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组人金属硫蛋白Ⅲ联合创面敷料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重组人金属硫蛋白Ⅲ(rh-MT-Ⅲ)联合创面敷料在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取24只6周龄美国癌症研究所小鼠,雌雄各半,在每只小鼠背部制备2个对称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小鼠按性别、体重分层随机分为在创面涂布相应的溶液的生理盐水组、敷料组、rh-MT-Ⅲ组和在创面涂布rh-MT-Ⅲ和创面敷料的混合液的联合治疗组,每组6只小鼠。伤后1~7 d,每天观察所有小鼠的活动、饮食和毛发生长变化,记录小鼠体重、创面面积并计算相对创面面积百分比。伤后7 d,取小鼠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新生肉芽组织情况,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形成情况,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以Ki67相对荧光强度表示)和细胞凋亡情况[以原位末端标记(TUNEL)相对荧光强度表示]。以上实验样本数均为6。结果:伤后7 d内,4组小鼠均无活动、饮食或毛发生长异常。伤后1~7 d,4组小鼠体重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治疗组小鼠伤后2、3、4、5、6、7 d相对创面面积百分比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rh-MT-Ⅲ组( P<0.05),伤后3、4、5、6、7 d相对创面面积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敷料组( P<0.05)。敷料组小鼠伤后6、7 d及rh-MT-Ⅲ组小鼠伤后7 d相对创面面积百分比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 P<0.05)。伤后7 d,联合治疗组小鼠创面组织中可见大量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且创面上缘新生上皮组织生长优于其他3组;联合治疗组小鼠创面组织中胶原纤维致密程度较其他3组更高且排列更为有序。伤后7 d,敷料组、rh-MT-Ⅲ组、联合治疗组小鼠创面组织中Ki67相对荧光强度分别为(289±35)%、(197±17)%、(389±56)%,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的(100±15)%( P<0.05),联合治疗组小鼠创面组织中Ki67相对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敷料组、rh-MT-Ⅲ组( P值均<0.05)。伤后7 d,敷料组、rh-MT-Ⅲ组、联合治疗组小鼠创面组织中TUNEL相对荧光强度为(55.5±5.7)%、(66.7±8.0)%、(20.0±2.2)%,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的(100.0±12.9)%( P<0.05),联合治疗组小鼠创面组织中TUNEL相对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敷料组、rh-MT-Ⅲ组( P值均<0.05)。 结论:rh-MT-Ⅲ可协同创面敷料促进创面周围肉芽组织生长以及胶原沉积,还可提高细胞增殖活力,减少细胞凋亡,通过促进创缘皮肤再上皮化,从而加速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外伤性皮下血肿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临床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外伤性皮下血肿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慢性外伤性皮下血肿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将皮下血肿切开清创,清除腔隙内血凝块、渗液及坏死组织、假性滑膜,对照组采用凡士林油纱填塞引流换药方案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换药方案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皮下血肿腔隙闭合时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2例慢性外伤性皮下血肿患者,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46.2±12.4)岁;试验组男13例,女8例,年龄(44.3±10.6)岁。经不同方案治疗后,42例患者的皮下血肿腔隙均闭合。试验组的皮下血肿腔隙闭合时间为(15.52±1.6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4.14±2.57)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慢性外伤性皮下血肿经切开清创,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换药治疗,可主动充分引流腔隙内渗液及残存血凝块、坏死组织、假性滑膜,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更有利于皮下血肿腔隙闭合,缩短临床治疗周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支气管镜冷冻介入在儿童气管支气管结核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及冷冻介入在儿童气管支气管结核(TBT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呼吸科,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并确诊为TBTB的10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描述性分析儿童TBTB的临床特征及经支气管镜冷冻介入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10例患儿(男6例、女4例)发病年龄为1~14岁。临床表现为发热8例,咳嗽7例,伴咯血2例。9例患儿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10例患儿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均为阳性。10例患儿行胸部CT检查,8例存在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10例患儿及时行儿科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见新生肉芽组织和(或)干酪样坏死物不同程度堵塞各支气管9例;余1例支气管黏膜存在明显充血水肿。患儿支气管镜下分型为淋巴结瘘型8例、肉芽增殖型1例、炎症浸润型1例。其中7例留取标本送病理组织活检,均符合结核病理表现。9例进行儿科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TBTB患儿中,8例行可弯曲支气管镜下冷冻疗法(包括2例联合应用硬质支气管镜术)。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1~3次后,患儿原堵塞的各支气管管腔均转为通畅,疗效显著,且均无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对儿童TBTB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且有助于其分型。经支气管镜冷冻介入对儿童TBTB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适用于淋巴结瘘型和肉芽增殖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年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食品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 2020-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Y.e)食品分离株分子特征。 方法:对聊城市市售生肉与肉制品中 Y.e开展分离培养、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PFGE和全基因组测序(WGS)。利用微生物基因组注释系统对全基因组数据进行拼接组装,对组装基因组开展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并应用基于WGS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NPs)分型方法与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上获取的14株国内外 Y.e的基因组进行遗传进化分析。 结果:165份样品中共检出21株 Y.e,检出率为12.73%,20株 Y.e测序成功。 Y.e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出现多重耐药现象,毒力基因PCR检测显示21株 Y.e呈现2种毒力基因特征;PFGE、MLST和cgMLST聚类分析显示,21株 Y.e呈高度多样性;wg-SNPs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0株 Y.e可分为2个进化主分支。 结论:聊城市生肉与肉制品中分离的 Y.e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且分子分型呈现高度多样性,应加强生肉与肉制品中 Y.e分子生物学监测,开展基因组测序及分子分型检测工作,为预防由 Y.e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3例儿童布鲁菌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13例儿童布鲁菌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7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3例儿童布鲁菌病患儿的病例资料,对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等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3例患儿平均年龄7.5岁;男11例,女2例。其中3例有羊接触史及家庭成员患布鲁菌病病史,其余均为有牛羊鲜奶或生肉接触史。发病时间全年中以3~8月发病率最高,占发病总数的92.3%(12/13)。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占92.3%(12/13),其次是出汗、疲劳、皮疹、关节炎等。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凝集试验阳性率100%(13/13),血培养阳性9例(69.2%)。13例患儿均给予口服多西环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联合治疗,疗程结束后均随访1年或至今(每3个月1次),痊愈12例(92.3%),后遗症1例(7.7%)。结论:儿童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可涉及多器官、多系统,发热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ubbin and Jackson量表评分系统下分级护理在老年女性危重症患者会阴创面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Cubbin and Jackson量表评分系统下分级护理对老年女性危重症患者会阴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会阴部存在疮面老年女性危重症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清疮后均行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另借助Cubbin and Jackson量表对观察组进行分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会阴疮面护理。比对不同时间点两组疮面色泽情况、新生肉芽组织情况、疮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1 d后疮面色泽情况、新生肉芽组织情况、疮面愈合情况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4 d、7 d、10 d、14 d疮面色泽情况、新生肉芽组织情况、疮面愈合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对会阴部存在疮面老年女性危重患者,常规护理方式与应用分级护理措施均有一定效果,但分级护理效果更佳,促进疮面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高压氧对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高压氧对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并评估其对糖尿病足溃疡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治疗组(78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生活指导及积极的降糖降脂治疗,并根据创面培养情况进行抗感染治疗;所有患者入院后创面尽早清创,干净后将负压封闭引流套装(美国Kineti Concepts公司)中的泡沫材料裁剪后覆盖创面,用半透明膜密封,予以负压(-75~-100 mmHg)吸引,观察材料若出现持续瘪陷则视为引流有效,连续引流1周,共2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方案参照Kessler等的方法升压15 min,暴露压力为0.25 MPa,吸100%氧30 min×2次,中间间隔10 min吸舱内空气,匀速减压25 min,每日1次,共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时及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创面情况、血液流变学、创面肉芽组织染色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创面面积及症状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其中治疗组在治疗1周时改善最为明显,且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在治疗1周时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 P<0.05),但在治疗2周后,2组患者均较组内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P>0.05)。创面组织HE染色发现,2组患者治疗前主要以炎性细胞为主,新鲜肉芽组织、新生血管较少;治疗1周时,2组患者均可出现大量新生肉芽组织,且数量相差不大;治疗2周后,对照组仍可见较多的新生肉芽组织,但治疗组却略有减少。2组患者创面组织中的TGF-β1蛋白含量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显著升高( P<0.05),但在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TGF-β1蛋白含量却明显回落,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糖尿病足患者持续1周的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促进肉芽组织及成纤维细胞增生,提高创面组织中TGF-β1蛋白含量,但随着高压氧治疗时间的延长,这种作用逐渐减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泪囊鼻腔黏膜瓣缝合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泪囊鼻腔黏膜瓣缝合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慢性泪囊炎者59例(69眼)。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28眼)术中行泪囊鼻腔黏膜瓣缝合,对照组37例(41眼)术中泪囊鼻腔黏膜瓣未缝合。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愈25眼,好转3眼,有效率为100.00%(28/28);对照组治愈30眼,好转9眼,无效2眼,有效率为95.12%(39/41)。两组之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41, P=0.511)。观察组术后恢复期肉芽增生发生率3.57%(1/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95%(9/41)( χ2=4.54, P=0.032)。 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联合泪囊鼻腔黏膜瓣缝合对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术后吻合口发生肉芽增生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四川藏区脑泡型包虫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四川藏区脑泡型包虫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6家医疗单位收治的脑泡型包虫病住院患者的病例特点,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等。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相等数量的肝、脑泡型包虫病例组成数据样本,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脑泡型包虫病易感因素。结果:共收集119例脑泡型包虫病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43例;农民62例,牧民46例,僧人9例,学生2例。年龄(43.9±13.9)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癫痫。脑泡型包虫发病最为集中在肝泡型包虫诊断后的4年内(77/119,64.7%)。颅内包虫病灶多发者86例(72.3%),病灶平均大小2.0 cm×2.5 cm;影像学特征显示病灶主要集中在前循环供血区域,周围有宽大水肿带,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病灶内有多发聚集性小囊泡结构是其独特的影像特征。98例随访病例中62例(63.3%)可生活自理,死亡18例(18.4%),5年生存率约81.6%。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易感脑泡型包虫病因素包括女性( OR=2.742, 95%CI 1.039~7.236, P=0.042)、食用生肉/生水( OR=7.638, 95%CI 1.216~47.966, P=0.030)、有肝包虫病史( OR=0.380, 95%CI 0.178~0.811, P=0.012)以及合并其他部位包虫( OR=2.968, 95%CI 1.113~7.910, P=0.030)。 结论:四川藏区脑泡型包虫病以农牧民患病为主,中青年女性更易感染,定期对初诊肝泡型包虫病且不合并其他部位包虫患者进行检查有助于监测预防脑泡型包虫病的发生,提高对四川藏区脑泡型包虫病的认识,从各个方面加强对脑泡型包虫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结肠切除吻合术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结肠切除吻合术大鼠动物模型。方法: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将12只Sprague-Dawley大鼠通过随机数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随机取3只,仅做剖腹探查;实验组9只,从结肠无血管区离断肠管并进行缝合。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监测体重变化。于术后第7天进行肠道造影观察肠管吻合口愈合情况。于第8天行剖腹探查大鼠腹腔内部形态学变化,测量吻合口爆破压力,并通过采集吻合口及周围组织,进一步观察吻合口组织学的变化,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 结果:该模型构建平均时间为22 min。大鼠的存活率为89%。造影显示肠管通畅,无梗阻。剖腹探查,肉眼可见吻合口存在轻微粘连,粘连部分可分离,吻合口周围有血管组织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吻合口有新生肉芽组织形成,并有小血管生成,未发现结肠上皮、大肠腺的存在。马松染色可见胶原纤维沉积。结论:通过该方法可成功构建结肠切除吻合术大鼠动物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