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袁军教授针灸治疗失眠障碍的腧穴配伍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袁军教授针灸治疗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的用穴特点、取穴规律和组方特色.方法:运用Excel表格创建袁教授治疗ID针灸病历处方数据库,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IBM SPSS Modeler 18.0 围绕其选穴配伍进行综合性分析挖掘相关性,利用 Gephi 0.9.2 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总结归纳袁教授针灸治疗ID的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 55 篇ID的针灸处方,提取出 55 条针灸处方,共涉及 44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 658 次.使用频次前 8 的腧穴/穴组分别是安眠五穴、百会、前顶三穴、足三里、四神聪、合谷、阴陵泉、安眠.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除经外奇穴以及经验穴组以外,应用频率最高的经脉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关联规则结果显示,相关性较高的腧穴组合为安眠五穴-百会、安眠五穴-百会-四神聪、安眠五穴-百会-前顶三穴,体现了ID的治疗以安眠五穴结合头部选穴为主.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位于网络核心节点的腧穴为安眠五穴、百会、前顶三穴、阴陵泉、安眠、足三里、合谷、四神聪.反映了针刺治疗ID的重要穴位配伍规律为心脑同治,心、肝胆、脾胃共调.结论:袁教授针刺治疗ID的腧穴配伍规律为以安眠五穴为核心处方,强调心脑同治,心、肝胆、脾胃同调的治疗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龙虎回环"电针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腹胀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肺肝二经穴位联合莫沙比利口服对肝郁气滞型功能性腹胀(functional bloating,F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0 例肝郁气滞型FB患者随机分为 2 组,对照组患者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取双侧行间、太冲、太渊、列缺施加电针治疗.1 个疗程为期 7d,2 组均连续治疗 4 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 2 组患者的中医证候量表积分(TCMSS)、焦虑自评量表积分(SAS)、血清中的 5-羟色胺(5-HT)和乙酰胆碱(Ach)水平,并比较治疗结束3 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 组TCMSS、SAS评分和血清中的 5-HT、Ach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 3 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复发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肝郁气滞型FB患者采用电针刺激肺肝二经穴位联合莫沙比利口服的方法,可以较大程度缓解患者腹胀症状,改善焦虑状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升,且远期疗效维持更为稳定,本方案操作安全、便捷,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用穴规律与穴位分布,为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建库至2020年12月有关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文献,收集文献中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推拿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0)分析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常用穴位与穴位分布等,挖掘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核心用穴。结果:共筛选小儿秋季腹泻推拿处方101个,涉及穴位61个,使用频率大于10的穴位18个,得到穴位组合共35个,其中15个两穴组合、11个三穴组合、2个四穴组合,得到7个新穴位组合。结论: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选穴以具有健脾化湿、调理大肠气机功效的特定穴为主,核心穴位组合为脾经、大肠经、腹、七节骨、龟尾、脊、脐7穴,可作为小儿秋季腹泻的基础推拿处方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50例,性别不限,年龄35~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5~25.0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50):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组)、非电刺激组(NS组)和经皮非穴位电刺激组(TENAS组)。TEAS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至术毕经皮电刺激双侧内关穴及合谷穴,频率2~100 Hz,疏密波型,电流强度6~10 mA;NS组诱导前在相同穴位放置刺激电极片,但不给予电流;TENAS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在非穴位经皮电刺激直至术毕。于术前1 d、术后1、3和7 d时记录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于术后1和2 d时记录患者康复质量评分量表-15(QoR-15)评分。记录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观察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NS组和TENAS组比较,TEAS组术后1、3和7 d时PSQI和AIS总分及术后睡眠障碍发生率降低,术后1和2 d时QoR-15评分升高,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 P<0.05)。3组患者呼吸抑制、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高血压、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改善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术后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医辨证刮痧联合耳穴贴压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刮痧联合耳穴贴压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整群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刮痧组63例和联合组63例。刮痧组给予中医辨证刮痧护理干预,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生存质量及血清激素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Kupperman评分显著低于刮痧组( P<0.05),联合组MENQOL评分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刮痧组( P<0.05),联合组各项血清激素指标显著优于刮痧组( P<0.05)。 结论: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显著,但中医辨证刮痧联合耳穴贴压疗法在症状缓解效果上优于单纯刮痧疗法,加之耳穴贴压治疗痛苦小,操作简便且易接受,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显著。因此,将中医辨证刮痧联合耳穴贴压疗法应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更具有推广价值和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电针对急性术后痛大鼠背根神经节PD-L1/PD-1-SHP-1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电针对急性术后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PD-1)/含Src-同源区2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39只,体质量220~250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3):对照组(C组)、腹部手术组(S组)和腹部手术+电针组(S+EA组)。S组和S+EA组在异氟烷麻醉下行腹部手术。S+EA组于术毕即刻和术后2 h时,选取双侧足三里和三阴交穴进行电针刺激30 min,频率为10 Hz连续波,电流为1 mA。每组取7只大鼠,分别于造模前1 d(T 0)和造模后3、5、7、9、11、24 h时(T 1~6),依次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机械缩腹反应阈(ACT)、热缩足潜伏期(TWL)和冷缩足潜伏期(CWL)。于造模后5 h每组处死6只大鼠,取出T 12~L 4 DRG,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L-6、PD-L1、PD-1和SHP-1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PD-L1在各类神经元的表达情况。 结果:3组不同时点TWL和CW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组比较,S组T 1~5时MWT降低,T 1~6时ACT降低,DRG IL-6表达上调,PD-L1、PD-1和SHP-1表达下调( P<0.05);与S组比较,S+EA组T 1,2时MWT和ACT升高,DRG IL-6表达下调,PD-L1、PD-1和SHP-1表达上调( 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D-L1在小直径神经元(CGRP +神经元和IB4 +神经元)和大直径神经元(NF200 +神经元)上均存在表达,且主要表达在CGRP +神经元和IB4 +神经元上。3组间PD-L1在DRG各类神经元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电针减轻大鼠急性术后痛的机制可能与激活PD-L1/PD-1/SHP-1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研究概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不仅重视辨证论治,更强调辨经取穴施治,以获得更好疗效。目前,临床治疗BPH以毫针深刺、电针、温针灸及针灸综合治疗为主,尤以温针灸联合针刺、中药、西药等的综合疗法为多,可做到优势互补,疗效较为突出。针灸治疗BPH可缩小患者前列腺体积,改善其下尿路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BPH患者常伴发情志问题,建议临床治疗中进一步发挥针灸“治神”的优势,推动针灸在本病治疗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及手法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及手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27日。建立Excel专题数据库再通过SPSS 25.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4篇,穴位49个。下肢常用腧穴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涌泉等,上肢常用腧穴为合谷、曲池和内关,躯干常用腧穴为关元、中脘和肾俞;特定穴以五输穴频次最高占59.40%(335/564);经脉以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其中足太阴脾经频次最高占22.7%(128/564)。对按摩穴位及手法分析各得到3个有效聚类。结论:经分析高频腧穴主要分布在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3条经络,未来可对选穴及按摩手法进一步规范并辅以循经穴位按摩探讨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揿针联合穴位按摩对缓解飞行(学)员视疲劳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观察揿针联合穴位按摩对飞行(学)员视疲劳缓解的临床疗效。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场站医院收治的患视疲劳飞行(学)员60例,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方法基础之上,给予揿针联合穴位按摩的方法治疗。经揿针联合穴位按摩方法治疗后的飞行(学)员对视疲劳症状的缓解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27, P<0.001)。揿针联合穴位按摩对缓解飞行(学)员视疲劳作用显著,此疗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基层航空兵部队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仰卧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观察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仰卧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以1∶1∶1的比例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仰卧角度牵引,B组采用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C组采用仰卧角度牵引.各组治疗2周后将治疗前后疼痛调查量表(McGill)、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2周后各组McGill评分、SF-36评分及JOA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治疗2周后A组McGill评分、SF-36评分及JOA评分改善均优于B组和C组(P<0.05).各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仰卧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且治疗方法精准、安全、规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