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rthin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Warthin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WL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市顺义区医院WLPTC病例5例,对其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标记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复习文献。结果:5例WLPTC组织大体观察,肿瘤切面呈灰白色或灰褐色,实性,质地硬,边界尚清。镜下见肿瘤组织形态似涎腺的Warthin瘤,呈乳头状结构,间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但无明显滤泡形成;表面被覆复层上皮,肿瘤细胞呈多角形,胞质嗜酸性细颗粒状;肿瘤细胞核呈毛玻璃样,并可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5例均伴发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间质内增生的淋巴组织以CD3阳性的T细胞为主,亦可见少量CD20阳性B细胞及CD138阳性的浆细胞。4例患者浆细胞表达IgG4。Ki-67阳性指数为1%~10%。即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5例患者中,有3例存在BRAF V600E突变,但无一例RAS突变。术后随访1~10年,5例患者均无进展,其中4例无复发和转移,1例曾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未见新的转移灶。结论:WLPT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良好。正确认识和诊断对临床医师的治疗、预测患者预后具有提示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手指带状疱疹最终导致截指一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女,63岁。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示指丘疹,后逐渐蔓延至拇指、手掌、前臂(图1),丘疹逐步进展为透明囊泡,伴疼痛,无指体麻木,无指体灼热感,无畏寒、发热,经外院皮肤科确诊为"带状疱疹"。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甲钴胺片及加巴喷丁胶囊(效果欠佳后更换为普瑞巴林)口服、夫西地酸乳膏外涂等对症治疗,经治疗囊泡干涸、结痂脱落(图2~4),但左示指仍感疼痛,呈刀割样,NRS评分4分,夜间疼痛时有加剧,NRS评分7分。1年前患者每日不定时用布带环扎左示指指根部,以缓解左示指疼痛感,后发现左示指指体逐渐萎缩,疼痛仍持续,严重影响睡眠,遂至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30年,长期口服甲泼尼松片、塞来昔布胶囊及白芍总苷胶囊。临床检查:左示指较健侧萎缩明显(图5,6),中、远节压痛明显,NRS评分7分,两点分辨觉8 mm,左示指被动伸、屈活动差,指间关节僵硬。辅助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9.9×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9%↑、淋巴细胞百分比8.3%,生化检查中超敏C反应蛋白19.1 mg/L。手术治疗:入院完善相关术前检查,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手术利弊,患者要求行截指术。入院后2 d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示指截指术,于示指近节远端水平切开,近指间关节以近切断,用咬骨钳去除近节指骨远端关节面,高位切除指伸、屈肌腱及双侧指神经,结扎双侧指动脉,缝合残端创口(图7,8)。患者术后2 d诉左示指仅残存创口处疼痛,NRS评分4分,出院。术后3周复查诉出院后未因疼痛影响睡眠,疗效满意,检查创口愈合良好(图9,10),创口按压稍有疼痛,NRS评分2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SPINK1及 CFTR双基因变异致儿童遗传性胰腺炎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儿,女,10岁3月,以"呕吐、腹痛2 d"入院。2 d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非喷射状,为黄绿色胆汁,量中,伴腹痛,左上腹为主,家长自行予口服"庆大霉素、炎宁消炎片"等治疗1 d,经治疗腹痛稍减轻,但仍间断呕吐,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腹部CT检查提示"急性胰腺炎、脾脏外缘、双肾周间隙、胃壁周围、双侧结肠旁沟渗出液,腹腔积液,脂肪肝",后住院治疗,入院后予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抗感染,奥美拉唑、生长抑素、腹腔穿刺引流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1 d后转诊至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以"急性胰腺炎"收住PICU。自发病以来,患儿无发热,无抽搐,无咳嗽、咳痰,无腹泻,禁食水中,小便稍减少。既往史:既往无特殊病史。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及类似疾病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甲硝唑药膜治疗牙周炎疗效及对龈沟液中C反应蛋白、弹性蛋白酶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甲硝唑药膜治疗牙周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龈沟液中C反应蛋白(CRP)、弹性蛋白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嘉兴市中医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治疗的牙周炎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予甲硝唑药膜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两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牙周系统检查指标[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附着丧失(AL)]、龈沟液生化指标[CRP、细胞内弹性蛋白酶(EA-p)、细胞外弹性蛋白酶(EA-s)]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半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7%(37/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χ 2=6.17,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GI、PD、BI、PLI、AL均低于对照组(均 P < 0.001);观察组龈沟液CRP、EA-p、EA-s分别为(5.31±1.19)μg/L、(0.70±0.20)Abs/mL、(0.48±0.19)Abs/mL,均低于对照组的(7.92±1.27)μg/L、(1.15±0.52)Abs/mL、(1.12±0.31)Abs/mL( t=9.24、4.97、10.85,均 P < 0.001)。观察组半年内复发率为2.63%(1/38),低于对照组的20%(6/38)(χ 2=3.93, 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甲硝唑药膜治疗牙周炎安全有效,有助于下调龈沟液CRP、EA-p、EA-s水平,缓解炎症,改善牙周状况,减少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16至2017年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BRICS)报告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研究血液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对其耐药性监测,准确掌握我国细菌耐药状况。方法:收集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联盟(BRICS)成员单位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有按操作规程分离自血培养的感染病原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或肉汤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药敏性测定。采用WHONET 5.6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收集33家成员单位8 15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为2 325株(28.5%),革兰阴性菌5 829株(71.5%)。最常见的前10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 831株(34.7%)、肺炎克雷伯菌1 289株(15.8%)、金黄色葡萄球菌922株(11.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05株(7.4%)、鲍曼不动杆菌372株(4.6%)、铜绿假单胞菌315株(3.9%)、屎肠球菌312株(3.8%)、链球菌属237株(2.9%)、阴沟肠杆菌220株(2.7%)和粪肠球菌205株(2.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34.2%(315/922)和77.7%(470/605),未检测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6%(2/312),未检测到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属分别为55.7%(1 576/2 831)、29.9%(386/1 289)、38.5%(15/39);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1.2%(33/2 831)、17.5%(226/1 289)。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4.8%(55/372)和5.9%(22/372);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和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分别为1.3%(4/315)和18.7%(59/315)。结论:我国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为最常见的病原菌;MRSA的检出率较国内同期其他监测低;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处于较低水平,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呈上升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清创植皮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小腿坏死性筋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男,60岁,因“乏力、发热半月余”于2021年6月17日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并进行性加重,伴活动后气促。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5×10 9/L、血红蛋白88 g/L、血小板计数26×10 9/L,骨髓穿刺检查,结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5b型,于天津市人民医院血液科进一步治疗。查体: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出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苍白;胸骨无压痛;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外痔脱出,肛周红肿;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0.41×10 9/L、血红蛋白60 g/L、血小板计数43×10 9/L。排除化疗相关禁忌,2021年6月18日—2021年7月1日行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方案联合化疗。化疗结束第4天患者出现发热(最高达39.2 ℃),伴右小腿疼痛,触之局部皮温升高,压痛明显。经验性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加环素、泊沙康唑联合抗感染治疗。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0.11×10 9/L、中性粒细胞计数0.04×10 9/L、血红蛋白64 g/L、血小板计数24×10 9/L。右下肢血管彩超:未见静脉血栓形成、动脉闭塞。右小腿MRI:(1)右小腿后部软组织肿胀,腓肠肌内外侧头及邻近深浅筋膜内渗出性改变,部分肌间隙积液;(2)左小腿比目鱼肌、腓肠肌内侧头及邻近深筋膜内少许渗出性改变(图1A)。血培养+药敏试验(需氧+厌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敏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为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 唑、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3 d后体温恢复正常,但患者右小腿红肿进行性加重,触痛明显,表皮渗液破溃,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坏死,初步诊断为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图1B)。行右小腿脓肿切开减张引流术,并放置引流管(图1C),引流出约400 mL脓液。引流液培养+药敏试验(需氧+厌氧)显示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术后患者右小腿红肿好转,引流通畅,疼痛较前减轻。3 d后进一步行浅层组织清创换药,并拔除右小腿引流管。5 d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51×10 9/L、中性粒细胞计数0.04×10 9/L、血红蛋白89 g/L、血小板计数89×10 9/L。全身抗感染治疗20余天未见好转,于手术室行局部麻醉下右小腿深层组织清创术,术中见腓肠肌筋膜感染坏死,部分肌肉坏死,切除坏死组织至创面新鲜,彻底止血(图1D)。术后行负压封闭引流。负压引流吸引7 d后,拆除负压封闭引流行右腹股沟取皮+右小腿创面植皮术(图1E)。定期换药,营养支持治疗,敏感抗生素应用。术后3周拆线,植皮成活、供区伤口愈合良好(图1F)。随访6个月,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右小腿伤口愈合良好,感染无复发,关节功能正常,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广东地区血液内科血流感染的病原菌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广东省50家医院血液内科血标本来源细菌的构成和耐药性,了解血液内科血流感染(BSI)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基于国家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平台,对2019年广东省50家医院血液内科、呼吸内科和ICU由血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O)检出率进行分析,同时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特征分儿童组(≤14岁)和成人组(>14岁)进行分析。参考CLSI 2019年M100文件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共收集广东省50家医疗机构(三级医院48家)血液内科、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三个科室各1618、1026、3626株血标本分离菌完整微生物信息资料。其中血液内科革兰阴性杆菌占71.8%,革兰阳性球菌占28.2%。血液内科分离前5位细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群。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的检出率分别为19.7%和80.6%,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无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群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为6.9%,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耐药率均超过25.0%。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儿童组耐药率普遍高于成人组。成人组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14.1%,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超过25.0%,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敏感性超过80.0%,但儿童组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于成人组(11.8%对6.5%)。鲍曼不动杆菌无对替加环素耐药菌株。科室之间比较,ICU和呼吸内科血标本革兰阳性球菌比例高于血液内科。呼吸内科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和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最低,分别为0.3%和3.7%。血液内科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最低,分别为8.3%和25.8%。ICU整体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都最高。结论:血液内科血标本来源细菌构成比与重要细菌耐药性与呼吸内科、ICU存在差异,广东地区血液内科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及以草绿色链球菌群为主的链球菌属比例明显高于ICU和呼吸内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西达本胺联合PD-1单抗治疗Sézary综合征获得持续缓解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男,71岁,因"反复皮疹10年,加重伴淋巴结肿大1年余"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患者2010年出现手背、双肘、足踝部皮肤红斑,伴脱屑、瘙痒,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仍反复出现皮疹。2018年患者出现全身弥漫性红斑,累及90%体表面积,瘙痒明显,并可触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患者2018年6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血常规大致正常;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可见2%~4%异形单个核细胞,具有脑回状核,形态符合Sézary细胞;皮肤活检病理: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少量淋巴细胞移入表皮,真皮浅层血管扩张,血管周围单一核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4(++),CD5(++)、CD7(+)、CD8(+)、CD30(个别+)、PD-1(+);TCRβ重排阳性,诊断为蕈样肉芽肿(红皮病型,T4NxM0B0,ⅢA期)。先后予光疗(UVA、UVB)联合干扰素、糖皮质激素口服联合阿维A胶囊、低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症状均无改善,并出现手足皲裂、瘙痒难耐。2019年6月就诊于我院血液科,血常规:WBC 13.33×10 9/L,HGB 111 g/L,PLT 161×10 9/L;乳酸脱氢酶323 U/L。血细胞形态学:Sézary细胞占28.5%(计算Sézary细胞绝对值为3.86×10 9/L);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T细胞比值26.5;骨髓免疫分型:CD4/CD8比值16.8,主要表达CD2、CD3,不表达CD16、CD56、CD57。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理:符合皮病性淋巴结炎。PET-CT:双侧腋窝、腹股沟代谢增高淋巴结,直径1~3 cm,SUVmax 1.6~2.2。修订版皮肤T细胞淋巴瘤严重度加权评分(mSWAT)为109.5分。诊断:Sézary综合征(T4N1M0B2,ⅣA期)。2020年6月予患者西达本胺联合CHOEP方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地辛+依托泊苷+泼尼松)化疗,共行3个疗程。化疗后患者症状一过性好转,2个疗程化疗后再次加重。此后换用西达本胺联合GD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化疗,共行3个疗程。3个疗程化疗后患者皮肤症状无改善,血细胞形态学:Sézary细胞占20%。2019年11月患者被纳入本中心开展的信迪利单抗联合西达本胺治疗复发/难治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前瞻性单臂临床研究(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NCT04296786),具体用药方案为:信迪利单抗200 mg/次,第1日;西达本胺20 mg,每周2次,每3周为1个疗程。第1~2个疗程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一过性皮肤红斑、水肿、瘙痒加重。3个疗程治疗后患者皮肤红斑、脱屑及瘙痒开始逐步改善。10个疗程治疗后评估,mSWAT评分降至40分,外周血Sézary细胞降至8%,无新发淋巴结肿大及脏器受累,综合评估疗效为部分缓解。目前患者治疗周期延长为每2个月应用1次,随诊至2021年6月,患者仍为持续缓解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拔甲联合甲旁真皮-脂肪瓣填塞术治疗7例双侧重度卷曲型嵌甲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拔甲联合甲旁真皮-脂肪瓣填塞术治疗双侧重度卷曲型嵌甲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7例双侧重度卷曲型嵌甲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4例,年龄25~49岁,平均35岁。采用拔甲联合甲旁真皮-脂肪瓣填塞术进行门诊手术治疗。结果:7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感染。术后1~2周疼痛全部缓解。随访12~24个月,新生甲板均长出,无卷曲畸形,甲沟无红肿,无甲沟炎复发,患者均对疗效满意。结论:拔甲联合甲旁真皮-脂肪瓣填塞术治疗双侧重度卷曲型嵌甲临床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天疱疮患者甲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天疱疮患者甲损害的临床特征,并分析甲损害与天疱疮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天疱疮甲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天疱疮甲损害的表现形式,分析不同性别天疱疮合并甲损害患者的病甲数量差异、指甲和趾甲中病甲分布差异,并对所有患者抗桥粒芯糖蛋白抗体滴度进行检测,分析天疱疮患者甲损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病程的关系。结果:23例天疱疮患者(男14例、女9例)共发生病甲132个,其中男性66个,女性66个,指甲82个,趾甲50个,甲损害表现形式共有10种,其中以慢性甲沟炎最为常见。不同性别天疱疮合并甲损害患者的病甲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9.183, P<0.001)。天疱疮合并甲损害患者的指甲和趾甲中病甲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880, P<0.001)。23例患者中仅抗桥粒芯糖蛋白抗体1(dsg1)阳性者3例,仅抗桥粒芯糖蛋白抗体3(dsg3)阳性者1例,有19例患者同时出现dsg1和dsg3阳性。对14例患者甲损害前后dsg1、3滴度进行比较,显示天疱疮患者出现甲损害后抗桥粒芯糖蛋白抗体滴度均较前明显升高。23例患者中13例患者在初发天疱疮时即出现了甲损害,甲损害发生在发病前的6周至发病后4周。10例患者在疾病复发时出现了甲损害,甲损害出现在水疱发生前4周内或与水疱同时发生。 结论:女性天疱疮合并甲损害患者的人均病甲数量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并以指甲损害多见。天疱疮出现甲损害时抗桥粒芯糖蛋白抗体滴度处在较高水平,病情严重,甲受累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且可延长病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