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辽宁省甲型病毒性肝炎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2020年辽宁省甲型病毒性肝炎高发疫情原因,提出控制建议。方法:收集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中辽宁省甲肝疫情资料和已有监测数据并结合现场调查,综合开展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20年1—3月辽宁省共报告甲肝病例1 460例,较去年同期(871例)上升67.62%。病例主要集中在丹东和大连,2个市的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73.35%。发病年龄以30~49岁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6.16%,男女性别比为1.92:1;发病职业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分别占42.88%和32.88%。结论:应该采取健康宣传、漏种儿童及时补种、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的综合防控措施,并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的防控体制,降低甲肝发病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人甲型肝炎疫苗接种专家建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成人甲肝临床症状重,可进展为急性肝衰竭。随着以甲肝疫苗接种为基础的综合性防控措施的实施,中国报告的儿童甲肝发病率明显下降,成人成为甲肝主要发病人群,导致成人甲肝疾病负担逐渐显现。成人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的重要措施。《成人甲型肝炎疫苗接种专家建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关于甲肝疫苗的立场文件(2022年),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国内专家意见编撰而成,旨在提出中国成人甲肝疫苗接种建议,为公共卫生和预防接种专业人员在科学使用甲肝疫苗及其最佳免疫效果提供证据,提高甲肝的防控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草莓中甲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草莓中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HAV)检测的两种检测方法进行优化比较,以选出最佳的检测方法,用于草莓中甲肝病毒的检测。方法:向已知阴性冷冻草莓标本表面接种不同浓度的HAV,优化碱性洗脱-PEG浓缩法中的牛肉浸出粉的浓度以及选择最适核酸提取试剂盒,优化直接裂解法中的最适裂解缓冲液体积,对草莓标本进行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回收的病毒量,应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优化后的两种方法用于实际标本的检测。结果:优化后的碱性洗脱-PEG浓缩法的牛肉浸出粉浓度选择3%,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选择试剂盒B。优化后的直接裂解法的裂解缓冲液体积选择6 ml。对碱性洗脱-PEG浓缩法、直接裂解法在添加HAV不同浓度水平进行比较,两种方法的HAV病毒回收率分别为21.50±1.06%、5.82±0.01%,结果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四个地区共60份草莓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优化后的碱性洗脱-PEG浓缩法灵敏度更高,更适用于草莓标本中HAV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05—2022年陕西省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回归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2005—2022年陕西省甲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趋势与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甲肝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甲肝流行特征,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地区、性别和年龄组间的发病变化趋势。结果:2005—2022年陕西省共报告甲肝11 74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2/10万,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13.0%, t=-6.6, P<0.01),从2005年的4.72/10万下降至2021年的0.40/10万;2008和2011年为转折点,2005—2008年和2011—2022年呈缓慢下降趋势,2008—2011年呈快速下降趋势。发病人群以农民(48.03%)和学生(19.42%)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10~54岁年龄段(68.72%)。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分别以2007年和2008年为转折点呈快速下降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56∶1,呈波动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1.75∶1下降到2022年的0.96∶1。 结论:陕西省甲肝报告发病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以甲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防控措施效果显著。应继续加强甲肝疫情监测,做好适龄儿童和重点人群甲肝疫苗接种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将甲肝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宏基因组测序对贝类中病毒谱的初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分析我国北京市销售的海产品贝类所携带的病毒谱情况。方法:收集北京市销售的330份贝类样本,经过蛋白酶K结合PEG沉淀处理贝类消化腺和肠道后,利用高通量测序和病毒宏基因组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后共获得了4 594 270条被注释病毒的基因序列,其中以动物为宿主的病毒序列占21%(965 185/4 594 270)。而在以动物为宿主的病毒序列中,被注释到哺乳动物为宿主的病毒序列占1%(12 205/965 185),包括20个病毒科,包括常见的肠道病毒、甲肝病毒和诺如病毒。诺如病毒基因型包括GII.1、GII.2、GII.13、GII.14和GII.17,GII.2和GII.17诺如病毒基因序列与人间同型流行株的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100%和98%。结论:北京市销售的不同种贝类中含有多种可以引起人类疾病的病毒病原体序列,有必要开展相应的监测和进一步分析病毒生物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广东省1990-2019年急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1990-2019年广东省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疾病负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广东省肝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广东省1990-2019年的相关数据。急性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肝炎(甲肝)、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和戊型肝炎(戊肝)。对不同时期的分年龄、性别构成的发病、死亡以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数据进行描述与分析,以及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以描述急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结果:1999- 2019年广东省急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死亡率与DALY年龄标化率下降趋势尤为明显。2019年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4 365 221例中,急性乙肝患者占51.43%(2 245 087例),而急性乙肝的死亡病例占急性病毒性肝炎死亡病例的77.18%(106/138)。在不同年龄组中,除急性乙肝高发于成年人外,急性甲肝、急性乙肝和急性戊肝等其他肝炎发病率总体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除<5岁年龄组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死亡率稍高外,其他年龄组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结论:1999-2019年广东省急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总体有所下降,但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须进一步加强对广东省不同人群尤其是儿童及老年人的肝炎预防与筛查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浙江省2010—2019年甲型肝炎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浙江省2010—2019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流行与时空分布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报告的2010—2019年浙江省甲肝病例,基于三间分布描述甲肝流行性特征。采用ArcGIs 10.7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基于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浙江省2010—2019年累计报告甲肝病例5 46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00/10万,周期性和季节性发病不明显。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P=0.023),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0~59岁。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0—2017年间浙江省甲肝发病存在空间相关性,其中2010年相关性最弱(Moran′s I=0.103, Z=1.769, P=0.049),2016年相关性最强(Moran′s I=0.328, Z=4.979, P=0.001)。时空扫描统计结果显示,2010—2019年浙江省甲肝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共识别到3个聚集区,其中一级聚集区以宁波市象山县为中心,覆盖了包括宁海县、鄞州区等在内的10个县(市、区),聚集时间为2012年1月1日至6月30日。 结论:2010—2019年浙江省甲肝发病水平呈现平稳波动的趋势,季节性规律不明显,50~59岁人群组为发病重点人群。甲肝疫情存在空间聚集性,应基于时空聚集规律和当地发病情况做好针对性甲肝防控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甘肃省2004-2018年甲型肝炎时空聚集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2004-2018年甘肃省甲型肝炎(甲肝)时空分布与聚集性特征,为甲肝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4-2018年甘肃省各县(区)甲肝病例报告数据,描述甲肝疫情流行特征,采用SaTScan 9.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ArcGIS 10.3软件实现扫描结果可视化。结果:2004-2018年甘肃省甲肝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91/10万,报告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周期性和季节性均不明显;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EPI)后,年均报告发病率异常高值的7个县(区)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2004-2012年各年龄组发病 RR值均低于0~9岁组( P=0.000)。除2015年0~9岁组外,2013-2018年各年龄组发病 RR值低于≥60岁组( P=0.000);年均报告发病率的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由西向东逐渐升高;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04-2018年甘肃省甲肝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2004-2008年探测出1个一级聚集区,聚集半径为91.95 km,时间为2004-2005年,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陇南市。2009-2018年探测出1个一级聚集区,聚集半径为183.26 km,时间为2009-2012年,主要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定西市和陇南市。 结论:2004-2018年甘肃省甲肝发病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流行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周期性和季节性均不明显。0~9岁组儿童甲肝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且低于其他年龄组,≥60岁人群发病率最高应被重点关注。甲肝存在时空聚集性,重点防控区域在甘肃省西南部地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3个地区儿童家长对国家免疫规划类疫苗犹豫现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儿童家长对国家免疫规划类疫苗犹豫发生率和影响因素,并探索不同种类疫苗的犹豫现状。方法:在北京市通州区、四川省成都市及甘肃省白银市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成比例概率抽样和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3 592人,38.22%的家长完全接受所有疫苗,59.35%的家长给儿童接种了所有疫苗但表示有轻微的担忧,2.42%的儿童家长对国家免疫规划类疫苗有疫苗犹豫行为。其中家长产生疫苗犹豫最多的是脊髓灰质炎疫苗(0.89%),其次为百白破疫苗(0.70%)和甲肝疫苗(0.64%)。疫苗犹豫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疫苗的风险效益判断(31.03%),其次为家长的认知情况较低(21.84%),第三为交通/时间因素带来的不便(21.84%)。结论:我国儿童家长对国家免疫规划类疫苗犹豫行为的发生率较低,但半数以上家长对疫苗持担忧态度。进一步改进我国免疫规划体系的服务质量,加强疫苗相关知识宣教,对减少疫苗犹豫是至关重要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不良反应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国家规定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进行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以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注册登记的192例SMA患儿(1~3型,男116例、女76例)和同期朝阳区奥运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接种的191名健康儿童(男115名、女76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随访和查阅疫苗接种记录,了解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时间、接种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 t检验或χ 2检验比较不同型别的SMA患儿各疫苗接种率,SMA患儿和健康儿童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192例SMA患儿年龄(66±43)月龄,基础计划免疫完成率为62.0% (119例);1~3型SMA患儿完成率分别为52.2% (12/23),55.7% (68/122)和83.0% (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23, P=0.002);各疫苗接种率随SMA患儿年龄增长而降低:卡介苗为100.0% (192/192),第3剂乙肝疫苗为94.3% (181/192),第3剂脊髓灰质炎疫苗81.8% (157/192),第3剂百白破疫苗为88.5% (170/192),首剂A群流脑疫苗83.9%(161/192),首剂麻疹或麻风二联疫苗76.6% (147/192),首剂乙脑减毒疫苗80.2% (154/192),首剂甲肝疫苗68.2% (131/192),麻风腮疫苗69.8% (134/192),A+C群流脑疫苗54.7% (105/192)。73例未完成计划免疫的SMA患儿中78.1% (57/73)因为患儿监护人害怕加重病情而主动放弃,21.9% (16/73)是免疫接种部门因为疾病的原因而终止接种。SMA患儿疫苗接种后的一般反应发生率与健康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8% (38/192)比18.8% (36/191),χ 2=0.055, P=0.815],均以发热和局部红肿多见;异常反应在SMA患儿和健康儿童中发生率分别为2.6% (5/192)和3.7% (7/1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355, P=0.551),主要为皮疹或神经血管水肿。SMA患儿的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分别为22.4% (43/192)和31.8% (61/192),接种肺炎疫苗的SMA患儿肺炎发生率从接种前的59.0%(23/39)降到41.0%(16/39),接种流感疫苗的58例SMA患儿在接种当年均未发生流感。 结论:SMA患儿基础计划免疫完成率低,尤以1型患儿最低,主要是由于家长主动放弃接种。SMA患儿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健康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接种后可以预防肺炎发生或降低肺炎次数及流感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