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常规静脉吻合方式重建IshikawaⅡ区断指再植回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非常规静脉吻合方式重建IshikawaⅡ区断指再植静脉回流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我们对70指IshikawaⅡ区完全离断患者进行再植术,术中因无指背皮下静脉吻合,采用非常规静脉吻合方式重建静脉回流,其中吻合指腹静脉77条,吻合指侧方静脉86条,吻合甲床静脉12条。结果:本组70指,其中66指未出现血管危象,术后无需湿敷放血治疗,指体血运良好,一期顺利存活;4指出现静脉危象,予甲床或指端小切口肝素棉球湿敷放血治疗,1指存活、3指坏死。再植成活率95.7%。存活指体术后随访时间为5~47个月,平均11.3个月,再植指体血供良好,皮肤质地良好,外形饱满。46指指甲生长良好,13指轻微畸形,8指畸形明显或生长不全。感觉恢复均S 3以上,两点分辨觉为3~8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67指存活指体:优59指,良8指;优良率100%。 结论:了解IshikawaⅡ区断指静脉分布规律,采用非常规静脉吻合方式重建静脉回流,可明显提高再植指体成活率,恢复良好的外观及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Tamai I~II区指尖离断再植改良方法及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Tamai I~II区指尖离断再植的改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1月至2022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采用改良方法(放弃先解剖标记血管、神经,肉眼清创、骨折固定后,显微镜下一次性游离和修复血管、神经;甲侧襞辅助小切口探查吻合修复背侧静脉)对26例(29指)Tamai I~II区指尖离断再植。本组患者男20例(23指),女6例(6指);年龄3~66岁,平均28岁。Tamai I区16例(19指),Tamai II区10例(10指),伤指指别:拇指7指,示指9指,中指5指,环指5指,小指3指。致伤原因:切割伤12例,挤压伤8例,撕脱伤6例。术后预防感染、解痉3 d,卧床休息5 d,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门诊随访患者6~12个月,包括成活率及外观、感觉恢复、运动和手指力量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①手术时间:Tamai I区指尖离断再植时间约1.0 h;Tamai II区指尖离断再植时间约1.5 h。②成活率及外观:26例指尖离断再植全部成活(2例Tamai I区患指术后第2天静脉危象,小切口放血3 d后成活),22例患者指腹脂肪垫恢复,指腹较饱满,4例撕脱指尖离断,指腹轻度萎缩。Tamai I区15例患者指甲无畸形,较健侧短约2 mm;1例患者因术前甲床真菌感染,术后指甲外观不佳。③感觉恢复: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手指感觉评定标准,23例感觉恢复S 3+;2例指尖撕脱指尖离断和1例挤压指尖离断患者感觉恢复S 3。指尖离断患者指端TPD:切割伤患者4~7 mm;挤压伤患者6~8 mm;撕脱伤患者9~11 mm。④运动和手指力量:按我国手外科学会推行总主动活动度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21例,良5例,手指捏持、握拿时指腹无疼痛。Tamai I区指尖离断患者手指活动度与健侧接近;5例Tamai II区指尖离断,因经远侧指骨间关节处离断,主动伸直0°、屈曲2°~3°。⑤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25例,1例Tamai II区拇指指尖离断患者对指骨间关节活动度不满意。 结论:Tamai I~II区指尖离断采用改良再植方法,肉眼清创、骨折固定(肌腱缝合)后,显微镜下一次性游离和修复血管、神经,手术时间明显缩短。Tamai I区指尖离断甲侧襞辅助小切口,方便暴露恒定、较健康的甲侧襞静脉,吻合高质量静脉,提高再植成活率。切割伤指尖离断较撕脱、挤压伤指尖离断手指外形和功能恢复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在小儿单指Yamano Ⅰ区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在小儿Yamano Ⅰ区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徐州仁慈医院行单指Yamano Ⅰ区断指再植术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7例均为单指男患儿,年龄为5.6(2~12)岁。采用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吻合动、静脉进行断指再植,术后予预防感染、抗血管栓塞、抗血管痉挛等对症治疗,通过门诊、电话、微信等方式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7例断指再植后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出现血管动脉危象,予解痉治疗后血管动脉危象解除;1例术后出现血管静脉危象,予侧切口放血后血管静脉危象解除。随访时间6~18个月,成活的患指无畸形,外形饱满,颜色红润,质地饱满,甲床完整,手指各关节屈伸活动正常。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可用于小儿Yamano Ⅰ区断指再植手术,是小儿Yamano Ⅰ区断指再植的理想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缝接神经的同指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缝接神经的同指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2年7月,中国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创伤骨科应用缝接神经的同指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创面16例16指,男10例,女6例;年龄24~65(平均45)岁。受伤原因:机械绞伤9例,碾压伤2例,砸伤4例,切割伤1例。损伤指别:示指5例,中指4例,环指7例。单纯软组织损伤7例,合并有骨缺损或甲床缺损9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0 cm×1.0 cm~1.5 cm×2.5 cm,受伤至手术时长3.5~7.0 h,平均5.0 h,皮瓣切取面积1.2 cm×1.4 cm~2.0 cm×2.7 cm;供区采用游离植皮进行修复。术后采用门诊或微信等方式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肿胀程度以及手指屈、伸活动和感觉功能。结果:3例皮瓣术后2 d远端出现皮下少量瘀血,略呈紫黑色,放血、蒂部拆线后经多次换药愈合;余13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及供区Ⅰ期愈合。1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外形及质地均良好;术后5个月皮瓣部分保护性感觉恢复,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辨别觉(TPD)为3.0~5.0 mm,平均4.0 mm,手指屈、伸活动未见明显受限。结论:缝接神经的同指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手术设计及操作简便,对供区损伤较小,皮瓣成活率高,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趾腓侧游离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 趾腓侧游离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收治的应用 趾腓侧游离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指端缺损创面行急诊清创,以异种皮临时覆盖,4~7 d后行皮瓣修复术;根据指端缺损情况设计并切取 趾腓侧游离皮瓣(比创面扩大0.5 cm),对伴有甲床、指骨缺损时可携带 趾部分甲床、趾骨;在显微镜下去除皮瓣下多余脂肪,将其覆盖于指端创面,皮瓣与手指的动脉、静脉、神经分别吻合;用2根0.8 mm克氏针交叉固定指骨。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或缝合缩小后进行湿润换药,待其自行生长,或切取第1跖背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定期随访患者伤指及供足恢复情况,调查患者对手术效果是否满意;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适用标准对手指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共纳入35例指端缺损伴指骨外露患者,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15~60岁,平均36岁;拇指9例,示指8例,中指10例,环指5例,小指3例;缺损面积1.0 cm×1.5 cm~2.0 cm×3.0 cm。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静脉危象,予皮瓣边缘放血后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有1例供区拆线后伤口愈合不良,经换药3周后愈合。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3个月,修复后的手指皮瓣颜色、质地及指甲外形与正常手指接近,皮纹清晰,外形美观,皮瓣两点分辨觉为8~10 mm,感觉恢复至S3级;供足功能和外形无明显影响;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手指功能评价结果:优28例,良7例。结论:应用 趾腓侧游离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后,手指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且皮瓣供区隐蔽,对供足影响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床平削放血法与纵切放血法在Yamano Ⅰ区断指再植静脉危象中的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比甲床平削放血法与纵切放血法治疗Yamano Ⅰ区断指再植静脉危象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我们共收治62例Yamano Ⅰ区断指患者,治疗过程中32例采用甲床平削放血法、30例采用甲床纵切放血法治疗断指再植静脉危象,术后随访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统计学分析采用χ 2检验。 结果:术后62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甲床平削放血法组断指再植成活率为96.9%,2例出现部分甲床坏死;甲床纵切放血法组成活率为80.0%,6例出现甲床坏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40, P<0.05)。 结论:甲床平削放血法治疗Yamano Ⅰ区断指再植静脉危象,再植成活率高,并发症少,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管移植在伴动脉缺损的指尖离断再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管移植在有动脉缺损的指尖再植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采用腕部静脉血管移植桥接指尖再植时动脉缺损25例25指,无静脉可供吻合的再植指体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出院后对再植指体恢复情况每1~3个月门诊随访一次。再植指体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分。结果:25指中24指顺利成活,成活率96%,早期1例1指术后反复动脉痉挛,第3天坏死。随访8~20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对再植指体外形、功能较满意,指端感觉S 3~S 4级,部分患者2-PD达4~11 mm。末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20例,良4例,优良率100%。 结论:采用腕部静脉血管移植治疗伴有动脉缺损的指尖离断再植可以不短缩指骨,有利于术后外观、功能恢复,是再植伴有动脉缺损的指尖离断的理想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动脉静脉化联合指端水平状切口创面放血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动脉静脉化联合指端非优势动脉侧水平状切口创面放血法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2年3月—2019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附属勒流医院行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术的22例(22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17~56岁;电锯、砂轮伤8例、切割伤6例、压砸伤4例、夹伤4例;拇指3例、示指5例、中指11例、环指3例。患者术中均采用动脉静脉化再植离断指,术后均行指端水平状切口创面放血治疗。观察再植指成活情况、再植指体外观、放血切口、甲体生长、关节自主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情况,以及再植指的感觉、血液循环、恢复工作情况;术后末次随访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标准评价再植指功能。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本组患者再植指成活率为95.5%(21/22)。21例患者再植指体外形满意,指腹饱满、无明显萎缩,放血切口无凹陷、挛缩;1例夹伤因离断指体挫伤重、甲床损伤严重患者出现指甲生长不平整、翘甲现象,余其20例患者再植指指甲生长基本平整。手指指间关节可正常参与日常生活、工作,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4~7 mm),指端红润、血运良好。末次随访断指再植功能评定优20例、良1例。结论:动脉静脉化联合指端水平状切口创面放血行末节再植,再植成活率高,放血切口愈合佳,术后指体外观及功能满意,临床疗效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血液循环通路下末节断指再植手术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循环通路下末节断指再植手术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桂林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与显微外科收治并进行手术的末节手指离断伤患者共137例162指,其中男82例97指,女55例65指,年龄11个月~51岁,平均31.7岁。受伤指别:拇指36指,示指43指,中指32指,环指28指,小指23指。受伤原因:电锯伤55指,利刃伤68指,绞伤26指,脱套伤13指。按照不同的血液循环建立方式分为生理再植组(PRG)66例88指、动脉静脉化组(AVG)50例53指和甲床放血组(NBG)21例21指,术后进行门诊随访或者家庭随访,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方差分析或者卡方检验来分析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长、再植手指血管危象发生率、成活率、患指功能恢复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患者术后门诊或家庭随访6.0~10.0(平均7.2)个月。患指功能恢复评分方面,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PRG[(86.3±7.9)分]优于NBG[(78.3±11.2)分]及AVG[(70.7±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管危象发生率方面,PRG(3指,发生率3.4%)优于NBG(1指,发生率4.8%)及AVG(6指,发生率1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成活率方面,PRG(成活81指,成活率92.0%)优于NBG(成活18指,成活率85.7%)及AVG(成活42指,成活率7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PRG(12.6%)优于AVG(17.1%)及NBG(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末节手指离断伤,优先选择生理性再植,对于无法探及回流静脉患者,可通过动脉静脉化或者甲床放血获得有效再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利多卡因屈指腱鞘麻醉致示指指端部分坏死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35岁,因门挤压伤致右手示指甲床裂伤1h来诊.查体:右手示指甲板缺失,甲床裂伤,甲缘向桡侧掀起,甲床活性存在,末梢血运正常.诊断:右手示指甲床损伤.急诊应用1%盐酸利多卡因2 ml在屈指腱鞘麻醉下行清创缝合加甲床修复术,术后患者离院.术后10d,患者回院复查,诉右手示指屈、伸活动轻度受限,末梢稍疼痛.换药见:示指稍屈曲位,甲床活性正常,末梢血运存在,稍发红,怀疑甲下感染,于换药室抽取2%盐酸利多卡因2ml,行掌指纹中点屈指腱鞘内麻醉,行甲床下清创,未见脓性分泌物,无明显感染,消毒包扎后患者离院.术后4h患者诉示指疼痛难忍再次就诊,换药见右手示指自麻醉部位以远整个指体颜色灰暗,发凉,主、被动活动疼痛明显,末梢张力高,颜色暗紫,血运差.于示指桡侧用尖刀片做小切口放血,出血颜色暗紫,肝素盐水冲洗小切口,并无明显好转,遂收入住院.行小切口持续放血,肝素钠冲洗,活血、解痉及烤灯保暖治疗.3h后患指颜色较前好转,末梢血运有所好转,小切口渗血由暗紫转鲜红,但末梢张力高,疼痛部分缓解,可触及双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的间歇性搏动.经持续2周治疗,患指甲床发黑,指尖尖端部分软组织发硬.患者出院后,定期回院复查换药,3个月后,患指指尖约1/4软组织及甲床部分坏死发硬,指骨爪粗隆外露,咬骨钳咬除外露指骨,将软组织及残余甲床缝合覆盖外露指骨.术后患者未回院复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