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畸治疗与牙体牙髓疾病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牙体组织健康是获得良好正畸效果的重要保障,是正畸治疗后达到美观、稳定和良好功能的基础。牙体牙髓疾病分类复杂、表现多样,可对正畸治疗产生不同影响,需在正畸治疗前明确诊断,并根据病因和临床症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从而达到健康矫治的目标。同时,正畸治疗也可能引起牙体和牙髓组织发生多种变化,这种变化具有一定规律,同时又复杂多变,需要正畸医师掌握相关知识并妥当应对,以尽量降低正畸治疗的不良反应,达到正畸与牙体的协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颞下颌沙砾性假痛风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沙砾性假痛风或白垩性假痛风是一种焦磷酸钙盐结晶沉积于关节内纤维软骨或透明软骨及其周围滑膜、韧带、肌腱和关节囊的总称,是临床极少发生的一种罕见病例,尤其在颞下颌。该文就该病的临床特点、分型、影像及发病诱因、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颞动脉活检诊断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合并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2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86岁。因右眼视力骤降10 h伴幻觉,于2021年5月24日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发病3 d前有阵发性黑矇史,既往身体健康,无家族病史、外伤史。眼部检查:右眼、左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为手动、0.6。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3.0、19.5 mm Hg(1 mm Hg=0.133 kPa)。右眼瞳孔4 mm,相对性瞳孔传导阻滞(RAPD)(+),晶状体混浊N2C3P1;左眼瞳孔3 mm,晶状体混浊N2C3P2。眼底检查:右眼视盘水肿,边界不清,"白垩样"外观,颞下视盘黄斑束水肿苍白,动脉变细;左眼视盘边界清楚,视网膜平复,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 图1A)。怀疑巨细胞动脉炎(GCA)可能当天转入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眼科。完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右眼视盘水肿增厚,信号增强,视盘黄斑束之间内核层信号增强( 图1B)。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右眼视盘上方毛细血管密度下降,视盘颞侧呈无灌注区( 图1C)。左眼OCT、OCTA检查均未见异常。眼眶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右侧视神经稍粗,未见明显强化( 图1D)。眼部血管B型超声检查,双眼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眼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流速降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力指数增高;左眼睫状后动脉阻力指数增高,双侧颞浅动脉管壁明显增厚( 图1E)。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68×10 12个/L ↓,白细胞2.33×10 9个/L↓,血红蛋白(Hb)116 g/L ↓,C-反应蛋白(CRP)17.1 mg/L ↑,红细胞沉降率(ESR)33 mm/h ↑;抗核抗体(ANA)、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及血清快速反应、γ体外释放试验(IGRAs)、抗心磷脂抗体以及Torch系列阴性;病毒性肝炎指标阴性。诊断:GCA。予以口服甲泼尼龙琥珀酸钠0.5 g冲击治疗,并于2 d后行右侧经颞动脉活检(TAB)。手术中可见患者右眼颞动脉管壁明显增厚( 图1F)。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可见厚壁血管,管壁外层疏松,结缔组织内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及多核巨细胞( 图1G)。修正诊断:GCA、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AION)合并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CLAO)。更改治疗方案:口服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减量至0.25 g/d,连续服用3 d,后改为口服泼尼松片维持联合活血化瘀治疗。出院3个月后复查,患者右眼BCVA恢复至0.05,左眼BCVA 0.6。实验室检查:ESR 6 mm/h,CRP 3.61 mg/L,均下降至正常水平。眼部血管B型超声检查,双眼睫状后动脉血流参数基本正常。继续随访半年,患者双眼视力无进一步提高,未出现全身其他系统病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内外龋白斑的研究热点与趋势的比较——基于WoS和CNKI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对国内外近二十年正畸龋白斑研究现状、热点及研究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2000~2022年发表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有关龋白斑的研究文献.采用Excel和CiteSpace 6.1.R2软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性计量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结果:经筛选国内外发表有关龋白斑的文献共9487篇,其中WoS核心合集8606篇,CNKI数据库881篇.WoS关于龋白斑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儿童早期龋、变异链球菌、激光荧光检测等;CNKI数据库中的研究热点可归纳为白垩斑、釉质脱矿和再矿化以及氟保护剂等,其中黏结剂剪切强度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国外研究机构之间合作紧密,国内则形成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为核心研究机构的研究团体,其他院校相互间合作较少.结论:龋病管理、渗透树脂可能是未来龋白斑研究趋势,国内学者应更加积极地开展跨学科、跨单位以及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渗透树脂对釉质白垩斑表面颜色稳定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渗透树脂对釉质白垩斑的治疗效果及对其表面颜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0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正畸治疗且出现脱矿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涂氟治疗,观察组给予渗透树脂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粗糙度、色差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049,P=0.014);两组患者治疗前粗糙度无差别,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粗糙度和灰度值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39,P=0.026);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无差别,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渗透树脂对釉质白垩斑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粗糙度和颜色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固定正畸青少年患者牙釉质脱矿的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固定正畸青少年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32名进行固定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在粘接托槽前、粘接托槽半年后、粘接托槽1年后及拆除托槽时4个时间点,检查患者所有恒牙牙釉质脱矿情况,并收集调查问卷,记录分析拟调查因素,发病率及相对危险度.结果:固定正畸治疗后,78.8%的患者发现新发白垩斑,53.8%出现新发龋.其中上切牙为白垩斑最好发牙位,下颌第一和第二磨牙为龋最好发牙位.氟斑牙患者不易患白垩斑(RR=0.081).使用非自锁托槽患者有易患白垩斑的趋势(RR=0.750).口腔卫生差者更易出现新发白垩斑及新发龋,治疗前有龋者更易出现新发龋(P<0.05).结论:患者在固定正畸过程中出现新发白垩斑,多与氟牙症、托槽类型及口腔卫生有关;出现新发龋与口腔卫生及治疗前的患龋情况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渗透树脂对正畸后牙齿白垩斑的疗效及牙面微硬度和颜色稳定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渗透树脂对正畸后牙齿白垩斑及牙面微硬度、颜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笔者医院就诊的牙齿正畸患者64例,每人取1颗因正畸治疗需拔掉的牙齿为研究对象,共64颗.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颗.将所有牙齿人工制造脱矿病损面模拟正畸后牙齿发生白垩斑,给予观察组ICON渗透树脂治疗,对照组采用多乐氟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牙齿治疗前后的病损面积比、治疗有效率、患牙表面显微硬度(surface microhardness, SMH)、L*值及患牙白垩斑评分.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病损面积比低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79±9.62)% vs(14.65±10.28)%,(85.77±18.76)% vs(58.56±21.48)%](P<0.05);观察组患牙表面显微硬度及L*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98.44±31.42)vs(130.28±22.47),(82.04±3.37)vs(78.79±4.06)] (P<0.05);观察组计算机软件评分及专业医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44.89±1.42)分 vs(39.57±1.76)分, (45.36±1.78)分 vs(40.04±2.06)分](P<0.05).结论:正畸后牙齿白垩斑采用ICON渗透树脂治疗,可有效减少病损面积,提高牙釉质表面的显微硬度,同时还可改善正畸后白垩斑病损的美观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渗透树脂和两种粘接剂对早期牙釉质龋渗透能力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渗透树脂ICON,XP-Bond与Single Bond2两种常用的粘合剂在早期牙釉质龋病变中的渗透程度.方法:将90颗离体牙在37℃条件下浸入到0.1M乳酸溶液(pH4.5)浸泡8周,制成早期牙釉质龋样本.然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个标本,应用下列树脂,A组:ICON;B组:XP-Bond;C组:Single Bond2.然后用盐酸去除釉质,暴露树脂渗透区域,将标本喷金,用扫描电镜观察.用软件在显微照片上测量树脂标记长度,用统计学方差分析和Scheffe post-test进行分析.结果:ICON的渗透深度(81.26±19.27 m)与XP-Bond(59.84±16.29 m).Single Bond2(52.86±17.63 m)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而两种粘合剂系统之间无明显差异(胗0.05).结论:在本实验的条件下,渗透剂ICON的渗透深度明显高于粘合剂系统;但是对釉质表面的表层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渗透树脂对漂白过的早期牙釉质龋的治疗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渗透树脂对漂白过的早期牙釉质龋的治疗效果.方法 135个牛切牙标本浸入到脱矿液中24 h,形成白垩色斑点损伤后,随机均分成3组(n=45):漂白组用40%的过氧化氢漂白、渗透组用渗透树脂处理、漂白渗透组用40%的过氧化氢漂白后再以渗透树脂处理,所有样本pH循环28 d以模拟口腔状况.分别测定白垩色斑点病损前(基础值)、病损后和实验后牙釉质的颜色和显微硬度(SMH)和表面显微硬度恢复率(SMHR).计算出3组颜色变化[ΔE(病损后-基础值)、ΔE(实验后-基础值)、ΔE(实验后-病损后)],并利用扫描电镜评估渗透组和漂白渗透组的渗透情况.结果 3组病损前和病损形成后的S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后SMH及SMHR均呈渗透组>漂白渗透组>漂白组的变化趋势(P<0.05).渗透组和漂白组的ΔE(实验后-基础值)和ΔE(实验后-病损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漂白组高于渗透组,但仍明显不如漂白渗透组的整体美白效果.扫描电镜下可见漂白渗透组树脂渗透比较均匀,固化树脂材料之间有不同的超微结构.结论 在树脂渗透前采用漂白处理能有效提高显微硬度并且提高美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正畸治疗后牙面白垩斑的预防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因为酸蚀-粘接技术的使用和固定、隐形矫治装置等的存在,牙面不易清洁,菌斑易堆积,致使釉质白垩斑的发病率升高.白垩斑是早期釉质平滑面龋的临床表现之一,牙面失去光泽呈白垩色,严重影响牙齿的美观和健康.预防和控制白垩斑应去除医源性危险因素,如控制酸蚀时间、面积,清除托槽周围多余粘接剂,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局部使用氟化物等.一些新的预防措施,如抗菌粘接剂、抗菌托槽、氯己定涂料、生物玻璃和激光等,可以帮助控制菌斑,减少釉质脱矿、促进再矿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