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芪总黄酮对柯萨奇B3病毒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TLR4/NF-κB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黄芪总黄酮(TFA)对柯萨奇B3病毒(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模型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VMC组、VMC+低剂量TFA组、VMC+高剂量TFA组,每组10只.VMC组、VMC+低剂量TFA组、VMC+高剂量TFA组经CVB3诱导建立VMC小鼠模型,VMC+低剂量TFA组、VMC+高剂量TFA组分别以15、30mg/kgTFA灌胃,VMC组、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CVB3感染后第11天超声检查小鼠心脏功能,处死小鼠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和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匀浆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TLR4、NF-κB p65(p65)、磷酸化NF-κB p65(p-p65)、切割后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切割后半胱氨酸蛋白酶-9(Cleaved-Caspase-9)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MC组小鼠CVB3 mRNA、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组织中 IL-6、IL-1β、TNF-α、TLR4、p-p65/p65、Cleaved-Caspase-3 和 Cleaved-Caspase-9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MC组比较,VMC+低剂量TFA组和VMC+高剂量 TFA 组 CVB3 mRNA、LVESD、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组织中 IL-6、IL-1β、TNF-α、TLR4、p-p65/p65、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高剂量TFA组CVB3 mRNA、IL-6、TNF-α水平,细胞凋亡率,TLR4、p-p65/p65和Cleaved-Caspase-9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VMC+低剂量TFA组,LVEF明显高于MC+低剂量TF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A可减轻CVB3诱导的VMC小鼠心肌病理损伤,减少心肌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TLR4/NF-κB信号通路、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表达的抑制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病人左心功能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牛眼图评价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病人的左心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收治的pSS病人30例作为pSS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升主动脉内径(Ao-Asc)、主动脉根部内径(AOD)、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应用STI技术获取病人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两腔心整体纵向应变(GLS-A2C)、三腔心整体纵向应变(GLS-A3C)、四腔心整体纵向应变(GLS-A4C),获取两组受检者牛眼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SS组Ao-Asc、AOD、LAD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LVEDD、LVEF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S 组 LV-GLS、GLS-A2C、GLS-A3C、GLS-A4C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SS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01).牛眼图提示pSS病人心肌功能受损.结论:STI牛眼图能早期量化评估pSS病人左心功能,心功能受损可能与心肌炎或心肌缺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DDX56对脑心肌炎病毒体外增殖的调控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DDX56解旋酶在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感染A549细胞复制增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免疫印迹法、qPCR以及TCID 50检测上调/下调A549细胞中DDX56并接种EMCV病毒,以空载组为对照组,分析其对病毒增殖的影响及对病毒感染引起的RLRs信号通路中关键接头蛋白活化的影响。 结果:A549细胞接种EMCV后,DDX56蛋白水平表达量逐步递增。过表达DDX56可以促进EMCV在宿主细胞中的增殖,干扰DDX56可以抑制EMCV在宿主细胞中的增殖。并且DDX56通过负调控RLRs信号通路中接头分子MAVS、TBK1、IRF3的活化实现对EMCV复制的正调控作用。结论:DDX56促进EMCV增殖是通过抑制RLRs信号通路中接头蛋白的活化来实现的,为EMCV感染的固有免疫应答和调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D-1抑制剂对心肌炎症微环境及放射性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从免疫微环境的角度初探PD-1抑制剂对小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放射性心肌损伤(RIMI)模型,将2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只。A组为对照组;B组为PD-1抑制剂组;C组为单纯照射组,心脏单次照射15 Gy;D组为照射+PD-1抑制剂组。照射后1个月麻醉处死小鼠,HE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和评估心肌纤维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CD 3+、CD 3+CD 4+、CD 3+CD 8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IL-4、IL-6、IL-17A、TNF-α、TGF-β 1、INF-γ)水平;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 结果:照射后1个月,B组未见明显的心肌纤维化表现,C组和D组可见胶原纤维分布于心肌细胞间质。A、B、C、D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分别为(1.97±0.36)%、(2.83±1.03)%、(5.39±0.77)%、(7.72±1.43)%,A组与B组间的CVF相似( P=0.314),其余各组间均不同(均 P<0.05)。与A组比较,B、C、D组的CD 3+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和百分比均增高(均 P<0.01),D组高于B组和C组(均 P<0.01);A、C、B、D组的CD 3+CD 4+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和百分比相近(均 P>0.05);D组的CD 3+CD 8+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和百分比都高于A、B、C组( P<0.001)。D组的IL-6、IL-17A、TGF-β 1水平均高于A、B、C组(均 P<0.001)。A、B、C、D组的凋亡指数逐渐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PD-1抑制剂可通过促进心肌免疫炎症反应加重RIM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清脑钠肽、肌酸激酶同工酶评估呼吸道感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病情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清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在评估呼吸道感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125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依据是否并发病毒性心肌炎分为并发组(71例)、未并发组(54例),对比动态与常规心电图的特征,分析并发组与未并发组入院时血清BNP、CK-MB水平,对比不同心肌炎病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血清BNP及CK-MB,分析其联合诊断价值。结果:动态心电图中房性早搏及窦性心动过速等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38.03%(27/71)比22.54%(16/71)、28.17%(20/71)比14.08%(10/71)]( P<0.05);并发组入院时血清BNP、CK-MB水平均高于未并发组[(104.26 ± 10.75) ng/L比(54.11 ± 5.69) ng/L、(17.89 ± 1.86) U/L比(13.46 ± 1.42)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呼吸道感染并发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7例)动态心电图中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一度房室传导阻滞、ST段改变、QRS低电压检出率及入院时血清BNP、CK-MB水平均高于并发轻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4例)[51.35%(19/37)比23.53%(8/34)、43.24%(16/37)比11.76%(4/34)、32.43%(12/37)比11.76%(4/34)、29.73%(11/37)比8.82%(3/34)、43.24%(16/37)比14.71%(5/34)、24.32%(9/37)比5.88%(2/34)、(107.19 ± 10.56) ng/L比(101.08 ± 10.18)ng/L、(18.33 ± 1.85) U/L比(17.41 ± 1.76)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以临床病理诊断为准,动态心电图、入院时BNP、入院时CK-MB、三者联合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的 Kappa值分别是0.784、0.765、0.733、0.879,且联合检测灵敏度、准确度更高。 结论: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清BNP、CK-MB能较好评估呼吸道感染并发心肌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加以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感合剂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高热期(热毒袭肺证)患者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观察抗感合剂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高热期(热毒袭肺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20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予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予奥司他韦联合抗感合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流感主要症状恢复率、体温改善情况、病毒核酸转阴率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流感主要症状在第5~7天的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乏力、咳嗽、口渴、头痛、咽痛等5个单项流感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中位退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7 h,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和36小时观察组的退热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淋巴细胞比例(LY%)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降低比例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谷丙转氨酶(ALT)升高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在3 d和5 d两个时间点病毒核酸转阴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感合剂联合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高热期(热毒袭肺证)患者疗效显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奥司他韦,联合应用可缩短流感病程和退热时间,调节血清炎症指标,改善心肌酶降低病毒性心肌炎风险,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应用蒽环类药物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心血管事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应用蒽环类药物(AC)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所有应用过AC的淋巴瘤、白血病患者共408例。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将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74例)和非心血管事件组(334例)。主要终点事件是患者在应用AC后出现的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次要终点事件是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因心血管事件停止化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8例患者,年龄(55.6±14.9)岁,其中男性227例(55.6%)。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随访期间74例(18.1%)出现了心血管事件,为心血管事件组,余334例为非心血管事件组。心血管事件组中心力衰竭45例(38例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30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心肌炎/心包炎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10年( OR=2.328,95% CI 1.055~5.134, P=0.036)、年龄( OR=1.024,95% CI 1.003~1.045, P=0.027)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事件组的全因死亡率高于非心血管事件组(47.3%比26.6%, P=0.001)。心血管事件组中有9例(12.2%)因心血管事件停止化疗,7例(9.5%)因心血管事件死亡。 结论:尽管淋巴瘤、白血病患者应用AC后发生的心血管事件以心力衰竭为主,但心律失常等事件亦不少见;出现心血管事件可增加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年龄、长期高血压是淋巴瘤、白血病患者应用AC后出现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误诊为心肌炎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型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该文报道1例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患者,通过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及病理检查确诊,及时手术切除后患者病情好转。该文结合文献探讨了该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患者的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案,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心源性休克(CS)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患者症状改善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总结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东莞康华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接受ECMO支持治疗的6例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应用ECMO前患者状态,分析应用时机、置管方法、药物使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2 h/12 h/48 h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6例心源性休克患者中急性爆发性心肌炎2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各1例。应用ECMO治疗前6例患者均进行心肺复苏10~180 min,2例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例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支持治疗。应用ECMO治疗后2 h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vO 2)、pH及乳酸(LA)均出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2 h/48 h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治疗后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5例患者休克改善、病情稳定后顺利撤机,撤机成功率为83.33%。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1例患者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致死;2例患者置管位置出血;1例患者发生感染。 结论:心源性休克患者及时应用ECMO治疗有助于改善血液动力学指标与休克症状,把握ECMO应用时机、合理置管、正确使用药物以及加强临床护理都是减少并发症、保证ECMO疗效的关键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免疫治疗相关心肌炎临床及病理特征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免疫检测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诱导心肌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可能的发病机制,以提高对该类新型心肌炎的认识。方法: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0—2022年因ICI治疗不良反应就诊的病例中,筛选出经心肌活检确诊为ICI诱导心肌炎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学特点、心肌细胞PD-L1表达、炎性细胞分类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64岁,患胃印戒细胞癌。例2男,56岁,患肺鳞状细胞癌。2例均在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期间发生急性心肌炎,病情进展迅速,例2病情比例1更危急。心肌活检,2例均可见心肌坏死,多量炎性细胞浸润,但纤维化不明显,符合心肌炎Dallas标准。例1和例2中,变性、坏死心肌占标本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10%和30%,最密集区炎性细胞计数分别为150个/HPF和350个/HPF。CD20阳性细胞,例1为5个/HPF,例2为0个/HPF。CD3阳性细胞,例1为60个/HPF,例2为100个/HPF。CD8阳性细胞,例1为50个/HPF,例2为90个/HPF。CD68阳性细胞,例1为70个/HPF,例2为200个/HPF。PD-L1阳性心肌细胞均集中于炎症区,例1占全部心肌细胞约8%,例2约30%。结论:ICI诱导心肌炎,发病急、症状重、进展快。其组织形态符合心肌炎Dallas标准;病灶内心肌细胞表达PD-L1,浸润炎性细胞由CD8阳性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组成,巨噬细胞数量明显超过淋巴细胞。综合上述病理学特点,并结合临床用药史,即可诊断ICI诱导心肌炎。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与PD-L1阳性心肌细胞的百分比、CD8阳性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密度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