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萝卜硫素对猪复苏后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萝卜硫素(sulforaphane, SFN)减轻猪复苏后肠黏膜损伤的保护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在浙江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24头国产健康雄性大白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组、SFN组,其中Sham组6头、另两组各9头。CPR组和SFN组选择10 min心脏骤停与6 min CPR的造模参数建立猪CPR模型。SFN组在复苏后5 min时,经股静脉泵入SFN 2 mg/kg、共计10 min。在复苏后1 h、2 h、4 h和24 h时,采集静脉血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FABP)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 DAO)的血清水平。然后,各组选择6头猪实施安乐死,获取回肠末端组织标本,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生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ELISA法检测过氧化物4-羟基壬烯醛(4-hydroxy-2-nonenal, 4-HNE)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法检测黏连蛋白-1(zonula occluden-1, ZO-1)、闭合蛋白(occludin)、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 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 HO-1)表达水平。三组间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事后检验。结果:复苏后观察期间,CPR组和SFN组肠黏膜损伤标志物IFABP和DAO的血清水平均高于Sham组(均 P<0.05)。然而,SFN组IFABP在复苏后2 h、4 h和24 h时、DAO在复苏后1 h、2 h、4 h和24 h时均低于CPR组(均 P<0.05)。复苏后24 h时,CPR组和SFN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Sham组,SOD和CAT活性、GSH含量均降低,MDA和4-HNE含量、ROS产物均升高,ZO-1和occludin表达下调、Nrf2和HO-1表达上调(均 P<0.05)。但是,SFN组细胞凋亡指数低于CPR组,SOD和CAT活性、GSH含量均升高,MDA和4-HNE含量、ROS产物均降低,ZO-1、occludin、Nrf2和HO-1表达均上调(均 P<0.05)。 结论:SFN具有积极减轻猪复苏后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后抑制组织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声带注射填充成形手术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声带注射填充成形手术是根据声门闭合不全的原因及特征,将自体物质或异体生物材料注射或填充至声带不同层次内或声门旁间隙内,使声带体积及质量增加,以改善声门闭合及恢复声带振动特性,最终恢复或改善患者的发音及吞咽功能。本文就填充材料选择、术前评估、手术方式及适应证,并发症处理及手术效果等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百草枯诱导帕金森小鼠模型的肠道时间依赖性改变及脑肠轴联系初步探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百草枯(PQ)构建的帕金森(PD)小鼠模型的肠道时间依赖性改变,初步建立脑肠轴的联系。方法:于2019年10月,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染毒4周(P-4)组、染毒6周(P-6)组、染毒8周(P-8)组、对照4周(C-4)组、对照6周(C-6)组、对照8周(C-8)组,每组6只。染毒组腹腔注射15 mg/kg PQ溶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20 g),每周2次。分别于初始状态(0周)及4、6、8周末次给药后,通过神经行为学测试(旷场、爬杆、悬尾及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的情绪变化和运动功能;收集小鼠1 h粪便,计算粒数及含水量评估肠道功能状态;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小鼠中脑黑质区α突触核蛋白(α-syn)、酪氨酸羟化酶(TH),结肠闭锁小带蛋白-1 (ZO-1)、闭合蛋白(Occludin),炎症标志物分化抗原簇分子11b (CD11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神经元标志物β-微管蛋白-Ⅲ(βⅢ-tubulin)、α-syn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肠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中脑黑质区TH表达水平及结肠神经元标志物βⅢ-tubulin和磷酸化(S129)α突触核蛋白(Ser129 α-syn)共定位。结果:与初始状态(0周)和C-8组比较,P-8组小鼠爬杆测试得分和静止时间明显增高,活动总路程、平均活动速度、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和1 h粪便粒数明显降低( P<0.05);染毒后,模型小鼠1 h粪便含水量先升高后降低,P-4组和P-6组明显高于相同时间点对照组,P-8组明显低于初始状态( P<0.05)。与对照组(C-8组)、P-4组和P-6组比较,P-8组小鼠ZO-1、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0.05)。与对照组比较,P-4组小鼠早期炎症标志物CD11b和IL-1β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5);与对照组和P-4组比较,P-6组和P-8组小鼠CD11b、iNOS、HMGB1和IL-1β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5)。与对照组和P-4组比较,P-8组小鼠结肠βⅢ-tubul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α-syn和Ser129 α-sy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5);模型小鼠结肠Ser129 α-syn与βⅢ-tubulin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r s=-0.914 9,95% CI:-0.977 1~-0.708 5, P<0.001);Ser129 α-syn和βⅢ-tubulin在结肠肌间神经丛区域共定位随染毒时间逐渐增多。与对照组、P-4组和P-6组比较,P-8组小鼠中脑黑质区TH表达水平明显降低,α-syn和Ser129 α-syn表达水平明显增加( P<0.05);模型小鼠中脑黑质区Ser129 α-syn与TH相对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rs=-0.971 6, 95% CI:-0.992 5~ -0.895 3, P<0.001)。 结论:通过腹腔注射PQ成功构建PD小鼠模型,且模型小鼠肠道功能呈时间依赖性降低,初步确定异常聚集的α-syn可能是沟通脑肠轴的重要物质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线粒体功能异常在神经管畸形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神经管畸形是在胚胎发育早期由于神经管闭合不全或障碍引起的一组严重的先天性畸形,包括无脑畸形、脑膜膨出和脊柱裂。线粒体是生物氧化和物质代谢的重要场所,是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全过程,其代谢及功能正常是胚胎正常发育的关键。因此,线粒体功能异常可能是神经管闭合障碍的机制之一。Slc25a32、SHMT2、MTHFD2/MTHFD2L、MTHFD1L、GCS是线粒体一碳代谢通路的关键分子,该文将从上述几个关键分子出发,结合线粒体内单碳代谢链及氧化呼吸链两条主要代谢途径,对线粒体功能在神经管畸形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玄府开阖研究葛根、石菖蒲对三七总皂苷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脑屏障损伤的增效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风药(葛根、石菖蒲)与三七总皂苷配伍后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阐明“风药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4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三七总皂苷组、葛根组、石菖蒲组、葛根+三七总皂苷组、石菖蒲+三七总皂苷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7 d后,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伊文思蓝(EB)染色检测缺血侧脑组织血脑屏障(BBB)通透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BBB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组织密封蛋白(Claudin 5)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闭锁小带蛋白1(ZO-1)、主要促进因子超家族成员2a(Mfsd2a)、闭合蛋白(Occludin)和P糖蛋白(P-gp)、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乳腺癌抗性蛋白(BCRP)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 P<0.05),脑梗死率降低( P<0.05),脑组织EB含量下降( P<0.05),脑组织Claudin 5、ZO-1、Mfsd2a、Occludin蛋白表达升高( P<0.05),P-gp、BCRP、MCT1蛋白表达降低( P<0.05),且葛根+三七总皂苷组、石菖蒲+三七总皂苷组Claudin 5、ZO-1、Mfsd2a、Occludin蛋白表达高于各单独用药组( P<0.05),MCT1蛋白表达低于各单独给药组( P<0.05);葛根+三七总皂苷组ZO-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单独给药组( P<0.05);石菖蒲+三七总皂苷组P-gp蛋白表达低于三七总皂苷组、石菖蒲组及葛根+三七总皂苷组( P<0.05)。 结论:风药(葛根、石菖蒲)可增强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BBB结构完整性、维持中枢屏障特性,同时调节物质转运蛋白、提高药物脑内含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黄河故道区夏玉米农田水热传输特征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精确评估地-气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对于有效管理水资源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揭示黄河故道区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分配特征和水热分量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变化响应,本研究基于涡度相关系统和全要素自动气象站,对2019-2020年黄河故道区典型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通量以及常规气象要素进行不间断观测,分析夏玉米农田各能量通量的变化特征以及与气温、降水、风速等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并计算夏玉米生育时期的能量闭合率和能量分配比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夏玉米净辐射、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峰值出现在11:00-14:00,土壤热通量的峰值发生在14:00-15:00.在能量分配上,夏玉米农田全生育期的能量分配以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为主,播种-出苗期能量主要被显热通量消耗,占净辐射的37.1%,其余生育周期的能量均以潜热通量消耗为主.全生育期能量闭合率较好,决定系数为0.83,其中,白天闭合率较高,晚上较低.降水对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都有明显影响,潜热通量对降水的反应更敏感,生育后期潜热通量在降雨后与降雨前的增幅比生育前期低.在夏玉米全生育期内,太阳辐射是水热通量最主要的气象因子,其次为饱和水汽压差.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差对潜热通量的贡献度明显高于显热通量,风速、相对湿度和太阳辐射对潜热通量的解释率低于显热通量,叶面积指数和植被覆盖度与潜热通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显热通量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的定量化结果可以深化对黄河故道区夏玉米农田水热传输规律的认识,为作物高效用水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早产儿BPD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胎龄<37周且存活≥28 d的早产儿共986例,将其分为非BPD组和BPD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母亲年龄、动脉导管闭合情况、呼吸机相关肺炎、肺出血、贫血、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等资料.结果:986例早产儿中,诊断为BPD共138例,发生率为14.00%.非BPD组和BPD组患儿母亲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胎龄、出生体质量、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特征早产儿间的BPD发生率比较显示,不同性别、有无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BPD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胎龄和是否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羊水污染、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肺出血、动脉导管未闭合、早产儿贫血及机械通气早产儿间的BPD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胎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羊水污染、动脉导管未闭合和机械通气均为早产儿BP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影响BPD发生率的因素较多,在胎龄<30周的早产儿中,避免羊水污染、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合理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有助于减少早产儿BPD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移植术治疗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 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严重损害患眼视力,手术难度较大,如何选择和优化手术方法仍是研究热点. 目的 探讨游离内界膜移植术治疗大直径IM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纳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大直径IMH患者[平均直径为(814.31±112.95)μm]42例42眼.所有患眼均施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游离内界膜移植+体积分数12%C3F8填充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和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并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仪检查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变化,评估裂孔闭合率,评估和比较手术前后患眼BCVA、光感受器内段/外段(IS/OS)缺损范围、外界膜缺损范围和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 结果 术后12个月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为97.6% (41/44).术后1、3、6和12个月患者BCVA较术前均明显改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32,P<0.001);术眼术前及术后1、3、6和12个月IS/OS缺损范围分别为(1 112.00±45.44)、(859.00±84.55)、(649.00±52.47)、(486.00±46.88)和(320.00±45.13) 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61,P<0.001),其中术后1、3、6和12个月术眼IS/OS缺损范围较术前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眼术前和术后1、3、6和12个月外界膜平均缺损范围分别为(1 038.00±39.63)、(748.00±64.12)、(585.00±48.88)、(438.00±42.84)和(265.00±28.97) 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459,P<0.001),术后1、3、6和12个月外界膜缺损范围较术前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值大于术后3、6、1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OCT显示黄斑裂孔底部高反射信号物质消失,即移植的游离内界膜分解代谢.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游离内界膜移植术治疗大直径IMH是安全、有效的,移植的游离内界膜仅作为临时性胶质细胞增生支架,不会形成永久性瘢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生儿歪嘴哭综合征伴22号和11号染色体微缺失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儿男,因“生后呼吸困难10 min”于2016年11月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胎龄34+6周剖宫产分娩,1、5 minApgar评分为7、8分,出生体重1 850 g.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母孕期重度子痫前期、贫血、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否认孕早期呼吸道感染病史及孕期毒物和射线接触史.查体:T35.8℃,R 58次/min,P 130次/min,反应差,早产儿貌,呼吸不规则,呻吟、吐沫,可见吸气三凹征,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部、外生殖器、四肢无异常.血常规、生化无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示毛玻璃样改变.给予持续正压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等治疗.入院第3天呼吸改善,心前区出现粗糙吹风样Ⅲ/6级收缩期杂音.患儿安静时左、右口角对称,哭闹时左侧口角下拉,右侧口角不动,双侧额纹、鼻唇沟和双眼闭合均对称,吸吮正常,无流涎.考虑新生儿歪嘴哭综合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HHFNC)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6年10月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通气方式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PS治疗,对照组采用鼻塞式持续性正压通气(NGPAP)治疗,观察组采用HHFNC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等血气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无创通气时间长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比例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损伤、CO2潴留、腹胀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气胸、动脉导管未闭合(PDA)、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24h、72 h后,两组Pa02、SaO2、氧合指数逐渐升高,PaC02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aO2、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联合HHFNC或NCPAP治疗NRDS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儿呼吸状况、缓解临床症状,但HHFNC对患儿机体摄氧能力及气体交换功能改善更为显著,同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