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龄期近视儿童用眼卫生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究分析学龄期近视儿童用眼卫生的相关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2023年6月至9月在我院检查的146例学龄期儿童,根据医学验光检测结果分为近视组(26例)与无近视组(120例),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儿及其家长展开调查.应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学龄期儿童发生近视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我院参与检验的146名学龄期儿童,其中近视儿童26例,儿童近视率为17.8%(26/14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挑食、看电子产品时间、走路/躺着看书、近距离/昏暗环境下看书写字,无做眼保健操习惯等均属于影响学龄期儿童近视眼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挑食、电子产品观看时长、走路/躺着看书、近距离看书写字及昏暗环境看书写字均是导致儿童眼睛近视的高危因素,父母及老师均需对以上因素给予重视,并纠正儿童不良用眼习惯,指导并监督其养成每天做眼保健操的习惯,提高儿童视力保护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16-2022年沈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饮用水水质变化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分析沈阳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和健康风险因素,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2016-2022年对沈阳市9个涉农区县1 910个监测点开展现场调查工作,采集枯水期和丰水期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水质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检测结果进行卫生安全性评价.结果 共采集水样3 820份,水样总体合格率为85.73%(3 275/3 820).2016-2022年水样合格率从67.46%提升至93.98%.不同年度、不同水期、不同水样类型、不同消毒方式水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主要未达标指标为浑浊度(4.06%)、锰(3.82%)、总大肠菌群(2.88%)、肉眼可见物(1.44%)、硝酸盐(1.41%)、菌落总数(1.31%)、铁(1.15%)和色度(1.10%).结论 沈阳市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逐年增高,需重点关注硝酸盐、氟化物、铁、锰、氨氮、浑浊度、肉眼可见物等不合格指标,对其潜在的健康风险引起重视,以保障农村饮水卫生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维生素C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致盲性眼病,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负担.而DR的发病机理不是完全明确,预防较治疗意义更大,糖尿病患者未发生DR之前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干预可能对延缓DR发展有积极作用.氧化应激参与DR的发病过程,而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AA)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抗氧化剂,能通过减轻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sch的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而起到抗氧化作用.还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也需要AA参与.在糖尿病患者中,血清AA水平较低.AA补充可能通过其抗氧化作用延缓DR的发展.本文就AA与DR之间的关系及机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和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优先战略事项。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全球范围内眼健康服务的使用和质量,有助于更好地监测全民健康覆盖总体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在第 7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建议将以人群为基础的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eCSC)和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eREC)作为新的眼健康指标,并通过决议将指标的目标设定为2030年各国的eCSC增加30%,eREC增加40%。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将这2个指标纳入《“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中。本文将解读这2个指标的定义、计算、考量因素以及实际收集和报告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助力眼健康服务监测工作高质量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科普基地化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儿童青少年近视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加强眼健康科普教育,提升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管理水平,改善眼健康行为,是有效降低近视发病率最根本、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科普基地化教育模式是以医院专业技术为支撑,整合社会科普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医院之间的协同合力,共同做好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管理工作。该模式以温州医科大学眼健康科普馆建设实践为起点,以科普展教、互动体验、信息化平台建设、分层分级培训等方式逐步实践,实现了全国眼健康科普基地化教育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脱髓鞘性视神经炎诊断和治疗循证指南(2021年)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脱髓鞘性视神经炎(DON)是主要累及视神经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准确诊断、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一直是临床诊疗过程中关注的重点。随着有关DON临床诊断标志物、疾病分型及不同亚型治疗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不断涌现,迫切需要及时制定DON的诊断和治疗循证指南,指导临床进一步规范开展工作。为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联合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按照循证指南制定的方法和步骤,成立指南指导委员会、指南共识专家组和指南外审专家组以及指南制定工作组,通过调研临床一线神经眼科医师、眼科医师及神经内科医师,收集并整理临床关注问题,全面检索和系统评价国内外相关研究证据,制定新的系统评价,组织召开专家共识会议,深入访谈和剖析患者偏好和价值观,最终形成16条针对DON诊断和治疗的推荐意见,主要涉及分类和诊断、急性期和慢性期治疗、随访管理等方面,并对每条推荐意见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以期为临床有效治疗DON和降低复发率发挥指导作用。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171-1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73例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CMV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诊断为艾滋病合并CMVR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特点、眼底表现、治疗和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单因素回归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73例艾滋病合并CMVR患者中,男54例,女19例,年龄为(41.3±12.1)岁。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34.0/μL,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0/μL者5例(6.85%)。血液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DNA阳性者40例(54.79%)。35例(47.95%)患者入院时有眼部症状,病灶以单眼受累为主(53.42%, 39/73),检眼镜检查显示呈中央型病变者41例(56.16%),伴渗出病变者63例(86.30%),有出血病变者52例(71.23%)。67例患者接受抗CMV治疗,46例治疗后好转出院,2例未治疗患者随访期间病变好转,中位住院时间为25 d。logisitic单因素分析显示,相对于单独使用抗CMV药物(膦甲酸钠或更昔洛韦)治疗的患者,使用抗CMV药物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患者预后更好[比值比(odds ratio, OR)=0.308, P=0.038]。相较于年龄<30岁的患者,年龄>50岁的患者预后较差( OR=14.667, P=0.009)。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是影响CMVR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8.183, P=0.009)。 结论:CMVR好发于CD4 +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的艾滋病患者,但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0/μL的患者仍有可能发生CMVR,且并非所有患者血液CMV DNA均呈阳性,故艾滋病患者有必要常规行眼底筛查。CMVR总体预后较好,年龄>50岁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适量使用地塞米松联合抗CMV药物治疗可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急性乙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男,44岁,因"双眼视力下降5~6 d"于2021年4月27日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既往无眼部疾病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外伤史、吸烟史。浅表性胃炎病史3~4年;饮酒史3~4年。近2个月饮350~400 g白酒/d(根据患者提供饮用白酒的信息计算196~224 g乙醇/d,甲醇含量在国家卫生标准范围内),停酒后手抖。眼部检查:裸眼视力(UCVA):右眼0.01,左眼0.02;最佳矫正视力(BCVA):右眼0.02,左眼0.1;眼压:右眼16.2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7.5 mmHg。双眼结膜、角膜、前房、晶状体未见异常;瞳孔直径:右眼3.5 mm,左眼3.5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正常。双眼眼底视盘界清色可,视网膜血管走行自然,黄斑未见异常。超广角眼底照相显示:双眼视网膜平伏,未见异常。眼底自发荧光示:双眼黄斑区小片低自发荧光(见图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双眼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略薄,双眼颞下RNFL略增厚(见图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示:视网膜浅层及深层血流密度未见异常。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示:双眼P100潜伏期延长,振幅正常(见图3)。血常规、生化、电解质检查示:红细胞3.60×10 12/L,血红蛋白浓度129 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35.8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58 g/L;谷丙转氨酶235 U/L,谷草转氨酶295 U/L,r-谷氨酰转肽酶217 U/L,总胆红素33.00 μmol/L,直接胆红素14.80 μmol/L;血钾3.43 mmol/L。免疫常规示:梅毒、HIV、乙肝、丙肝抗体均为阴性。头颅MRI(外院)示:脑实质MRI平扫未见异常,右侧中下鼻甲肥大。诊断:双眼急性乙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嘱患者戒酒,予以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治疗:口服甲钴胺片0.5 mg/次,每日3次,维生素B1片10 mg/次,每日3次,氯化钾缓释片0.1 mg/次,每日2次,银杏叶提取物片40 mg/次,每日3次;双眼点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每日4次,溴酚酸钠滴眼液每日2次。患者遵医嘱用药20 d后复查视力,BCVA:右眼0.8,左眼0.9。眼底视盘界清色可,黄斑中心凹光反射可见。嘱继续戒酒,改善营养治疗,半年后复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眼底图像质量评估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估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开发的眼底图像质量评估系统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至2017年在“上海糖尿病眼病研究”中由上海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采用免散瞳眼底照相机拍摄的78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2 397幅彩色眼底像图片作为测试数据集。患者年龄(69.65±19.09)岁,男性384例,女性403例。根据眼底图像预处理、成像质量评价、内容检测和评估结果输出4个模块开发眼底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将2 397幅彩色眼底像图片输入该系统自动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和视盘、黄斑识别,并根据图像质量判断规则对图像进行合格与否的判断并分类。同时由12位专业眼底图片阅片医师对此数据集的图像质量进行人工分类,其中合格1 846幅,不合格551幅。将系统判断结果与人工判断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眼底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可对输入的彩色眼底像图片自动进行眼别和眼位识别,并进行图像质量评估,之后直观输出评估结果。每幅眼底图像评估时间<1 s。1 846幅人工判断为图像质量合格的图片,经系统判断亦为合格者1 788幅(96.86%);551幅人工判断为不合格的图片经系统判断结果亦为不合格者550幅(99.82%)。图像质量不合格原因为图像过暗(62幅,11.27%)、图像过亮(51幅,9.27%)、黄斑区不清晰(59幅,10.73%)、黄斑视盘未见(36幅,6.54%)、未见眼底结构(125幅,22.73%)、图像模糊(175幅,31.82%)、图像有遮挡(42幅,7.64%)。系统评估与人工判断结果总体一致率为97.54%。结论:该眼底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对眼底图像质量的评估结果与专业阅片医师判断结果一致性高,具有客观性。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920-92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重视高度近视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近视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高度近视所产生的并发症是导致低视力和盲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临床和公共卫生领域中严重威胁眼健康的慢性疾病,高度近视的防控应积极采取三级预防策略,同时积极采用最新的眼底影像学技术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法加强"近视→高度近视→病理性近视"发生机制和演变规律的探究,建立科学的近视预测模型,精准开展高度近视眼健康监测和管理,早期发现和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症,降低低视力和盲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