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伏毒病机演变及辨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提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病机演变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邪伏初期,病机潜伏;伏毒积聚,病情渐显;邪毒致损,病势凶猛;因损致虚,病程迁延.根据伏毒病机演变过程对SLE进行辨治:邪伏阶段表现为伏湿郁热,方用三仁汤加减;毒发阶段表现为热毒炽盛,方用犀角地黄汤合清瘟败毒饮加减;毒损阶段表现为毒损脏腑,方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正虚阶段表现为气血阴阳俱虚,方用燮理十全膏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李廷荃基于“伏其所主,先其所因”思想分阶段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李廷荃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脾虚为本,气滞、热毒为标,胃络瘀阻贯穿全程。临床中,李教授根据“伏其所主,先其所因”思想,注重从病因治疗,既关注患者直观证候,又关注其非典型证候,并强调“养护防治,四位一体”。李教授提出,CAG的分阶段治疗思路为早期祛邪利气,既病防变、阻断病势,病程日久则扶正培本、巩固疗效,其遣方用药主张调和脾胃、气血及营卫,以恢复脾胃生理功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并坚持守中、致和,拒绝五志、五味、五气、五劳太过,拒绝过度治疗,临床中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紧急肝移植救治急危重症儿童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m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高氨血症,半数以上的遗传性高氨血症为OTCD [1]。儿童OTCD以新生儿起病的早发型为主,儿童期起病的迟发型较少见 [2]。同时,迟发型OTCD起病隐匿,起病前往往无相关病史,通常在呼吸道感染、腹泻、进食过多蛋白类食物等情况下发病,病势突然、进展迅速,首次发病即可表现为严重的脑病,死亡率较高 [3]。OTCD急性期的治疗以药物、血液透析等降血氨及改善脑水肿为主 [2,4]。但部分急危重症迟发型OTCD患儿,即使经积极充分的药物等综合治疗后病情仍不能缓解,甚至出现死亡 [5]。众所周知,肝脏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是OTCD的根治方法,但目前专家共识建议LT治疗应在无并发症、病情平稳时进行 [2]。因此,紧急LT救治急危重症OTCD患者的研究目前鲜见报道。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于2021年2月17日收治1例急危重迟发型OTCD患儿,笔者现回顾性分析其诊治经过并结合现有文献进行复习,以探讨紧急LT救治急危重症儿童迟发型OTCD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针药并用治疗视神经脊髓炎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舒肝明目汤加地黄饮子内服配合针刺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针药并用治愈的视神经脊髓炎1例患者的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以舒肝明目汤清肝养血明目济其盲,地黄饮子滋补肾中元阴元阳,柔肝强筋振其萎,灵活运用输穴与经外奇穴搭配,娴熟有度,妙用透穴,激活经气。结果:患者迅速恢复视力,逐渐提高下肢运动能力,直至完全康复,提高生活工作能力。结论:运用清肝明目汤和地黄饮子,配合针刺经穴奇穴治疗视神经脊髓炎,在提高疗效、规避病势恶化及激素治疗风险、改善预后等方面彰显临床优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药注射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合理使用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先后组织专家制定了多版诊疗方案,其中推荐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本文基于中医药理论,从临床合理用药的角度分析了第六版方案推荐的中药注射剂的特点,认为COVID-19重型和危重型病机以血瘀为基础,疫毒炽盛进而导致闭证和脱证同时并现,提出:重型疫毒闭肺证可使用喜炎平注射液;重型气营两燔证可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危重型内闭外脱证使用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固脱,但必须与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或醒脑静注射液开窍合用,且须辨明阴阳,阳脱者使用参附注射液,阴脱者使用生脉注射液,阳闭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血瘀证是重型和危重型的共有病机,应选用血必净注射液等改善微循环,保证各组织器官充分灌流,为调动人体抗病潜能,截断扭转病势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分析及其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3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4例DIC产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54例DIC患者的诱发原因及治疗结果。结果:54例DIC产妇的诱发原因,占比最高的为胎盘早剥22例(40.7%),其他的诱发原因还包括:死胎、重症感染、重度子痫前期、重症肝炎、羊水栓塞及产后大出血等。54例DIC患者,53例(98.1%)抢救成功,其中5例子宫切除;1例继发急性肾衰竭,抢救无效死亡(1.9%),抢救成功率与病死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52例新生儿当中,存活50例(96.2%);死亡2例(3.8%),其中死产1例、宫内死亡1例,新生儿存活率与病死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产科DIC在临床中的发病较为急骤且病势十分凶险、患者的病死风险较高,因此临床医护人员一定要明确导致DIC发生的相关诱因,及时发现相关风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提高DIC患者救治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证候要素探讨中医人工智能诊疗系统设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人工智能与中医结合,批量化复制推广名医诊疗模式,有助于解决中医优质医疗资源稀缺的问题。证候要素由证候分解而来,是对证候病因病机的表述,其一方面有助于降低与证候相一致的中医诊疗数据的维度,利于数据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另一方面则支持通过阶度进行灵活组合,有助于针对性指导遣方用药。证候要素具有在病因、病性、病势等多个维度可叠加、可组合的特征,适用于数学计算,利用证候要素可将中医复杂多维的诊疗过程转化为人工智能计算过程。本研究对于制约中医药与人工智能深度结合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根据证候要素与中医药的各自特征,设计使用证候要素衔接中医药与人工智能2个领域,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冠心病专病的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以期为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取得突破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方药中辨证论治五步法之"必先五胜"辨治慢性肾衰竭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必先五胜"是方药中教授创立的辨证论治五步法中最关键一步,具有承辨证启论治的作用.应用"必先五胜"辨治慢性肾衰竭,一方面,可承上以审清病机之本,明确原发与继发,辨病位之本;明确真假异同,辨病性之本;审度病情轻重缓急,辨病势之本.另一方面,启下以确立扶正补虚为主、兼以祛邪的治疗原则,并创立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脾、肾系列方药.应用此法辨治慢性肾衰竭经临床观察疗效佳,以此法制定的慢性肾衰竭的证治体系被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及其传承人广泛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从寒湿气滞论治银屑病
编辑人员丨3周前
银屑病,中医称"白疙",是皮肤疾病中较为难治的一种,其病情反复,病势缠绵.中医药在其治疗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然而在临床治疗中发现,一些病程日久、情志不畅、感寒复发的患者,按既往清热凉血等治疗方法效果常不尽人意.在结合整体辨证和局部辨证后,引入寒湿气滞这一病因病机,治以温阳散寒、利湿健中法,往往攻克顽敌,取得满意疗效.附寒湿气滞病机论治银屑病思路及验案二则,以供参考交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张仲景微症辨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现今医家较为关注症状反映的表里病位与寒热虚实的性质差别,而忽视症状量化的重要意义.基于张仲景构建的中医临证规范,将"微"引出的定量症状表述命名为"微症".立足发生原因与表现特点的基础,结合伤寒病、杂病的演变规律,从诊察、辨证、治疗的全局视角出发,挖掘微症反映的张仲景临证要领.在诊察方面,注重特殊征象的细微变化,明晰病证关键,做到见微知著;在辨证方面,以整体观、恒动观为指导,既通过微症辨析疾病的细微变化,把握其反映病位迁移、病性转变、病势转归的临床价值,又兼顾引发微症的多重因素,如失治误治、病家体质;在治疗方面,尽早识别已病而未显的微症状态,将既病防变理念落实于临证之中,同时善于调整治疗思路,运用性味相反药物进行搭配,发挥微症治疗的相成作用.针对疗效判定与治疗火候的把握,药后微症则明确了中病即止,不必尽剂的原则.从微症探析张仲景临证要点,有助于理解经典蕴含的理论思想,提高症状辨识水平,深化临床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