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危险因素预测效能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老年危重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危险因素,研究其在临床诊断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进行观察性队列研究,在患者清醒之日使用医学研究委员会评分进行肌力评估,根据临床肌力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试验组(肌力评分<48分)和对照组(≥48分).收集和比较两组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老年危重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在老年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发生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收集62例清醒的老年危重患者,其中诊断为ICU获得性衰弱者30例为试验组(疾病发病率48.39%),无ICU获得性衰弱的32例为对照组.两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持续时间、脓毒症持续时间、脓毒症性休克、休克持续时间、多脏器功能障碍及其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持续时间、使用神经肌肉阻滞剂及其使用时间、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及其使用时间、低钙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Ⅱ评分及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间是老年危重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提示应用去甲肾上腺素>3 d和A-PACHE Ⅱ评分>20分为截断点时预测性能最佳.结论 在老年危重患者中,APACHE Ⅱ评分和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间是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和较好的预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分析健康人眼底血管图像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探讨健康人眼底血管特征,以期发现眼底动、静脉的正常值范围,以及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等生理因素与眼底血管特征间的关系.方法:运用专业的眼底照相机拍摄健康人眼底图像,并采集受试者的血压及化验检查指标.通过改进的U-Net模型分割眼底动、静脉血管,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提取血管颜色、形态及Haralick纹理特征.结果:共拍摄体检者眼底图像4 487例,筛选出健康且眼底图像清晰者326例,其中男200例,女126例.左、右眼以及眼底动、静脉的形态、颜色及纹理特征上存在差异,血管宽度(width)动脉均值为1.146、静脉为1.430,动静脉比约为4:5.不同年龄段(21-30、31-40、41-50岁)健康人眼底动、静脉特征:与21-30岁及31-40岁的比,41-50岁的动、静脉idm、f12特征值以及静脉asm值增大,动、静脉con、ent、den特征值以及静脉sen值降低.与21-30岁比,31-40岁的动脉f12值增大、静脉con值降低(均P<0.05).不同性别健康人眼底血管特征:与男性比,女性眼底动、静脉的sav、sva值、动脉的curved以及静脉的b mean、bsd、var、sen、ent值均增大,静脉的area值减小(均P<0.05).不同程度BMI的健康人眼底动、静脉特征无差异(均P>0.05).不同程度血压健康人的眼底动脉area、width,静脉 con、idm、dva、den 值具有差异(均 P<0.05).结论:健康人左、右眼及眼底动、静脉间特征均有差异,与性别、年龄及血压等生理因素具有相关性,具有潜在的微循环标志物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肾周CT特征结合血清肌酐水平探讨脓毒症伴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识别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脓毒症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入ICU 24 h内的肾周CT影像特征,建立并验证临床-影像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6年1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336例ICU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入ICU的时间,将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51例脓毒症患者纳入训练组,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5例脓毒症患者纳入验证组。根据患者是否合并AKI,将训练组患者分为脓毒症不伴AKI组(139例)和脓毒症伴AKI组(112例)。收集与AKI发生相关的临床指标,并分析患者入ICU 24 h内的肾周CT影像指标。对每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P < 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与AKI发生独立相关的临床和影像指标,建立并验证临床-影像诊断模型。结果:脓毒症伴AKI组和脓毒症不伴AKI组脓毒症感染部位、实验室指标(血清肌酐升高、血清尿素氮升高、血清碳酸氢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影像指标中,脓毒症伴AKI组的左肾周筋膜增厚发生率及左肾周脂肪密度相对百分比均更高、左肾后脂肪厚度更厚(P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肌酐升高[比值比(OR)= 40.495,95%置信区间(CI)(18.805,87.200),P < 0.001]、左侧肾周筋膜增厚[OR = 3.437,95%CI(1.597,7.398),P = 0.002]均是脓毒症患者伴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训练组临床-影像诊断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95%CI(0.850,0.929),P < 0.001],验证组的AUC为0.877[95%CI(0.788,0.938),P < 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入ICU 24 h内腹部CT平扫特征——左肾周筋膜增厚是脓毒症伴AKI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基线血清肌酐水平增高提示脓毒症伴AKI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S1P、Wnt5a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血清鞘氨醇-1-磷酸(S1P)、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nt5a)的变化及其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2例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根据ARDS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ARDS组(56例)、中度ARDS组(66例)和重度ARDS组(40例)。比较3组患者血清S1P、Wnt5a水平。并根据治疗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92例)和死亡组(70例),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的血清S1P、Wnt5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血清S1P、Wnt5a对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ARDS组、中度ARDS组和重度ARDS组的血清S1P、Wnt5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23.888、63.613,P均< 0.001)。与轻度ARDS组比较,中度ARDS组与重度ARDS组的血清S1P水平更低,血清Wnt5a水平更高(P均< 0.05);与中度ARDS组比较,重度ARDS组的血清S1P水平更低,血清Wnt5a水平更高(P均< 0.05)。死亡组患者血清S1P水平低于生存组,血清Wnt5a水平高于生存组(t = 7.380、6.485,P均< 0.001)。死亡组年龄、脓毒性休克占比、住ICU时间≥ 10 d占比、机械通气时间≥ 3 d占比、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占比、氧合指数均低于存活组(P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脓毒性休克、血清Wnt5a水平、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是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血清S1P与氧合指数则是保护因素(P均<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1P及Wnt5a单独检测预测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 [95%置信区间(CI)(0.734,0.861),P < 0.001]、0.758 [95%CI(0.684,0.822),P < 0.001],血清S1P联合Wnt5a检测预测死亡的AUC为0.866 [95%CI(0.804,0.914),P < 0.001],二者联合检测预测死亡的AUC大于血清S1P和Wnt5a单独检测预测(Z = 2.405、3.309,P均< 0.001)。结论: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的病情加重与血清S1P水平下降及Wnt5a水平升高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早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海拔樟子松树轮宽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海拔梯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分布、种类、生长速度和生理特征具有深远的影响.为探究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海拔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树轮宽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差异,利用大兴安岭北部满归地区5个海拔樟子松的树芯样本,建立树轮宽度年表,并分析5个海拔樟子松树木径向生长特征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关系,进而探讨了不同海拔间的树木生长气候响应异同及响应关系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海拔相比,中高海拔(1150m)樟子松树轮宽度年表可能包含更多的气候信息.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高海拔(1200 m)樟子松对温度的响应并不明显,仅与上年10月和当年9月的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中高海拔和中海拔(900 m)的樟子松分别对生长季4-9月和5-8月的温度表现出较好的显著正相关,中低海拔(800 m)和低海拔(700 m)的樟子松均受到了干旱胁迫的抑制,均与当年6月的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4月和6月的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上年10月到当年9月的帕默尔干旱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气温发生突变后,高海拔、中高海拔和中海拔樟子松的生长趋势显著上升,而中低海拔和低海拔樟子松的生长趋势下降.相关结果显示,当年5月的平均最低气温是高海拔、中高海拔和中海拔树轮宽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滑动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海拔和低海拔的樟子松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均减弱,中高海拔和中海拔樟子松对温度的敏感性增强,但中海拔樟子松对帕默尔干旱指数的敏感性减弱,中低海拔樟子松对降水和帕默尔干旱指数的敏感性均减弱.研究揭示了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海拔樟子松树木年轮宽度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为评估大兴安岭樟子松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构建基于体表神经源性渗出反应的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病情分级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构建不同浓度梯度盐酸诱导下的急性胃黏膜损伤(acute gastric mucosal injury,AGMI)大鼠模型,并探讨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及剂量的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对大鼠生存率及体表渗出情况的影响.方法 (1)将Wistar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配到5个组:150~180 g组、180~200 g组、200~250 g组、300~400 g组以及400~500 g组,并进一步根据盐酸浓度分为8个亚组,具体浓度为:0.40、0.45、0.50、0.55、0.60、0.65、0.70 mol/L盐酸组以及以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共40个小组,每小组3只,共计120只.评估各组大鼠造模后24 h生存率,并分析体重和盐酸浓度对大鼠生存情况的交互关系.在确定5个梯度盐酸浓度的基础上,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胃黏膜镜下的病理变化.(2)选择(1)结果中适合制备的最高盐酸浓度制备AGMI模型,随后,将大鼠随机分配到不同的EB浓度和剂量组中,具体分组:EB 1(0.5%,0.4 mL)组、EB 2(l%,0.1 mL/100 g)组、EB 3(1%,0.2 mL/100 g)组、EB 4(2%,0.1 mL/100 g)组、EB 5(2%,0.2 mL/100 g)组、EB 6(5%,0.1 mL)组,每组 5 只,共 30只.评估注射EB后24 h内的生存率和体表渗出程度.结果 (1)AGMI大鼠造模后症状随着盐酸浓度升高而加剧,0.65 mol/L和0.70 mol/L在各体重组中的24 h生存率均为0%.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不同盐酸浓度组大鼠的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且盐酸浓度与体重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大鼠的存活时间产生显著影响(P<0.001),确定的5个梯度盐酸浓度为0.40、0.45、0.50、0.55、0.60 mol/L.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AGMI大鼠胃黏膜炎性细胞浸润程度随盐酸浓度升高而加剧.(2)0.60 mol/L盐酸制备的AGMI大鼠,尾静脉注射5%EB(0.1 mL)后24 h生存率仅为40%.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EB不同浓度和注射量下AGMI大鼠的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表渗出情况分析显示,EB 1组大鼠皮肤和眼睛颜色变化较淡,体表渗出点较少,而EB 4组、EB 5组大鼠皮肤颜色和渗出情况较明显.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证实,EB 3组、EB 4组和EB 5组大鼠的体表EB渗出点数量显著多于EB 1组(P<0.05,P<0.01).结论 盐酸造模能够实现多个精确浓度梯度的设置.禁食后体重为180~200 g范围的大鼠,灌胃0.40~0.60 mol/L浓度可有效制备AGMI模型.尾静脉注射2%EB(0.2 mL/100 g),将有利于开展AGMI大鼠体表EB渗出点分布特征随时间和病情变化的研究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传统针灸面临的循证医学挑战及转化机遇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针灸研究领域近几十年来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针对安慰剂效应带来的争议,提高到针灸危机的高度,探讨如何在现代科学的背景下理解和推进针灸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回顾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数量的强劲增加,反映出全球科学界和医学界对针灸越来越多的兴趣和认可.研究表明,尽管存在安慰剂效应,正是这些针灸临床试验研究展现出了在治疗多种疾病的实际生理效应以及非生理因素.探讨了针灸研究如何在面对挑战时寻找新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以更好地理解针灸的作用机制,并提升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和精确度.通过对不同文化和研究背景下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揭示了针灸研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未来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最终,强调在面对危机时,针灸学界需要采取行动,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来克服挑战,将古老的针灸疗法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对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预测效能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分泌物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对无创呼吸机(NIV)治疗重症肺炎(SP)并发呼吸衰竭(RF)患者28 d生存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和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经NIV治疗的SP并发RF患者82例,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25例)及生存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水平。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IV治疗SP并发RF患者28 d生存的影响因素,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对NIV治疗SP并发RF患者28 d生存的预测效能。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较大[62(43,75)岁vs. 64(52,78)岁,Z = 3.044,P = 0.003],重度RF占比[26.32%(15/57)vs. 52.00%(13/25),χ2 = 5.098,P = 0.024]、致病菌种类≥ 2占比[35.09%(20/57)vs. 60.00%(15/25),χ2 = 4.408,P = 0.036]及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17(10,21)分vs. 20(13,23)分,Z = 3.140,P = 0.002]均显著升高,氧合指数[(325 ± 60)mmHg vs.(284 ± 32)mmHg,t = 3.284,P = 0.002]及SLPI水平[(843 ± 102)μg/L vs.(735 ± 93)μg/L,t = 4.524,P < 0.001]均显著降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比值比(OR)= 2.240,95%置信区间(CI)(1.340,3.745),P = 0.002]、致病菌种类≥ 2[OR = 2.804,95%CI(1.447,5.434),P = 0.002]、APACHEⅡ评分[OR = 2.598,95%CI(1.268,5.324),P = 0.009]是行NIV治疗的SP并发RF患者28 d生存的危险因素,氧合指数[OR = 0.582,95%CI(0.383,0.883),P = 0.011]、SLPI[OR = 0.507,95%CI(0.281,0.917),P = 0.019]是其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SLPI预测NIV治疗的SP并发RF患者28 d生存的最佳截断值为806.50 μg/L,曲线下面积(AUC)为0.788[95%CI(0.684,0.871),P < 0.001],且其AUC均高于年龄、致病菌种类≥ 2、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Z = 1.989,P = 0.047;Z = 2.629,P = 0.009;Z = 2.231,P = 0.026;Z = 2.438,P = 0.015)。结论: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是行NIV治疗SP并发RF患者28 d生存的保护性因素,且预测其生存情况的效能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膜透析患者预后危险因素调查与护理方案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腹膜透析患者影响预后结局因素,进而构建满足腹膜透析患者护理需求的护理方案,为探索更好的适宜新疆地区的腹膜透析患者护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腹膜透析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结局不同,运用SPSS 22.0和R4.2软件将患者基本信息和护理评估指标设为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及绘图.所有变量行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将P<0.05定为差异因素或临床认为有意义变量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构建列线图,可视化研究结局及变量因素影响,进一步构建腹膜透析患者护理问题推荐表.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认知评分、生理评分、健康行为评分、心理社会评分是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生理评分[OR值(95%CI)=2.62(1.28,5.34),P=0.008]和心理社会评分[OR值(95%CI)=2.55(1.44,4.53),P=0.001]是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结论 生理评分和心理社会评分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要加强相关护理干预,持续改进护理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机体复原力复合指标对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研究机体复原力复合指标对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预测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治愈结局和不良结局两组.收集患者的社会、疾病、生理和机体复原力4个方面信息,使用R软件3.6.3版本进行数据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利用公式求得各分量,将有共线性的同类指标进行合并计算复合指标.结果 共纳入106例患者,76例治愈,30例出现不良结局.不良结局组呼气流量峰值、小腿围、握力、基本日常生活能力(BADL)评分、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评分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低于治愈结局组(P<0.05),1年内呼吸道感染率、Fried衰弱量表(FFP)和临床衰弱程度量表(CFS)评分均高于治愈结局组(P<0.05).经主成分分析对多重共线性的指标进行降维,建立营养状态(小腿围、体质量指数和握力)、功能能力(BADL评分和IADL评分)、精神状态(MMSE评分和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和衰弱状态(FFP评分和CFS评分)4个复合指标.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年内有呼吸道感染史是影响治愈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营养状态和功能能力是影响治愈结局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机体复原力复合指标中的营养状态、功能能力对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预后有预测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