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有效部位筛选及其入血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通过大鼠离体肠张力实验考察芍药甘草汤全方、芍药甘草汤乙酸乙酯萃取物及其大孔树脂流出部位和大孔树脂90%乙醇洗脱部位(给药质量浓度按生药量计均为13.44 g/mL)的解痉效果.通过小鼠醋酸扭体实验评价大孔树脂流出部位和大孔树脂90%乙醇洗脱部位(给药剂量以生药量计均为2.4 g/kg)的止痛效果,并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环氧合酶2(COX-2)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灌胃大孔树脂90%乙醇洗脱部位后的小鼠血清进行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鉴定.结果 大鼠体外实验中,以大孔树脂90%乙醇洗脱部位的解痉效果最好,其小肠张力抑制率显著高于大孔树脂流出部位(P<0.05),且与芍药甘草汤全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醋酸扭体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大孔树脂90%乙醇洗脱部位组小鼠的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5),扭体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且小鼠血清中COX-2、IL-1β、PGE2、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从血清中共鉴定出包括芍药苷、甘草酸等在内的10种原型成分和包括羟基化甘草苷、葡萄糖醛酸化甘草素等在内的22种代谢产物.结论 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的有效部位为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大孔树脂90%乙醇洗脱部位,甘草酸、芍药苷等10种成分可能是其药效物质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李鑫辉运用三甲复脉汤治疗冠心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20
总结李鑫辉运用三甲复脉汤治疗冠心病的经验.三甲复脉汤出自《温病条辨》,其重在复脉中之阴.李鑫辉认为冠心病在机体阴阳失调的基础上而发,其病机以营血阴虚为本,热灼心脉为标,运用三甲复脉汤从调和阴阳、调补营血、清热活血3个方面治疗冠心病,能够起到交通心肾、缓急止痛、畅通心脉的作用,临床中常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本源剂量结合腹诊谈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编辑人员丨2024/2/3
按照经方本源剂量,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的药物剂量应为茯苓125 g,桂枝60 g,炙甘草30 g,大枣15枚,多数医家用其治疗奔豚病,但其并非奔豚病专方,凡有脐动悸(脐上、脐下皆可)、心悸欲得按、欲作奔豚、舌淡边有齿痕者皆可应用.本方既可温心阳、利小便、降肾气以泄奔豚,还可温脾利湿治泄泻,又可补中温肺降气以治咳.若患者胸满烦惊、周身困乏、夜梦多、脐动悸,又舌胖大,边有齿痕,合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少阳、镇静安神;若其人后背发冷如掌大,可合苓桂术甘汤加强温阳健脾之功;若患者伴有下肢挛急疼痛、畏寒、四肢不温,可合芍药甘草附子汤以缓急止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数据挖掘的张允岭治疗头痛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张允岭教授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为头痛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收集2017年9月-2020年12月张允岭教授治疗头痛的门诊中药处方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2.3.5对筛选出的中药处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药物功效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研究.结果 通过收集与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药处方332首,涉及中药178味,药物总频次为5 380.使用频次前10位药物分别为川芎、白芍、白术、龟甲、竹茹、甘草、黄芪、豆蔻、法半夏、远志.药物药性以温、平、微寒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肝经、肺经、脾经为主.药物功效以祛风止痛、平抑肝阳、活血行气、清心除烦、清热解毒、柔肝止痛等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有"白术-川芎""龟甲-白芍""甘草-白芍""龟甲-川芎""竹茹-川芎"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60的32味高频中药聚成6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头痛的核心组方为:川芎、白芍、白术、竹茹、法半夏、龟甲、黄芪、豆蔻、甘草.结论 张允岭教授认为,头痛病机本虚标实,气血亏虚、脑络失养为本,痰湿瘀滞、风邪扰动、脑络闭阻为标,病位与五脏相关,牵涉胃腑,治疗应注重补虚泻实,表里分治,标本兼顾,常用祛风止痛、活血止痛、缓急止痛、祛痰化湿、益气健脾、养血滋阴、化湿和胃、解郁除烦之品,可为头痛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经方当归芍药散的历史沿革及现代临床应用概况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当归芍药散作为调和肝脾的经典古方,具有养血柔肝、健脾渗湿、缓急止痛的作用.目前关于当归芍药散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临床疗效上,关于其用法用量、适用证候等方面尚无定论,并且缺乏反映该方历史沿革的综述性文献.本文通过查阅及分析古今医籍文献,从方源考证、药味剂量、制法服法、历代医家方义分析、主治病证、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当归芍药散进行整理分析,查证该方出自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汉今换算后为当归30 g、白芍160 g、茯苓40 g、白术 40 g、泽泻 80 g、川芎 30 g,上六味杵为散,每次1g,米酒调和,每日3 次.古籍记载此方常被用于治疗妊娠腹痛、心下急满,下痢,气血亏虚型晕厥、肢体肿胀等证;现代临床除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外,还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疾病、肾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且疗效显著,并且有望被用于防治宫颈癌.本文旨在明悉当归芍药散的古法用药及现代临床应用,以期在两者间建立桥梁,为该经方现代临床应用提供精准定位,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杨骏基于"形神并调"运用针刺治疗舌咽神经痛之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舌咽神经痛(GPN)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神经性疼痛,以舌咽部和耳内呈刀割样的剧痛为特点,发作时可能会伴有心动过缓、低血压及心脏骤停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杨骏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咽喉,病因内外皆有,不通则痛为关键病机,以形神并调、通络止痛为主要治则.杨教授临证选择下颌区域局部阿是穴、翳风、颊车针刺以缓急止痛,调形治标;选风府、百会、印堂、水沟针刺以宁心调神,使神安痛减,调神治本;同时辨明经脉,主次结合,配穴选取多气多血之足阳明胃经腧穴以整体调节、畅达气血,且常联合电针、中药等法,杂合以治.验之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伤寒论》"解肌"治法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伤寒论》涉及治法众多,包含发汗解表、解肌祛风、缓急止痛、泄热行瘀等一系列治法,然未有医家对其中"解肌"治法作出真正的解释.本文通过研究各医家对《伤寒论》"解肌"治法的理解,探讨最符合"解肌"内涵的解释."解肌"一直都认为是解除肌表之邪,甚至将解肌与解表等同.通过研究《伤寒论》原文中涉及"解肌"的条文,结合中医对肌肉的认识,归纳解肌的核心应是解散、驱除机体内外肌肉所受邪气.总结出发表解肌、通阳解肌、滋阴解肌、活血解肌及和中解肌等治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归纳总结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等,搜集近20年中药复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相关文献,提取出具有完整中药组成的方药及其具体剂量,统计其药物频率、药量、性味归经、类别,并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61篇文献,包含61个处方,102味中药.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及其剂量分别是甘草6g、当归15 g、川芎10 g、白芍15 g、葛根20 g.药物主要归于肝经,性味以辛温为主,功效以活血调经,缓急止痛为主.支持度>0.50、置信度>0.85的关联项集产生的关联度较高的药物组合为白芍-葛根,当归-川芎,葛根-甘草.支持度>0.10、置信度>0.60的关联项集产生的关联度较高的药物剂量组合为川芎15 g与当归15 g,川芎15 g与红花15 g,葛根30 g与甘草6 g.中药及中药剂量聚类分析显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该聚类中药物组合特点,其中葛根、伸筋草、丹参、当归、白芍、延胡索、桂枝、黄芪用量较大(≥15 g).方剂及方剂剂量聚类分析显示,方剂多为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白芍-甘草等为核心的药对组合,以"桃红四物汤"为代表的活血化瘀类经方应用较多.结论 本研究初步总结了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用药规律,用药重在疏肝气、调气血、化瘀滞,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行气止痛为基本大法,辅以通络、止痛、解筋舒肌,为临床运用中药治疗颈椎病提供了参考与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温病条辨》薏苡仁用药规律探骊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温病条辨》是清代医家吴鞠通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书中记载了丰富的除湿药物的运用经验,本研究对其中薏苡仁的用药规律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析后发现薏苡仁归脾、胃、肺、肝、膀胱经,具有宣肺利湿,缓急止痛,健脾和胃,蠲饮安神,散结消痈的功效,主治病证包括挛痹痿废、喘促、小便不利、便溏、呕恶、不寐等.小剂量可用于调理慢性脾胃病,重用 60~120 g可和胃安眠、散结消痈.本文从归经、主治病证、剂量、配伍及现代药理研究等方面揭示了《温病条辨》薏苡仁的用药规律,对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邱云桥采用柔肝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总结邱云桥教授以柔肝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邱云桥教授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可归属中医"精浊"范畴,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病变与肝、脾、肾相关,其临床表现尤与肝之病变有关.参考"肝体阴而用阳""肝为刚脏"等理论,结合该病病程较长、迁延难愈、易耗阴血之特点,临床多采用柔肝法治疗,方选芍药甘草汤加味.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柔肝以熄风止痉、缓急止痛、解郁安神、育阴利水调生殖,临证时还应辅以清热、利湿、理气、活血、健脾、补肾等法,可获显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