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白香青的生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采用生药学方法鉴别藏药乳白香青.方法 采用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色谱分析及DNA条形码鉴定方法进行鉴别.结果 乳白香青的药材断面和粉末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经对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首次获得其ITS序列,GenBank注册号为:OQ096626,确定了乳白香青的DNA鉴定条形码.结论 所用方法可为乳白香青药材的鉴定、控制质量及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研究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方法:基于UHPLC-Q Exactive Plus HRMS鉴定小续命汤中的成分,网络药理学预测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的活性成分及潜在机制,鹌鹑胚绒毛尿囊膜(qCAM)实验可视化小续命汤的促血管生成作用.结果:从小续命汤中鉴别出麻黄碱、升麻素苷和黄芩苷等68个成分,包括氨基酸类、生物碱类、黄酮类、香豆素类、萜类、丁基苯肽类等化合物;成分与中风的交集靶点建立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共筛选出IL-6、TNF、EGFR、PDGFRB和PIK3CA等33个核心靶点;麻黄碱、黄芩苷和人参皂苷Rg1等57种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的富集分析表明小续命汤治疗中风可能主要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血管生成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与血管生成相关的通路.qCAM实验中阳性对照组(Gas,0.02 mg)和小续命汤高剂量组(XXMD-H,2 mg,折合生药量16.69 mg)的血管相对面积比空白组显著增加(P<0.05),较好地可视化了小续命汤促进血管生成.结论:本研究通过结合UHPLC-Q Exactive Plus HRMS和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阐明了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的药效物质,得出潜在作用机制可能与作用于PI3K-AKT、VEGF等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成有关,并通过qCAM实验评价其促进血管生成活性,RT-qPCR进一步验证相关靶点,为小续命汤的质量研究与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有效部位筛选及其入血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通过大鼠离体肠张力实验考察芍药甘草汤全方、芍药甘草汤乙酸乙酯萃取物及其大孔树脂流出部位和大孔树脂90%乙醇洗脱部位(给药质量浓度按生药量计均为13.44 g/mL)的解痉效果.通过小鼠醋酸扭体实验评价大孔树脂流出部位和大孔树脂90%乙醇洗脱部位(给药剂量以生药量计均为2.4 g/kg)的止痛效果,并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环氧合酶2(COX-2)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灌胃大孔树脂90%乙醇洗脱部位后的小鼠血清进行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鉴定.结果 大鼠体外实验中,以大孔树脂90%乙醇洗脱部位的解痉效果最好,其小肠张力抑制率显著高于大孔树脂流出部位(P<0.05),且与芍药甘草汤全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醋酸扭体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大孔树脂90%乙醇洗脱部位组小鼠的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5),扭体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且小鼠血清中COX-2、IL-1β、PGE2、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从血清中共鉴定出包括芍药苷、甘草酸等在内的10种原型成分和包括羟基化甘草苷、葡萄糖醛酸化甘草素等在内的22种代谢产物.结论 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的有效部位为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大孔树脂90%乙醇洗脱部位,甘草酸、芍药苷等10种成分可能是其药效物质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流感病毒性肺炎线粒体相关生物标志物识别及银翘败毒散潜在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鉴定识别流感病毒性肺炎(influenza virus pneumonia,IVP)线粒体相关生物标志物及银翘败毒散(Yinqiao Anti-infective Powder,YQAIP)潜在治疗IVP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分布式梯度增强模型(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 linear model,GLM)]分析 IVP 小鼠的 4 个基因表达数据集(GSE63786、GSE37572、GSE43302 和 GSE97555),以识别IVP和线粒体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从TCMSP、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获取银翘败毒散化学成分.通过分子对接研究IVP相关线粒体基因与YQAIP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YQAIP低、中、高剂量(相当于生药15、30、60g/kg)组和奥司他韦组,除对照组外,流感病毒感染小鼠,采用HE染色观察IVP小鼠病理的变化和生存情况,检测各组小鼠的肺指数、炎症因子水平、病毒载量以及线粒体关键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7个线粒体相关基因(Lactb、Cmpk2、Pnpt1、Mthfd2、Mrpl21、Mpl45和Timm23)被鉴定为与流感病毒感染相关的生物标志物.YQAIP的1093种生物活性成分对生物标志物Lactb、Pnpt1和Mthfd2表现出较强的结合亲和力(≤-5.0kcal/mol).YQAIP能有效改善IVP小鼠肺组织的炎症病理变化,延长存活时间,降低肺指数、肺组织炎症因子水平及病毒载量,抑制线粒体关键基因 Pnpt1、Mthfd2、Lactb 的表达.结论 7 个线粒体相关基因 Lactb、Cmpk2、Pnpt1、Mthfd2、Mrpl21、Mrpl45 和 Timm23可作为治疗IVP的潜在靶点.通过靶向线粒体基因可能是YQAIP治疗IVP的潜在作用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四种西南高山地区柴胡属植物根的生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对西南地区高山地带所产贵州柴胡Bupleurum kweichowense Shan、细柄柴胡Bupleurum gracilipes Diels、纤细柴胡Bupleurum shanianum X.G.Ma&X.J.He和云南柴胡Bupleurum yunnanense Franch.四种柴胡属植物的根进行生药学研究,为扩大柴胡类药用资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鉴定、药材性状鉴定、组织显微鉴定以及薄层色谱鉴定等方法,同时利用HPLC法测定四种药材中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含量.结果:四种西南产柴胡属植物根在各项鉴定内容中均拥有柴胡属植物类似的共同特征,但在不同层面也存在各自专属的差异.四种柴胡属植物根中均含有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其中细柄柴胡、纤细柴胡、云南柴胡根中两种皂苷总含量均大于 0.30%,符合 2020 年版中国药典柴胡项下的规定.结论:该结果为四种柴胡属植物根的鉴定积累了必要的实验数据,建议作为柴胡类药材资源继续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民族药小叶显齿蛇葡萄的生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明确小叶显齿蛇葡萄的形态组织学特征,比较不同部位小叶显齿蛇葡萄活性成分二氢杨梅素的含量差异,为民族药小叶显齿蛇葡萄的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及显微鉴定等传统方法对小叶显齿蛇葡萄进行形态组织学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比较不同产地及不同部位的小叶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法)测定叶表面白色结晶物质成分.结果:筛选出可供鉴别小叶显齿蛇葡萄的性状和显微特征;不同部位的二氢杨梅素含量由高至低为嫩芽、红叶、绿叶、根、叶枝、茎;LC-MS法测定结果表明,小叶显齿蛇葡萄叶表面析出的白色结晶为二氢杨梅素.结论:该研究为小叶显齿蛇葡萄的物种真实性鉴定和品质评价提供了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三种丛菔属植物的生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对藏药丛菔的主流基原植物线叶丛菔Solms-laubachia linearifolia、倒毛丛菔Solms-laubachia retropi-losa以及宽果丛菔Solms-laubachia eurycarpa进行生药学研究,建立分种鉴别的主要特征及方法.方法:采用原植物鉴定、药材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色谱鉴定、ITS序列和trnL-trnF序列聚类分析等方法,筛选出专属的特征.结果:三种丛菔植物形态的主要区别在于叶片毛被形态、表面具光泽与否;药材性状的主要区别在于疣状凸起和叶柄残基颜色;根横切面组织特征的区别在于木质部占比和裂隙分布不同等;粉末显微特征的区别在于木薄壁细胞、木射线、石细胞及淀粉粒等.此外,三者的薄层色谱也有特异的斑点.基于ITS序列和trnL-trnF序列构建的NJ树三种丛菔都分别各自聚为一支.结论:三种丛菔属植物在原植物、药材性状、显微组织特征、薄层色谱、ITS序列和trnL-trnF序列分子标记等不同层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分类鉴别的依据,并为药材的质量控制及资源开发利用奠定研究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彝药材小叶三点金的生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对小叶三点金药材进行生药学鉴别研究,筛选出具有鉴别意义的特征及质量控制的指标性成分.方法:采用原植物基原鉴定、药材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色谱法等鉴别手段;检测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等检查项;测定浸出物含量,采用HPLC测定荭草苷和异荭草苷的含量.结果:建立了小叶三点金的药材标准,包括原植物、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水分为 6.90%~8.70%,总灰分为 9.31%~12.38%,酸不溶性灰分为 6.14%~7.83%;采用热浸法 70%乙醇作溶剂的浸出物为 18.29%~30.41%;建立了荭草苷和异荭草苷的薄层色谱鉴别;HPLC测定荭草苷和异荭草苷的总含量为 0.23%.结论:该研究为小叶三点金药材鉴定、质量控制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新疆蓝刺头的生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对新疆蓝刺头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别研究.方法:采集新疆蓝刺头药材,应用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薄层色谱鉴定的方法,筛选其有鉴别意义的特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新疆蓝刺头中绿原酸、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结果:新疆蓝刺头的原植物形态、药材粉末与解离组织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具有专属的斑点.HPLC法测得绿原酸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10 142X+376 015,r2 =0.9991,在 17.12~428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 5 609.3X+145 063,r2 = 0.9993,在 14.64~366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研究将有助于新疆蓝刺头药材的物种真实性鉴定,为其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翠云草与小翠云的生药比较鉴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对卷柏科卷柏属植物翠云草及小翠云的药材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别研究.方法 采用植物性状鉴别、横切面显微鉴别、薄层色谱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和液相色谱含量测定,对翠云草和小翠云进行系统比较和鉴别.结果 归纳整理了翠云草和小翠云在性状,横切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含量测定方面存在的差异.特别是通过叶缘特征结合横切面特征可以区分2种植物.结论 该研究可以区分鉴别翠云草与混淆品小翠云,对翠云草鉴定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