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龙虎回环"电针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腹胀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肺肝二经穴位联合莫沙比利口服对肝郁气滞型功能性腹胀(functional bloating,F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0 例肝郁气滞型FB患者随机分为 2 组,对照组患者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取双侧行间、太冲、太渊、列缺施加电针治疗.1 个疗程为期 7d,2 组均连续治疗 4 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 2 组患者的中医证候量表积分(TCMSS)、焦虑自评量表积分(SAS)、血清中的 5-羟色胺(5-HT)和乙酰胆碱(Ach)水平,并比较治疗结束3 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 组TCMSS、SAS评分和血清中的 5-HT、Ach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 3 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复发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肝郁气滞型FB患者采用电针刺激肺肝二经穴位联合莫沙比利口服的方法,可以较大程度缓解患者腹胀症状,改善焦虑状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升,且远期疗效维持更为稳定,本方案操作安全、便捷,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海马Chrnb4在老龄小鼠术后谵妄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海马含β4亚基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Chrnb4)在老龄小鼠术后谵妄中的作用。方法:SPF级雄性C56BL/6J小鼠48只,18月龄,体质量29~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胫骨骨折手术组(TF组, n=6)、假手术组(Sham组, n=6)、胫骨骨折手术+阿地芬宁组(TA组, n=9)、胫骨骨折手术+对照溶剂组(TV组, n=9)、假手术+阿地芬宁组(SA组, n=9)和假手术+对照溶剂组(SV组, n=9)。采用七氟烷麻醉下胫骨骨折手术制备术后谵妄模型。假手术为仅进行麻醉和皮肤切口并缝合。TA组、TV组、SA组、SV组于术前5 d置入脑室微量给药套管,每组再随机选取3只小鼠,置入海马CA1区微丝阵列电极。于术后30 min时,TA组和SA组脑室输注阿地芬宁(62.5 nmol/μl)2 μl,TV组和SV组给予对照溶剂2 μl,间断24 h给药,连续给予7 d。TF组及Sham组于术后24 h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海马组织Chrnb4 mRNA表达水平。TA组、TV组、SA组、SV组分别于术后第7、8天采用旷场实验及O迷宫实验评价冲动样行为;行为学实验结束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1(Vglut1)的表达,旷场实验期间记录小鼠海马CA1区局部场电位。 结果:与Sham组相比,TF组海马Chrnb4 mRNA表达上调( P<0.05);与TV组相比,TA组和SV组旷场实验中心路程百分比和O迷宫开放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CA1区场电位β波功率降低,海马CA1区GFAP和Vglut1表达下调,GFAP +-Vglut1 +共染面积减少( P<0.05)。SA与SV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海马Chrnb4可能参与了老龄小鼠术后谵妄的发生机制,该过程可能与抑制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时间迷走神经电刺激对大鼠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迷走神经电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对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大鼠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经皮心外膜电刺激诱导心室颤动方法建立大鼠CA模型。53只雄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假手术组(SHAM, n=5)、CPR组( n=12)和VNS组( n=36)。SHAM组不经历CA/CPR;VNS治疗分别设置在CA前30 min(PRE组, n=12)、自主循环恢复(recovery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5 min(POST5组, n=12)以及ROSC后30 min(POST30组, n=12),以统一的刺激参数给予迷走神经电刺激30 min。观察大鼠ROSC后24、48、72 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72 h生存率。采用TUNEL染色检测ROSC后72 h的大鼠脑组织皮质区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检测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subunit-containing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的表达。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CPR组(生存率为33.33%)相比,CA前VNS处理(PRE,生存率为75%)和CA后VNS处理(POST5组生存率75%;POST30组生存率83.33%)均可显著提高大鼠CPR后72 h生存率( P <0.05),降低ROSC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脑皮质细胞凋亡阳性率,而VNS各处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VNS处理后脑皮质α7nAChR的表达较CPR组增加。 结论:CA前和ROSC后5 min和30 min给予VNS处理均对CA/CPR大鼠具有脑保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α7nAChR介导的抗炎与抗凋亡效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腺切除在重症肌无力治疗中的证据及争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是由自身抗体介导的获得性神经肌接头自身免疫性疾病。MG的发生与胸腺密切相关,约80%的MG合并胸腺异常,包括胸腺滤泡增生及胸腺瘤。胸腺切除已成为治疗伴胸腺瘤MG的标准方法,然而,非胸腺瘤MG能否从胸腺切除中获益这个问题争议了40余年,至今尚未达成共识。201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首个关于胸腺切除治疗MG的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胸腺切除联合泼尼松能够改善非胸腺瘤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全身型MG的预后长达3年,为胸腺切除在非胸腺瘤MG治疗的有效性提供了Ⅰ级证据。然而,胸腺切除在MG治疗中仍存在很多争议及未解问题,包括获益人群、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胸腺切除在其他MG亚组中的疗效等。未来仍需随机对照研究解决上述争议和问题,使胸腺切除在MG治疗中的获益最大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后谵妄患者脑脊液中胆碱能及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术后谵妄患者脑脊液中胆碱能及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方法:纳入68例术前认知功能正常的脊柱脊髓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诊断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占位性病变,其中18例发生术后谵妄(谵妄组),46例未发生术后谵妄(对照组),4例诊断不明确(剔除)。于病灶切除术前及术后第3天收集脑脊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浓度。结果:病灶切除术前谵妄组与对照组脑脊液中Ach、NE、E、DA、5-HT的基线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手术后,谵妄组脑脊液中Ach水平[(0.63±0.26)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0.77±0.19)μmol/L]( P=0.032);其他神经递质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谵妄组患者中,手术后脑脊液中Ach水平[(0.63±0.26)μmol/L]较基线水平[(0.75±0.19)μmol/L]显著降低( P=0.021);NE水平[(1.58±0.28)μmol/L]较基线水平[(1.49±0.21)μmol/L]显著升高( P=0.036);肾上腺素水平无显著变化( P=0.497);DA水平[(0.86±0.18)μmol/L]较基线水平[(0.82±0.15)μmol/L]显著升高( P=0.045);5-HT水平[(2.94±0.28)μmol/L]亦较基线水平[(2.75±0.35)μmol/L]显著升高( P=0.022)。对照组患者中,仅5-HT水平[(2.90±0.31)μmol/L]较基线水平[(2.76±0.26)μmol/L]显著升高( P=0.016),其他神经递质水平与基线水平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术后谵妄患者的脑脊液中胆碱能神经递质水平降低而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升高,由此可推测胆碱能神经系统活性减弱和单胺能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许是术后谵妄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环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人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血清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体(LRP4-ab)阳性在成人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并总结LRP4-ab阳性MG患者临床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MG数据库中于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入库的成人MG(起病年龄≥18岁)患者共355例,采用商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其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采用基于细胞底物的实验方法检测LRP4-ab。回顾性分析其中LRP4-ab阳性MG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并与同期入库的LRP4-ab阴性MG患者进行比较。结果:355例成人MG患者中,有13例(3.7%)患者血清LRP4-ab阳性,且均同时AChR-ab阳性;男女性别比为2.3∶1,平均起病年龄54岁。其中5例行胸腺手术,病理证实3例为胸腺瘤,2例为胸腺增生。LRP4-ab阳性和阴性MG患者在起病症状、AChR-ab滴度、球肌无力、呼吸肌无力、胸腺瘤和病情最重时的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MGFA)临床分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LRP4-ab阳性MG患者中MGFA分型为Ⅲ型者(病情最重时)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分别为8/13和26.9%(7/26), P=0.08]。13例LRP4-ab阳性患者经治疗后,10例病情缓解,3例临床明显改善,与LRP4-ab阴性患者无明显差异。 结论:本组MG患者的LRP4抗体阳性率为3.7%,LRP4抗体阳性MG的临床特点与阴性者无明显差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千层纸素A调控胆碱能抗炎通路抑制结核分枝杆菌致巨噬细胞焦亡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千层纸素A (oroxylin A,OrA)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诱导的巨噬细胞焦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构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J774A.1细胞体外模型;MTT法检测OrA对J774A.1细胞活力的影响;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LDH释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 NLRP3)、GSDMD-N、caspase1-p20、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蛋白质表达水平及NF-κB p65的磷酸化。ELISA检测各组细胞IL-1β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α7nAChR蛋白及定位。结果:MTT结果表明OrA在80 μmol/L浓度范围内对J774A.1细胞无细胞毒性;OrA抑制J774A.1细胞LDH的释放,降低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LRP3、GSDMD-N、caspase1-p20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以及ASC寡聚化,促进α7nAChR蛋白表达,并抑制NF-κB p65磷酸化和IL-1β的释放;加入α7nAChR激动剂PNU282987可降低GSDMD-N并抑制NF-κB p65磷酸化。结论:OrA可能通过调控胆碱能抗炎通路抑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诱导的巨噬细胞焦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鼠臂丛损伤修复后错配再生的运动轴突的有效利用及靶器官对其再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在大鼠臂丛损伤模型上证实臂丛损伤修复后错配再生的运动轴突能够被有效利用,并探讨靶器官对错配再生的运动轴突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创伤手外科开展研究。实验分为包含5个亚组的再生组(RGen)和3个亚组的再利用组(RUs),每个亚组由随机选取的6只大鼠组成(共42只)。RGen组:切断并缝接肌皮神经,按缝接神经后同时构建错配再生的运动轴突与靶器官的不同连接状态分为1~4个亚组,即RGen1组(无靶器官连接组):剪断前臂外侧皮神经(LFCN)内侧分支的远端,并且缝合结扎断端远端,切断其与皮肤靶器官的连接;RGen2组(缝合连接皮肤靶器官组):剪断LFCN内侧分支的远端后再通过缝合行端端缝接;RGen3组(自然连接皮肤靶器官组):仅解剖暴露LFCN内侧分支;RGen4组(缝合连接肌肉靶器官组):即剪断正中神经发出的支配桡侧腕屈肌(FCR)的肌支,肌支断端的近端缝扎封闭,同侧LFCN内侧分支的远端通过神经的端端缝接连接到肌支断端的远端,实现与肌肉靶器官(即FCR)的连接等;RGen 5组(对照组):仅解剖暴露肌皮神经及同侧LFCN内侧分支。8周后,在大鼠麻醉状态下,取LFCN内侧分支远端约5 mm的神经组织,随后进行乙酰胆碱酯酶染色(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荧光染色(ChAT),测量染色后的阳性反应面积(PA)、平均光密度(MD)、累计光密度(IOD)来评估再生组的不同亚组中错配长入LFCN的运动轴突的再生情况。RUs组:首先所有亚组均解剖暴露支配FCR的神经支,然后分为3个亚组,即RUs1组(保留肌肉正常神经支配组):仅解剖暴露支配该肌肉的神经支;RUs2组(肌肉接入LFCN组):即再生组的亚组4;RUs3组(肌肉去神经支配组):剪断支配FCR肌的肌支,并将断端的近端缝扎封闭。8周后,在大鼠麻醉状态下,通过测量比较RUs组的不同亚组的FCR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湿重率、Masson染色后的胶原容积分数(CVF)来评估错配再生的运动轴突对肌肉的神经支配情况;使用单因素方差及Bonferroni法进行数据分析,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RGen组中,神经AChE染色后,与RGen1组、RGen5组相比, RGen3组和RGen4组的PA、MD、IOD值更高,与RGen2组相比,RGen4组的PA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hAT染色后,与RGen1组和RGen5组相比,RGen3组和RGen4组的PA和IOD值更高( P<0.05);与RGen2组相比, RGen4组的PA显著更高( P<0.05)。RUs组中,电生理评估示: RUs3组未观察到CMAP, RUs1组、RUs2组的CMAP潜伏期和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RUs1组(98.91%±3.86%)的肌肉湿重率显著高于RUs3组(86.67%±4.68%)( P<0.01),与RUs2组(92.74%±3.8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Masson染色示: RUs2组(8.61%±1.16%)的CVF值显著高于RUs1组(3.17%±0.76%)、显著低于RUs3组(16.44%±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有靶器官的连接更有利于错配再生的运动轴突的生长,其中,神经远端连接肌肉靶器官时产生的促进作用强于皮肤靶器官;错配再生的运动轴突可以与肌肉靶器官建立有效的神经支配,证实了其能被有效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臂旁核乙酰胆碱转移酶阳性神经元与小鼠恐惧记忆形成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臂旁核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阳性神经元与小鼠恐惧记忆形成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ChAT-ires-cre小鼠18只,8~9周龄,体重22~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6):Cre依赖AAV-DIO-hM 3Dq-mcherry(Gq)病毒/氯氮平-N-氧化物(CNO)组、Gq/生理盐水(NS)组和Cre依赖AAV-DIO-mcherry (mc)病毒/CNO组。Gq/CNO组小鼠臂旁核注射Gq病毒,3周后腹腔注射CNO 2 mg/kg;Gq/NS组小鼠臂旁核注射Gq病毒,3周后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mc/CNO组小鼠臂旁核注射mc病毒,3周后腹腔注射CNO 2 mg/kg。3组小鼠均于腹腔注射后30 min进行条件性恐惧实验。再进行全脑切片,观察病毒表达情况及ChAT阳性神经元投射脑区。 结果:与Gq/CNO组比较,Gq/NS组和mc/CNO组测试阶段僵立状态时间百分比升高( P<0.05)。Gq/mc病毒携带的荧光蛋白mcherry表达于小鼠臂旁核神经元,并与mcherry-ChAT存在共表达;ChAT阳性神经元的神经纤维投射到红核、黑质、中央杏仁核、丘脑前背侧核、终纹床核。 结论:臂旁核ChAT阳性神经元参与了恐惧记忆形成的调控,其被激活后会导致恐惧记忆受损,此调控可能是通过中央杏仁核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WIN 62,577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SPF级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哮喘组、WIN 62,577干预组、地塞米松组。哮喘组、WIN 62,577干预组、地塞米松组,分别在第0、7、14天给予OVA致敏液0.2 ml腹腔注射;在21 d~28 d每天给予OVA激发液雾化吸入30 min/次,连续7 d;WIN 62,577干预组每次激发前1 h,给予WIN 62,577 300 μg,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组,每次激发前1 h,给予地塞米松2 mg/kg,腹腔注射。无创肺功能仪检测各组小鼠的气道反应性,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计数,肺组织HE染色观察小鼠气道炎症情况。结果:与哮喘组比较,WIN 62,577干预组小鼠烦躁不安、直立、弓背蜷缩、抓耳挠腮、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表现减轻。在吸入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激发后,与哮喘组比较,WIN 62,577干预组和地塞米松组小鼠Penh值明显降低( P<0.05)。与哮喘组比较,WIN 62,577干预组和地塞米松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显著减少( P<0.01)。HE染色显示WIN 62,577干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支气管上皮无明显脱落,黏膜水肿不明显,平滑肌增生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轻,与地塞米松组小鼠气道变化相似。 结论: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WIN 62,577可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