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视化院前院内信息衔接技术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预检分诊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可视化院前院内信息衔接技术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至8月由120转送至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急诊科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前瞻性非同期对照研究方法,以2023年6至8月由120转送至本院的9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试验组,以2023年3 至 5 月由 120 转送至本院的 90 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建立可视化院前院内信息衔接技术前,当患者或家属呼叫急救车,院前急救人员将患者送达医院后,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与院内医护人员进行交接,预检护士接诊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获取患者身份信息协助建卡挂号,同时院内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规范化处置;试验组建立可视化院前院内信息衔接技术后,当患者或家属呼叫急救车,院前急救人员通过急救中心专用APP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生命体征、病情等级等)对应输入,并向目标网络医院推送相关信息,预检护士通过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接收急救车即将到达的信息,在急诊预检系统中获取院前提供的患者基本信息,提前进行建卡及预挂号,开通绿色通道,同时院内医护人员根据 120 医生评估的病情等级制定抢救方案.比较两组危重症患者完成建卡时间、预检护士完成分诊时间以及患者/家属对急诊就诊流程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危重症患者完成建立卡时间、预检护士完成分诊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完成建卡时间(min):1.3±0.3 比 2.6±0.4,预检护士完成分诊时间(min):1.1±0.3 比 3.5±0.7,均P<0.05],而患者/家属对急诊就诊流程的满意度明显提升[95.6%(86/90)比 86.7%(78/90),P<0.05].结论 建立可视化院前院内信息衔接技术,实现了院前院内数据传输,真正做到"病人未到,信息先行",有效缩短了危重症患者的预检分诊时间,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了抢救时机,提高了普通患者的预检分诊效率,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良性中心气道狭窄介入治疗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良性中心气道狭窄介入治疗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改善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良性中心气道狭窄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183份,有效回收问卷172份,有效回收率为93.99%(172/183);172例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为(62.66 ± 9.54)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领悟社会支持、健康素养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 r=0.483、0.246,均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狭窄程度、介入治疗次数、社会支持、健康素养是良性中心气道狭窄介入治疗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t值为-3.46~4.55,均 P<0.05),可共同解释创伤后成长得分变异的38.9%。 结论:良性气道狭窄介入治疗患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狭窄程度、介入治疗次数是创伤后成长的限制因素,而社会支持、健康素养水平高有利于患者获得更多的创伤后成长。医护人员可通过健康教育增强患者疾病认知,可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方式提供更多疾病知识获取渠道,以促进患者创伤后成长,降低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体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传统病房智慧升级后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物联网平台对传统病房进行智慧升级,实现病区智慧化、精细化管理,对升级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于2020年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科2个病区作为试点单元,实施智慧化病房管理模式。以易改造、易施工、易维护为原则,在实现物联网全覆盖的基础上,接入硬件和软件系统,完成传统病房智慧升级,采用结构化观察、半结构式访谈法评估升级后工作效率以及患者的使用体验。结果:升级后生命体征采集与记录耗时、护理风险评估与耗时、标识牌制作与悬挂耗时分别为(4.24 ± 0.87)、(4.07 ± 0.86)、0 min与升级前的(6.50 ± 2.95)、(4.73 ± 1.62)、(1.13 ± 0.43)min相比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04、3.99、28.96, P<0.01)。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显示,患者认为智慧病房智能化,节省人力和等待时间;操作简单,改善医护工作者和患者使用体验;系统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结论:传统病房智慧升级有助于患者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医护工作者和患者使用体验,在未来发展中不断改进,可为同类病区的智慧升级提供实践路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晚期癌症患者子女孝道价值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晚期癌症患者住院期间子女孝道价值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383名住院晚期癌症患者的子女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孝道价值观现状。结果:本次受调查者子女孝道价值观总分为(66.50 ± 4.10)分,患者年龄、婚姻状况、医疗支付方式、病程、住院次数、患者对病情了解程度,子女年龄、学历水平、婚姻状况、职业、有无子女、月收入、对患者病情了解程度、独生子女、是否与患者同住、平均每天照顾时间影响子女孝道价值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值为16.64~62.94, U值为2.04~4.27, P<0.05)。 结论:晚期癌症患者子女对孝道相关概念的理解较好,护理人员了解了我国传统孝道和家庭照护模式情境下的晚期癌症患者子女的孝道价值观情况,可增强子女与父母双方的孝顺与被孝顺体验,改善患者心理健康问题,最终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抑郁症住院患者参与正念治疗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抑郁症住院患者如何围绕正念治疗核心"觉察、不判断、活在当下"调节自我的变化过程。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对23例抑郁症患者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lo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共分析出4个主题:多重心理体验、正念治疗改变思维模式、正念治疗促进自我认同、形成自我应对策略。结论:抑郁症患者初次参与正念治疗往往较为被动,且多受负性情绪与自动化思维影响,医护人员应依据患者在参与正念治疗过程中的体验为落脚点,重视患者的自我调节过程,制定相关策略,帮助患者更好的理解与适应正念治疗,减少抑郁症的复发,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护士进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护士进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为提高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质量,完善该护理服务体系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Medlin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护士进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1日。采用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BI)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提炼出23个研究结果,归纳为8个新类别,形成3个整合结果:护士认可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意义;护士提供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时正负性情绪并存;实施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所面临的挑战。结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开展有助于为临终患者提供连续性照护并提高其临终生命质量,但同时应进一步提高护士的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能力并完善相关政策保障,以促进我国居家安宁疗护事业稳步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皮肤接触在剖宫产术后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皮肤接触作为低成本易操作的新生儿保健护理措施,具有稳定新生儿生命体征、改善产妇分娩体验、促进亲子关系、提高母乳喂养率等临床意义,但其在剖宫产术后并未被广泛应用。因此,本文通过概述皮肤接触的定义及其在剖宫产术后应用的临床意义,回顾国内外剖宫产术后实施皮肤接触的现状,分析在剖宫产术后实施皮肤接触的障碍和对策,旨在为促进国内开展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胃/空肠造瘘术后肠内营养患者及照顾者真实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胃/空肠造瘘术后肠内营养患者及照顾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深入了解患者及照顾者的真实感受与身心体验。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维普(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关于胃/空肠造瘘术后肠内营养患者及照顾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9月30日。制定纳入排除标准,确定纳入文献,根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提炼出37个研究结果,基于生命质量理论提取主题为:胃/空肠造瘘术后肠内营养患者及照顾者在健康与功能、心理/精神、社会经济及家庭4个领域经历了改变与挑战、应对与适应、需求与支持的动态循环。结论:胃/空肠造瘘术后肠内营养对患者及照顾者生命质量的4个领域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尤其在心理/精神及社会经济领域中患者及照顾者表现出强烈的信息与心理需求,建议医护人员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提供信息与情感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院外疼痛体验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院外疼痛体验,明确患者院外疼痛管理需求,帮助患者提高院外疼痛管理水平。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Colaizzi法分析21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访谈资料。结果:共总结6个主题:疼痛认知、疼痛应对不同、对止痛药有误解、负性情绪、术后感觉异常、缺乏专业指导。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出院宣教,重视随访,为院外患者提供专业指导,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整合相关质性研究,系统评价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感受及体验,为肠造口患者制订规范化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EBSCO(CINAHL)、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The Cochrane Library(CENTRA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从建库至2022年5月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体验相关质性研究文献,采用澳大利亚2014版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Meta整合的方法将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提炼出22个研究结果,归纳出9个新的类别,得到3个整合结果:自我管理的困境与障碍、自我管理的过程与成长、自我管理的需求与展望。结论:随着肠造口人数逐年上升,社会应当重视肠造口患者产生的心理问题,加强疾病风险认知教育,完善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线上和线下多渠道提供多元化支持,提高肠造口患者的自护管理能力和患者的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