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干预对年轻卵巢癌术后腹腔灌注化疗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年轻卵巢癌术后腹腔灌注化疗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78例年轻卵巢癌术后腹腔灌注化疗患者分为常规组(n=37)和观察组(n=41),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应对方式[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面对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面对评分高于常规组,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6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5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干预可改善年轻卵巢癌术后腹腔灌注化疗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积极应对水平和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
精子DNA碎片率的影响因素及与常规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发育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精子DNA碎片率(DFI)与精液常规参数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精子DFI对常规体外受精(IVF)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150例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精子DFI与精液常规参数、年龄、生活方式及职业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行IVF治疗的17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精子DFI及精液常规参数与早期胚胎发育的相关性.结果 精子DFI与精子浓度、活力、正常形态率及劳动型职业呈负相关,与年龄及辐射/放射暴露呈正相关(P<0.05).DFI-B组(15%≤DFI<30%)的受精率为76.39%(64.40%,86.65%),DFI-C 组(DFI≥30%)的受精率为 67.34%(48.89%,75.00%),均显著低于 DFI-A 组(DFI<15%)的 80.63%(70.26%,90.41%)(P<0.01).精子 DFI 与 IVF 受精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精子DFI与精液常规参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年龄、辐射/放射暴露会显著负向影响男性精子DFI,体力劳动会显著正向影响男性精子DFI.精子DFI升高可导致IVF受精率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针灸基于高血糖引发代谢通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高血糖引发的代谢通路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多元醇通路、蛋白激酶C途径、己糖胺途径以及糖基化终产物生成4种途径.现代医学证明上述4种途径的过度开启会导致DPN或加快其进展.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由瘀血所致.临床上采用针灸疗法可活血祛瘀,明显改善症状.研究证实针灸治疗机制与作用于上述4种异常通路途径相关,可降低山梨醇、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途径、己糖胺途径以及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的含量,纠正神经细胞水肿等.但现有研究仍存在分子机制缺乏深入探索、针灸治疗选穴无标准化、干预方式实际作用无对比效果等问题.因此未来应进一步探究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具体分子机制,如结合微小RNA(microRNA,miRNA)、雪旺细胞等相关研究热点以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完善相关选穴及干预方式的理论依据.该文通过对基于高血糖引发的代谢通路的相关作用以及针灸有效性进行综述及探讨,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方向与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参与共享门诊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挖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参与共享门诊的体验,为医护人员制订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8月—10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参与共享门诊的1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参与共享门诊的体验归纳为3个主题、11个亚主题.①参与共享门诊的驱动因素:寻求释疑和解惑;寻求支撑和希望.②感知参与共享门诊的益处:感受高效和便捷;减轻孤立感,增加安全感;减少病耻感,提高自我效能;获得启示和经验,改变生活方式.③参与共享门诊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医学术语晦涩难懂;部分特殊群体不适用;分享的内容和形式单一;个人隐私泄露的担忧和顾虑;交通不便和时间冲突.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参与共享门诊的体验,提高医护人员的培训技能,解决共享门诊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促进共享门诊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颈性眩晕的中医病机、证型特点及中医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颈性眩晕的发生与椎动脉颅外段受压、病变有关,临床以头晕、颈部疼痛、恶心欲呕、耳鸣、眼球震颤等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脑干症状肢体麻木和感觉异常,给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智能设备的普及,颈性眩晕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并呈年轻化趋势.颈性眩晕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其病因病机和中医证型分布尚存争议,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仍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颈性眩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本文基于国内近年来颈性眩晕的研究成果,对颈性眩晕的病机、证型特点及中医治疗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旨在为颈性眩晕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合理的营养管理是肿瘤康复期患者长期随诊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有助于降低代谢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信念及行为实践,促进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及营养膳食,从而积极影响疾病的治疗与长期预后。为改善中国肿瘤康复期患者的长期管理,减少医疗成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最大限度地改善临床获益及患者预后,中国营养学会肿瘤营养管理分会组织专家制订了该共识。内容主要根据我国肿瘤患者管理及营养诊疗现状、国内外发表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营养等领域的专家经验和意见,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分级标准,围绕肿瘤患者康复期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定(诊断)、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及医学膳食管理的原则、方法和标准等方面制订推荐意见,旨在为肿瘤患者康复期的规范化营养管理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距骨骨软骨损伤(OLT)是一种以踝关节疼痛为特征的足踝部疾病,可影响患者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若处理不当,可造成远期踝关节炎,严重影响预后。采用非手术治疗OLT的疗效尚不确切。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OLT的主要手段,且手术方式多样,然而最佳手术方式尚无定论,同时,病变软骨清理后的再生修复亦是治疗难点。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软骨损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现已逐渐应用于OLT的治疗,但PRP治疗OLT的技术与规范尚缺乏统一认识。因此,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联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基础与矫形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足踝专业组及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足踝学组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订《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专家共识(2023版)》,就PRP的制备及使用,PRP治疗OLT的适应证、禁忌证、方法及相关问题提出15条推荐意见,以规范PRP对OLT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备孕期间生活方式管理方案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患者备孕期间的生活方式管理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在团队前期证据总结的基础上,参考备孕妇女膳食指南,初步拟定方案初稿,并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确定生活方式管理方案。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是0.88、0.90,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是0.18、0.22,显著性检验 P<0.001。最终形成包含8个一级条目、25个二级条目和81个三级条目的生活方式管理方案。 结论:基于循证和专家函询构建的PCOS不孕患者备孕期间的生活方式管理方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客观具体的实施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后的功能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近年来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早期胃癌的诊断率逐年上升。虽然根治性手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如何在追求肿瘤根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胃的正常解剖和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治疗早期胃癌更需关注的问题。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是在保证根治性淋巴结清扫的前提下,通过减少胃切除范围、保留幽门、保留迷走神经等方式充分保留胃功能,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势,对治疗早期胃癌具有巨大潜力。但是,目前尚无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后的功能评价标准,临床上多通过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具有较高的主观性。通过内镜、血液学检查等客观手段的评估,虽然能够提示功能重建带来的生活质量获益程度,但是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有限。因此,本文通过探讨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的评价、术后并发症、术后营养状况、辅助检查等项目在胃功能评价的研究现状,对今后本领域研究方向进行分析与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癌症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炎症状体验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整合癌症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炎的症状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istitute (JBI)、Embase、Web of Science、OVID、EBSC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收集癌症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炎症状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1月30日。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法整合结果。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提炼45个结果,归纳形成13个类别,整合为6个整合结果:化疗致周围神经炎征象复杂,难以用语言准确描述;患者及医护人员常忽视化疗致周围神经炎;患者复杂的情绪体验;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多样;患者渴望得到专业的指导与社会支持。结论:医护人员应提升对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炎的重视程度,关注患者的负性情绪并提供专业指导,强化社会支持系统,重建患者的治疗信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