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型教学"理论指导下的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以"四探姜汁撞奶"作为连续的活动情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课后拓展"5个基本环节贯穿教学始终,形成"以认知冲突驱动关键问题—以合作探究促进科学论证—以反思交流提升思维深度—以应用迁移拓宽认知台阶"四步走的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策略,让实验过程真正源于学生思考,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及医案分析的叶天士治噎膈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挖掘叶天士治疗噎膈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天士医案》治疗噎膈的处方,以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以频数分析法分析常见药物及其功效、性味、归经情况,以关联规则分析核心药物组合;结合统计结果,回顾文献内容,对叶天士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纳入噎膈处方39首,涉及中药50味,高频药物前5位分别是半夏(61.5%)、茯苓(56.4%)、生姜(46.2%)、黄连(33.3%)、人参(28.2%);药物功效归类前5位分别是化痰止咳平喘药(28.4%)、补虚药(12.3%)、解表药(11.8%)、理气药(11.3%)和利水渗湿药(11.3%);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药味为苦、辛、甘;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药性为温、寒,且比重相当;用药多入肺、脾、胃三经;常用2味药组合有枳实-半夏、黄连-半夏、生姜-半夏,常用3味药组合有茯苓-黄连-半夏、茯苓-生姜-半夏、黄连-生姜-半夏。结论:叶天士治疗噎膈时,注重调养身心;根据疾病特点,灵活选择寒热之药,注重肺、脾、胃等脏腑的调理,多用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推行辛开苦降之法;注重温阳,多用姜类中药,尤其是姜汁,独创辛滑通利法开道;注重肺胃之津液,慎用香燥类中药及甘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朱丹溪应用生姜汁的经验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生姜汁味辛性微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等功效.金元医家朱丹溪善用生姜汁,选方用药往往强调生姜汁的不可替代作用.通过研读丹溪及其弟子的著作,发现丹溪应用生姜汁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同诸药内服,借其通阳化气、温通化痰之功效,治疗痰证、血证、痛证等诸多内科疾病疗效显著;作为黏合剂制作丸剂,既顾护脾胃又加强原方的治疗作用;作为炮制辅料,或减毒或增效,扩充了生姜汁炮制药物的种类.丹溪对生姜汁的应用遵古又创新,拓展了生姜汁的适应证范围,有助于深入认识生姜汁药性和功用,为现代临床治疗疾病提供参考,为合理应用生姜汁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和电子眼的栀子姜炙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对栀子姜炙过程中的外观性状、含量变化进行客观量化,以此优选出姜栀子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 建立Box-Behnken 设计-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BBD-RSM)考察炒制火力、炒制时间、姜汁用量3因素对姜炙过程的影响;采用CM-5型分光测色计(电子眼)从外在角度测定栀子姜炙后的颜色变化(同时辅以姜炙后的气味变化综合得分);选取栀子苷与西红花苷Ⅰ 2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作为内在指标,结合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变化进行组合加权评分,以评分作为响应值,在此基础上优选出姜栀子的最佳炮制工艺并用试验进行验证.结果 姜栀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炒制功率400 W、炒制时间4.5 min、姜汁用量10%.最佳工艺的色度范围为L*:44.600~45.500,a*:21.800~22.700,b*:23.500~23.700,Eab*:55.300~56.600.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栀子饮片经姜炙后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的含量均有上升,西红花苷Ⅰ、Ⅱ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成功优化了姜栀子的炮制工艺参数,以仿生技术对栀子姜炙过程中的色泽变化进行研究,为基于外观性状研究中药饮片炮制工艺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临证指南医案》探析叶天士对生姜汁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5/18
通过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生姜汁的医案,发现叶天士以生姜汁入药主要取其温胃止呕、辛润通络、化痰逐饮功效.常与干姜、附子等温热之品相伍以温通阳气;与半夏、黄连等苦辛之品相伍以清利湿热;与竹沥、橘红等化痰之品相伍以清利痰浊.与生姜相比,生姜汁药性柔润,更易于吸收;辛润通络,走窜之力更强.同时可增强化痰逐饮之效.以生姜汁入药既可提高药物疗效,又可拓宽生姜的药用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江香薷炮制前后多糖含量及消炎、止血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究生姜汁炮制前后江香薷多糖含量变化,以及对炮制前后多糖消炎止血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 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炮制前后江香薷多糖(JXRPs)和姜制江香薷多糖(JZJXRPs)的含量;体内通过构建大鼠足肿胀模型和体外内毒素(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采用细胞增殖法(MTT)选取最佳给药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一氧化氮(NO)、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来评价炮制前后多糖的抗炎作用;通过剪尾法观察小鼠的出血时间来评价其止血效果;最后,利用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和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的能力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能力.结果 生姜汁炮制前后江香薷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3%、22%;大鼠足肿胀结果显示,在注射角叉菜胶4 h后,与模型组相比,江香薷多糖在给药剂量为200 mg/kg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而姜制江香薷多糖在给药剂量为100 mg/kg时就可明显减轻大鼠足肿胀(P<0.05);体外抗炎结果显示,炮制前后的多糖均能显著抑制细胞分泌IL-6、IL-12和NO(P<0.01),促进细胞分泌IL-4和IL-10(P<0.01),且炮制后作用更强.小鼠断尾止血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江香薷多糖组可以加快止血效果但无显著性差异,而姜制江香薷多糖在中剂量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高剂量有加快趋势但并无显著性差异;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炮制前后的江香薷多糖对DPPH和ABTS皆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能力,其中江香薷多糖的IC50值分别为0.2215 mg/mL和0.2110 mg/mL,姜制江香薷多糖的IC50值分别为0.1651 mg/mL和0.1884 mg/mL.结论 江香薷经生姜汁炮制后可促进多糖的溶出,增加多糖含量;炮制后江香薷多糖消炎止血及抗氧化能力均比江香薷多糖强,可为江香薷多糖后续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姜制半夏传统制作工艺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4/3/23
姜半夏传统制作工艺:完整半夏姜制法多在前期生半夏汤洗的基础上进行,亦有直接用姜汤洗的记载.半夏片为汤洗后切片,再用姜汁浸、炒、煮、蒸等,以炒法为优.半夏粉为半夏汤洗切片研细粉,再用姜汤浸澄,多用于制作糊丸或包衣.半夏饼为汤洗后半夏研粉与生姜汁或去皮生姜混合制成的饼状物,再经炙、煨、炒等法而成.半夏曲始于宋代,当时半夏曲有制饼与发酵两种,均以生姜为辅料.制饼者并没有发酵的过程,实为半夏饼.半夏曲的配方众多,生姜必不可少.地方炮制经验中将生半夏水浸泡,生姜煮取汁,再共同煮制为主流.地方炮制规范中多为生半夏水浸透,姜汤矾水共煮.现代学者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炮制工艺优选与炮制原理两方面.建议恢复姜半夏的传统汤洗姜制工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基于UPLC-MS/MS探讨"建昌帮"阴附片、阳附片、淡附片炮制过程化学成分差异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该文比较建昌帮阴附片、阳附片、淡附片3种附子炮制品在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从成分角度为炮制减毒增效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分别对3种附片的炮制过程进行过程性取样,得到生附片、阴附片清水漂制(阴漂制)、阴附片姜汁润(阴姜润)、阴附片蒸制(阴蒸制、阴附片)、阳附片清水漂制(阳漂制)、阳附片砂炒(阳砂炒、阳附片)、淡附片清水漂制(淡漂制)、淡附片米泔水漂制(淡米泔水漂)、淡附片烤制(淡烤制、淡附片)样品,经UPLC-MS/MS检测提取液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去甲猪毛菜碱、附子灵、去甲乌药碱的含量,再针对11组样品进行含量分析及聚类热图分析.3种饮片炮制过程中,漂制可大幅度降低附子中12种生物碱的含量;蒸制、炒制和烤制可显著降低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显著提高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胺醇型生物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的含量.阴附片在炮制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持续降低,单酯型生物碱、胺醇型生物碱呈现先降低后上升;阴附片、阳附片、淡附片在炮制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持续降低,单酯型生物碱、胺醇型生物碱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蒸制的阴附片升高程度高于炒制的阳附片高于烤制的淡附片.综合分析3种附子炮制品中毒性成分及功效成分含量差异,得出建昌帮特色炮制方法确实可以实现对附子的减毒增效作用,为3种炮制方法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AHP-CRITIC复合加权法优选厚朴姜炙工艺及姜炙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9
以外观性状、标准汤剂出膏率及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比较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方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CRITIC)、AHP-CRITIC复合加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并计算多指标综合评分,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姜汁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姜厚朴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到厚朴姜炙的最佳工艺参数,再以水代替姜汁,比较分析厚朴、姜厚朴、水厚朴三者差异,初步探讨厚朴姜炙的炮制机制.结果显示采用AHP-CRITIC复合加权法确定外观性状、标准汤剂出膏率及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含量的权重系数分别为 0.134、0.287、0.579.厚朴姜炙的最佳工艺为姜汁用量 8%、闷润时间 120 min、炒制温度100℃、炒制时间 7 min.厚朴经姜炙后紫丁香酚苷和木兰花碱含量均降低,厚朴、姜厚朴及水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姜厚朴>厚朴>水厚朴,推测厚朴姜炙后临床疗效发生变化与内在成分变化相关.优化所得的厚朴姜炙工艺稳定、可行,可以为其现代化生产加工过程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三痹汤治疗更年期妇女指关节疼痛医案2则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三痹汤来源于《妇人大全良方》卷之三,其基本组成:续断、杜仲(去皮,切,姜汁炒)、防风、桂心、细辛、人参、茯苓、当归、白芍、甘草各一两,秦艽、生地黄、川芎、独活各半两,黄芪、牛膝各一两.用法:右(咬)咀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热服,无时候,但腹稍空服.主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痹、气痹等疾.夫人风痹者,由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风多者为风痹,其状肌肤尽痛.诸阳之经起于手足而循行于身体,风寒之气客于肌肤,始为痹.复伤阳经,随其虚处而停滞,与血气相搏,血气则行迟缓,使机关驰纵,故风痹而复手足不遂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