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盆底超声评价二次足月自然分娩后盆底肌收缩功能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智能盆底超声检查评估近期二次足月自然分娩后女性盆底肌的收缩功能。方法:选取2018年7-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产后(6~9周)复查的41例二次足月自然分娩女性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年龄24~41(33.27±4.88)岁,分娩孕周(39.67±1.15)周。随机选取同期进行产后(6~9周)复查的初次分娩产妇54例为对照组,年龄22~36(28.52±2.77)岁,分娩孕周(39.12±0.87)周。实时三维超声动态观察两组产妇静息及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形态,并采用智能盆底超声分别测量静息及缩肛两种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左右径及双侧耻骨直肠肌厚度,计算两种状态下各个参数的差值;同时对两组产妇进行盆底肌肌力测定,比较两组间超声参数差值及肌力有无差异。结果:静息状态下初次自然分娩组及二次自然分娩组肛提肌裂孔面积、左右径、前后径、左右两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分别为(15.92±2.76)cm 2对(16.65±2.63)cm 2、(40.93±5.63)mm对(40.27±6.21)mm、(55.54±6.05)mm对(57.92±5.27)mm、(7.03±1.51)mm对(7.44±1.23)mm、(7.49±1.44)mm对(7.44±1.44)mm,两组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缩肛状态下两组产妇上述各参数分别为(11.76±2.62)cm 2对(12.09±2.78)cm 2、(37.57±5.46)mm对(37.18±4.71)mm、(42.21±5.69)mm对(43.03±7.13)mm、(8.92±1.54)mm对(8.87±1.23)mm、(8.90±1.60)mm对(9.30±2.71)mm,两组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产妇上述各参数缩肛状态和静息状态下的差值分别为(4.16±2.38)cm 2对(4.43±2.70)cm 2、3(1.00,5.00)mm对1(1.00,5.25)mm、(13.33±6.07)mm对(14.41±6.54)mm、(1.90±1.78)mm对(1.68±1.31)mm、1(0.48,2.40)mm对1.25(0.20,2.13)mm,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肌力不合格率为65%、68%(35例对28例),Ⅱ类肌纤维肌力不合格率为74%对79%(40例对3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二次足月自然分娩产后女性盆底肌的收缩功能较初次足月自然分娩产后未见明显降低,为临床指导二次分娩孕妇生育方式的选择及产后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维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三维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11 月—2022 年11 月余姚市人民医院产科就诊的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 40 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院进行体检的未育女性 40 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三维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静息状态下两侧肛提肌中部的厚度(10.12±1.23 vs.9.21±1.02)mm、PR杨氏模量值(42.91±10.40 vs.24.60+7.22)kPa、剪切波速度(1.27±0.20 vs.1.08±0.14)m/s水平较低,缩肛状态下两侧肛提肌中部的厚度(11.42±1.14 vs.9.36±0.99)mm、PR杨氏模量值(68.92±12.30 vs.40.36±8.75)kPa、下剪切波速度(1.53±0.29 vs.1.30±0.21)m/s水平较低(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缩肛状态下肛提肌前后径(5.01±0.52 vs.5.60±0.63)cm、左右径(3.89±0.42 vs.3.24±0.43)cm、面积(18.36±0.96 vs.22.76±1.02)cm2、周长(14.56±1.18 vs.18.23±1.24)cm水平较高,静息状态下肛提肌前后径(5.90+0.69 vs.6.70±0.80)cm、左右径(4.63±0.59 vs.5.22±0.60)cm、面积(20.33±1.12 vs.29.34±1.25)cm2、周长(16.25±1.30 vs.19.26±1.51)cm水平较高,Head-Lift状态下腹直肌间距(2.14±0.35 vs.2.56±0.40)cm水平较高,静息状态下腹直肌间距(2.40±0.39 vs.2.88±0.43)cm水平较高(均P<0.05).与观察组Ⅰ~Ⅱ度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相比,观察组Ⅲ度-Ⅳ度患者两侧肛提肌中部的厚度、PR杨氏模量值及剪切波速度水平较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缩肛状态下两侧肛提肌中部的厚度、PR杨氏模量值及剪切波速度水平较低(均P<0.05).与观察组Ⅰ度-Ⅱ度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相比,观察组Ⅲ度-Ⅳ度患者静息状态下肛提肌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及周长水平较高,观察组患者缩肛状态下肛提肌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周长水平较高,静息状态下腹直肌间距水平较高,Head-Lift状态下腹直肌间距水平较高(均P<0.05).结论 三维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两项联合对盆底功能障碍诊断价值灵敏度、准确性较高(均P<0.05).三维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可较为准确的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有利于盆底功能障碍的早期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评估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探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评估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盆底肌锻炼治疗,研究组(48例)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盆底功能障碍调查表(PFDI-20)、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评分、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肛提肌超声参数.分析肛提肌超声参数与PFDI-20、PFIQ-7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治疗后PFDI-20、PFIQ-7评分,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肛提肌裂孔面积较治疗前降低(P<0.05),静息时肛提肌厚度较治疗前增加(P<0.05).研究组治疗后PFDI-20、PFIQ-7评分,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肛提肌裂孔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静息时肛提肌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肛提肌裂孔面积与PFDI-20、PFIQ-7评分呈正相关(P<0.05),静息状态肛提肌厚度与PFDI-20、PFIQ-7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经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后肛提肌裂孔大小较治疗前降低,肛提肌厚度较治疗前增加,且与PFDI-20、PFIQ-7评分改善有关,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可客观、有效评价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基于超声指标预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列线图模型建立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建立基于超声指标预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分娩并于产后3个月行盆底超声检查的产妇413例进行研究,以7∶3比例分为模型组289例与验证组124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对患者进行二维、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及耻骨直肠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根据有无产后SUI将模型组产妇分为2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超声指标,并以LASSO回归筛选潜在因素后用logistic回归评估出独立性影响因素,采用R语言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模型组289例患者中共有48例(16.61%),SUI组与无SUI组患者孕前体质量指数、产次、分娩方式、会阴裂伤、便秘情况、新生儿出生体质量、Ry、Vy、Rα、Vα、Vβ、BND、URA、膀胱颈漏斗、LHA1、LHA2、E1、E2及△E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ASSO回归基础上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体质量指数、Ry、Vy、BND、URA、膀胱颈漏斗、LHA1及△E为产后SUI的独立性影响因素;列线图模型ROC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列线图模型预测产后SUI发生的AUC为0.951(95%CI:0.924~0.977);验证组AUC为0.936(95%CI;0.907~0.964).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并以验证组进行验证,校准曲线结果显示:模型曲线与理想模型基本拟合成对角线.模型组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概率阈值0.10~0.90时使用本研究模型预测产后SUI的净获益最高.结论:产后SUI的发生受体质量指数、Ry、Vy等因素的影响,该列线图模型有望用于预测产后SU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实时三维盆底超声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疗效评估作用及与尿动力学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盆底超声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疗效评估作用及与尿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9例产后SUI患者,均接受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实时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和尿动力学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实时三维盆底超声参数、尿动力学指标差异.Pearson法分析实时三维盆底超声参数与尿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实时三维盆底超声图像特征显示:治疗前盆膈裂孔内的结构疏松,回声变弱,盆腔器官结缔组织疏松,间隙增宽,盆膈裂孔面积、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以及膀胱颈移动度较大;治疗后盆膈裂孔两侧耻骨直肠肌对称,耻骨内脏肌呈带状高回声,盆膈裂孔面积、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以及膀胱颈移动度较治疗前降低.产后SUI患者治疗后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盆膈裂孔面积、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腹压漏尿点压、最大逼尿肌压力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产后SUI患者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盆膈裂孔面积、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与最大逼尿肌压力、腹压漏尿点压呈负相关(P<0.05),与最大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无关(P>0.05).结论:产后SUI患者经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后实时三维盆底超声参数较治疗前降低,与尿动力学改善有关.临床可通过实时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对产后SUI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以指导临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三维盆底超声检查产妇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对产妇盆腔脏器脱垂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98例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检查的10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进行三维盆底超声检查,比较在静息、缩肛及Valsalva动作状态下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指标,包括肛提肌裂孔前后径、面积以及膀胱尿道后角,测量Valsalva动作状态下膀胱颈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随访3个月,比较不同疗效患者Valsalva动作状态下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复查结果.结果 在静息、缩肛以及Valsalva动作状态下,观察组产妇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面积以及膀胱尿道后角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alsalva动作状态下,观察组膀胱颈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显效56例,有效28例,无效14例,不同疗效患者Valsalva动作状态下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产妇产后盆底支持结构,能实时观察盆底脏器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根据超声检查参数准确检出盆腔脏器脱垂,在预后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实时三维盆底超声检查的接受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调查女性人群对实时三维盆底超声检查(盆底超声检查)的接受度、参与度、知晓率,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 855 名女性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分析其对盆底超声检查的接受度、参与度及知晓率,根据调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接受盆底超声检查组(接受组)与不接受盆底超声检查组(不接受组),比较 2 组间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类型、家庭人均年收入、临床症状、既往疾病史和对盆底超声检查了解程度等差异,分析女性人群盆底超声检查接受度低的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 808 份,盆底超声检查的接受度为 86.6%(700/808);95 人曾经做过盆底超声检查,占 11.8%;绝大部分研究对象(92.6%)不大了解或者完全不了解盆底超声检查.愿意接受盆底超声检查的最主要原因为"关注自己的健康,及早发现问题";不愿意接受盆底超声检查的最主要原因为"不了解本项目的工作".接受组与不接受组间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类型、家庭人均年收入、临床症状、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无漏尿症状者(OR=0.162,95%CI 0.064~0.408,P<0.001)、家庭人均年收入低者(OR=0.495,95%CI 0.319~0.766,P = 0.002)较难接受盆底超声检查.结论 盆底超声检查在女性人群中接受度高,但参与度及知晓率低,临床症状、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影响女性接受盆底超声检查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会阴侧切对足月初产女性产后盆底结构的近期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观察会阴侧切对足月初产女性产后盆底结构的近期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产后 6~8 周经会阴实时三维盆底超声检查的初产女性,根据有无使用会阴侧切技术分为会阴侧切组及对照组,获取受检者在静息、最大 Valsalva及盆底肌收缩状态的数据,统计分析使用会阴侧切技术对初产女性产后盆底结构的近期影响.结果 共有 330 例女性入组,其中会阴侧切组 240 例,对照组 90 例.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静息状态下会阴侧切组及对照组间膀胱颈位置、膀胱位置、子宫位置有统计学意义,直肠壶腹部位置无统计学意义,最大 Valsalva 状态及盆底肌收缩状态下两组间各项盆底超声测量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会阴侧切术对足月初产女性产后盆底结构的近期影响与未使用者对比没有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北方未孕女性盆底结构的超声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盆底结构的测量及标准不统一,测量数据差异较大,使得临床借鉴应用困难.本研究应用实时二维及三维超声探头观察北方未孕女性盆底结构,为建立北方女性盆底结构标准提供一定数据和参考,以期为诊断FPFD、适时进行预防干预和康复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在女性后盆腔功能障碍所致便秘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对女性后盆腔功能障碍所致便秘的诊断价值并讨论该类疾病的声像图表现.方法 应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观察92例便秘患者张力期肛管、直肠的运动情况,测量直肠壶腹部至耻骨联合内下缘水平线的距离及膨出高度,测量静息期及张力期肛直角,对不同类型的后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诊断.结果 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诊断61例后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其中直肠膨出21例、肠疝4例、会阴体运动过度27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9例.结论 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后盆腔解剖和功能信息,是一种能够有效识别后盆腔功能障碍所致便秘疾病分型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