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子参总皂苷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探究珠子参总皂苷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增殖、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珠子参总皂苷中皂苷的含量;分别运用CCK-8、DAPI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珠子参总皂苷对HeLa细胞活力、细胞核形态变化、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eLa细胞中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9(cleaved caspase-9)、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3(cleaved caspase-3),自噬相关蛋白苄氯素1(Beclin-1)和SQSTM1(p6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珠子参总皂苷的得出率、皂苷质量分数分别为6.3%、78.3%;珠子参总皂苷可显著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P<0.001),影响HeLa细胞核形态,阻滞HeLa细胞G0/G1期周期,诱导细胞凋亡,且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进一步发现珠子参总皂苷可上调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caspase-3和自噬相关蛋白p62的表达(P<0.05),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P<0.01),促进p-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简称 p38)/p38、p-c-Jun 氨基末端激酶(JNK)/JNK、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 水平(P<0.05),对p-ERK/ERK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珠子参总皂苷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mTOR、JNK和p38信号通路,抑制HeLa细胞自噬,促进其细胞凋亡,表明了珠子参可能具有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秦巴山区三种人参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明确珠子参、羽叶三七和秀丽假人参3 种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特征与系统发育关系,该文以秦巴山区 3 种人参属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并探讨三者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3 种人参属药用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为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序列全长为 156 071~156 104 bp,总 GC 含量为 38.10%,基因组大小相似度较高.(2)均注释到 133 个基因,包括 88 个蛋白编码基因、37 个tRNA基因和 8 个rRNA基因.(3)3 种人参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相似,密码子第 3 位碱基以 A/U 结尾为主,密码子使用模式在受到突变影响的同时,主要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4)系统发育结果显示,3 种人参属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并且秀丽假人参同羽叶三七亲缘关系更近.综上认为,秀丽假人参与珠子参基源植物之间存在近缘关系,这项发现对于珠子参中药材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分子鉴定,以及进一步研究人参属物种的分类、系统发育和进化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珠子参叶皂苷对脂肪酶抑制机制及降血脂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珠子参叶是五加科(Araliaca)植物珠子参(Panax japonicas var.major)的干燥带梗叶,为秦巴地区特色中药材.为合理开发利用珠子参叶并阐明其化学成分,该研究利用HPLC方法分析珠子参叶皂苷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测定珠子参叶皂苷部位的脂肪酶抑制活性及抑制类型,通过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验证脂肪酶抑制机制及降血脂作用.结果表明:(1)珠子参叶皂苷部位主要成分为20(S)-人参皂苷Rg2、20(R)-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b3、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h2.(2)珠子参叶皂苷部位、20(R)-人参皂苷 Rg2对脂肪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 0.14、2.30 μmol·L-1.(3)珠子参叶皂苷部位、20(R)-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 Rb3 对脂肪酶的抑制为可逆性抑制,抑制类型为非竞争型抑制.(4)配体与ARG337B、ASP331B、ILE248B残基结合可能有助于提高配体的脂肪酶抑制活性.(5)珠子参叶总皂苷可以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该研究为珠子参叶在降血脂方面的深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ERK/NF-κB/COX-2信号通路研究珠子参总皂苷改善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研究珠子参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Panax japonicus,TSPJ)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TSPJ组(200 mg·kg-1,ig)、模型组、APAP+TSPJ低剂量组(50 mg·kg-1,ig)、APAP+TSPJ中剂量组(100 mg·kg-1,ig)、APAP+TSPJ高剂量组(200 mg·kg-1,ig)和APAP+N-乙酰半胱氨酸组(200 mg·kg-1,ip).给药组每天ig或ip相应的药物,每天1 次,连续14 d.末次给药1 h后,除空白组和TSPJ组外,各组小鼠均灌胃给予 500 mg·kg-1 APAP,24 h 后收集小鼠血清与肝脏组织进行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2、IL-6、IL-4、IL-10 及肝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肝组织中淋巴细胞抗原 6G(lymphocyte antigen 6G,Ly6G)、半乳糖凝集素 3(galectin 3,Mac-2)、TNF-α、IL-1β、COX-2、IL-6、IL-4、IL-10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组织中Ly6G、Mac-2、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p-ERK)、COX-2、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 protein α,IκBα)、磷酸化核因子 κB 抑制因子 α(phosphorylated 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 protein α,p-IκBα)、胞浆和胞核中核因子κB亚基p65(nuclear factor κB subunit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显示,TSPJ可显著降低APAP诱导小鼠肝脏系数、血清中ALT、AST、ROS、TNF-α、IL-1β、IL-6、COX-2 水平及肝组织LDH、MPO、MDA水平和肝组织中TNF-α、IL-1β、IL-6 mRNA表达,升高血清中IL-4、IL-10 含量及肝组织中GSH、CAT、SOD、T-AOC水平和肝组织中IL-4、IL-10 mRNA表达;改善肝脏病理损伤程度,抑制肝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巨噬细胞募集;降低肝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标记物Ly6G、巨噬细胞标记物Mac-2 和COX-2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ERK、p-IκBα、胞核NF-κB p65 蛋白表达和p-ERK/ERK、p-IκBα/IκBα比率,升高胞浆NF-κB p65 蛋白表达.以上结果表明,TSPJ对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可减轻APAP引起的氧化损伤与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与抑制ERK/NF-κB/COX-2 信号通路激活,进而抑制炎性细胞浸润、炎症因子生成和抑制肝细胞损伤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微型化介质研磨法制备难溶性黄酮类化合物纳米混悬剂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微型化介质研磨法制备难溶性黄酮类化合物纳米混悬剂(NS)的可行性.方法 以磁力搅拌器为动力装置,西林瓶为研磨室,采用氧化锆珠子为研磨介质构建微型化介质研磨法制备槲皮素(QCT)、黄芩苷(BCN)、葛根素(PRN)及水飞蓟素(SLR)4种黄酮类化合物NS,以平均粒径、多分散度指数(PDI)和稳定性指数(SI)为指标,对工艺参数转速、研磨介质用量和研磨时间进行优化.结果 QCT-NS、BCN-NS、PRN-NS和SLR-NS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转速、研磨时间、氧化锆用量与药物混悬液比例分别为QCT-NS 800 r/min、8h、1∶1,BCN-NS 800 r/min、24h、1∶1,PRN-NS800 r/min、24 h、2∶1,SLR-NS 800 r/min、12h、1∶1;以最佳工艺参数制备所得QCT-NS、BCN-NS、PRN-NS和SLR-NS的平均粒径均在400 nm以下,QCT-NS、BCN-NS和SLR-NS的PDI在0.3以下,SI高于0.75:PRN-NS的PDI和SI分别为0.41和0.结论 微型化介质研磨法制备难溶性黄酮类化合物NS工艺简单、稳定可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珠子参药材中皂苷类成分HPLC特征图谱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珠子参药材中皂苷类成分HPLC特征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珠子参药材中皂苷类成分,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C18(4.6 mm×100 mm,2.7μm),乙腈-0.1%磷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35℃.结果 通过对8批次珠子参药材中皂苷类成分HPLC特征图谱的研究,确定了14个共有峰,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4个皂苷类成分,分别为人参皂苷Rb1、Ro、竹节参皂苷Ⅳa、人参皂苷Rd;8批珠子参药材中有7批相似度大于0.90.结论 该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强、稳定性好,可用于珠子参药材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栽培年限珠子参在不同生长期的光合特性及保护酶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珠子参高效优质人工栽培技术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在一个生长周期内对不同栽培年限珠子参主要农艺性状、叶片光合特性、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保护酶活性进行测定,用Excel与SPSS软件处理数据.结果:3年生珠子参地上部分生长旺盛,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高,对光能的捕获、有机物的同化、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高于2年生和苗期珠子参.结论:人工栽培珠子参,应根据栽培年限和生长阶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遮阴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西医综合疗法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的干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疗法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的干预作用.方法: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6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人工泪液组(n=21)和综合观察组(n=21),3组患者均局部应用白内障术后常规药物左氧氟沙星眼液、双氯芬酸钠眼液、氟米龙眼液,人工泪液组加用玻璃酸钠眼液,综合观察组加用玻璃酸钠眼液及自拟干眼方(珠子参15 g、枸杞子9 g、菊花9 g、玄参9 g、生地黄9 g、熟地黄9 g、山药9 g),观察分析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主观干燥异物感、角结膜荧光素试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变化,3组对照综合分析评价.结果:综合观察组和人工泪液组在缓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疗效,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观察组在缓解患者干眼临床症状方面有效率为85.7%,较人工泪液组(71.4%)有优势,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泪液组在治疗后1周时即显示效果,至治疗后3个月时仍显示效果,与人工泪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观察组和人工泪液组在改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泪膜稳定性、泪液分泌量及荧光素染色等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观察组比人工泪液组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组均未出现过敏、皮疹、刺激及胃肠道等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综合疗法可有效改善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泪液分泌量、增强泪膜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珠子参中HMGR基因对皂苷生物合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研究以珠子参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了珠子参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基因(PjHMGR,登录号:MG712296)的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于PjHMGR序列构建了珠子参过表达载体pCAMBIA2300s-PjH MGR,通过根瘤农杆菌转化法将其转化到珠子参细胞中,成功获得7株阳性转PjHMGR基因细胞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色法及皂化法等技术测定阳性细胞系PjHMG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HMGR酶活、皂苷和植物甾醇含量变化.结果显示:(1)与野生型珠子参细胞系相比,转PjHMGR基因珠子参阳性细胞系中,PjHMG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HMGR酶活和皂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效果最好的阳性细胞中,PjHMG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HMGR酶活和皂苷含量分别为对照的7.15、6.14和3.50倍.(2)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转基因细胞系的植物甾醇含量也有所升高.研究认为,将珠子参关键酶基因PjHMGR过表达载体导入珠子参愈伤组织细胞中,可引起相关关键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和PjHMGR酶活性的增加,从而调控珠子参总皂苷的合成,对皂苷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进行调控将可能实现对皂苷生物合成的调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PLC柱后光衍生法测定珠子参中两类真菌毒素残留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免疫亲和柱净化HPLC柱后光化学衍生法测定珠子参药材中真菌毒素(AFG2、AFG1、AFB2、AFB1、OTA)的方法.方法:参考2015年版《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及相关文献对珠子参药材中真菌毒素(AFG2、AFG1、AFB2、AFB1、OTA)进行测定.结果:本实验采用的柱后光衍生荧光检测法测定的AFG2、AFG1、AFB2、AFB1、OTA的检测下限分别为0.19、0.63、0.19、0.56、4.0 μg ·kg-1,珠子参药材真菌毒素回收率为78% ~ 110%.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柱后光衍生荧光检测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且该分析方法适合于珠子参药材及饮片中这些真菌毒素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