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浆基质制品的前世今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血浆基质制品生物活性良好,因其来源于自身,少见不良反应,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再生领域。随着生物医学及材料学的发展,血浆基质制品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制备方式、产物特征、生物学性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总结过往研究,系统介绍了血浆基质制品的发展演化历程、理论基础、产物特性及具体成分,并为其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载万古霉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涂层多孔镁合金支架的抗菌和成骨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制备载万古霉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多孔镁合金支架,并在体外评价其理化性质、降解及药物释放行为、细胞相容性和抗菌性能等。方法:利用模板复制技术制备多孔镁合金(Mg-2Zn-0.3Ca)支架,通过高温氟化处理后获得MgF 2表层,再将其浸没于含有盐酸万古霉素/PLGA的二氯甲烷溶液后匀速提拉,获得载万古霉素/PLGA的多孔镁合金载药支架。根据制备过程中各阶段产物(镁合金、氟化镁合金、PLGA涂层氟化镁合金、载万古霉素/PLGA氟化镁合金支架)分组,分别为Mg组、MgF 2组、PLGA组、万古霉素/PLGA组。将各组支架制备完成后立即测定并评价其材料学表征、降解速率、药物释放速率、抑菌性能、血液相容性及促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等。 结果:成功制备出载万古霉素/PLGA镁合金支架,其孔隙率平均为66.39%,降解速率[(0.540±0.102) mm/年]显著低于镁合金支架[(10.048±0.297) mm/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载万古霉素/PLGA在Hank平衡盐溶液中降解的pH值接近生理酸碱度;万古霉素在前48 h释放速度较快,48 h后逐渐变缓,11 d时累积药物浓度达最大值(43 mg/L),11 d后仍缓慢释放。万古霉素/PLGA组支架的抗菌率(97.89%±0.28%)显著高于Mg组(74.92%±2.20%)、MgF 2组(78.46%±2.59%)、PLGA组支架(61.08%±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溶血率为0.55%,远低于ISO 10993-4标准要求(5%);其浸提液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3、7 d,促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4.80%±5.13%、112.36%±2.07%、127.79%±4.61%;培养14 d时钙结节明显增多,吸光度OD值为1.189±0.020,显著高于Mg组(0.803±0.020)、MgF 2组(0.878±0.028)、PLGA组支架(0.887±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载万古霉素/PLGA的多孔镁合金支架在体外表现出良好的材料学性能、抗菌性能、生物相容性及促成骨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学院校生物材料学教学改革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针对生物材料学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乏味性及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的问题,结合当前生物材料领域科研热点,就教学知识、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提出改革。通过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创新引入该门课程,以翻转模式融合Seminar教学,结合院校特色,由课内走向课外,针对专业开设该课程,用网络新信息建立教学评价,对生物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数字骨科发展的高级阶段—智能骨科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自2006年我们提出数字骨科学概念(本刊2007年7期发表)以来,数字骨科学的建设与发展已走过了17年的发展历程。数字骨科学作为计算机科学与骨科学交叉融合的产物,汇聚了人体解剖学、立体几何学、生物力学、材料学、信息学、电子学和机械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近几年来有关计算机辅助导航、5G通信技术、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 XR)、手术机器人以及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前沿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为骨科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创新和变革,推动了骨科学科的快速发展,继而智能骨科应运而生。智能骨科是数字骨科的进阶、是数字骨科发展的高级阶段,并非独立的骨科亚专科分支。随着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不断深入,医疗大数据的管理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一发展背景下,我们面临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如何广泛采用标准化的手段来收集与存储未来的患者数据;二是如何在确保患者隐私安全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利用这些医疗数据支持智能医疗的进步。标准化在实现电子医疗记录与患者院外健康数据无缝整合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简化数据提取流程,而且为数据的高效管理与深入分析提供了可能。然而,目前医疗机构之间封闭的系统平台和不同商业软件的兼容性问题,成为了推动标准化进程的一大障碍。尽管开源平台有助于提升医疗数据的可访问性,但在患者隐私安全保护方面的不足,限制了它们在支持智能医疗发展中的应用。显然,在医疗大数据的管理领域,我们仍需克服诸多挑战,确保患者的利益和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并且确保标准化医疗数据能够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获得。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保障智能医疗技术的发展在不损害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为医疗健康行业带来质的飞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颅脑战创伤救治理念与研究热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随着国际军事竞争压力的增大,军事医学领域的研究愈加活跃。颅脑战创伤是军事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国内外战创伤专家将计算机科学、生物学、材料学等多学科先进成果应用于战创伤救治领域,不断更新颅脑战创伤救治理念,并且研发出众多适用于战地颅脑创伤救治的医疗仪器和生物学产品,旨在大幅缩短伤员的受伤—救治时间,显著提高颅脑战创伤的救治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工晶状体表面改性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白内障是目前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临床上通常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对其进行治疗。该手术术后视力恢复良好。但是所植入的IOL是一种外来性异物,术后除了急性炎症反应之外,存在着远期的体内生物相容性问题,即后发性白内障,严重影响术后的视觉质量。虽然手术方式改进、IOL设计加工改良等能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但由于材料本身的相容性问题并未获得改善,仍能导致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笔者从材料学的角度对材料表面性能改性抑制后发性白内障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脏起搏器新能源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心脏起搏器是一类用于治疗心动过缓的电子设备。受起搏器电池寿命的影响,植入者需反复更换,由此增加经济成本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风险。近来,随着材料学领域的发展,借助光伏电池、超声换能装置、纳米发电机、振荡发生器等设备转换太阳能、超声波、无线电波、生物学动能等能源用于发电,为保障起搏器的持久续航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该文就近年来这些起搏器新能源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天然生物材料促进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急慢性创面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创面修复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材料学与组织工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由天然成分制备的生物材料被用于创面修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此类材料可作为创面组织再生的模板,诱导自体细胞黏附、迁移,促进细胞外基质沉积,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对创面修复领域中目前研究热门的天然生物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新型创面敷料及组织工程皮肤研发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远移的临床问题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隐形矫治器对推磨牙远移有独特的优势,随材料学和生物力学的不断发展,其矫治效率有了明显提升,适应证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仍然存在支抗丧失、关节问题、牙根吸收等临床问题,以及材料性能不足、解剖学限制等制约因素。正畸医师在矫治中应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以有效解决临床面临的问题、提升矫治效率。本文就隐形矫治器推磨牙远移所面临的临床问题及其解决策略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创面修复材料及其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如何促进创面愈合是外科医生经常面临的临床问题,目前已有多种修复方法及材料可供临床选择,随着组织工程学、再生医学及材料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有关创面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迅速。该文对创面修复材料的分类、优缺点及其制备工艺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进一步讨论了创面修复材料当前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创面修复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