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百日咳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及感染率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河南省人群百日咳血清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和百日咳感染率。方法:于2022—2023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河南省常住人口,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百日咳毒素IgG(PT-IgG),分析抗体阳性率(≥20 IU/ml)和中位数浓度(MC),以PT-IgG≥40 IU/ml估算百日咳感染率。抗体水平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抗体阳性率、感染率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 810名。PT-IgG总阳性率为12.10%,MC为3.04(0.35,10.36)IU/ml。不同地区、年龄组人群PT-IgG阳性率和抗体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地区阳性率: χ2=134.06, P<0.001,MC: H=337.74, P<0.001;年龄组阳性率: χ2=45.27, P<0.001,MC: H=134.49, P<0.001)。完成全程免疫后1年内PT-IgG阳性率(25.26%)和MC(8.01 IU/ml)最高;接种不同类型百日咳疫苗人群PT-IgG阳性率和抗体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率: χ2=12.38, P=0.006,MC: H=17.93, P<0.001),其中全程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人群的抗体阳性率(35.71%)和MC(8.88 IU/ml)高于接种其他类型疫苗人群。对≥3岁且采样前1年内无百日咳疫苗免疫史人群进行百日咳自然感染率评估,在疫苗接种率维持在高水平的情况下,人群百日咳估算感染率为5 757.22/10万。3岁(1 940.16/10万)和4岁(1 765.68/10万)人群感染率处于全人群的低位,6岁时达到峰值(12 656.71/10万)。随后感染率虽然持续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至40~49岁再次出现峰值(8 740.39/10万)。不同年龄组人群百日咳估算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3.21, P<0.001)。 结论:河南省人群百日咳PT-IgG整体处于低位水平;百日咳估算感染率远高于报告发病率;建议在6岁时开展百日咳疫苗加强免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杭州0~14岁儿童血清百日咳毒素抗体水平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儿童百日咳血清抗体水平,评估百日咳在儿童群体的发生率,评价疫苗免疫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并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在杭州市儿童医院体检的1 486例0~14岁儿童的百日咳毒素抗体IgG水平,血清抗体水平≥30 IU/mL为血清阳性。将入组儿童按0~3岁、4~6岁、7~9岁、10~14岁进行分组;再将3岁以下儿童按0~<3月龄、3~<6月龄、6~<9月龄、9~<12月龄、12~<18月龄、18~≤36月龄进行分组;最后按免疫接种剂次将入组儿童进行分组,采用 Mann- Whitney U法、 Kruskal- Wallis法及 χ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的百日咳毒素抗体IgG水平及百日咳感染率。 结果:百日咳毒素抗体IgG的总体阳性率为23.62%(351/1 486),抗体浓度中位数为6.60 IU/mL。0~14岁儿童中,0~3岁组儿童百日咳毒素抗体IgG阳性率和抗体浓度中位数水平最高,分别为24.58%(29/118)和6.95 IU/mL,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中位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0~3岁儿童中,不同组间百日咳毒素抗体IgG阳性率和抗体浓度中位数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预测杭州地区3岁以上儿童人群的百日咳感染率约为45.99%。3剂次以上的接种人群占87.48%(1 300/1 486),对应人群的抗体阳性率为25.46%(331/1 300)。除未接种的儿童,不同免疫接种剂次组间儿童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中位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4.467、67.438,均 P<0.001)。 结论:杭州地区0~14岁儿童血清百日咳毒素抗体IgG阳性率水平较低,但预测百日咳人群感染率较高,易形成重要传染源,应重视并加强疫苗接种计划和研究,加强传染源监测,警惕"百日咳再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细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与血清抗体检测在儿童百日咳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细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血清抗百日咳毒素免疫球蛋白G(AntiPT-IgG)水平检测对疑诊百日咳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10例百日咳疑似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鼻咽拭子进行百日咳鲍特菌培养及其特异核酸PCR检测,其中78例留取血清标本,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ntiPT-IgG水平。结果:细菌培养与PCR组阳性率分别为21.8%和3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198, P>0.05)。咳嗽病程<2周病例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2.1%,明显高于2~4周(14.3%)与>4周(9.1%)病例( χ2=6.522, P<0.05)。<2周病例PCR阳性率(39.6%)也明显高于咳嗽2~4周(25.7%)、>4周病例(13.6%)( χ2=6.126, P<0.05)。78例患儿血清AntiPT-IgG水平为(75.727±78.454) IU/mL,其中<2周和2~4周AntiPT-IgG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5.909 IU/mL和20.948 IU/mL,阳性率分别为14.7%和38.1%。>4周和恢复期AntiPT-IgG水平分别为(79.281±68.254) IU/mL、(107.242±75.750) IU/mL,阳性率分别为39.1%、57.1%。 结论:疫苗时代,应综合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辅助临床诊断百日咳。咳嗽病程<2周可疑患儿细菌培养和特异核酸的病原检测阳性率高,咳嗽病程4周后血清学检测辅助诊断更为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百日咳患儿血清百日咳毒素-IgG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百日咳患儿的血清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IgG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实验室确诊为百日咳且完成PT-IgG抗体检测的患儿的年龄、病程、疫苗接种状况等临床资料,采集患儿静脉血检测PT-IgG抗体水平,采集鼻咽拭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百日咳鲍特菌核酸,并进行百日咳鲍特菌培养。两组间比较采用曼-惠特尼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T-IgG抗体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871例百日咳患儿,年龄为4(2, 7)个月,年龄<6月龄者592例(68.0%),<1岁者754例(86.6%),病程为15(11, 20) d。871例患儿中,PCR和(或)培养阳性者864例(99.2%),其中仅PCR阳性者696例,仅培养阳性者35例,PCR和培养均阳性者133例。疫苗未接种、已接种至少1剂者分别为452例(51.9%)和346例(39.7%)。年龄为0~2月龄、3~5月龄、6月龄~2岁、≥3岁组患儿PT-IgG抗体水平分别为0.7(0, 8.2) IU/mL、2.3(0, 23.0) IU/mL、24.6(0, 112.3) IU/mL和24.9(0, 114.7) IU/mL,病程为0~2周、>2~4周、>4~8周、>8周组患儿PT-IgG抗体水平分别为0(0, 7.9) IU/mL、8.7(0, 56.0) IU/mL、26.6(5.1, 82.9) IU/mL和68.0(15.3, 118.8) IU/mL,不同年龄和病程组患儿PT-IgG抗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88.346、94.076,均 P<0.01)。疫苗未接种、已接种至少1剂者PT-IgG抗体水平分别为0.9(0, 12.7) IU/mL、14.6(0, 86.3)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8.520, P<0.01)。PT-IgG≥80 IU/mL者在全年龄组占16.0%(139/871),在年龄≥3岁组中占34.3%(12/35),13例年龄≥3岁且病程>2周的患儿中6例为PT-IgG≥80 IU/mL。年龄、病程、疫苗接种状态是PT-IgG抗体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β=0.108、0.189、0.250,均 P<0.01)。 结论:百日咳患儿的PT-IgG抗体水平受年龄、病程、疫苗接种状态影响,单份血清以80 IU/mL为诊断界值可能导致漏诊率增加,需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儿童的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宁波市2019年健康人群百日咳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宁波市健康人群百日咳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特征,评估人群百日咳实际感染水平。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分层随机抽取宁波市3个区(县)9个年龄组共1 206名健康居民纳入研究,采集调查对象血清并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百日咳毒素IgG(PT-IgG)抗体。结果:调查对象PT-IgG抗体阳性率为0.91%(95% CI:0.45%~1.63%),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3.10(95% CI:2.86~3.36)IU/ml。9个年龄组人群PT-IgG抗体阳性率在0.00%~1.68%之间,GMT在2.08~5.28 IU/ml之间。≥5岁人群百日咳评估感染率为4 572.81/10万(95% CI:1 807.30/10万~9 348.12/10万),感染率高峰出现在5~岁组和≥50岁组,分别为9 301.62/10万(95% CI:1 121.77/10万~33 154.68/10万)和8 967.02/10万(95% CI:1 059.45/10万~31 845.94/10万)。 结论:2019年宁波市人群百日咳实际感染率较高。由于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并不持久,宁波市青少年和成年人已成为百日咳感染重点人群。建议强化百日咳监测能力,完善疫苗免疫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炎或哮喘住院患儿百日咳感染状况的血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估临床收治的肺炎或哮喘住院患儿中百日咳近期或现症感染状况.方法:收集在呼吸科住院的610例肺炎患儿及60例哮喘患儿年龄、咳嗽病史和百白破疫苗接种史等资料,检测患儿住院时冻存的血清标本中白喉毒素(DT)-IgG和百日咳毒素(PT)-IgG水平,分析百白破疫苗接种、百日咳近期或现症感染情况.结果:670例咳嗽患儿中,88.8%的患儿DT-IgG阳性,提示该组患儿普遍接种过百白破疫苗,仅有32.2%的患儿PT-IgG抗体水平处于检测限以上;诊断为肺炎与哮喘的患儿中分别有5例(0.8%)与6例(10.0%)存在百日咳近期或现症感染.结论:在小儿呼吸科住院治疗的肺炎和哮喘患儿中有少数百日咳近期或现症感染患儿未被诊断,应予以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株减毒百日咳鲍特菌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百日咳是传染性强、感染率高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感染婴幼儿,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是引起百日咳的最主要病原菌.近年来世界各地多次出现百日咳暴发,迫切需研制更加有效的新型百日咳疫苗.本研究构建了一株减毒百日咳活疫苗BPTM1,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编码百日咳鲍特菌主要毒力因子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X)和皮肤坏死毒素(dermonecrotic toxin,DNT)的基因,并用大肠埃希菌的同源基因置换了负责气管细胞毒素(tracheal cytotoxin,TCT)转运的基因 ampG.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验证毒素及相关基因的敲除和置换,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表明PTX的S1亚基未表达.体外生长曲线和体内定植曲线均表明,相比于野生型百日咳鲍特菌BPMM,减毒BPTM1的生长和定植能力未受影响,其所致肺部病理效应减轻,而所诱导的百日咳鲍特菌特异性IgG、IgG1、IgG2a抗体保持高水平.本研究表明,减毒百日咳鲍特菌BPTM1有可能成为百日咳候选疫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贵州省两个地区2006-2016年百日咳流行特征和人群抗体水平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贵州省两个地区百日咳流行特征和人群百日咳抗体水平.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六盘水市和威宁县2006-2016年百日咳报告病例特征;采用分层抽样抽取两个地区人群,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测定血清百日咳毒素Ig G抗体 (PT-IgG).结果 两个地区2006-2016年报告百日咳393例, 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92/10万;其中7-8月份病例数占27.48%, ≤6岁病例数占92.88%.在2014-2016年55例报告病例中, 43.64%无百白破联合疫苗 (DTP) 免疫史.两地区人群血清PT-IgG抗体阳性 (抗体浓度>100IU/mL) 率为1.30% (10/615), 易感 (抗体浓度<5IU/mL) 率为62.44% (384/615).结论 两个地区百日咳发病率和人群易感性高, 尤其以无DTP免疫或未全程免疫的儿童发病风险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海地区儿童百日咳鲍特杆菌毒素IgG抗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对上海地区儿童血清百日咳鲍特杆菌毒素IgG抗体(anti-pertussis toxin IgG,抗-PT IgG)水平检测,初步评估百白破三联疫苗(DTP)的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为评估疫苗接种质量和强化接种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地区372名0~18岁儿童的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受试者的血清抗-PT IgG水平.在近1年内未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DTaP)或含DTaP疫苗的情况下,以受试者的抗-PT IgG水平≥30IU/mL为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接触过百日咳鲍特杆菌;抗-PT IgG水平≥100IU/mL提示急性感染.结果 在372名受试者中,血清抗-PT IgG平均水平为16.21IU/mL,其中42例(11.29%)呈抗体阳性表现.<3岁组血清阳性率最高(18.60%),平均水平21.82IU/mL;其次为10~12岁组(11.43%),平均水平21.16IU/mL;阳性率最低的年龄组为3~5岁组(7.46%),而平均水平在6~9岁组(9.74IU/mL)最低.结论 不典型百日咳鲍特杆菌感染在中国儿童中普遍存在,以10~12岁儿童发生率最高.作为百日咳感染的高发人群和引起婴幼儿感染的重要传染源,对其进行强化疫苗接种可能有助于显著降低各年龄段儿童百日咳的发病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京市三家妇幼保健院产妇及脐带血百日咳抗体水平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北京市产妇及初生新生儿血清百日咳抗体水平,为今后开展针对性干预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北京市朝阳区、门头沟区、大兴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产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采集产妇分娩前或分娩时静脉血、新生儿生后即刻脐带血各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检测百日咳杆菌IgG抗体(pertussis bacillus IgG antibody,PER-IgG)及百日咳毒素IgG抗体(pertussis toxin IgG antibody,PT-IgG)滴度,应用χ2检验比较3家妇幼保健院产妇静脉血和新生儿脐带血百日咳抗体水平及阳性率,对各医院配对的产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带血抗体水平进行相关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信息、包括百日咳患者接触史、孕前3个月至孕期咳嗽病史及百日咳疫苗接种史.结果 总计收集612例产妇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带血标本,其中4例产妇分娩双胎,故母血612份,脐带血616份.612例产妇孕期均无诊断百日咳病史.616份脐带血标本中,PER-IgG阳性率13.3%(82/616),PT-IgG阳性率0.5%(3/616).612份产妇静脉血标本中,PER-IgG阳性率7.7%(47/612),PT-IgG阳性率0.3%(2/612).产妇PER-IgG及PT-IgG阳性率与居住地点不相关(P值分别为0.676和0.544);产妇静脉血PER-IgG滴度与新生儿脐带血PER-IgG滴度成正相关(r=0.842,P<0.001),产妇静脉血PT-IgG滴度与新生儿脐带血PT-IgG滴度成正相关(r=0.619,P<0.001).结论 北京市产妇和新生儿百日咳抗体水平及百日咳抗体阳性率均较低,产妇静脉血与新生儿脐带血百日咳抗体水平正相关,多数产妇及新生儿无百日咳免疫保护抗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