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型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诱发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研究重型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诱发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重型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重型脑损伤不合并脑梗死患者129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其中有统计意义的因素再行多因素分析,确定重型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诱发因素.结果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0)、高血压病史(P=0.001)、合并脑疝(P=0.000)、凝血异常(P=0.004)、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0.019)、外伤后应用止血药(P=0.004)是诱发重型脑外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重型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可能是以上1种或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救治此类患者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做到诊断快速准确、治疗合理,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鼓膜穿孔修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鼓膜穿孔是耳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大多数外伤性鼓膜穿孔可自然愈合.如果穿孔持续存在,则需要手术干预.然而外科手术会存在穿孔不愈合、继发性中耳炎等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应用到了临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鼓膜周围组织再生,在动物试验及临床应用中已被验证,并取得良好效果.该文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鼓膜修复的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颅脑损伤后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SH)主要继发于多种获得性颅脑损伤,以外伤性颅脑损伤后的发病率最高,可同时反复伴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呼吸急促、高血压、体温升高和肌张力障碍等多种症状。PSH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以药物治疗控制症状为主,然而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在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的同时,会对肝肾肺等多器官带来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因此,为规范PSH患者的综合管理,减少发作次数以及因此造成的不良预后,本文主要从营养支持、高压氧治疗、避免不良刺激及家庭支持4个方面对颅脑损伤后PSH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人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及可信度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成人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132例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97例,女35例;年龄18~82岁[(57.4±17.8)岁]。根据颈脊髓是否存在受压及致压物来源、是否存在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LC)损伤等因素建立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系统,进一步分析各型病例数、年龄及致伤原因。另收集24例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由未参与该分型系统制定的骨科医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影像学分型评估,计算Kappa系数对该分型进行可信度评价。结果: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系统分为Ⅰ~Ⅳ型:Ⅰ型为脊髓存在明显受压,致压因素主要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和(或)颈椎管狭窄等基础病理改变;Ⅱ型为脊髓存在明显受压,致压因素主要为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和(或)硬膜外血肿;Ⅲ型为脊髓不存在明显受压,但存在明确的DLC损伤征象;Ⅳ型为脊髓不存在明显受压,且不伴或仅存在可疑DLC损伤征象。其中Ⅰ型、Ⅱ型可同时伴或不伴DLC损伤。Ⅰ型 83例(62.9%),年龄(62.2±15.7)岁,以跌倒伤(37例,44.6%)为主,其次为交通伤(31例,37.3%)。Ⅱ型17例(12.9%),年龄(55.8±13.4)岁,以交通伤(9例,52.9%)和坠落伤(5例,29.4%)多见。Ⅲ型24例(18.2%),年龄(53.6±16.3)岁,以坠落伤(9例,37.5%)和交通伤(8例,33.3%)多见。Ⅳ型8例(6.1%),年龄(37.4±11.6)岁,以交通伤(4例,50.0%)和运动伤(3例,37.5%)多见。分型可信度评估显示不同观察者之间患者分型相同百分比为79.2%~87.5%,平均81.2%;Kappa系数为0.691~0.866,平均0.789,可信度为基本可信(0.61~0.80)。结论:成人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系统可信度高,各型年龄分布及致伤原因的差异性提示该分型系统对成人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分类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外伤性肘关节脱位的诊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外伤性肘关节脱位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策略。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福建泉州市正骨医院收治的肘关节脱位患儿5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10.2岁(1~15岁)。分析脱位的临床特点、诊断检查方法、治疗方法,运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并随访。结果:53例患儿中,左侧21例,右侧32例;单纯肘关节脱位占5.7%(3/53),合并单一骨折或韧带损伤占62.3%(33/53),合并多发骨折或韧带损伤占32%(17/53)。合并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3例,桡神经损伤3例;所有病例均使用了X线检查,其中只采用X线检查占47.2%(25/53),采用X线及CT检查占28.3%(15/53),采用X线及MRI检查占7.4%(4/53),采用X线及肌骨超声检查占5.7%(3/53),采用X线、肌骨超声及MRI检查占5.7%(3/53),采用X线、CT及MRI检查占1.9%(1/53),采用X线、CT及肌骨超声检查占1.9%(1/53),采用X线、CT、MRI及肌骨超声检查占1.9%(1/53)。闭合复位石膏固定14例,切开复位内固定39例。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3~24)个月,愈合时间为7.2(6~8)周。末次随访时依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的评定结果是:优46例,良6例,可1例,差0例。所有患儿均无切口感染、再脱位的并发症出现。结论:外伤性肘关节脱位多数合并有肘部骨折,早期识别并及时治疗可以获得骨性愈合和良好的肘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颅脑外伤所致视力障碍两种不同方式视神经减压术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经额和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所致视力障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手术的68例(68眼)颅脑外伤所致视力障碍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经额手术组35例,经鼻手术组33例。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经额手术组中有13例视力获得明显提高,14例稍有改善,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7.1%。经鼻手术组中有13例视力明显提高,13例稍有改善,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27, P=0.870)。 结论:经额和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所致视神经损伤效果肯定,二者疗效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数字化及3D打印技术结合非血管化髂骨修复外伤性上颌骨前牙区骨缺损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数字化及3D打印技术结合非血管化髂骨修复外伤性上颌骨前牙区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外伤性上颌骨前牙区严重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8~43岁[(31.9±9.0)岁]。术前均采用数字化技术对上颌骨进行重建,根据缺损区需要恢复的最佳形态确定截取髂骨的范围,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头模及导板,在头模上进行钛网的预弯制,术中根据导板进行取骨和Onlay植骨。术后6~9个月进行种植修复,4~6个月后行烤瓷冠修复。观察植骨术后6个月髂骨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种植体植入前测量牙槽嵴近远中、垂直向及唇腭侧的骨量提升高度,烤瓷冠修复6个月后观察种植体周围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髂骨移植后、种植体植入后疼痛进行评估,手术当天及术后4个月采用种植体稳定系数(ISQ)评估种植体稳定性。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8个月[(33.3±9.7)个月]。8例非血管化髂骨全部成活。植骨后轻度感染1例,种植体植入后出现牙龈炎性增生1例,经治疗愈合良好。未见明显种植体周围炎,移植骨未见明显吸收。缺牙区牙槽嵴近远中骨量提升为30.28~39.67 mm,垂直向骨量提升为9.58~11.32 mm,唇腭向骨量提升为2.06~7.41 mm。种植体均形成了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体植入后VAS为(3.4±0.7)分,较髂骨移植后的(7.3±2.0)分明显降低( P<0.05)。术后4个月的ISQ(84.4±1.9)与手术当天(72.9±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数字化及3D打印技术结合非血管化髂骨修复外伤性上颌骨前牙区严重骨缺损,可提高移植骨成活率;术后给予种植修复,可减轻疼痛,能够较好地恢复患者面部外观,获得满意的口腔生理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MRgFUS)是一种先进的治疗性超声模式,具有非侵入、非电离、MRI实时成像、温度实时反馈和可以即时调整等优点。研究表明,MRgFUS可作用于脑深部靶组织,通过毁损和调控作用治疗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对原发性震颤、震颤型帕金森病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已经获得欧洲CE认证,对颅内肿瘤和外伤性癫痫等其他疾病的治疗还在研究中。本文对MRgFUS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伤性青光眼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收治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的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者30例(30眼)施行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眼压及视力变化。结果:术前眼压为(40.19±7.76)mmHg(1mmHg=0.133 kPa),术后1 d、1周、1个月及3个月眼压分别为(13.40±5.27)mmHg、(13.26±5.01)mmHg、(13.88±5.28)mmHg及(13.55±2.91)mmHg,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 t=-21.25,-20.48,-22.04,-20.88; P均<0.05)。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之间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10眼(33.33%)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其中1眼BCVA由0.3提高至0.7。 结论:Ex-Press引流器治疗外伤性青光眼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术后眼压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儿外伤性头皮动静脉瘘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外伤性头皮动静脉瘘是较罕见的血管畸形,国内外少有文献报道。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外科于2021年4月收治1例因行右侧额颞部静脉穿刺后局部出现搏动性包块,且呈进行性增大而就诊的患儿。患儿入院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为头皮动静脉瘘,瘘口仅为1个。术中采用Onyx胶行血管内栓塞,复查DSA提示瘘口消失。术后患儿的右额颞部局部静脉曲张明显缓解,随访11个月未见动静脉瘘复发,无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