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环黄芪醇对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环黄芪醇对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受试动物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环黄芪醇20 mg/kg组、环黄芪醇20 mg/kg+IWR-1(Wnt通路抑制剂)8.2 μg/kg组、环黄芪醇20 mg/kg+STF-31(GLUT 1抑制剂)5.8 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剪去大鼠背部标记区域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建立皮肤溃疡模型.大鼠按分组灌胃给药14 d,并在给药第5、10、14 d测定大鼠创面愈合率;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的含量;HE染色检测创面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情况;细胞划痕法检测环黄芪醇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LPS诱导的炎症状态下迁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给药第10 d的创面组织和LPS诱导后的HUVEC细胞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3(RSPO3)、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在给药第5、10 d时创面愈合率显著降低(P<0.01),创面组织中ENOS的表达和血清SOD活力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在给药第10 d时,β-catenin、CyclinD1和MMP2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环黄芪醇20 mg/kg组大鼠在给药第10 d时创面愈合率显著升高(P<0.01),在给药第5、10 d时血清中SOD活力和创面组织中ENOS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β-catenin、cyclinD1和MMP2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细胞的迁移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CyclinD1、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环黄芪醇25 μg/mL组细胞的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CyclinD1和MMP9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o结论:环黄芪醇能促进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模型大鼠的创面愈合,其作用机制涉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Rspo1、LGR5、NF-κB/p6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检测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1(Rspo1)、富含亮氨酸的重复G蛋白偶联受体5(LGR5)与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在人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三者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Rspo1、LGR5及NF-κB/p65在115例胃癌组织标本及20例正常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Rspo1、LGR5、NF-κB/p65在胃癌中表达较正常组织增高;Rspo1、LGR5、NF-κB/p65的表达与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有关,同时Rspo1表达与肿瘤大小、LGR5表达与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有关;胃癌组织中Rspo1与LGR5、NF-κB/p65的表达呈正相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Rspo1、LGR5和NF-κB/p65表达阳性组3年生存率均低于阴性组;单因素Cox分析提示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Rspo1、LGR5、NF-κB/p65阳性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Rspo1及LGR5阳性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spo1、LGR5、NF-κB/p65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Rspo1-LGR5在激活Wnt/β-catenin通路的同时可能激活NF-κB通路,二者对胃癌发展有协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Rspos和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roof plate specific spondins,Rspos)是新近发现的Wnt信号通路的重要激活因子,包括Rspo1~4四种分泌蛋白质.Rspos主要通过调节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调控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其主要生理功能包括调节性别选择、肢体发育和器官形成与发育等.此外,Rspos还参与了部分恶性肿瘤的发病过程,且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作用并不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Rspo1与EMT相关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1(Rspo1)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测定115例胃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Rspo1和Vimentin、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Rspo1和EMT相关蛋白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Rspo1和Vimentin阳性表达率(54.8%和34.8%)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5.0%和0)(P均<0.05),而胃癌组织中E-cadherin阳性表达率(53.9%)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100%)(P<0.05).胃癌组织中Rspo1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关.Rspo1与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3,P<0.05),与 E-cadherin 的表达呈负相关(r=-0.349,P<0.05).Rspo1 和 Vimentin 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更低(P<0.05),E-cadherin阴性组患者较阳性组患者生存率更低(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Rspo1表达阳性及E-cadherin表达阴性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Rspo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Rspo1可能通过诱导EMT的发生促进胃癌的侵袭和转移,进而影响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