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0~14岁儿童血清百日咳毒素抗体水平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儿童百日咳血清抗体水平,评估百日咳在儿童群体的发生率,评价疫苗免疫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并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在杭州市儿童医院体检的1 486例0~14岁儿童的百日咳毒素抗体IgG水平,血清抗体水平≥30 IU/mL为血清阳性。将入组儿童按0~3岁、4~6岁、7~9岁、10~14岁进行分组;再将3岁以下儿童按0~<3月龄、3~<6月龄、6~<9月龄、9~<12月龄、12~<18月龄、18~≤36月龄进行分组;最后按免疫接种剂次将入组儿童进行分组,采用 Mann- Whitney U法、 Kruskal- Wallis法及 χ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的百日咳毒素抗体IgG水平及百日咳感染率。 结果:百日咳毒素抗体IgG的总体阳性率为23.62%(351/1 486),抗体浓度中位数为6.60 IU/mL。0~14岁儿童中,0~3岁组儿童百日咳毒素抗体IgG阳性率和抗体浓度中位数水平最高,分别为24.58%(29/118)和6.95 IU/mL,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中位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0~3岁儿童中,不同组间百日咳毒素抗体IgG阳性率和抗体浓度中位数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预测杭州地区3岁以上儿童人群的百日咳感染率约为45.99%。3剂次以上的接种人群占87.48%(1 300/1 486),对应人群的抗体阳性率为25.46%(331/1 300)。除未接种的儿童,不同免疫接种剂次组间儿童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中位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4.467、67.438,均 P<0.001)。 结论:杭州地区0~14岁儿童血清百日咳毒素抗体IgG阳性率水平较低,但预测百日咳人群感染率较高,易形成重要传染源,应重视并加强疫苗接种计划和研究,加强传染源监测,警惕"百日咳再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是由百日咳鲍特菌( Bordetella pertussis)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衰减和百日咳鲍特菌变异,全球很多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发病年龄高峰从婴幼儿转移至青少年及成年人,青少年及成年人成为婴儿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百日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为进一步规范百日咳的临床诊疗工作,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百日咳再现与疫苗策略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作为一种疫苗可预防性疾病,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百日咳的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又成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威胁,给现有疫苗及接种策略提出了挑战。现就百日咳再现原因、疫苗接种变迁及应对措施作一综述,以提高对百日咳的重视及为百日咳的防控提供解决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婴幼儿重症百日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百日咳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尽管疫苗的广泛接种使得百日咳发病大幅度降低,但是近30年来出现了"百日咳再现",局部地区出现了百日咳暴发。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免疫接种的婴儿百日咳感染较重。由于小婴儿症状不典型易出现漏诊、误诊,不能及时诊治,易发展为重症百日咳,甚至死亡。因此,现就近年来重症百日咳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为重症百日咳的临床诊治、预防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百日咳行动计划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接种率高的国家陆续发生百日咳流行或局部暴发,被称之为百日咳再现。近年来,中国一些省份也陆续出现百日咳疫情大幅回升,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为此,中华预防医学会参考“全球百日咳行动计划”工作模式,发起了“中国百日咳行动计划”,并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形势,分析问题。在对国内外百日咳研究最新进展、流行趋势和免疫策略进行讨论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本专家共识,以期为指导当前中国百日咳防控工作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疫苗高覆盖下,全世界范围仍出现了“百日咳再现”,不仅是婴幼儿,青少年及成人发病率亦显著增加。继续做好百日咳的防控,已成为全球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近几年百日咳也呈现上升趋势,但实际发病人数可能被严重低估,低估的原因涉及历史、现实及社会人文等因素。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百日咳流行现状,通过对儿童百日咳临床特点的再认识,为百日咳诊断及预防提供参考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百日咳诊疗与预防指南(2024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百日咳再现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2018—2022年我国国内百日咳报告发病率接近20世纪80年代末的报告水平。实际上,我国的百日咳发病率被严重低估,主要因为国内尚未全面建立百日咳主动监测工作,不典型百日咳病例在临床上容易被漏诊,许多医疗机构未开展百日咳的实验室诊断;同时,我国还面临百日咳鲍特菌对一线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高度耐药的临床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和规范我国百日咳病例的临床诊疗、监测和防控工作,由感染病学、流行病学、免疫规划及指南方法学专家组成指南制订小组,从实践角度提出有关百日咳诊断、治疗、预防,尤其是疫苗免疫策略的12个临床问题,经过研究问题构建、证据检索和综合、证据评价以及证据到推荐意见讨论,制订推荐意见和实施建议,为从事百日咳诊疗和防控的临床医师、微生物实验室专业人员、医院感染控制专业人员以及公共卫生领域从事传染病防控和免疫规划的专业人员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球百日咳防控面临的挑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高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是全球婴幼儿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自1974年全球逐步将百日咳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并维持着较高的疫苗覆盖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百日咳发病率在保持多年低水平后呈上升趋势甚至出现暴发疫情,百日咳疾病负担被严重低估,防控面临诸多挑战。本文综述了全球百日咳的流行现状、百日咳再现的影响因素,以及防控面临的挑战,为百日咳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百日咳行动计划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接种率高的国家陆续发生百日咳流行或局部暴发,被称之为百日咳再现。近年来,中国一些省份也陆续出现百日咳疫情大幅回升,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为此,中华预防医学会参考“全球百日咳行动计划”工作模式,发起了“中国百日咳行动计划”,并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形势,分析问题。在对国内外百日咳研究最新进展、流行趋势和免疫策略进行讨论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本专家共识,以期为指导当前中国百日咳防控工作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百日咳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是导致全球婴幼儿死亡的最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已成为严重威胁全球婴幼儿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百日咳疫苗接种和有效防治措施的推出,百日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幅下降,但近20年来部分国家尤其是疫苗接种较为完善的发达国家,相继出现"百日咳再现"现象。同时,我国的百日咳发病率也不容乐观,也存在发病率明显上升的现象。该文就百日咳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