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口区皮肤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尸体标本对虎口区皮肤的解剖进行科学的测量和形态学评估,指导虎口区皮瓣的设计。方法: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江苏省宿迁第三医院手外科选取16例经10%甲醛常规防腐固定、手部无外伤或者畸形的尸体标本,根据虎口区域特征选择虎口区域皮瓣的标志点,确定虎口区皮肤切取标准。对拇指在桡侧外展(r)和掌侧外展(p)这两个体位下虎口区皮肤的各观测指标进行测量。数据采用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根据测量结果得出标准化的虎口区皮瓣形状和参数。 结果:拇指处于掌侧外展位时,女性/男性虎口最大间距[a(p)]为5.78/8.42 cm,虎口区皮肤面积[S(p)]为17.09/23.63 cm 2;拇指处于桡侧外展位时,女性/男性的虎口间距[a(r)]为4.86/6.28 cm,虎口区皮肤面积[S(r)]为14.39/20.15 cm 2。两个体位之间间距和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拇指在两个不同的外展体位下,皮瓣长轴的长度[b(r)]和[b(p)]相比较(分别为7.54/9.38 cm和7.34/9.74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形态学测量发现,虎口区皮肤的形态并非对称的梭形,而是一个偏向示指侧的不规则四边形。 结论:虎口区域皮瓣的设计和测量要以拇指掌侧最大外展体位时作为参考,非对称的四边形虎口区皮瓣设计更符合该区域解剖形态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在颅颈交界区手术中应用的解剖学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行颅颈交界区手术中,枕髁磨除前后的解剖观察范围,并分析枕髁磨除的意义。方法:纳入10%甲醛固定的5例(10侧)成年国人尸头标本,动静脉分别以红、蓝乳胶灌注,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58~70岁、平均61岁。模拟远外侧手术入路:取乳突后“S”形切口、枕髁后微骨窗开颅,分别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下操作,观察磨除枕髁前后镜下术野显露的解剖结构,测量并计算延髓腹外侧的显露面积,对比2种手术入路的观察范围。结果:显微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可显露成人尸头标本后组颅神经、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枕髁磨除后扩大了对椎动脉、舌下神经、延髓侧方及腹侧的显露。神经内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通过面听-舌咽神经间隙、舌咽-迷走神经间隙、迷走-副神经颅根间隙和副神经脊髓根腹侧间隙,可观察后组颅神经、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脑干侧面及腹侧面;磨除枕髁前、后内镜下延髓腹外侧显露面积分别为(331.0±6.6)mm 2和(464.7±10.6)m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99, P<0.001);磨除枕髁前、后显微镜下延髓腹外侧显露面积分别为(205.8±9.6)mm 2和(329.1±6.7)m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5.07, P<0.001);磨除枕髁前、后内镜下延髓腹外侧显露面积均大于显微镜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2.18、64.62, P值均 <0.001);内镜磨除枕髁前与显微镜磨除枕髁后的显露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63, P=0.137)。 结论:远外侧锁孔入路磨除枕髁后神经内镜与显微镜2种手术方式均能增加延髓腹外侧的显露面积;神经内镜远外侧锁孔入路不磨除枕髁即可获得良好的、与显微镜远外侧锁孔入路磨除枕髁后相似的显露范围,对脑干腹侧面、椎动脉、基底动脉等深部结构的显露更具优势,临床手术中可免于磨除枕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HER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0的乳腺癌HER2 mRNA定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HER2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结果为0乳腺癌患者HER2 mRNA的表达特征,初步分析以HER2基因表达水平分层乳腺癌HER2超低表达和HER2无表达(IHC无染色)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手术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标本41例,包括21例HER2 IHC 1+和20例HER2 IHC 0(HER2超低表达12例,HER2无表达8例)。采用数字PCR方法,以荧光FAM(HER2)/VIC(内参基因)比值计算HER2 mRNA水平。结果:HER2 IHC 1+、HER2超低表达及HER2无表达的HER2 mRNA表达分别为0.30~1.78(平均0.90,中位0.82)、0.55~1.51(平均0.93,中位0.90)及0.22~0.78(平均0.41,中位0.36)。每组HER2 mRNA表达的平均值和中位值,HER2 IHC 1+和HER2超低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57);HER2 IHC 1+与HER2无表达及HER2超低表达与HER2无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 P=0.002, P=0.001)。 结论:根据HER2 mRNA水平,HER2无表达与HER2弱表达(HER2 1+和HER2超低表达)属于两组不同的肿瘤;而HER2 1+和HER2超低表达可能是同一组肿瘤。有必要进一步验证以HER2 mRNA精细分层HER2弱表达的能力及确定阈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股直肌瓣和股前外侧肌瓣的应用解剖及其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术后缺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股直肌瓣和股前外侧肌瓣的应用解剖及其在修复口腔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较大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对8具经10%甲醛固定的中国成年人标本行股前外侧区域的解剖,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对解剖图片进行分析。对2020年3月-2022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使用股直肌瓣和股前外侧肌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1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9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切除术后缺损面积3.0 cm×6.0 cm~5.0 cm×10.0 cm。其中应用股直肌瓣10例、股前外侧肌瓣8例、股直肌瓣和股前外侧肌瓣联合肌瓣1例,切取肌瓣面积4.0 cm×8.0 cm~6.0 cm×11.0 cm。术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制备的股直肌瓣和股前外侧肌瓣血管蒂长度分别为(63.4±12.9)mm和(112.5±19.6)mm,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斜支、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始外径分别为(2.92±0.72)mm、(1.88±0.23)mm和(2.29±0.43)mm。本组门诊随访时间为7~32个月,平均17.5个月;17例完全成活,术后5周股直肌瓣完全黏膜化,余2例股直肌瓣完全坏死,1例改为舌瓣修复,另1例术后放疗过程中坏死,清创后多次换药愈合;供区无术后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并发症。结论:股直肌瓣和股前外侧肌瓣血管的外径和血管蒂长度满足颌面部缺损修复的需要,两种肌瓣制备简单,修复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术后较大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主动脉弓分支、胸导管变异2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笔者在解剖2具成年尸体时,观察到标本主动脉分支之一的头臂干在起点、走行位置存在变异,胸导管在走行、最终注入点存在变异。尸体标本10%甲醛固定,来源于长治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标本1为女性,身高168 cm,60岁左右,发育正常;标本2为男性,身高158 cm,55岁左右,发育正常。测量工具为游标卡尺(精确度0.02 mm)。查阅国内外文献,未见此类变异报道。为积累国人主动脉弓和胸导管变异的解剖学资料,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建立与高通量测序试剂匹配的简化版院内流程体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本实验室测序平台,建立与肿瘤基因高通量测序试剂性能匹配的,符合本实验室可实施的简化版的验证流程体系,为临床实验室应用提供实操依据。方法:标准流程选取来自不同厂家的6例DNA标准品和2例RNA标准品,从甲醛固定石蜡包埋(formalin fixation and paraffin-embedding,FFPE)的肿瘤样本中提取DNA和RNA,按杂交捕获实验流程制备文库后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6次测序分别进行重复实验、不同投入量、常见干扰物质等研究,从下机数据质控、变异类型、肿瘤突变负荷和微卫星不稳定检出情况进行评估。基于标准流程的结果,用同一方法原理、检测范围相近的试剂盒检测不同的参考品,制定用时短、耗资低的简化流程,通过准确性、特异度和灵敏度评估,并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NCCL)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结果:标准流程试剂验证评估合格,参加NCCL室间质评合格,但耗时长耗资大;简化流程试剂准确性、特异度、灵敏度评估合格,参加NCCL室间质评合格。结论:基于本实验室建立了简化可行的肿瘤基因检测试剂盒性能确认流程,为院内开展肿瘤基因检测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小细胞肺癌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储存年限对DNA靶向捕获二代测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甲醛固定石蜡包埋(FFPE)组织样本的不同保存年限对DNA质量及靶向捕获二代测序的影响。方法:收集上海市胸科医院经手术切除、FFPE后常规储存的NSCLC标本共147例。这些标本按储存年限分为<1年( n=43)、1~3年( n=40)、>3~5年( n=37)、>5年( n=27)4组,采用磁珠法提取DNA,然后对其进行靶向捕获二代测序。分析不同保存时间对DNA片段化程度、文库产量、文库复杂度、测序成功率及测序突变类型的影响。 结果:随标本保存年限的增长,DNA片段化程度增高;文库总产量、总建库复杂度、测序成功率降低;测序单碱基突变类型C>T(G>A)频率最高。结论:在常规FFPE标本储存条件[可控的低湿度室温(20~25 ℃)环境]下,3年内的FFPE标本能够进行二代测序且结果高度可信;>3~5年的FFPE标本可进行二代测序,但存在假阴、阳性结果;5年以上的FFPE标本大部分仅可尝试进行二代测序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蛋白缺陷与NTRK基因融合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蛋白缺陷(dMMR)与NTRK基因融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2015—2019年诊断为结直肠癌的组织蜡块830例,分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830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FFPE)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情况以及NTRK1/2/3基因断裂情况。比较dMMR型和错配修复蛋白无缺陷(pMMR)结直肠癌中NTRK1/2/3基因融合的发生率,进一步运用FFPE样本进行RNA Seq二代测序检测,分析融合伴侣和融合方式。结果:830例原发性结直肠癌FFPE样本均成功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FISH检测。dMMR病例82例(9.88%),pMMR病例748例(90.12%)。其中MLH1蛋白缺失比例为9.04%(75/830),PMS2蛋白缺失比例为9.04%(75/830),MSH2蛋白缺失比例为2.53%(21/830),MSH6蛋白缺失比例为4.10%(34/830),MLH1和PMS2共缺失比例为8.67%(72/830),MSH2和MSH6共缺失比例为2.17%(18/830)。伴有dMMR肿瘤与pMMR肿瘤相比较,在发生部位、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N分期及NTRK基因融合的发生频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82例dMMR的病例中共检测到6例(7.32%)携带NTRK基因融合;而在748例pMMR的病例中共检测到7例(0.94%)携带NTRK基因融合。二代测序进一步证实13例FISH检测阳性的病例均为携带了NTRK基因融合,NTRK基因融合阳性组仅在分化程度上与融合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原发性结直肠癌中,携带dMMR的肿瘤其NTRK基因融合的比例远高于pMMR的肿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L-T4凝胶剂结合二甲双胍对甲减模型大鼠海马组织Ach、MCT8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L-T4凝胶剂联合二甲双胍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模型大鼠海马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和单羧酸转运蛋白8(monocarboxylate reansporter 8,MCT8)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组)、甲减组(Hypo组)、L-T4替代治疗组(L-T4组)、二甲双胍治疗组(MET组)、联合治疗组(L-T4+MET组)。CON组大鼠进行正常饮水,其余4组大鼠饮用含有0.05%丙硫氧嘧啶的饮用水,进行6周甲减造模。在造模第5周时,MET组大鼠进行灌胃1ml/100g二甲双胍溶液,L-T4组大鼠应用L-T4凝胶剂涂抹背部脱毛处,涂抹剂量为0.1g/100g,L-T4+MET组大鼠进行L-T4凝胶剂涂抹和二甲双胍溶液(1ml/100g)灌胃治疗。6周造模结束后,收集腹主动脉血液,在冰台上将大脑海马组织快速分离,同时将气管和甲状腺剪下拍照纪录大小,且将其储存在-80℃冰箱中或浸泡在4%多聚甲醛固定,用于免疫组化染色。使用 t检验确认各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多组间均数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当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时使用 χ 2。以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尼氏染色结果显示,Hypo组的光密度值低于CON组( t=8.944, P<0.001),MET组大鼠光密度较Hypo组高( t=4.472, P<0.001),L-T4组大鼠光密度值较Hypo组大鼠高( t=4.472, P<0.001),联合治疗组大鼠光密度值较Hypo组大鼠高( t=8.944, P<0.001),且恢复至CON组水平( P=1.000)。经过2周治疗后,Hypo组的总甲状腺素水平(total thyroxine level,TT4)水平低于CON组( t=14.536, P<0.001),MET组大鼠TT 4水平较Hypo组高( t=6.924, P<0.001),L-T4组TT 4水平较Hypo组大鼠高( t=4.892, P<0.001),联合治疗组大鼠TT 4水平较Hypo组大鼠高( t=12.890, P<0.05),且恢复至CON组水平( t=0.494, P=0.647)。研究结束后,收集各组大鼠的甲状腺组织,Hypo组大鼠甲状腺组织重量高于CON组( t=7.906, P<0.001),MET组和L-T4组大鼠甲状腺组织重量低于Hypo组(MET: t=2.000, P<0.001; L-T4: t=3.000, P<0.001),但高于CON组(MET: t=3.000, P<0.001; L-T4: t=2.000, P<0.001),L-T4+MET组大鼠甲状腺重量与CON组相似( P=0.610)。经过HE染色显示,联合治疗组甲状腺滤泡出现大小不等,胶质数量和吸收空泡数量基本恢复与CON相似。经治疗后,Hypo组的Ach水平低于CON组( t=3.618, P<0.001),MET组大鼠Ach水平较Hypo组高( t=3.121, P=0.016),L-T4组Ach水平较Hypo组大鼠高( t=3.321, P=0.027),联合治疗组大鼠Ach水平较Hypo组大鼠高( t=3.202, P=0.001),且恢复至CON组水平( t=3.362, P=0.605)。经过治疗后,Hypo组的MCT8水平高于CON组( t=11.254, P<0.001),MET组大鼠MCT8水平较Hypo组低( t=5.679, P<0.001),L-T4组MCT8水平较Hypo组大鼠低( t=5.813, P<0.001),联合治疗组大鼠MCT8水平较Hypo组大鼠低( t=8.624, P<0.001),且恢复至CON组水平( P=0.477)。 结论:L-T4凝胶剂联合二甲双胍对甲减有良好治疗作用,其能升高海马Ach水平,降低海马MCT8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耻骨联合分离经皮螺钉内固定术中交叉导针置入相关应用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皮通道螺钉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时交叉螺钉导针置入情况及骨性进针点与盆腔周围重要结构的距离关系。方法:选取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13具,按照性别分为2组,男性组9具,年龄48~70岁(57.2±7.8);女性组4具,年龄51~63(58.0±5.3)岁。在骨盆两侧分别采用斜行骨性进针点和水平骨性进针点模拟经皮通道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操作。解剖暴露男性尸体标本的解剖结构精索、海绵体、阴茎根部中点、两侧耻骨结节、耻骨联合顶部中点、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生殖支、阴茎背神经、两侧股动静脉和女性解剖标志点子宫圆韧带、两侧耻骨结节、耻骨联合顶部中点、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生殖支、阴蒂背神经、两侧股动静脉。观察项目:(1)测量并比较不同性别间两侧水平导针、斜行导针的进针长度,水平导针与斜行导针之间的夹角,以及斜行针与3个解剖平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的夹角。(2)分别测量两侧水平导针、斜行导针的骨性进针点与男性解剖标志点和女性解剖标志点的最短距离。对比男性与女性间水平导针、斜行导针的骨性进针点与两侧耻骨结节、耻骨联合顶部中点、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以及同侧股动静脉最短距离的差异。结果:(1)女性水平和斜行导针进针长度分别为(69.46±4.52)和(59.48±7.60)mm、均大于男性的(57.70±7.70)和(50.76±10.19)mm,水平导针与斜行导针的夹角为30.69°±6.15°、小于男性的40.63°±1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02、2.16、2.52, P值均<0.05)。女性斜行导针与矢状面的夹角为79.08°±7.50°、大于男性的58.07°±18.3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9.76°±6.08°、小于男性的38.27°±1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10、2.21, P值均<0.05);而不同性别间斜行导针与冠状面的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男性水平导针与斜行导针骨性进针点与男性精索距离最近,其次为同侧耻骨结节、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与对侧耻骨结节距离最短最远;女性水平导针与斜行导针骨性进针点与女性髂腹股沟神经距离最近,其次为同侧耻骨结节,与对侧耻骨结节距离最短最远。女性水平、斜行导针骨性进针点与对侧耻骨结节最短距离均大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62、2.33, P值均<0.05);男性与女性间水平导针、斜行导针的骨性进针点与同侧耻骨结节、耻骨联合顶部中点、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以及同侧股动静脉的最短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经皮通道螺钉交叉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时,不同性别患者的水平导针进针长度及斜行针与矢状面、冠状面的角度不同,需注意避免导针损伤男性的精索、女性的髂腹股沟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