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证治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医药辨证治疗稳定型心绞痛(SAP)的组方思路及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建库至2022年2月28日有关中医药治疗SAP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Clementine 12.0、Excel 2016、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对中药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总结核心处方。结果:纳入处方289首,涉及中药185味,包含中医证型38种。基于SAP“病”的整体研究发现,临床治疗SAP以活血化瘀药、补虚扶正药、理气化痰药为主,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包括川芎、丹参、甘草、黄芪、当归等;常用药对包括川芎-当归、川芎-红花、川芎-枳实等。药物复杂网络图及聚类分析显示,补阳还五汤化裁方是治疗SAP的基本方;基于SAP“证”的研究发现,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是SAP较为常见的中医证型,三者用药均以温、平为主;药味均以甘、辛、苦为主,多归肝、脾、肺、心经。其中,气虚血瘀证以黄芪、川芎、丹参等高频药物组成的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痰瘀互结证常以制半夏、川芎、薤白等高频药物组成的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气滞血瘀证以川芎、当归、枳壳等高频药物组成的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药物聚类分析气虚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可分为3类,痰瘀互结证可分为4类。结论:虚、瘀、痰、滞是SAP的重要病理因素,其中气虚为发病基础,血瘀贯穿本病始终,或兼痰浊及气滞之证。围绕着本虚标实的病机,临床多治以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辨证选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张志明教授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经验浅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该研究从病因病机、辨证思路、遣方用药阐述张志明教授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经验及用药特色,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佐证。张志明教授认为该病的关键在于湿热壅滞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腑气不通,久病入络化瘀,结合临床辨证、证型特点,治宜清热燥湿、和胃止痛为主,佐以疏肝理气通腑等治法,运用脏腑辨证论治,从整体观念出发,在对药物独特理解的基础上自拟方药“陷胸和胃汤”,根据病机灵活加减,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的疗效,用药精当,对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高实用价值,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王清任补气活血化瘀思想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王清任,河北玉田人,是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著名医家.在中医气血理论指导下,根据亲见实证、逻辑推理的方法,构建了"气府-卫总管-周身气管"与"血府-荣总管-周身血管"气血贮藏运行的解剖体系,这不仅为他以活血理气为主的治疗方法奠定了实践基础,也是临床以大剂量黄芪补气,配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法治疗沉疴宿疾的理论依据,所创立的补阳还五汤,是气血兼顾、重在补气以活血的经典方药.本文通过对王清任补气活血思想及临床经典用药进行梳理,力求探寻其思想的理论源头和实践基础,以期为疑难病证的治疗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陈康清治疗慢性结肠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陈康清老师认为,脾肾虚致泄为慢性结肠炎主要病机.陈老师运用"态靶辨治"理论治疗慢性结肠炎,将慢性结肠炎分为炎症期、炎积癥瘕期、康复期三个阶段,将其发展的某一阶段的病理过程分为"郁火态、湿热态、癌毒态、阴火态"四种状态,辨证分为八种证型: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寒热错杂)等.炎症期以"湿热态""郁火态"为纲,辨证为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脏连丸为靶方;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治法为疏肝解郁,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柴胡疏肝散为靶方;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治法为疏肝化瘀,健脾化湿,通降肠腑,以大柴胡汤、大黄牡丹汤为靶方等.炎积癥瘕期以"癌毒态"为纲,如辨证为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治法为温阳健脾,散寒祛浊,以附子理中丸为靶方;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理气行滞,以二陈汤合参苓白术散为靶方;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治法为平调阴阳,化瘀理气行滞,以乌梅丸或半夏泻心汤合蛰虫丸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气机虚弱加之有形之邪的复合态,如遇蒹加毒痰癌态,可加"半边莲配伍七叶一枝花""蒲公英配伍山慈菇"药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痰瘀毒积态,选用"三棱配伍莪术、胆南星""血竭配伍白附子"药对活血化瘀,化痰散郁.康复期以"阴火态"为纲,如辨证为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治法为温肾健脾,散寒祛毒,利水消肿,以归脾汤、实脾饮为靶方;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治法为补中益气,升阳祛毒,以补中益气汤、八珍汤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功能虚弱,病邪渐除,根据临床症状及靶方加相应靶药,如遇蒹加气虚乏力,选用红参、西洋参等;如蒹加气滞食积选用调理气机之枳壳、陈皮、青皮等,消导开胃之薏苡仁、炒白术、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等.陈老师还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病因靶药、症靶药、标靶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近30年中医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医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用药规律及组方特点,期待为临床遣方用药及新方组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四大数据库1990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1日发表的中医治疗OSAHS的所有文献.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6.0,Gephi 0.9.2 等数据挖掘软件进行频数、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及复杂网络分析等.结果 共纳入135篇合格文献,包含154首方剂、202味中药.半夏(8.96%)、茯苓(8.96%)、甘草(8.86%)、陈皮(7.57%)、石菖蒲(6.37%)等25味中药为高频药物,多以性温(47.65%)、味辛(32.51%)为主,主要归为肺(23.07%)、脾(21.74%)、心(16.47%)经,使用率较高的药物以补虚药(23.78%)、化痰止咳平喘药(20.78%)、活血化瘀药(16.9%)、理气药(12.74)、利水渗湿药(8.96%)、开窍药(6.37%)为主;得到以痰瘀互结证为首的28种证型分布,以脾、肺、咽喉、鼻窍为主的病位证素13个及以痰、血瘀、气虚、湿邪、热邪为主的病性证素11个;获得茯苓→白术+陈皮+半夏、石菖蒲→郁金+川芎等30条常用配伍组合,挖掘出5个核心方药组合及针对核心证素的8味公共药物.结论 中医药治疗OSAHS以扶正祛邪为主,益气补肺健脾、行气活血化瘀、清热化痰开窍、理气燥湿化痰是临证遣方用药的基本原则,辨证予以解表、温阳、滋阴、安神、平肝熄风等.核心方剂为六君子汤、补阳还五汤、涤痰汤加减.该研究可为新药研发及新方组成提供思路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毒瘀虚"分期论治皮肌炎的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皮肌炎是一种累及皮肤、骨骼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皮疹、肌无力、肌痛为主.本病初期外邪入里,化热为毒,邪毒蕴阻肌肤,发为皮疹;而后热毒与湿、瘀相互胶结,可见皮疹加剧,关节肌肉灼痛;久病气血阴阳亏虚,出现肌肉酸痛、肢体痿弱无力.汤小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急性期以热毒为主者,治以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如热毒内陷心营,治以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缓解期以瘀热偏重者,治以活血化瘀,理气健脾;以湿热偏重者,治以清热利湿,宣通经络.慢性期以气血两虚为主者,治以益气温经,养血和络;以阴虚为主者,治以滋补肝肾,益气养阴;以阳虚为主者,治以温阳通络,健脾益肾.临证之时汤小虎教授辨清病理因素,精准用药,本文以急性期热毒炽盛,内陷心营为例,选方清营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秦竹基于"一体两翼"学术思想论治HPV感染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主要因虚、因湿、因毒,乃本虚标实之证,虚主要责之先天禀赋不足、素体正气虚弱、脾肾二脏亏虚,实则主要责之肝气郁滞不疏、湿热邪毒壅盛.本虚为发病之基础,标实之湿热邪毒为致病之关键因素.秦竹教授基于"一体两翼"学术思想,临证重视肝脾肾之脏腑论治,主张以健脾渗湿为要,兼以补肾温阳、疏肝理气,辅以解毒化瘀.临证秉承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湿则化之,滞则行之,毒则解之的治则,总以补虚泻实为宜,辨证当分清脏腑虚实之偏盛,总以扶正祛邪为要.基于脾虚湿盛之常见证创立芪黄四君完带汤,治以健脾疏肝益肾、化湿解毒止带,以达肝脾肾三脏并治,调畅人体气血阴阳,恢复脏腑功能,湿祛而带自收、毒自消之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血证论》探析唐宗海对小柴胡汤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4/4/13
唐宗海的《血证论》通过对少阳三焦油膜和血证机理的详细论述,基于"和少阳之枢机,调气机升降出入"的治疗法则,巧变方,用经典重义不重形,善用药,审宜忌加减治新证,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运用小柴胡汤经验.唐宗海治疗血证之时擅用小柴胡汤,若见瘀血较重,阻气运行者,则用之化裁理气和血化瘀;若见呕血之后妇人妊娠恶阻等属中焦气机不利,火气互结者,则用之化裁调肝理气和中;若见妇人胞室中气血乖戾,致冲脉失于统领者,则用之化裁理血室、降冲逆;若见外邪干血,血家兼有表证者,则用之化裁和营卫、除寒热;若见妇人产后郁冒,阳气郁闭,津液输布受阻而咽干口渴者,则用之化裁通津液、畅三焦;若见肝气不疏,相火内郁或肝气肆逆,扰动血分者,则用之化裁发郁火、清火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基于"脑脾同治"理论论治紧张型头痛
编辑人员丨2024/3/23
黄汝成教授认为,头痛病主要责之于风、火、痰、瘀、虚等病因病理,致病关键在"瘀",总为气瘀、血瘀、痰瘀;治当以脾胃为中心,倡导"脑脾同治".黄教授基于脾与脑经络相通;脾主升清、清阳得养、脑清神聪;脾主运化、气血津液条达、脑窍荣畅;脾主统血、脉行得道、奉养脑窍四个方面构建脑脾同治法的理论基础;治疗以醒脾开窍,行气化瘀;运脾通窍,理气化瘀;健脾益窍,补气化瘀为三大法则.临床中自拟健脾祛瘀方加减治疗头痛,若气滞血瘀者,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痰瘀阻窍者,合化痰通络汤加减;血虚血瘀者,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结直肠腺瘤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方药干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通过文献整理与分析探讨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证候分布与方药运用规律,为临床中医药辨治本病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2 年4 月3 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中医药治疗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文献,统计结直肠腺瘤中医证型、方药使用频次及不同病理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并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05 篇,获得中医证型27 个,最常见的5 个证型为湿热内蕴证、脾虚湿蕴证、脾气亏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湿瘀证;共纳入方剂54 首,其中成方12 首,以参苓白术散、乌梅丸、六君子汤为主;共出现中药141 味,多类属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出现频次最多的前5 味中药为白术、茯苓、甘草、党参、薏苡仁;聚类分析发现 4 组具有关联性的药物组合.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 3 种病理分型患者中医证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结直肠腺瘤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湿热内蕴证最为常见,其次为脾虚湿蕴证、脾气亏虚证,遣方用药时多运用清热化湿、补益脾气之法,兼顾理气行滞、活血化瘀、解毒散结,临证需对症加减,病证结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