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D-L1靶向单域抗体的定点标记及生物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设计合成 68Ga-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CDV)-Nb109,探讨其用于检测不同肿瘤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表达水平的潜力。 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CDV引入单域抗体Nb109序列的尾部,通过马来酰亚胺-半胱氨酸定点偶联策略,将马来酰亚胺-DOTA与CDV-Nb109(物质的量比1∶1)反应制备前体DOTA-CDV-Nb109,随后进行 68Ga标记并用PD-10脱盐柱纯化。建立人黑色素瘤A375、人源性PD-L1转染的A375-hPD-L1及人胶质瘤U87荷瘤裸鼠模型,通过稳定性分析、细胞摄取和microPET显像评价 68Ga-DOTA-CDV-Nb109的诊断价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 t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68Ga-DOTA-CDV-Nb109放射化学产率为(69.79±4.69)%,放化纯大于97%,摩尔活度为(12.85±1.51) GBq/μmol。 68Ga-DOTA-CDV-Nb109与A375-hPD-L1细胞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解离常数( Kd)为(66.43±17.89) nmol/L。 68Ga-DOTA-CDV-Nb109在A375-hPD-L1细胞[(3.17±0.15)百分加入放射性剂量(%AD)]、U87细胞[(2.08±0.03) %AD]中的摄取明显高于A375细胞[(1.21±0.14) %AD; F=82.87, t值:15.23、9.98, P值:<0.001、0.003]。 68Ga-DOTA-CDV-Nb109在A375-hPD-L1[(5.21±0.35)每毫升百分注射剂量率(%ID/ml)]和U87[(3.44±0.69) %ID/ml]荷瘤裸鼠肿瘤中的摄取显著高于A375荷瘤裸鼠[(2.17±0.36) %ID/ml; F=249.72, t值:35.70、3.43,均 P<0.001]。 结论:成功制得定点标记的PET探针 68Ga-DOTA-CDV-Nb109,可无创、动态监测不同肿瘤中PD-L1表达水平的变化,在PD-L1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潜在受益患者筛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青钱柳醇提浸膏挥发性香气成分及其热裂解产物的GC-MS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研究青钱柳浸膏作为添加剂应用于卷烟的可行性,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分析挥发性香气成分,通过单热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GA-GC/MS)模拟燃烧过程,分析青钱柳浸膏在氮气环境中的裂解产物,并对产物可能的裂解机制进行合理推测.结果表明:醛类、醇类、酮类为青钱柳浸膏的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占总香气成分的 62.28%.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青钱柳浸膏裂解产物差异较大,在 200℃、360℃、440℃共鉴定出 79种化合物,其中 24种致香成分对卷烟风格具有重要作用,包括醛、酮、醇、酚、呋喃、芳香族化合物和其他一些天然香气物质,其中含量较多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是由含有类似愈创木酚单元和丁香酚单元结构的化合物通过侧链的断裂、脱甲基化、脱甲氧基化、脱水等形成,呋喃及呋喃衍生物主要由糖类或糖苷类化合物通过断裂糖苷键和脱水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枯草芽孢杆菌RN8的抗菌活性成分分离及其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从采自云南省丽江郊野的土壤中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分离其活性成分进行抗菌作用机制初步研究以寻找抗菌活性物质.方法:使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6种细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等11种真菌作为指示菌,采用管碟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拮抗菌进行筛选,通过生理生化测试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种;对发酵液中分离出的活性化合物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技术进行结构分析;采用氯化三苯四氮唑法检测RN8菌株发酵液不同稀释倍数处理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后的细胞脱氢酶活力,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DNA和钾离子泄漏率;将环四肽RN作用于白色念珠菌进行代谢组研究.结果:RN8菌株发酵液对17种测试指示菌具有拮抗效果,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RN鉴定为环肽类化合物,当其质量浓度为12.5 μg/mL时,抑制率达73.41%,EC50为4.69 μg/mL;KEGG数据库和路径拓扑分析显示,五个主要代谢途径有显著影响,包括嘧啶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这些过程涉及2'-脱氧胞苷等37种代谢物.结论:枯草芽孢杆菌RN8是广谱拮抗性菌株,其抑菌活性成分造成白色念珠菌细胞外膜的损伤,破坏细胞膜整体结构,导致细胞内物质泄漏,显著影响主要代谢途径,从而起到抗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泥炭地土壤氮排放对气候暖干化响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8/10
气候暖干化导致高寒地区泥炭地土壤氮排放急剧增加,但是潜在的微生物调节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综述了高寒泥炭地土壤氮转化与排放过程对温度升高、水位变化的响应,土壤厌氧氨氧化(Anammox)与NO3-异化还原过程的相互作用,土壤N2O产生路径及其贡献.当前研究的不足体现在:1)只关注土壤N2O排放,忽视了 N2的释放,导致高寒地区泥炭地氮的损失量被严重低估;2)Anammox过程对泥炭地N2排放的贡献未被量化;3)Anammox、细菌反硝化和真菌协同反硝化过程对N2损失的相对贡献缺乏定量评估;4)气候暖干化情景下Anammox和NO3-还原过程的解耦机制尚不清楚.未来研究重点应着力于:构建野外增温、水位控制暖干化模拟试验平台,结合稳定性同位素、分子生物学和宏基因组学技术,围绕格局-过程-机理这条主线,系统评估高寒地区泥炭湿地氮排放(N2O、NO、N2)的量级、组成比例与主控因素,探讨土壤主要脱氮过程的相互作用规律,量化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对N2O、N2产生的相对贡献,甄别对暖干化响应敏感的微生物类群,明晰土壤脱氮转变与微生物群落演替之间的耦联关系,揭示土壤脱氮过程对气候暖干化响应的微生物学机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基于微循环可视化技术对交趾黄檀改善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的药效学及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应用微循环可视化技术和代谢组学方法,探讨交趾黄檀改善微球栓塞所致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的作用及可能机制.选取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交趾黄檀水提物低剂量组(生药材1.5 g·kg-1·d-1)、交趾黄檀水提物中剂量组(生药材3.0g·kg-1·d-1)和交趾黄檀水提物高剂量组(生药材6.0 g·kg-1·d-1),假手术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7d.采用左心室注射聚乙烯微球法制备大鼠CMD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血流量仪测定血流量;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液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试剂盒检测血清心肌酶水平、葡萄糖含量、一氧化氮含量;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DiI C12/C18混合灌注冠脉微血管,再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结构及形态变化,最后使用AngioTool软件对微球栓塞区域血管面积、血管密度、血管半径、空隙度进行分析,并依据泊肃叶定律计算微血管血流阻力;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筛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交趾黄檀回调的差异代谢物并富集代谢通路.与模型组的相比,药效学结果表明,交趾黄檀能显著升高平均血流量(mean blood flow,MBF),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降低心肌酶指标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减轻心肌损伤,保护受损心肌,显著升高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促进血管平滑肌松弛,扩张血管,显著降低血清中葡萄糖(glucose,GLU)水平,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轻心肌纤维溶解和炎性细胞浸润的病理变化.冠脉微循环灌注结果显示,交趾黄檀能改善CMD大鼠微血管形态,增加微血管面积、密度、半径,降低微血管空隙度和血流阻力,改善微血管内皮损伤.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共筛出45个差异代谢物,交趾黄檀可以回调其中25个差异代谢物,涉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鞘脂代谢等8条通路有关.交趾黄檀能有效改善微球栓塞大鼠所致的冠脉微循环障碍,其可能通过影响炎症通路、内皮损伤和磷脂代谢等途径从而改善CMD大鼠的病理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 UPLC-Q-Exactive-Orbitrap-MS 的胃康灵胶囊化学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Orbitrap-MS)法准确、快速定性鉴别胃康灵胶囊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UPLC HSS T3 C18色谱柱(1.7μm,2.1mm×150m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40 ℃,进样量2μL,电喷雾电离源(ESI)在正、负离子两种模式下采集数据,扫描方式为全扫描/数据依赖二级扫描(Full MS/dd-MS2).结果 在胃康灵胶囊水提液中共鉴定出142个化学成分,包括三萜类58个、生物碱类32个、单萜类17个、黄酮类12个、多酚类10个、有机酸类6个,菲类3个、香豆素类1个、木脂素类1个、苯并吡喃类1个和氮苷类1个.结论 UPLC-Q-Exactive-Orbitrap-MS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对胃康灵胶囊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为进一步明确其药效物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对藏药宽筋藤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快速辨识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对藏药宽筋藤Tinospora sinensis藤茎中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 采用色谱柱Waters ACQUITYUPLCC18色谱柱(100mm×2.1 mm,1.7 μm),以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测定宽筋藤生物碱对脂多糖诱导小鼠巨噬RAW264.7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抑制能力,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 通过二级高分辨质谱分析结合对照品数据及相关文献,共鉴定出73个生物碱,包括12个原小檗碱型生物碱、23个四氢原小檗碱型生物碱、20个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9个阿朴啡类生物碱、9个其他类生物碱.抗炎活性检测表明,宽筋藤生物碱对脂多糖刺激的RAW264.7细胞的一氧化氮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 对藏药宽筋藤生物碱类成分进行较为全面系统地解析,为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人工沉床对富营养化河道净化效果及水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6
对于透明度低、富营养化严重的河道,难以直接在河底种植沉水植物净化水质.通过构建穗花狐尾藻人工沉床系统,对上海临港一典型富营养化河道进行生态修复.结果表明:人工沉床可通过沉水植物吸收和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达到脱氮除磷、提高水体透明度效果.沉床修复30 d后,水体透明度升高了 152.2%,水体叶绿素a浓度降低了 87.4%,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和活性磷(PO43--P)浓度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1.0%、76.4%、91.8%和76.6%,与对照区差异显著(P<0.05).修复后水体微生物多样性提高,改变了门、属水平群落结构以及水体氮处理细菌结构,提高了磷处理细菌丰度;冗余分析进一步表明,TP、NH3-N、NO3--N和PO43--P是导致沉床修复不同时期水体门水平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驱动因子,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与TP、NH3-N、PO43--P均呈显著正相关,与NO3--N呈显著负相关,放线菌门和蓝细菌门则相反.研究结果为富营养化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理论及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同步硝化反硝化菌处理高氨氮污水脱氮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文章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污水处理厂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污水处理脱氨氮效率低,产生二级污染物等问题,筛选分离出同步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实现高效脱氮,探索其脱氮特性,为强化微生物法处理高氨氮废水提供新的菌源.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脱氮系统具有丰富的群落多样性,其主要菌门为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主要优势菌属为陶厄氏菌属(Thauera sp.).从污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中分离鉴定高效脱氮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 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分离菌株为康德拉氏副球菌(Paracoccus kondratievae);测定不同氮源降解过程中菌体生长量变化和脱氮效率,分析其同步硝化好氧反硝化性能,结果显示,其 24h内的氨氮去除率为 99.91%,将菌株应用于实际污水处理中,其总氮、氨氮、硝氮脱除率分别为 60.70%,88.77%和86.3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高效反硝化聚磷菌的筛选及其脱氮除磷条件和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2
筛选高效反硝化聚磷菌,探究其脱氮除磷条件及对模拟废水的处理性能.纯培养技术分离反硝化聚磷菌;基于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特征,完成菌株D4 的初步鉴定;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脱氮除磷条件,并应用于食品模拟废水的生物脱氮除磷.反硝化聚磷细菌D4 为戈登氏菌(Gordonia sp.),脱氮除磷的最佳条件为乙酸钠(3.32 g/L)作碳源、接种量 5%、初始磷含量 18.61 mg/L、31.3℃、pH 7.9,该条件下菌株D4 对总磷、硝氮和氨氮的去除量分别为 14.18、39.67 和 69.71 mg/L,相应去除率为 84.50%、97.67%和 96.22%;应用于不同模拟废水的结果显示,菌株D4 对多种废水均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其中对豆制品废水中的氮磷去除效果最好,脱氮量和除磷量分别达 101.58 mg/L和 10.40 mg/L.戈登氏菌D4 具有较好的反硝化聚磷能力,是豆制品废水等高氮高磷类食品加工废水生物脱氮除磷的良好菌种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