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眼底改变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34岁。因双眼视力下降20 d,于2022年4月1日到云南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史。患者颜面部及唇部均呈"发绀"面容。眼科检查:双眼视力眼前手动,矫正不能提高。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6、18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瞳孔散大约5 mm,光反射迟钝。眼底检查,双眼视网膜动脉细,静脉显著纡曲扩张其内血液呈暗红色,视网膜后极部及周边部广泛散在点片状出血,视盘水肿,视盘边界模糊(图1A,1B)。眼底自发荧光检查,双眼动脉管径基本正常,静脉纡曲,视盘边界不清,视盘周围强自发荧光(图1C,1D)。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双眼早期动脉显影及静脉回流时间显著延长,静脉纡曲扩张(图1E,1F),晚期视盘呈强荧光,出血区域遮蔽荧光(图1G,1H)。初步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精准肝右静脉回流区扩大右后叶切除术在功能性残余肝体积比处于临界状态肝癌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术前拟行规则性右半肝切除的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评估功能性残余肝体积比(SRLVR)处于临界状态,均在术中改行精准肝右静脉回流区的扩大右后叶切除术。术后无出血、胆瘘等并发症发生,无肝功能衰竭,无死亡。术后1周增强CT扫描测算较半肝切除多保留肝脏体积(212.4±19.1)ml。笔者认为在SRLVR临界的肝癌患者中实施精准肝右静脉回流区的扩大右后叶切除术可以在保证肿瘤根治性和手术精准化的同时又可以确保安全性,对于不能够耐受门静脉栓塞或者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的患者不失为一种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腔内治疗双下腔静脉合并左下腔静脉狭窄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50岁,因发现左下肢蚯蚓状可复性团块1年余入院。患者左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伴有左下肢酸胀沉重感、盆腔脏器坠胀感及发作性下腹隐痛不适等。下肢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左股静脉瓣膜反流时间>1.5 s。CT静脉造影(CTV)提示双下腔静脉、左下腔静脉跨越腹主动脉处重度狭窄。左下肢静脉及下腔静脉顺行造影前后位投照显示左下肢深静脉通畅,行Valsalva动作时左股静脉及大隐静脉瓣膜可见反流,造影剂经左髂静脉自可疑左下腔静脉回流。左髂静脉顺行穿刺置管,部分造影剂经盆腔多个粗大侧支循环至右下腔静脉回流(图1)。跨越腹主动脉段左下腔静脉重度狭窄,与CTV检查结果相符合(图2)。静脉测压显示左下腔静脉(跨越腹主动脉段以下)下段静脉压为18 cm水柱,总下腔静脉静脉压约为5.5 cm水柱。诊断为双下腔静脉,左肾静脉上段左下腔静脉重度狭窄。以12 mm×40 mm球囊对左下腔静脉狭窄段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扩张成形后置入14 mm× 120 mm支架,再以14 mm× 40 mm球囊对支架进行后扩张,造影显示狭窄解除,造影剂回流迅速,原粗大盆腔侧支循环基本消失(图3),再次静脉测压显示左下腔静脉(跨越腹主动脉段以下)下段静脉压约为7 cm水柱,总下腔静脉静脉压约为6 cm水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826例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治疗及预后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患儿的临床诊疗现状及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优化CCHD的围术期管理,为临床决策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单中心研究。入选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断为CCHD的婴儿(入院时年龄为0~1岁)。收集患儿的一般临床信息、住院诊疗资料、预后及并发症等。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接受手术治疗的CCHD患儿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26例CCHD患儿,其中男婴556例(67.3%),首次入院年龄为51.0(5.0,178.3)d。法洛四联症264例(32.0%)和完全性肺静脉回流异常137例(16.6%)占多数。产前诊断者195例(23.6%)。196例(23.7%)患儿使用前列腺素治疗。术前有创通气时间0(0,0)h,术后有创通气时间95.0(26.0,151.8)h。668例(80.9%)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时年龄100.5(20.0,218.0)d,手术时间190.0(155.0,240.0)min。62例(7.5%)接受内科治疗,96例(11.6%)放弃治疗。675例(81.7%)好转出院,55例(6.7%)死亡,109例(13.2%)在1年内再次入院。出现并发症的患儿有565例(68.4%),主要为肺炎334例(40.4%)和心律失常182例(2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延迟关胸( OR=49.775,95% CI 3.291~752.922, P=0.005)、术后有创呼吸机通气时间延长( OR=1.003,95% CI 1.000~1.005, P=0.038)和心脏低排综合征( OR=272.658,95% CI 37.861~1 963.589, P<0.001)是CCHD患儿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CCHD患儿中多数为法洛四联症和完全性肺静脉回流异常,产前诊断者不到1/4,多数接受了手术治疗。并发症主要以肺炎和心律失常多见。延迟关胸、术后有创呼吸机通气时间延长和心脏低排综合征是CCHD患儿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非常规静脉吻合方式重建IshikawaⅡ区断指再植回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非常规静脉吻合方式重建IshikawaⅡ区断指再植静脉回流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我们对70指IshikawaⅡ区完全离断患者进行再植术,术中因无指背皮下静脉吻合,采用非常规静脉吻合方式重建静脉回流,其中吻合指腹静脉77条,吻合指侧方静脉86条,吻合甲床静脉12条。结果:本组70指,其中66指未出现血管危象,术后无需湿敷放血治疗,指体血运良好,一期顺利存活;4指出现静脉危象,予甲床或指端小切口肝素棉球湿敷放血治疗,1指存活、3指坏死。再植成活率95.7%。存活指体术后随访时间为5~47个月,平均11.3个月,再植指体血供良好,皮肤质地良好,外形饱满。46指指甲生长良好,13指轻微畸形,8指畸形明显或生长不全。感觉恢复均S 3以上,两点分辨觉为3~8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67指存活指体:优59指,良8指;优良率100%。 结论:了解IshikawaⅡ区断指静脉分布规律,采用非常规静脉吻合方式重建静脉回流,可明显提高再植指体成活率,恢复良好的外观及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联体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乳房重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联体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7年8月-2017年2月,对41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即刻或二期应用游离联体双侧血管蒂DIEP行乳房重建,患者年龄27~49(34.5±2.7)岁。22例为一期乳腺癌术中即刻乳房再造,19例为乳腺癌术后二期乳房再造。术后规律定期门诊随访。结果:本组共切取移植41例游离双侧血管蒂DIEP,包括12例外侧支型、9例内侧支型和20例内、外侧型,皮瓣长(24.5±0.5)cm、宽(10.8±2.8)cm、厚(5.5±0.4)cm,血管蒂长度为(12.5±0.6)cm。皮瓣平均重量为565(365~1 050)g。受区血管组合包括:①胸廓内血管近远端18例。②胸廓内血管近端加胸外侧血管11例。③胸廓内血管近端加胸背血管8例。④胸背血管加胸外侧血管4例。为进一步促进皮瓣静脉回流,有3例额外将腹壁浅静脉与受区胸肩峰静脉吻合。所有皮瓣均一期顺利成活,无边缘坏死或感染发生,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良好。本组获随访平均15.8(12~5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腹部供区仅遗留线形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受限,腹直肌肌力5级。结论:游离联体双侧血管蒂DIEP是一种自体组织乳房再造安全可靠且效果满意的选择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在肾移植受者中的应用二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报告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重建髂外静脉异常受者的移植肾静脉回流系统。方法:总结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和2017年的2例采用人工血管重建肾脏血流移植术。1例25岁男性,髂外静脉分枝畸形,髂总静脉很短,并且供肾静脉三支汇合后肾静脉共干部分很短,无法完成常规静脉吻合;1例45岁女性由于髂静脉受压综合征,髂外静脉无法与肾静脉吻合。结果:2例受者采用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16 mm×8 mm(Y形),重建移植肾静脉回流系统,未出现血管及其他并发症,分别随访60个月和40个月,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肾移植手术中人工血管在遇到血管变异时可作为应急处理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舒适护理在IshikawaⅡ区断指再植术后的应用体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舒适化护理模式在Ishikawa Ⅱ区断指再植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9年6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手外科对收治的61例70指Ishikawa Ⅱ区完全离断伤患者,应用非常规静脉吻合方式重建静脉回流。术后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并记录术后24 h内及术后72 h疼痛程度、夜间睡眠质量及负面情绪。结果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组间比较用 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 χ 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采用复诊、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观察再植指的并发症及成活情况。 结果:术后24 h内VAS评分[(5.92±1.46)分]高于术后72 h评分[(2.08±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4h内PSQI及SAS结果[分别为(6.42±1.18)分和(30.81±2.03)分]均高于术后72 h评分[分别为(3.33±1.07)分和(44.02±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本组61例70指中,66指未出现血管危象,均顺利成活。4指发生血管危象,予以对症处理后,1指成活,3指坏死。术后随访5~47个月,平均11.3个月,再植指体血供良好,外形饱满。 结论: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提高Ishikawa Ⅱ区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舒适度,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增强患者依从性,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及成功率,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疑似出现下肢DVT的孕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诊断出DVT的15例患者为观察组,以无血栓的45例孕产妇为对照组,对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有40例存在静脉回流障碍症状,其中有15例孕产妇出现了下肢DVT,且均在产后出现,7例出现在左下肢,5出现在右下肢,3例出现在双下肢;对15例DVT患者按照DVT分型进行分类,9例孕产妇其胫后、小腿肌静脉丛内血栓,为周围型;3例髂骨静脉内血栓,为中央型;3例为混合型。观察组患者股浅静脉内径为(7.58±1.74)mm、内侧腓肠静脉内径为(4.18±0.27)mm、双侧股总静脉内径为(11.87±1.47)mm、腘静脉内径为(5.12±1.11)mm,肛周静脉内径(2.10±1.84)mm,均大于对照组( t股浅静脉=8.675, t内侧腓肠静脉=10.440, t双侧股总静脉=5.972, t腘静脉=3.765, t肛周静脉=2.742,均 P<0.05);两组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进行比较,观察组血管压缩性差、血管壁增厚、血管壁毛躁、血栓回声不清晰症状突出(χ 2=54.737、43.200、114.961、133.333,均 P<0.05)。 结论:对孕产妇下肢DVT疑似病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诊断,有助于排除产前高危因素,提高下肢DVT的诊断准确率,有效避免误诊和漏诊,保护孕产妇生命安全,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外源性压迫导致颈内静脉回流障碍性脑鸣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前,业界对颅外静脉回流障碍缺乏系统的认知,其主要原因是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达成共识,其中静脉流出道梗阻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病因。先前的解剖学研究表明,位于颅底的颈内静脉容易受到邻近骨质、肌肉结构的压迫。颈内静脉内部的狭窄及外源性压迫导致的狭窄等多种原因均有可能引起静脉回流障碍,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脑鸣、颈部不适和睡眠障碍等相应症状。本文综述了外源性压迫引起颈内静脉回流障碍性脑鸣的国内外诊治方法,旨在提升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认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