C'组(P<0.05);A'组与B'组MV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炎症会引起GBF、牙龈MVD的增高,但吸烟并不会引起牙龈微循环(GBF、MVD)的显著变化,尚不支持吸烟通过影响牙龈微循环促进慢性牙周炎发生发展这一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4例ACI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将发病后<3 h、3~4.5 h、4.5~6 h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者纳入A组48例、B组46例与C组40例,另将6h时间窗内未予静脉溶栓的25例ACI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凝血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血液流变指标[全血低切黏度(LWBV)、血浆黏度(PV)]、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氧化应激指标[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变化,分析治疗后7 d时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变化率]、7 d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治疗后3个月时康复效果[改良Rankin量表(mRS)].结果 治疗后24h,A、B、C三组血浆FiB及LWBV、PV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A组与B组明显高于C组(均P<0.05).A、B、C三组血浆AT-Ⅲ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A组与B组明显低于C组(均P<0.05).A、B、C三组CBF及血浆GSH-px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TT及血浆ox-LDL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A、B、C三组组间同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7d时,A、B、C三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7d内,A、B、C三组症状性脑出血、脑疝、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时,A、B、C三组mRS评分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CI患者在起病后6h内不同时间窗给予rt-PA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及预后,治疗方案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时间窗静脉溶栓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不同时间窗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7-01—2020-01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17例AIS患者,根据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时间分为:A组(发病至治疗时间≤3h)45例,B组(3h<发病至治疗时间≤4.5h)48例,C组(4.5h<发病至治疗时间≤6h)24例,另选取同期未在6h时间窗内行溶栓治疗的AIS患者30例为对照组.记录各组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入院时、治疗1 d后各组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各组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溶栓组患者溶栓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B、C组的79.17%、62.50%(P<0.05),且3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P<0.05).治疗后1 d A、B、C组患者的MTT指标明显下降,CBF指标明显上升(P<0.05),3组下降或上升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A、B、C组患者的mRS评分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明显上升(P<0.05),且3组下降或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3组间比较,A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B、C组,mRS评分明显低于B、C组(P<0.05),B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C组(P<0.05),但mR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发生出血性脑梗死、脑实质血肿、症状性出血、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等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IS患者起病6 h内予rt-PA治疗均有良好的疗效及预后,且治疗越早,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可能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Er,Cr∶YSGG激光对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微循环和龈下细菌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Er,Cr∶ YSGG激光对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微循环和龈下细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24例,采用开源随机数网站(www.random.org)的投掷硬币方法确定患者左侧或右侧为手工刮治组(对照组);对侧为Er,Cr∶ YSGG激光照射组(研究组).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超声龈下刮治、手工刮治或激光照射的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对手工刮治和激光照射的疼痛程度;于基线和治疗后10周检查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和松动度(tooth mobility,MOB);测定牙龈微循环相关参数:牙龈血流量(gingival blood flow,GBF)、血流速度(blood current velocity,BCV)和血浓度(blood concentration,BC);治疗后10周检测并计算两组龈下细菌的相对丰度.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每颗牙超声刮治时间相当(P>0.05),研究组的激光照射时间及总时间与对照组手工刮治时间和总时间相比均延长(P<0.05);基线时,研究组和对照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周,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较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周与基线时相比,两组PLI、BI、MOB、PD和CAL值均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基线时,两组牙龈微循环相关参数GBF、BCV和BC水平均相当(P>0.05),治疗后10周,两组GBF和BCV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BC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周,研究组龈下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变黑普雷沃菌、福赛坦纳菌、齿垢密螺旋体和中间链球菌相对丰度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激光照射治疗所用时间比手工刮治时间长,激光照射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适应性、临床疗效和附着水平,改善牙龈微循环,并能降低龈下细菌的相对丰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激光辅助根管治疗术对牙周炎患者牙周体感功能及牙龈微循环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激光辅助根管治疗术对牙周炎患者牙周体感功能、牙龈微循环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就诊的100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行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治疗;观察组行激光辅助根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附着丧失(CAL)、牙松动改善率、牙龈血流量(GBF)、血流速度(BCV)、血浓度(BC)、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 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评分、GBF、BCV均高于治疗前,CAL、BC、GI、PLI、PD、MMP-8、AL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咀嚼功能评分、牙松动改善率、GBF、BCV高于常规组,CAL、BC、GI、PLI、PD、MMP-8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光辅助根管治疗术能改善牙周炎患者牙周体感功能,促进牙龈微循环恢复,改善牙周指标,抑制炎症反应,临床疗效理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尿激酶用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预防血栓形成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1/1/16
目的:探讨尿激酶应用在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中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与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均为其提供长期留置导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0例观察组和20例对照组,我院提供给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后常规封管液封管处理,提供给观察组患者每月一次血液透析前微量泵5万单位尿激酶与10mL 0.9%生理盐水进行治疗,长期留置导管动静脉,并控制两端5m L和10m L/h速度,确保半小时完成.比较两组患者透析血流量、留置导管阻塞率、留置导管感染率等导管情况,患者血小板计数、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NIR国际标准化比值等指标情况以及出现导管口出血、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透析血流量高于对照组,留置导管阻塞率及留置导管感染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在血液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76.4±37.7)109/L,高于对照组的(149.5±32.4)109/L,P<0.05,其他指标两组数据对比无差异,P>0.05.另外,观察组出现导管口出血、留置导管周围渗血的情况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患者共出现9例,发生率为45%,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将尿激酶应用在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中,有助于改善患者导管的通畅情况,降低发生堵塞、感染和血栓的几率,应用安全可靠,具有很高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