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种百里香挥发油成分、抑菌活性和对人体肝癌细胞毒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为探究百里香属三种百里香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和抗癌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柠檬百里香、百里香和法国百里香中的挥发油,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50种化合物,其中百里香酚含量最高37.61%,柠檬醛11.44%、顺式香叶醇10.25%、石竹素5.74%、异百里酚甲醚12.45%.采用滤纸片抑菌法和平板涂布法检测三种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确定柠檬百里香挥发油的抑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杀菌浓度强弱依次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CK-8 法测定三种百里香挥发油对肝癌细胞HepG2的毒性,结果表明柠檬百里香挥发油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其IC50值为18.32 μg/mL.该研究结果可为百里香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不同产地牛至挥发油的主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牛至的品质资源优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GC-FID和GC-MS联用技术,鉴定6个不同产地的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应用主成分分析对牛至挥发油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 鉴定6个不同产地牛至的挥发油提取物共11~46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8.5%~99.9%.6个不同产地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的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是桉树脑和丁香油酚甲醚;第二主成分是大根香叶烯和石竹烯氧化物;第三主成分是百里香酚,累计贡献率达99.57%.结论 首次比较6个不同产地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含有香茅醇(72.7%~85.3%)、香茅醇乙酸酯(8.8%~12.2%)、百里香酚(1.5%~42.9%)、石竹烯(0.4%~17.7%).和田昆仑山、巴基斯坦、和田这3个产地的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相似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四磨汤口服液挥发性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测定四磨汤口服液挥发性成分.方法 通过HS-SPME-GC-MS检测四磨汤口服液及单味药材中挥发性成分;NIST.14谱库检索结合文献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以及成分比较.结果 从中鉴定了13种挥发性成分,它们的峰面积和占总峰面积的91.62%.其中芳樟醇、α-松油醇、(Z,Z,Z)-9,12,15-十八碳三烯-l-醇和百里香酚等存在单味药材中,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香芹酮和顺式香叶醇是枳壳药材中特有的挥发性成分.结论 该方法 灵敏度高,能实现复杂中药体系的挥发性成分分析,为完善和提升中药复方制剂质控体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荆芥挥发油主要成分抗炎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荆芥挥发油抗炎的主要成分和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获得主要成分对应靶点,筛选活性成分,构建分子-靶点网络.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靶点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应用Systems Dock分子对接,结合文献验证.结果 荆芥挥发油13个主要成分对应45个靶点,IL-6、TNF、IL-1β、IL-10、PTGS2、PTGS1、CHRM1、CHRNA7为炎症靶点,作用于NF-κB、IL-17信号通路,通过药物反应、γ-氨基丁酸通路等生物过程,胞外配体门控离子通道活性、GABA-A受体结合等分子功能发挥作用,与酒精滥用、2型糖尿病、精神疾病、肠病、肺病等相关.分子对接得到8,9-去氢百里香酚、苯甲醛、石竹烯、草烯、D-吉玛烯、胡薄荷酮是重要成分,对CHRNA7、PTGS2和PTGS1作用明显.结论 该方法初步揭示荆芥挥发油抗炎的有效成分及潜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牛至油及其主要成分的体外抑菌实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比较牛至油、香芹酚、百里香酚和对伞花烃对6株标准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滤纸片法以及试管二倍稀释法,以头孢曲松钠和氟康唑作为阳性对照,分别采用牛至油、香芹酚、百里香素、对伞花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牙念珠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测定抑菌圈的大小,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最小杀菌浓度(MBC).评价各试药的抑菌效果.结果:牛至油、香芹酚、百里香酚对不同标准菌株均有明显抑菌效果;滤纸片法显示牛至油、香芹酚、百里香酚对选定的6株菌株皆高度敏感,对伞花烃对其菌株耐药.试管二倍稀释法结果表明,牛至油、香芹酚抑菌效果稍强于百里香酚,但这3种植物挥发油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与其他菌株相比较弱.结论:牛至油、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牙念珠菌具有显著体外抑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化感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探究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化感作用,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牛至全草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从牛至挥发油中鉴定出14种化学成分,占总出峰面积的93.6%,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16.5%)、肉豆蔻醚(15.6%)、香芹酚(15.0%)、百里香酚(9.8%)、洋芹脑(9.4%)等.通过测定挥发油对小麦、绿豆和萝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评价挥发油的化感潜力.结果 表明:牛至挥发油对3种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的抑制作用最强,萝卜和绿豆次之,挥发油对供试植物地上部分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地下部分.挥发油对3种供试植物幼茎及小麦和萝卜幼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相关,对绿豆幼根长度则表现为“低促高抑”现象.本研究证实牛至挥发油中含有化感物质,其活性化合物及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