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颅窝肿瘤患者吞咽障碍症状管理护士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编制后颅窝肿瘤患者吞咽障碍症状管理护士知信行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以"知-信-行"理论为框架,通过小组讨论、文献回顾、Delphi专家函询和预调查,形成初始调查问卷.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对贵州省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符合纳入条件的神经外科护士进行调查,共收集430份有效作答问卷,回收率为98.17%.结果 后颅窝肿瘤患者吞咽障碍症状管理护士知信行问卷共34个条目,包含知识、态度和行为3个维度.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7,折半信度为0.781,重测信度为0.899,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933-1.000,问卷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98,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0.09%.结论 后颅窝肿瘤患者吞咽障碍症状管理护士知信行问卷具备良好的信效度,能够反映临床神经外科护士对后颅窝肿瘤患者吞咽障碍的知信行水平,可为护理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展实践培训或构建后颅窝肿瘤患者吞咽障碍临床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中盛凯新《PEM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关爱平台》于2020年2月18日—4月3日疫情流行期间发放一般资料调查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和抑郁症状群量表、疫情压力指数量表、睡眠质量调查问卷对医务人员进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职称等一般资料,心理健康状态和睡眠质量的调查,问卷回收后采用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暴露于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及睡眠质量,采用及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共回收来自23个省份的24 845份问卷,有效问卷24 687份,回收有效率99.36%;疫情影响下,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医务人员分别占比50.58%,51.37%,抗压能力较差及很差医务人员占比16.11%,睡眠质量较差及很差医务人员占比71.78%;焦虑与抑郁、抗压能力及睡眠质量均呈正相关( r分别=0.787、0.667、0.486,均 P<0.001),抑郁与抗压能力及睡眠质量均呈正相关( r分别=0.709、0.586,均 P<0.001),抗压能力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 r=0.452, 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职称、工作岗位、抗击疫情参与状况影响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务人员的焦虑水平( P均<0.001);性别、学历、工作岗位、职称、抗击疫情参与状况的不同影响医务人员的抑郁水平( P<0.001);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岗位、抗击疫情参与状况的不同影响医务人员的抗压能力( P<0.001);年龄、性别、工作岗位、抗击疫情参与状况、职称的不同影响医务人员的睡眠质量(均 P<0.001)。 结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和睡眠质量较差,且可受多种因素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辅助医务人员加强自我认知,也可为管理部门提供一定心理疏导数据和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围绝经期症状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困扰与应对体验,为制订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和门诊随诊的12例合并围绝经期症状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结果: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围绝经期症状管理体验提炼出2个类属和6个主题,类属1为症状管理的困境,包含负性情绪增加、症状认知的缺乏、消极应对方式、信息支持不足;类属2为症状管理应对策略,包含积极自我调整、社会支持。结论: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困扰较重,医护人员应关注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围绝经期症状管理的阻碍因素,激发患者积极自我调整、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围绝经期症状的评估和长期随访,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和便捷的医疗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孕妇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孕妇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症状体验,为加强SUI防控并制定标准化症状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产科门诊常规产检的SUI孕妇11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孕妇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分析资料。结果:通过分析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为认知不足、应对态度不一、症状体验差、症状管理知识需求迫切。结论:SUI孕妇普遍对疾病认知不足,症状体验差,应对态度不一,症状管理知识需求迫切。因此,对于SUI孕妇,应提供个人—家庭—社会全方面的支持,加强SUI症状管理知识的社会宣传,并给予正性的引导和鼓励,鼓励家庭成员的参与,并积极构建互联网数字化信息平台,以最终降低孕妇SUI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晚期肺癌患者就医延迟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中晚期肺癌患者就医延迟的原因和感受,为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服务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11—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医延迟的3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应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和Nvivo11.0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与提炼。结果:3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就医延迟时间在90~213 d,通过类属分析法提炼出4个主题群:就医延迟原因、就医原因、对疾病的忧虑和解决方案。结论:中晚期肺癌患者就医延迟受症状严重程度、家庭经济能力、社会支持水平、卫生服务可及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外部情景因素和病耻感、负担感重等个人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需通过多渠道多样化的综合管理策略来改善中晚期肺癌患者的就医延迟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口腔癌患者手术相关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吞咽障碍是口腔癌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结局和生命质量。本文从影响因素、测评工具和康复管理三个方面,概述口腔癌手术相关吞咽障碍的研究状况,为探索术后早期吞咽功能提供理论基础,为患者康复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社会心理视角构建巩固强化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症状群干预方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从社会心理视角出发,构建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巩固强化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症状群干预方案。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与小组讨论,拟定巩固强化期ALL患儿症状群干预方案初稿。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名专家作为函询对象。经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对相关指标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巩固强化期ALL患儿症状群干预方案终稿。结果: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0%(16/20)、100%(20/20),两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6、0.838,两轮函询专家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07、0.397( P均<0.01)。最终形成干预方案包括3项一级条目,7项二级条目,27项三级条目。 结论:基于社会心理视角构建的巩固强化期ALL患儿症状群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可行性,可为ALL患儿症状管理提供指导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阴道微生态理论应用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最常见的外阴阴道感染性疾病,部分患者症状反复发作,临床难以根治,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近来新提出的阴道微生态理论为诊断和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提供了新方向。阴道微生态是由阴道解剖结构、微生物菌群、局部免疫及机体的内分泌调节功能组成,共同维持着阴道微环境的平衡,阴道微生态的改变影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阴道微生态理论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机制中的应用,结合近年治疗的新进展,旨在更加全面地认识并管理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健康行为整合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脊髓损伤间歇导尿患者自我管理、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基于健康行为整合理论(ITHBC)的护理模式对脊髓损伤间歇导尿(IC)患者自我管理、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治疗脊髓损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常规护理组( n=53)及ITHBC组( n=47),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护理,ITHBC组采用ITHBC模式下的IC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IC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分。 结果:干预后,ITHBC组疾病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IC行为管理及自护知识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 t=-3.55、-6.84、-6.34、-9.24,均 P < 0.05);ITHBC组IC依从性量表评分(2.02±0.32)分,低于常规护理组的(3.47±1.08)分( t=8.86, P < 0.05);ITHBC组乐观、自强、坚韧与控制评分分别为(13.45±1.23)分、(29.45±2.29)分、(44.34±4.34)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的(9.63±1.36)分、(21.67±2.15)分、(32.22±4.21)分( t=-14.66、-17.52、-14.16,均 P < 0.05);ITHB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1%(4/47),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4.53%(1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53, P < 0.05);ITHBC组WHOQOL-BREF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71、-7.42、-9.86、-5.54,均 P < 0.05)。 结论:基于ITHBC的IC护理模式有利于提升脊髓损伤IC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稳定患者情绪状态,提高护理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研究现状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衰弱、多病共存、营养不良和功能下降等多种问题,是影响老年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合理有效地对老年晚期肺癌患者进行评估,发现这些潜在问题,早期干预和症状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尽管多种评估老年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已经被开发、应用及临床验证,但均存在局限性。如何选择恰当的评估方法,成为临床现实问题。本文就评价老年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或研究者提供理论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