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快速检测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研究探讨建立一种基于量子点免疫层析法联检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抗原的快速且简便的甲流/乙流联检试剂卡。甲流/乙流联检试剂卡由试纸条和塑料外壳构成,试纸条由吸水纸、缓冲垫、硝酸纤维素膜(NC膜)、样品垫、量子点标记物垫、聚氯乙烯板(PVC板)等组成。硝酸纤维素膜T线(检测线)包被有鼠抗甲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和鼠抗乙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C线(质控线)包被有内参蛋白A和内参蛋白B,标记物垫上含有鼠抗甲型流感病毒抗体量子点结合物和鼠抗乙型流感病毒抗体量子点结合物。结果显示使用甲流/乙流联检试剂卡,各病毒的检出为1.51×10 2~2.71×10 3 TCID50/ml,证明该试剂的灵敏度足以用于甲流、乙流的精准检测且不受多种变体的影响。本试剂卡与不同分型的甲型流感病毒培养液、不同分型的乙型流感病毒培养液均能发生特异性反应,与腺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病原体无交叉反应。试剂的灵敏度足以用于甲流、乙流的精准检测且不受多种变体的影响。综上,甲流/乙流联检试剂卡灵敏度和特异性可达到临床使用的要求,并具有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设备等优点,可进行快速辅助诊断,以预防疾病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流感疫苗在一起学校甲流暴发疫情中的保护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了解流感疫苗在学校甲流暴发疫情中的保护效果,为制定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四川省遂宁市2023年2月发生甲流暴发疫情的射洪市第七小学的全体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23年3月9日至12日通过现场发放自填式网络问卷收集流感发病数据,在发病数≥3例的班级学生中选取病例和对照开展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查询四川省免疫规划平台核验流感疫苗接种信息.采用x2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接种率差异,计算OR值和疫苗保护效果(VE),通过M-H x2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剂量反应关系;采用U检验比较病例的病程天数和症状分值的中位数差异分析流感疫苗对流感病例严重程度的影响(α=0.05).结果 共207名病例和414名对照纳入病例对照研究,当季、近3年内的流感疫苗 VE分别为 53.08%(95%CI:9.58%~75.65%)、50.12%(95%CI:22.10%~68.06%);近 3 年流感疫苗接种剂次与发病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x2趋势=7.4,R=-0.11,P<0.05).流感疫苗对流感病例严重程度的影响分析表明当季接种组较当季未接种组病程中位数由4 d缩短至3d(Z=2.219,P=0.027),症状分值中位数由10分降低到7分(Z=3.123,P=0.002).结论 当季和近3年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感均具有中等保护效果,感染流感的风险随近3年内接种流感疫苗剂次增加而增大,当季接种流感疫苗能有效缩短病程和减轻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河南省某医院40例新生儿不同亚型重症流感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对比分析新生儿不同亚型重症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情况,以期为新生儿重症流感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2023年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治疗的40例重症流感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毒亚型分为甲型流感组(简称"甲流",n=23)和乙型流感组(简称"乙流",n=17),回顾性分析对比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和治疗情况等.结果 重症甲流病例住院天数长于乙流;重症甲流新生儿有发热表现者比例高于乙流新生儿,且发热热峰为38.1~39℃人数占比高于乙流;乙流重症感染后消化道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表现更为明显,引起脱水的患儿相对更多;甲流病例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25 U/L)者比例高于乙流;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亚型流感重症感染后,患儿其他临床表现、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并发症发生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天冬氨酸转氨酶异常(>40 U/L)、丙氨酸转氨酶异常(>40 U/L)、肌酸激酶异常(>200 U/L)者比例以及乳酸脱氢酶值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方面,在发病48h内得到奥司他韦治疗的病例以甲流为主,经奥司他韦治疗后,患儿体温在24h内恢复正常者甲流比例相对较高,体温在24~72 h内恢复正常者乙流比例相对较高,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重症流感高发季节为冬春季.重症病例中,甲流发热更加明显,更易导致心肌细胞受损,能更及时接受奥司他韦治疗,且用药后退热速度相对更快,乙流消化道症状较为多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北京友谊医院发热门诊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北京友谊医院发热门诊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特征及临床特征分析,并分析其临床特征,为科学防治疾病提供策略指导.方法 收集2022年1~6月北京友谊医院流感监测系统上报的2 133例流感样病例(ILI)资料,整理、总结流感的流行趋势变化以及临床特征.结果 2022年1~6月北京友谊医院发热门诊(通州院区)就诊人数为7 919例,收集到ILI为2 133例,占比为26.94%.其中ILI阳性308例,阳性率为14.44%,其中甲流161例,占比为52.27%;乙流为147例,占比为47.73%.2 133例ILI病例中男1 073例,女1 060例,其中男性ILI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流、乙流中男性占比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中,>60岁ILI阳性率最高,依次递减分别为26~60岁、15~25岁;>60岁患者在甲流、乙流中占比最高,依次递减为26~60岁、15~25岁.不同时间中,1月ILI阳性率最高,依次递减为2月、3月、4月、6月、5月.甲流变化趋势为1月最高,2月、5月仅次于1月,剩余3月、4月、6月占比最少.乙流变化趋势为1月占比最高,依次递减为2月、3月、4月、6月、5月.甲流患者发热、肝功能损害占比,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乙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流和乙流患者其他临床症状、并发症以及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友谊医院发热门诊调查中显示流感患者主要为甲流,>60岁是流感高发人群,男性更易感染流感,1、2月为流感高发月份,临床应加强流感高发人群和季节监控,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出现大范围流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合肥市某三甲医院2021至2023年发热儿童临床体征及呼吸道病原抗体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分析发热儿童呼吸道病原体分布及临床体征,探讨呼吸道病原体检出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发热儿童人口特征学资料、临床表现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统计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体征和病原抗体分布,分析不同因素对病原抗体阳性率的影响.结果:发热儿童2 月、3 月、6 月住院比例较高,分别占同期儿科住院病例的6.50%、5.23%、4.85%;临床症状前五位分别是咽部充血、抽搐、呼吸音粗、扁桃体肿大、咳嗽;52.84%的发热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抗体阳性,联合感染占31.40%,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甲流、乙流感染分别占48.91%、17.03%、1.75%、1.75%,各病原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的年份、月份、症状、白细胞值、SAA值其病原体阳性率不同,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17、0.019、0.001、0.044).结论:发热儿童首要症状为咽部充血,感染病原体主要为肺炎支原体.发热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监测时建议关注2 月、3 月、11 月,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白细胞异常、SAA异常的患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响应面法优化LAMP反应冻干保护剂配方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筛选出适用于甲流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的最佳冻干保护剂组合,建立起可在室温下长时间储存的甲流病毒核酸检测体系,为甲流现场快速检测和分级诊疗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以LAMP核酸扩增活性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法,探究冻干保护剂(海藻糖、牛血清白蛋白和甘露醇)对LAMP试剂的保护效果并优化冻干保护剂的组合.结果 采用Box-Behnken试验结果进行回归模型拟合,LAMP试剂的保护剂最佳配方组合为7.64 wt%海藻糖、0.43 wt%牛血清白蛋白和0.85 wt%甘露醇.经真空冷冻干燥且加入保护剂后的LAMP试剂将以脱水形式贮存,可在常温下长期保持活性,使用时加水复溶即可.为了检验保护剂的稳定性,真空冷冻干燥后的LAMP试剂分别置于25℃和37℃下贮存,第0天、4天、8天、12天、16天、20天取出分别进行LAMP扩增活性检测.添加最优保护剂组合的LAMP冻干试剂其核酸扩增活性远大于添加单一保护剂或未添加冻干保护剂组.结论 添加最优保护剂组合能够延长LAMP试剂的贮存时间和保持试剂的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甲型流感相关心肌炎患儿左室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评估甲型流感相关心肌炎患儿左室功能和室壁运动障碍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30例甲流相关心肌炎患儿作为病例组,门诊正常体检患儿3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并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功能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0例心肌炎患儿年龄、体表面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CK-MB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心率、血hsTnI指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的比值(E/E')以及左室整体收缩期应变峰值(GLP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PS与LVEF呈显著的正相关,与IVSd呈显著的负相关,但与LVIDd、E/A、E/E'以及血hsTnI、CK-MB及心电指标相关性不明显.GLPS诊断小儿甲流相关心肌炎的最佳阈值为-19.9%.结论 2 D-STE的左室长轴应变可较准确反映甲流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炎患儿的左室功能变化,可作为甲流相关心肌炎的早期诊断、随访及预后评估的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实用新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百度指数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武汉甲流病例预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构建基于百度指数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相结合的甲流病例预测系统.方法 通过挖掘甲流文本中的甲流关键词与主题,建立甲流词库,用极端梯度提升算法(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计算甲流关键词对甲流病例的贡献度,筛选出重要关键词,并构建LSTM模型预测甲流病例,将其与传统互相关分析选出的甲流关键词,所构建的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和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多指标对比.结果 XGBoost选出甲流关键词后建立的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其RMSE、MAE、R2分别为306.59、152.18、0.93,均优于对比的传统预测方法,说明所构建的框架在甲流病例趋势监测方面表现更好,适用于流感疫情的预测分析.结论 本文所构建的甲流病例预测系统,为未来加强技术选词、考虑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深度学习在大数据预测流感方面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三种甲型流感病毒抗原POCT的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比较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即时检验(POCT)免疫荧光法、乳胶免疫层析法和免疫胶体金法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 以qRT-PCR为诊断标准,比较3种甲型流感病毒抗原POCT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检出限、分析特异性和在临床样本检测中的诊断灵敏度和诊断特异性.结果 免疫荧光法、乳胶免疫层析法和免疫胶体金法对H1N1pdm09 的检出限分别为 1∶10000、1∶1 000 和 1∶100,对季节性流感 H1N1、H1N1(PR8 株)、H3N2(Aichi 株)、禽流感病毒H6N2和H7N3的检出限分别为1∶100 000、1∶10 000和1∶1 000.检出限从低到高依次为免疫荧光法、乳胶免疫层析法和免疫胶体金法.3种甲型流感病毒抗原POCT对除甲流外的25种临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均无交叉反应.与qRT-PCR相比,免疫荧光法、乳胶免疫层析法、免疫胶体金法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4.63%、56.72%和40.30%,免疫荧光法的诊断灵敏度高于乳胶免疫层析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3,P<0.05),免疫荧光法的诊断灵敏度高于免疫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94,P<0.05),乳胶免疫层析法的诊断灵敏度高于免疫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54,P<0.05).免疫荧光法、乳胶免疫层析法、免疫胶体金法的诊断特异性分别为96.41%、100.00%、1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0.78和0.70.结论 免疫荧光法在3种甲型流感病毒抗原POCT中表现最佳,具有最低的检出限、最高的诊断灵敏度和AUC,以及较好的分析特异性和诊断特异性,可满足临床对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的快速检测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奥密克戎与甲型H1N1病毒性肺炎CT特征对比:初发及随访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比较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及甲型 H1N1 病毒性肺炎的 CT 影像特征,并探究影响两种肺炎吸收过程的相关因素.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22 年 12 月—2023 年 3 月民航总医院奥密克戎病毒性肺炎影响 43 例(奥密克戎组)和甲型H1N1病毒性肺炎30例(甲流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症状(有无发热)、症状持续时间,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等]和初发及随访CT影像学特征[病变密度、分布、征象以及CT严重程度定性评分(CTSS)].结果 奥密克戎组平均年龄高于甲流组[(68.61±15.94)岁比(51.20±16.39)岁,P<0.000 1],发热比率(58.1%比 86.7%,P=0.009)和单核细胞计数[(0.40±0.16)比(0.58±0.19),P<0.000 1]均低于甲流组.胸部CT显示奥密克戎组病灶分布以胸膜下为主,甲流组以胸膜下及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为主(χ2=8.592,P=0.035).奥密克戎组较甲流组更易出现小叶间隔增厚(χ2=11.753,P=0.001)、铺路石征(χ2=16.216,P<0.000 1)、充气支气管征(χ2=16.216,P<0.000 1)、胸腔积液(P=0.039)和胸膜增厚(χ2=4.067,P=0.044),而甲流组比奥密克戎组更易出现结节影(χ2=6.971,P=0.008).奥密克戎组初发(Z=413,P=0.009)及随访CTSS评分(Z=107,P=0.027)均高于甲流组.奥密克戎组随访CTSS差值与初发CTSS相关性最强(r=0.689,P<0.000 1).甲流组随访CTSS差值与症状持续时间相关性最强(r=0.954,P<0.000 1).结论 奥密克戎患者初发及随访病变范围均高于甲流患者,奥密克戎患者肺炎吸收程度可能与初发CTSS有关,而甲流患者可能与症状持续时间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