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134例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cytotoxic T-cell lymphoma,CTL)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至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共计134例CT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EB病毒感染状态和T细胞受体(TCR)克隆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134例CTL患者中,男女比例1.7∶1.0,中位年龄为49.5岁(范围3~83岁),60岁以下者100例(74.6%)。有B症状者占46.9%(53/113)。多数患者表现为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按Ann Arbor系统分期,Ⅰ~Ⅱ期占36.8%(39/106),Ⅲ~Ⅳ期占63.2%(67/106)。伴有结外侵犯者占51.6%(66/128)。脾脏受累占24.2%(31/128)。形态学上表现为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性生长,浸润破坏正常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阳性表达T细胞抗原(CD2、CD3、CD5、CD7),表达减弱或表达缺失其中一个或多个抗原者占72.0%(77/107)。根据肿瘤细胞CD4和CD8的表达量分组,其中CD8 +>CD4 +组70例(52.2%)。T细胞胞质内抗原1(TIA1)和颗粒酶B表达率分别为99.2%(119/120)和79.8%(95/119)。CD20异常表达率27.6%(37/134),CD56阴性。Ki-67阳性指数中位值为45.0%(范围5%~80%)。EB病毒编码的小RNA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阴性。TCR基因克隆性检测,所检的49例样本TCR基因重排结果均为阳性,其余病例未检测。91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36个月(范围1~240个月),死亡40例(44.0%)。疗效达完全缓解者23例(含13例局限性单一结外肿块患者)。患者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3.5%和4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症状、脾脏受累、结外侵犯、临床分期、CD8 +>CD4 +表型、CD20异常表达和Ki-67阳性指数(>60%)对患者总生存率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脾脏受累和CD8 +>CD4 +表型是影响CTL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CTL以60岁以下成年男性多见,常伴有B症状,结外侵犯比例高,CD8阳性表型更多见;脾脏受累和CD8 +>CD4 +表型是CTL预后风险评估的独立预测因子;部分局限性单一结外CTL患者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哮喘儿童家长的疾病需求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模型结合半结构化访谈法对哮喘儿童家长的疾病需求进行研究,为开展符合其需求的医疗护理服务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对象为3个中文在线医疗社区中与儿童哮喘有关的提问记录,通过爬虫代码采集2014年1月—2019年6月的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分词后采用LDA主题模型挖掘主题特征。依据上述研究结果结合文献研究及专家讨论法制定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6—10月北京市2家医院儿童哮喘门诊中13名哮喘儿童家长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线网络社区提问记录的主题特征分析显示,LDA模型将2 173条提问记录划分为8个主题,即第一、四主题为儿童哮喘症状及处理方法,第二、六主题为儿童哮喘治疗检查及就医选择,第三主题为家长对患儿病情的担忧,第五主题为哮喘的发病原因以及预后,第七主题为哮喘儿童的生活管理及中医药治疗,第八主题为过敏原的预防与长期用药安全性。半结构化访谈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即家长担心长期应用哮喘药物的副作用、家长在哮喘管理知识上的缺乏、家长对儿童哮喘病因与预后的困惑、家长在哮喘管理中产生的心理负担。结论:LDA主题模型可提取出在线医疗社区中的主题,结合半结构化访谈可深入探究特定疾病的患者需求。研究结果提示医护人员应针对规范用药、疾病日常管理以及疾病预后等内容进行哮喘儿童的健康教育,同时也应关注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世界卫生组织《慢性乙型肝炎预防、诊断、关怀及治疗指南(2024年版)》解读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本视频重点解读2024年3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在亚太肝病学会年会上发布的最新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防、诊断、关怀及治疗指南》中的重要推荐意见。一、治疗基线与随访过程中无创评估1.显著纤维化(≥ F2)的无创检测标准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与血小板比值(AST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评分> 0.5或瞬时弹性值> 7.0 kPa。2.肝硬化(F4)的无创评估标准应基于临床标准或APRI评分> 1.0或瞬时弹性值> 12.5 kPa。3.成年人:强烈推荐,中度确定性证据;青少年:强烈推荐,低确定性证据。二、成年人与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青少年(≥ 12岁)与成年人(包括育龄期与妊娠期女性)均应接受抗病毒治疗:1.显著纤维化(≥ F2)或肝硬化(F4)诊断标准;2.HBV DNA> 2 000 IU/ml且ALT高于正常上限的患者;3.存在合并感染、免疫抑制状态、合并其他疾病或存在肝外表现;4.存在肝功能检测持续异常。三、慢性乙型肝炎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初始抗病毒治疗及监测1.TDF或ETV;2.TDF + 3TC或TDF + FTC(如果TDF单药无法获取);3.ETV或TAF用于有骨质疏松或肾功能损伤的成人、儿童及青少年。四、HBV感染母婴传播的预防及其抗病毒治疗WHO新指南增加了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的内容。为预防HBV的母婴传播,在具备HBV DNA或HBeAg检测条件时,对于HBV DNA≥ 200 000 IU/ml或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孕妇,建议启动TDF抗病毒治疗。治疗疗程建议从妊娠中期开始至分娩结束或婴儿乙肝疫苗接种完成后(强烈推荐,中度确定性证据)。在HBV DNA和HBeAg均无法检测的地区,可考虑对所有HBsAg阳性的孕妇启动TDF抗HBV治疗,建议治疗从妊娠中期开始至分娩或婴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完成(条件性推荐,低确定性证据)。此外,应保证婴儿完成至少3剂乙肝疫苗接种(包括出生后即刻注射的第1剂乙肝疫苗)。五、青少年和儿童使用抗病毒药物1.WHO新指南对于≥ 12岁的青少年建议的抗病毒指征与药物与成人类似。2.对于年龄< 12岁的青少年患者,建议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六、HBV DNA检测1.所有HBsAg阳性患者接续进行HBV DNA的检测以便于后续的治疗与照护,即触发检测(条件性推荐,低确定性证据)。2.WHO新指南中推荐可以采用基于实验室的HBV DNA检测方法来评估患者治疗指征与抗病毒应答,同时可以用床旁HBV DNA检测来作为实验室HBV DNA检测的替代(条件性推荐,低确定性证据)。七、丁型肝炎(HDV)的检测1.对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HDV检测。在实验室条件或其他资源有限的地区,如无法对所有CHB患者进行抗HDV检测,建议重点关注特定高危人群,包括在HDV流行国家或地区出生的人群;有HDV感染高风险人群;患有HDV感染的人的子女和家庭成员;有终末期肝病,正在接受抗HBV治疗或提示有HDV感染证据的患者;(条件推荐,非常低确定性证据)。2.如抗-HDV阳性建议进行HDV RNA检测(条件推荐,低确定性证据)。八、抗病毒疗效与肝细胞癌监测1.抗病毒应答监测;2.核苷(酸)类似物的安全性监测;3.肝细胞癌监测;4.停止和重新开始抗病毒治疗。综上,WHO新指南在推荐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糖尿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等方面对于我国CHB患者扩大适应证带来一定启发,有助于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目标的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陈康清治疗慢性结肠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3周前
陈康清老师认为,脾肾虚致泄为慢性结肠炎主要病机.陈老师运用"态靶辨治"理论治疗慢性结肠炎,将慢性结肠炎分为炎症期、炎积癥瘕期、康复期三个阶段,将其发展的某一阶段的病理过程分为"郁火态、湿热态、癌毒态、阴火态"四种状态,辨证分为八种证型: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寒热错杂)等.炎症期以"湿热态""郁火态"为纲,辨证为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脏连丸为靶方;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治法为疏肝解郁,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柴胡疏肝散为靶方;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治法为疏肝化瘀,健脾化湿,通降肠腑,以大柴胡汤、大黄牡丹汤为靶方等.炎积癥瘕期以"癌毒态"为纲,如辨证为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治法为温阳健脾,散寒祛浊,以附子理中丸为靶方;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理气行滞,以二陈汤合参苓白术散为靶方;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治法为平调阴阳,化瘀理气行滞,以乌梅丸或半夏泻心汤合蛰虫丸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气机虚弱加之有形之邪的复合态,如遇蒹加毒痰癌态,可加"半边莲配伍七叶一枝花""蒲公英配伍山慈菇"药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痰瘀毒积态,选用"三棱配伍莪术、胆南星""血竭配伍白附子"药对活血化瘀,化痰散郁.康复期以"阴火态"为纲,如辨证为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治法为温肾健脾,散寒祛毒,利水消肿,以归脾汤、实脾饮为靶方;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治法为补中益气,升阳祛毒,以补中益气汤、八珍汤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功能虚弱,病邪渐除,根据临床症状及靶方加相应靶药,如遇蒹加气虚乏力,选用红参、西洋参等;如蒹加气滞食积选用调理气机之枳壳、陈皮、青皮等,消导开胃之薏苡仁、炒白术、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等.陈老师还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病因靶药、症靶药、标靶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鸡嗉子榕传粉榕小蜂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性二型及季节变化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生存与繁殖对生物体维持和延续种群数量稳定至关重要.表皮碳氢化合物具有维持昆虫水分平衡和信息通讯的双重功能,目前对于昆虫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如何权衡防脱水与保持化学信号可靠性的潜在冲突尚不清楚.本文以寄生于鸡嗉子榕(Ficus semicordata)雄花期果内的传粉榕小蜂窝榕小蜂(Ceratosolen gravelyi)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解析雨季、雾凉季和干热季中雌、雄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运用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相似性分析、置换多元方差分析和随机森林等方法分析了窝榕小蜂表皮碳氢化合物对不同季节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窝榕小蜂表皮碳氢化合物由34种C7-C44的化合物组成,包括正链烷烃、甲基烷烃、烯烃和甲基烯烃;其中角鲨烯(squalene)、2-甲基二十八烷(2-Me-C28)、正三十四烷(n-C34)、正三十六烷(n-C36)和正四十四烷(n-C44)为主要成分(>5%).(2)不同性别窝榕小蜂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正四十二烷(n-C42)、17-三十五烯(17-C35∶1)、1-二十九烯(C29∶1)、2-Me-C28和角鲨烯是造成两性差异的重要贡献量化合物.(3)雌、雄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干热季中,雌蜂正链烷烃(n-C34、n-C36和n-C44)的比例及碳氢化合物的总绝对含量增加,2-Me-C28和角鲨烯的比例降低;雄蜂甲基烯烃的比例增加,正链烷烃和甲基烷烃的比例降低,碳氢化合物总绝对含量无明显变化.本研究发现窝榕小蜂表皮碳氢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性二型和强烈的季节可塑性,2-Me-C28和角鲨烯可作为雄蜂配偶识别时的候选性信息素;雌、雄成虫在适应高温和/或干燥的气候条件时存在差异化响应,表明窝榕小蜂两性表皮碳氢化合物在不同季节变化中采取不同的适应性策略.本研究揭示了榕小蜂应对不同气候环境的化学适应机制,为研究昆虫双重性状和理解生态适应与物种形成之间的功能联系奠定了化学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儿童支原体肺炎诊疗
编辑人员丨2024/1/13
本视频重点介绍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定义、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常见肺内外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和诊断、临床分型、重症和危重症早期预警指标、治疗原则以及住院指征等相关内容。一、定义1.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指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2.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MPP患者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 d及以上,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学所见加重、出现肺外并发症者。3.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acrolide -unresponsive MPP,MUMPP):MPP患者经过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2 h,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学无改善或呈进一步加重的MPP。4.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PP,SMPP):MPP病情严重,符合重症判定标准。5.危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指患者病情迅速进展、出现呼吸衰竭或危及生命的肺外并发症,需要进行生命支持治疗的少数SMPP。二、临床表现MPP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啰音。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多发生于病程约为1周,伴有肺内和肺外并发症,可出现塑形性支气管炎(plastic bronchitis,PB)、中等-大量胸腔积液、大面积肺实变和坏死、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气促或呼吸困难,发生肺栓塞的患儿还可出现胸痛和咯血。发生肺外并发症时可出现相应脏器损伤的临床表现:肺外并发症可发生于皮肤黏膜、神经系统、血液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等,出现相应各系统受损的表现。少数MPP可发展为危重症,常以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为突出表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如大气道发生塑形性支气管炎、弥漫性细支气管炎和严重肺栓塞等。个别病例以严重肺外并发症为主要表现。三、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是临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的主要依据之一,可见肺纹理增粗,支气管壁增厚,"树芽征",小叶间隙增厚,网格影,肺泡炎症改变,多形态,大小不等和密度不均的病灶可混合存在;部分MPP可表现为局限或弥漫性细支气管炎特征。四、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一般检查和MP耐药性检测。五、诊断符合以上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合以下任何1项或2项,即可诊断为MPP:①单份血清MP抗体滴度≥ 1︰160(PA法);病程中双份血清MP抗体滴度上升4倍及以上;②MP DNA或RNA阳性。六、鉴别诊断需要与病毒性肺炎鉴别:腺病毒肺炎、流感病毒肺炎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鉴别;与细菌性肺炎和肺结核鉴别。七、常见肺内外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和诊断1.肺内并发症:塑形性支气管炎、肺栓塞、胸腔积液、坏死性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和混合感染。2.肺外并发症:神经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皮肤黏膜损害和其他表现。八、临床分型临床分型分为轻型、重型和危重型。九、重症和危重症早期预警指标重症和危重症早期预警指标:治疗后72 h持续高热不退;存在感染中毒症状;病情和影像学进展迅速,多肺叶浸润;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D-二聚体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显著升高,出现时间越早,病情越重;治疗后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难以缓解或进展;存在基础疾病,包括哮喘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等疾病;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延迟。九、治疗原则最佳治疗窗口期为发热后5~10 d以内,病程14 d以后仍持续发热,病情无好转者,常遗留后遗症。鉴于MPP临床表现的异质性,应根据分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轻症患儿除抗MP治疗外,不应常规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患者应采取不同侧重的综合治疗(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支气管镜、抗凝等联合),既要关注混合感染,也要准确识别和治疗过强炎症反应及细胞因子风暴,若不及时控制,将可能导致混合感染和后遗症的发生率升高。十、支原体肺炎住院指征出现以下任意1条,需要考虑住院治疗:高热持续5 d;发热超过7 d;出现喘息或气促或呼吸困难;CRP > 40 mg/L;出现肺大叶实变;有肺外脏器症状如头疼、呕吐、精神不佳或皮疹或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减少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青藤碱可有效抑制白细胞介素1β介导的髓核细胞凋亡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目的:探讨青藤碱是否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胰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CCK-8法筛选合适的青藤碱药物浓度.将髓核细胞分为对照组、青藤碱组、白细胞介素1β组、青藤碱+白细胞介素1β组、锌原卟啉(血红素氧合酶1抑制剂)组、锌原卟啉+青藤碱组、锌原卟啉+白细胞介素1β组、青藤碱+锌原卟啉+白细胞介素1β组.分别检测各组髓核细胞增殖活性、活性氧含量、凋亡率及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培养的大鼠髓核细胞呈现多角形、三角形、短楔形等形态,其呈现"S"型曲线生长,接种第1-3天生长缓慢,第4-6天生长迅速,第七八天生长速度缓慢,进入"平台期",细胞数量不再增加;②当青藤碱的浓度≤80 μmol/L时,髓核细胞的增殖活性不会受到显著影响(P>0.05);③白细胞介素1β可以显著降低髓核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加活性氧含量,导致细胞凋亡(P<0.01);④当采用青藤碱干预后,不仅可以促进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P<0.05),而且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增殖活性降低、活性氧含量和凋亡率增加(P<0.05),其作用可被锌原卟啉逆转(P<0.0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海藻MGMG型甘油糖脂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鉴定中药海藻(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中的单半乳糖基单酰基甘油酯(monogalactosylmonoacylglycerol,MGMG),分析sn-1型和sn-2型位置异构体的化学特征.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手段分离得到MGMG,采用NMR、HR-ESI-MS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采用HPLC、HPLC-ESI-MS/MS分析位置异构体的互变及其色谱-质谱特征.结果 分离到并鉴定5个MGMG,酰基分别为十八碳四烯酰基、十八碳三烯酰基、二十碳四烯酰基、十八碳二烯酰基和十八碳单烯酰基:sn-1型和sn-2型MGMG单体均不稳定,会相互迅速转变直至sn-1型为主(相对峰面积85:15)的平衡状态.sn-2型在反相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较sn-1型小,先被洗脱;两者二级质谱碎片离子丰度有较大差异,以[M+Na-Gal]+为基峰(100%),sn-2型的[M+Na-RCOOH]+丰度>50%,sn-1型的[M+ Na-RCOOH]+丰度<20%.结论 首次从褐藻门中分离鉴定上述5个MGMG,阐明了sn-1型和sn-2型MGMG之间的互变过程,首次报道这2种位置异构体的色谱-质谱特征,可用于MGMG类化合物酰基取代位置的鉴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灵龟八法联合廉泉穴位注射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联合廉泉穴穴位注射治疗风痰阻络型假性球麻痹(PB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风痰阻络型PBP患者按照入院日期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灵龟八法联合廉泉穴穴位注射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静脉注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给予洼田饮水试验(WTDWT)、大西幸子言语功能状态分级评定.结果:治疗后,试验组WTDWT评分及大西幸子言语功能状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试验组X/Y比值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灵龟八法联合廉泉穴位注射治疗风痰阻络型假性球麻痹疗效可靠,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点刺四缝、八髎穴治疗食积内热型小儿功能性便秘48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功能性便秘(function constipation,FC)是指以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为症状,并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所致的胃肠道疾病,是儿科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据调查[1],在我国2~12岁儿童中,功能性便秘发病率可达4.4%,其中2~6岁儿童发病率为6.06%,7~12岁儿童发病率为3.9%.现代医学治疗该病主要使用蓬松剂、渗透性泻剂、促胃肠动力药、微生态制剂等,因小儿依从性差,服用困难及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因素,疗效常不十分理想[2].笔者近年来观察到此类患儿以中医的食积内热型居多,采用点刺四缝、八髎穴治疗,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