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合结构连通与功能提升的黄土高原县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延安市安塞区为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生态安全格局是维持生态过程和保障生态系统功能稳定的重要空间途径.随着景观规划和决策的开始实施,亟需考虑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差异化方法及其空间输出的一致性,以及研究对象的匹配性和适用性.本研究从整合视角出发,以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主要实施区域延安市安塞区为对象,结合地域地形地貌和景观特征,融合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结果识别生态源地,构建安塞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结构型与功能型构建方法在空间保护优先级识别上的一致性较低,面向整合集成的方法可形成互补,能实现结构连通与功能提升双重目标;研究区共有202个生态源地,总面积391.58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3%,整体呈现碎片化分布特征,主要分布于北部和南部;研究区共有110条生态廊道,总长度599 km,主要围绕河道分布,呈现出"南北部短窄密集、中部长宽疏朗"的分布特征.本研究提供的结构-功能整合方法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工作提供新见解,并能推进景观格局、过程和服务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我国土壤线虫生态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土壤线虫是地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其群落分布、组成结构、生态功能及其与周围环境互作机制的线虫生态学研究,一直是土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系统介绍了 土壤线虫多样性高和食性多样的特点,阐述了土壤线虫作为指示生物和模式生物的优点,及其在生物防治、生态系统功能和土壤健康表征上的作用.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在土壤线虫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食物网结构功能、地上地下多样性关系和大尺度多样性格局等.探讨了土壤线虫生态学的发展趋势,重点评述了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线虫分类和定量研究的前景,建立通用分析平台推广土壤线虫研究的必要性,以及加强大尺度土壤线虫调查的重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00-2022年江西省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功能演变特征及气象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江西省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示范省之一,探明气象条件对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功能的影响,有利于因地制宜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本研究基于2000-2022年MODIS数据、净初级生产力数据和逐月气象数据,采用水量平衡方程、土壤流失方程等模型,对江西省生态系统固碳、释氧、水源涵养、土壤保持4种调节服务功能进行测算,并利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4种调节服务功能的时空格局及其气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2年,江西省生态系统固碳量和释氧量年均值分别为178.8和130.0g·m-2,年均增加值分别为0.4和0.3 g·m-2,两者在空间分布上一致,全省有77.3%区域的固碳释氧年均值呈上升趋势.江西省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均值分别为591.8 mm和723.8 t·hm-2,两者在空间分布上较为一致,两者年均增加值分别为5.6 mm和3.7t·hm-2,全省分别有73.3%、69.3%区域的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稳步提升.植被的固碳释氧功能在月尺度、季节尺度与气温呈显著相关,两者的偏相关系数也高于其他因子,是影响生态系统固碳释氧功能的重要气象因子.无论在月尺度、季尺度还是年尺度上,降水量与水源涵养量和土壤保持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是其最重要的气象影响因素.本研究揭示了 2000-2022年间气候变化对江西省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功能的影响,可为切实保障江西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提供科技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的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EN)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与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19年11月1日,采用荟萃分析方法比较在SAP患者中EEN联合微生态制剂(试验组)与仅采用EEN治疗(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包括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胰腺感染坏死发生率、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等主要结局指标以及血浆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胃肠道评分、外科干预的发生率等次要结局指标。由2名评价员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6.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762例SAP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结局指标中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均数差( MD)=-7.58,95%可信区间( CI):-23.71~8.55]、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对数风险比(Log RR)=-0.30,95% CI:-0.71~0.10]、胰腺感染坏死发生率(Log RR=-0.21, 95% CI:-0.57~0.16)及死亡率(Log RR=0.13,95% CI:-0.36~0.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Log RR=-0.29, 95% CI:-0.51~0.07),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 MD=-4.45,95% CI:-7.47~-1.43)较对照组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次要结局指标中试验组患者的血浆IL-8水平( MD=-7.43,95% CI:-14.28~-0.57),TNF-α水平( MD=-38.96,95% CI:-72.96~-4.95)及胃肠道评分( MD=-0.15,95% CI:-0.17~-0.13)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外科干预的发生率(Log RR=-1.63,95% CI:-8.96~0.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EEN联合微生态制剂可缩短SAP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SAP患者时选择EEN联合微生态制剂的治疗方式可能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权衡协同视角下城市边缘区生态系统服务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之间的过渡区域,具有人地关系复杂、城乡冲突尖锐的特征,其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ESs)功能呈现权衡或协同的复杂相互作用.研究城市边缘区ESs的相互关系、基于功能协调目的对其进行优化,对于缓解人地关系矛盾、实现乡村振兴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州市为例,在识别城市边缘区基础上,选取粮食供给、产水量、碳储存、土壤保持、生境质量、水质净化、文化服务7种关键ESs进行评估,结合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自组织网络方法探究ESs权衡协同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最后对城市边缘区进行分类及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苏州市918个村庄被识别为城市边缘区;2)生境质量与粮食供给存在极显著的权衡关系(R(xy)=-0.77),生境质量与文化服务存在极显著的协同关系(R(xy)=0.95),2010-2022年间ESs间的关系以权衡效应为主,协同效应较少,整体权衡关系呈减弱趋势;3)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研究区分为5类生态系统服务簇,分别为生态服务协调簇、生态服务失调簇、生态保育簇、生态游憩休闲簇以及生态风险加剧簇;4)提出了促进城市边缘区ESs协调,有助于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优化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内涵解析与研究框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耕地是一个典型的半自然、半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已然成为耕地资源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然而,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更多遵循"分布格局-生态过程-服务水平-人类福祉"单向级联逻辑,较少关注耕地系统中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的交互关系.基于以"资源单元、资源系统、使用者、治理系统"为主体的社会-生态系统一般分析框架,构建了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分析框架,提出以"背景诊断-交互分析-机制揭示-治理路径"为脉络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研究的理论逻辑与研究框架,有助于阐明耕地生态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交互过程中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和权衡关系及其与人类福祉的相互影响,揭示处于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以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为抓手的耕地生态系统演化与发展的因果机制、反馈机制,进而丰富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人地关系理论,为促进耕地多功能保护、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文献计量的城市自然与人群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城市自然通过提供各种生态系统服务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群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在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生态系统服务角度探究自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为全面了解城市自然与人群健康的研究现状,以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和CNKI为数据源,依托CiteSpace对2003-2023年间国内外城市自然与人群健康效应及其相关概念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研究呈以下特点:(1)国内外相关文献数量总体呈现上升态势;(2)国外该领域研究机构分布较为紧密,合作强度也较高,我国科研机构和学科间的研究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3)对主要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研究重点集中在城市自然与心理健康、城市热岛、生态系统服务以及自然可达性等方面;(4)近三年突现词统计分析表明未来我国的研究重点将从以往探讨城市自然的健康影响结果转至城市绿地等自然空间对健康的促进机理上.在此基础上根据健康受益方式,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将城市自然促进人群健康效应的路径分为直接路径(生态调节服务、生态支持服务)和间接路径(生态文化服务),并从使用机会、使用动机和易用性三方面分析自然使用这一中介因素的调节机制.城市自然在城市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等方面作用显著,其健康促进功能的相关成果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健康的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多学科视角的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体长结构分析的赤水河鱼类禁渔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评估赤水河禁渔效果,研究分析了禁渔前5年(2012-2016年)与禁渔后5年(2017-2021年)20种主要鱼类种群的平均体长、种群体长比例分布(Proportional size distribution,PSD)及种群中性成熟个体占比变化.结果显示:在禁渔持续5年后,主要物种个体小型化初步缓解,大个体及性成熟个体占比增加,种群结构得到优化.其中,16种鱼类种群平均体长增长1.7%-104.5%(P<0.05);种群PSD值增长1-57(P<0.05);13种鱼类种群中性成熟个体占比增加1.0%-81.4%.但是,并非所有物种都呈现一致性的表现,有2种鱼类种群平均体长及PSD值无显著变化;2种鱼类种群平均体长下降2.4%-6.2%(P<0.05),种群PSD值下降3-15(P<0.05).7种鱼类种群中性成熟个体占比下降0.8%-18.1%.在禁渔后,20种主要鱼类的种群体长结构变化存在差异,这表明尽管大部分的优势鱼类种群结构得到有效改善,赤水河鱼类的全面恢复却尚未实现.禁渔措施在促进部分鱼类资源恢复的同时,也改变了鱼类群落结构,并推动了整个水域生态系统的动态调整.因此文章建议,赤水河禁渔应当持续,并应在此基础上开展全面、长期、连续的监测和研究,以期实现赤水河鱼类资源的有效恢复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并为长江十年禁渔效果的评估及未来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可靠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影响的地表过程是陆地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基础.中国的土壤动物研究已走过70余春秋,在土壤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地理分布格局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随着土壤动物生态功能日益受到重视,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学——作为土壤动物地理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的联系桥梁,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土壤动物地理学研究可分为4个维度:1)土壤动物群落表观特征的时空格局;2)土壤动物群落食性与习性等群落内在特征的时空格局;3)土壤动物相关的生物和非生物互作关系的时空格局;4)土壤动物相关或调控的关键生态过程的时空格局.传统的土壤动物地理学研究以土壤动物本身及其地理分布为焦点,为使其能更直接地与生态系统服务相联系,建议:1)从纯粹的生物地理学研究转向土壤动物群落相关或主导的重要"关系"和"生态过程"的时空格局研究;2)拓展土壤动物地理学研究的时空尺度;3)探究多尺度-多因子-多过程土壤动物相关数据的整合分析方法;4)构建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学研究的标准参照系.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学的研究目标是揭示土壤动物群落"生态位"变化规律,实现对土壤动物群落及其生态功能的精准调控,进而服务于生态系统健康和人类福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多维视角下水生态修复分区划定——以典型喀斯特地区河池市为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水生态修复分区向上衔接水生态系统修复目标,向下引导修复工程的空间布局,是实现水资源要素系统修复的关键.当前,水生态修复分区面临层级体系不一、指标不全面、边界模糊等问题,因此,本研究以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广西河池市为例,构建"流域自然单元-主导生态功能-生态胁迫风险"的多维分区体系框架.一级分区选取河流水系和地貌类型作为划分指标,识别子流域单元作为一级分区边界;二级分区采取"自上而下"的划分方法,在承接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基础上,明确水生态修复的目标,选取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和景观文化服务3项指标进行评价,利用K-means聚类方法对空间单元内的主导生态功能进行识别,以子流域单元作为二级分区边界;三级分区是生态修复工程的具体实施单元,选取水土流失、洪涝风险和人类干扰3项指标表征水生态系统面临的外部胁迫风险,进行三级分区划定.共划定11个水生态一级分区、4个二级分区和3个三级分区,综合流域自然地理格局、主导生态功能、生态胁迫风险的空间分异特征的三级分区结果,并结合子流域单元和乡镇行政单元确定分区边界,最终将水生态修复分区综合划分为5类、32个子生态分区,并分区、分类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