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术后化疗期间症状群困扰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调查肺癌术后化疗期间症状群现状,分析影响肺癌术后化疗期间症状群困扰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肺癌化疗症状群困扰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2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进行术后化疗的19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文版安德森症状测评量表(MDASI-C)评估化疗症状群困扰程度将其分为轻度困扰组及重度困扰组,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术后化疗期间存在症状群重度困扰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 190例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有180例(94.74%)发生不同程度的疲乏,134例(70.53%)发生不同程度的焦虑,97例(51.05%)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124例(65.26%)发生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期、化疗周期≥4个、Ⅲ~Ⅳ级不良反应、白细胞计数<2×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是肺癌术后患者对化疗期间症状群存在重度困扰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内部及外部验证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32、0.867,95%CI 分别为(0.771~0.882)、(0.779~0.929),校准曲线与实际曲线接近重合,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x2=1.896,P=0.204.结论 肺癌术后化疗期间疲乏-负性情绪-疼痛-睡眠障碍症状群发生率较高,基于其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肺癌术后化疗期间发生症状群的及困扰程度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有利于肺癌术后化疗期间发生症状群的早期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症状特征的潜在类别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症状特征进行分类,探讨不同症状类别患者在人口学特征及疾病特征上的差异。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3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就诊的179例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腹膜透析症状困扰量表进行调查,采用潜在类别分析将腹膜透析患者按照症状特征进行分类,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探讨不同类别患者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的差异。结果:腹膜透析患者按照症状特征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 P<0.05),根据每个类别的条件概率,分别命名为"症状低发组"(111例占62.0%)、"高心理-中躯体症状组"(22例占12.3%)、"症状高发组"(46例占25.7%)。不同潜在类别的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在工作状况( OR值为0.029, P<0.01)、教育程度( OR值为152.799, P<0.01)、透析龄( OR值为81.307, P<0.05)、糖尿病肾病( OR值为80.619, P<0.01)及Charlson合并症指数( OR值为91.188, P<0.01)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存在3个潜在症状类别。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低学历、透析早期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其回归工作岗位;同时,应定期评估糖尿病肾病及高合并症指数腹膜透析患者的症状负担,以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防止病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专科护士主导的患者自我报告结局监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主导的患者自我报告结局监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3—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糖尿病专科门诊就诊的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居家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以专科护士主导的患者自我报告结局监测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的血糖指标、糖尿病困扰程度[糖尿病症状困扰量表(DSC-R)和糖尿病问题量表(PAID)]以及干预后患者糖尿病治疗满意度。结果:3个月干预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DSC-R得分和PAID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自我感觉高血糖得分和自我感觉低血糖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专科护士主导的患者自我报告结局监测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对缓解糖尿病困扰和提高治疗满意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成人对《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呼吸系统疾病部分的认知程度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了解我国成人对《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呼吸健康部分认知程度。方法:于2022年1—2月采用网络二维码在依托微信平台发放电子问卷的方式,对我国32个省份年龄≥18岁人群(孕、产妇除外)进行针对《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呼吸健康部分的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 892份,回收有效问卷4 754份。采用χ2检验的统计方法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不同地区人群对内容的认知、体力活动与年龄分层的相关性、戒烟与疾病相关性和慢阻肺的常见认知误区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4 754例调查对象中,城市3 462例,农村1 292例。在主动参加肺癌筛查、定期体检、无减少危险因素暴露意识、肺结核患者隔离、肺结核患者减少出行、接触肺结核患者戴口罩、主动学习医学保健知识以及遇到健康问题及时就诊方面,城市人群认知程度均高于农村(均 P<0.05)。18~64岁人群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达标率为72.7%;高强度体力活动达标率为83.8%。≥65岁的人群在中等强度及高强度体力活动中的达标率分别是82.3%、85.7%;18~64岁人群和≥65岁的人群轻等强度体力活动占比分别是65.2%、87.6%。是否患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是否长期被呼吸系统疾病困扰与患者的戒烟决心之间存在相关性(均 P<0.05)。我国成年人群对慢阻肺各项常见认知误区率在13.0%~38.0%,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认为即使提高慢阻肺认知、规范诊疗对疾病的治疗依旧无效的认知误区率高达30.3%;此外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在慢阻肺症状轻无需干预、慢阻肺症状缓解便可停药这2种认知误区率分别为24.2%、25.8%,均高于小学学历和初高中学历人群(均 P<0.05)。 结论:我国成人对《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减少危险因素暴露、肺结核防控、科普知识获取的认知总体不佳,≤65岁人群高强度体力活动参与度不足,高文化程度人群的认知也并未表现出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DOPT干预模式对肝癌腹水患者FACT-G评分及症状困扰程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态度、定义、开放心态、计划、尝试(ADOPT)干预模式对肝癌腹水患者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共性模块(FACT-G)评分及症状困扰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于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肝癌腹水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ADOPT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症状困扰评分、FACT-G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遵医行为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后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生理状况及情绪状况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上升,试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干预后症状困扰程度评分、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及总分较干预前下降,试验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干预后SAS评分及SDS评分低于干预前,试验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方式、饮食、随诊、运动、服药评分及总分较干预前上升,试验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ADOPT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肝癌腹水患者FACT-G评分,减轻其症状困扰程度,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其遵医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后腹胀症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症状管理理论(SMT)的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腹胀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8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SMT的护理干预。记录2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第1、3、7天评价患者腹胀严重程度,采用原发性肝癌特异性症状模块(TSM-PLC)评价患者症状困扰程度。结果:试验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69.08 ± 11.44)、(78.80 ± 15.54) h,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6.03 ± 12.26)、(86.03 ± 13.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2、2.22,均 P<0.05)。术后第3、7天,试验组腹胀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31、2.34,均 P<0.05)。术后第7天,试验组TSM-PLC量表中腹胀症状、消瘦症状、发热症状得分分别为(1.80 ± 0.28)、(0.76 ± 0.21)、(0.48 ± 0.1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 ± 0.31)、(0.93 ± 0.25)、(0.74 ± 0.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38、3.27、5.90, P<0.05)。 结论: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可促进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轻患者术后腹胀症状困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症状群与健康行为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症状群的种类及其与健康行为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妇产儿童专科医院2019年1—6月住院的422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表(MDASI)、修订版妇科恶性肿瘤症状模块、健康行为依从性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22份,回收有效问卷398份,有效回收率为94.31%。结果:398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存在多个症状,症状发生频率前3位为恶心(96.23%,383/398)、苦恼(93.22%,371/398)和呕吐(92.46%,368/398),症状严重程度得分中位数为1.00~7.00分。日常生活困扰发生率前3位为人际关系(76.63%,305/398)、行走(76.38%,304/398)和工作(72.61%,289/398),日常生活困扰严重程度得分中位数为3.50~5.00。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4个症状群,分别为情绪症状群、疲乏症状群、病感症状群、胃肠道症状群。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健康行为依从性总分与情绪症状群得分、疲乏症状群得分、病感症状群得分以及胃肠道症状群得分均呈正相关( 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感症状群和胃肠道症状群是健康行为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P<0.001)。 结论: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受到多个症状困扰,护理人员应建立一个高效的症状管理模式,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体验,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期间症状群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在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期间的症状群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症状群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方法,于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M.D. Anderson症状量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5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提炼症状群,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患者在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期间存在3组症状群:病感症状群、治疗相关-心理症状群、消化系统症状群,发生率依次为49.4%(125/253)、45.1%(114/253)、22.5%(57/253),严重程度中位得分依次为2.80、2.00、0.6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焦虑、文化程度为病感症状群的影响因素( β=0.25、-0.25,均 P<0.05),焦虑、抑郁、文化程度为治疗相关-心理症状群的影响因素( β=0.34、0.20、-0.16,均 P<0.05),焦虑、抑郁、化疗史为消化系统症状群的影响因素( β=0.17、0.18、-0.13,均 P<0.05)。 结论:乳腺癌患者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期间受多组症状群的困扰,护理人员可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参考患者文化程度及既往治疗方式制订个体化症状群管理方案等方面,改善患者的症状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ender健康促进模式用于胃癌化疗期间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Pender健康促进模式用于胃癌化疗期间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接受化疗的13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Pender健康促进模式指导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SAS)、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G)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症状困扰程度、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MSAS、MUNSH、FACT-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MSAS量表心理症状困扰、生理症状困扰、总困扰指数及量表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9.876、9.312、8.794、9.217; P<0.01)。干预后观察组MUNSH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70, P<0.01)。干预后观察组FACT-G量表生理维度、社会及家庭维度、情感维度、功能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7.454、9.299、5.246、5.975; P<0.01)。 结论:Pender健康促进模式用于胃癌化疗患者,能够减轻其疾病困扰程度、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癌患者睡眠评估工具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女性癌症首位。乳腺癌患者常因多种因素出现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困扰乳腺癌患者的一个突出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疾病进展的风险,但在临床工作中乳腺癌患者的睡眠问题往往未得到重视,使用合适的睡眠评估工具有助于发现该类人群睡眠障碍的类别、严重程度,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睡眠评估工具也可反映出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对睡眠问题的准确评估,有助于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症状控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本文梳理多种睡眠评估工具在乳腺癌患者中的研究应用,以期帮助临床医务人员合理应用评估工具,及时准确评估乳腺癌患者的睡眠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