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功能评估体系与康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作为低位直肠癌的极限保肛手术,不仅能够获得满意的肿瘤学结果,并且可降低永久性造口概率。然而,控制排便功能紊乱是ISR术后不容忽视且最为常见的临床难题。目前仍缺少以患者报告结局测量工具评价术后肛门功能与生活质量以及治疗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笔者单位临床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性阐述ISR术后肛门功能、生活质量、生理功能、解剖形态学评估以及功能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术后肛门功能常根据多种量表组合进行评估,包括大便失禁评估量表、胃肠功能问卷、特异性LARS评估量表和大便日记。ISR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估更适合采用症状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可采用水灌注式或高分辨率固态直肠肛管测压评估ISR术后患者生理功能,并采用排粪造影和3D直肠腔内超声评估其解剖形态学变化。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功能锻炼、直肠球囊训练、经肛门灌洗和骶神经调节术等均是术后康复治疗的可选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抗阻夹腿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抗阻夹腿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101例产后SU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盆底肌训练(PFMT),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观察组则辅以抗阻夹腿训练及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盆底肌在不同状态时的表面肌电值,采用1 h尿垫试验评估患者SUI症状改善情况,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明显减少,I-QOL评分均明显增加,盆底肌快速收缩电位、持续收缩电位及耐力收缩电位均显著增高,静息期电位均显著降低;并且观察组治疗后1 h尿垫试验漏尿量[2.20(1.45-2.80)g]、I-QOL评分[71.59(66.48-83.52)]、盆底肌快速收缩电位[41.30(33.05-49.50)μV]、持续收缩电位[31.30(25.15-42.50) μV]、耐力收缩电位[27.00(20.65-33.10)μV]及静息期电位[2.30(1.50-3.20 μV)]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在常规PFMT基础上辅以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及抗阻夹腿训练,能进一步改善产后SUI患者盆底肌功能,减轻SUI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部神经阻滞治疗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部神经阻滞治疗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MFP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女性MFP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使用阴部神经阻滞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即刻后、治疗3、6个月后随访其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干预方式下的症状改善情况和QO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NRS评分、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即刻后、治疗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部神经阻滞可改善患者下尿路症状(尿频),能更持久的改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训练,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电刺激频率5~50 Hz,每次治疗15 min,每周治疗2次)及盆底肌训练(每次训练15~30 min,每天训练3次),2组患者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比2组患者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功能性尿道长度(FUL)、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最大尿道压(MUP)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上述各项疗效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FUL、MUCP、MUP、社会心理评分、限制性行为评分、形成社会尴尬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观察组阴道收缩压[(35.93±8.52)cmH 2O]、阴道静息压[(35.17±8.46)cmH 2O]、阴道收缩持续时间[(4.85±0.79)s]、FUL[(34.52±7.85)mm]、MUCP[(7.93±1.21)kPa]、MUP[(9.08±1.25)kPa]、社会心理评分[(77.29±5.18)分]、限制性行为评分[(77.39±5.37)分]、形成社会尴尬评分[(76.29±5.73)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有效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尿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米拉贝隆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米拉贝隆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120例女性OAB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每组各60例。联合组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β3受体激动剂米拉贝隆(25 mg,1次/d)治疗,单药组应用米拉贝隆(50 mg,1次/d)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包括白天排尿、夜尿、尿急、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女性性功能指数评分(FSFI)(包括性欲、性唤起、阴道润滑、性高潮、性交疼痛、性满意评分)、最大尿流率(Q max)、膀胱残余尿量(PVR)。 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白天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尿急次数、尿失禁次数、OAB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而Q max较治疗前增加,性欲、性唤起、阴道润滑度、性满意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联合组患者的白天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尿急次数、尿失禁次数、OABSS评分、Q max、性欲、性唤起、阴道润滑度、性满意度较单药组改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的PVR、性交疼痛、性高潮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患者的白天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尿急次数、尿失禁次数、OABSS评分、Q max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单药组仅尿急次数较治疗前减少( 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单药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米拉贝隆不仅可以促进女性OAB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排尿症状,还能有效提高性生活质量,较米拉贝隆单药治疗效果更好,适合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生物反馈电刺激在产妇产后整体康复中对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肌力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在产妇产后整体康复中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预防压力性尿失禁及对盆底肌肌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在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均治疗3个月。统计两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和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评分。结果: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0%(4/100)比15.00%(1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9.00, 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分级、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和平均电压值均高于对照组[(3.85 ± 0.27)级比(3.74 ± 0.32)级、(10.23 ± 1.17)μV比(8.84 ± 1.13)μV、(11.56 ± 0.19)μV比(10.98 ± 0.24)μV、(18.12 ± 3.24)μV比(14.69 ± 3.01)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ICI-Q-SF评分和PFIQ-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7.02 ± 1.26)分比(8.26 ± 1.15)分、(18.96 ± 4.31)分比(24.17 ± 5.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产妇产后整体康复中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减轻压力性尿失禁和盆底肌障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以及单纯PFMT对产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 087例轻、中度SUI的产妇,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电刺激+PFMT组(504例)和PFMT组(583例)。采用 χ 2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独立样本或配对样本秩和检验,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的客观指标(盆底肌肌力检测和阴道动态压力值检测、1 h尿垫试验)与主观指标[包括尿失禁影响问卷简表(incontinence impact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IIQ-7)、尿失禁问卷简表(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urinary incontinence short form,ICI-Q-SF)、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问卷简表(pelvic organ prolapse/urinary incontinence sex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PISQ-12)]。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阴道动态压力值、1 h尿垫试验以及主观指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组内比较: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2组Ⅰ类肌肌力[电刺激+PFMT组:4及5级(即正常)分别为43.5%(219/504)、42.1%(212/504)与1.2%(6/504), χ 2值分别为864.27和861.46;PFMT组:4及5级分别为19.2%(112/583)、20.1%(117/583)与1.5%(9/583), χ 2值分别为1 148.26和1 038.29]和Ⅱ类肌肌力[电刺激+PFMT组:分别为48.4%(244/504)、50.8%(256/504)与4.8%(24/504), χ 2值分别为862.96和819.24;PFMT组:分别为37.4%(218/583)、38.9%(227/583)与5.0%(29/583), χ 2值分别为1 029.47和998.54]均明显改善( P值均<0.05),且阴道动态压力值均明显升高[电刺激+PFMT组:(89.3±5.4)、(82.2±4.6)与(67.5±12.7)cmH 2O(1 cmH 2O=0.098 kPa), t值分别为802.13和845.54;PFMT组:(80.2±4.3)、(78.6±4.5)与(66.9±14.2)cmH 2O, t值分别为288.37和244.94],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明显减少[电刺激+PFMT组:2.0 g(2.0~3.0 g)、2.0 g(1.0~3.0 g)与6.0 g(5.0~6.0 g), Z值分别为825.39和802.13;PFMT组:4.0 g(3.0~5.0 g)、3.0 g(3.0~4.0 g)与5.0 g(4.0~6.0 g), Z值分别为836.34和811.25],2组IIQ-7评分[电刺激+ PFMT组:3分(2~4分)、4分(3~4分)与8分(7~9分), Z值分别为959.52和825.87;PFMT组:5分(4~5分)、5分(4~6分)与8分(7~10分), Z值分别为916.27和903.18]、ICI-Q-SF评分[电刺激+PFMT组:3.5分(3~4分)、4分(3~5分)与10分(9~12分), Z值分别为952.79和924.94;PFMT组:6分(4~7分)、6分(5~7分)与11分(10~12分), Z值分别为1 049.89和998.15]、PISQ-12评分[电刺激+ PFMT组:10分(7~12分)、9分(7~12分)与21分(17~24分), Z值分别为862.55和887.17;PFMT组:13分(11~16分)、14分(12~16分)与22分(18~25分), Z值分别为1 026.73和934.86]均明显降低( P值均<0.05)。组间比较:与PFMT组相比较,电刺激+PFMT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 P值均<0.05)。 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PFMT和单独PFMT治疗均能增强盆底肌肌力,提高阴道动态压力值,改善患者漏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前者联合治疗模式的疗效更加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前列腺剜除术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ThuLEP)后尿失禁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ThuLEP术后尿失禁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34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盆底肌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者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并根据患者主观评价及漏尿量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经治疗8周后发现2组患者ICI-Q-SF评分、I-QOL评分及漏尿量(1 h尿垫试验)均较入组时明显改善( 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ICI-Q-SF评分[(6.13±3.36)分vs (10.44±5.31)分, P<0.05)]明显降低,I-QOL评分显著增高[(70.16±11.38)分vs (51.47±10.94)分, P<0.05],1 h尿垫试验漏尿量明显减少[(1.98±1.84)g vs (3.84±2.11)g, 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75% vs 76.5%, P<0.05)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能显著缓解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尿失禁症状,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瑜伽操对产后盆底康复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瑜伽操对产后盆底康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 2021 年 4 月 1 日~2023 年 9 月 1 日收治的 82 例产后盆底康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1 例.对照组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模式,观察组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瑜伽操康复模式;比较两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采用会阴肌力测试(GRRUG)]、盆底功能障碍[采用盆底能障碍问卷(PFDI-20)]及产后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 GRRUG 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PFDI-20、生存质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盆底康复患者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瑜伽操,在促进其盆底肌力恢复、改善盆底功能障碍、提高产后生存质量方面效果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深刺纳阳针法与常规针刺疗法分别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尿失禁对膀胱最大容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深刺纳阳针法与常规针刺疗法分别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并发尿失禁对膀胱最大容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诊治的138例老年CIS并发尿失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9例(深刺纳阳针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和对照组69例(常规针刺疗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排尿日记指标、尿流动力学、尿失禁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单次尿量、排尿间隔时间高于对照组,48 h排尿次数、48 h漏尿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膀胱最大容量高于对照组,最大逼尿肌压、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失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刺纳阳针法配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CIS并发尿失禁的疗效显著,且优于常规针刺疗法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排尿症状、尿流动力学以及神经功能缺损,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