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女性常见病,由于妊娠、分娩等因素导致盆底损伤时可引起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尿失禁、肛门失禁、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系列病症.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这类疾病的负担将会继续加重.目前的治疗策略是首选非手术治疗,尤其是对于轻、中症患者.非手术治疗方法众多,如盆底肌肉训练(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电刺激、生物反馈、磁刺激、子宫托、尿道填充剂和再生医学等.随着医学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与治疗此类疾病相关的新材料、新技术.在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需充分考虑每种治疗方法的特点,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综述上述几种PFD的非手术方法,为治疗该疾病选择方案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重建钢板治疗感染性骨盆前环骨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重建钢板治疗感染性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应用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重建钢板治疗感染性骨盆前环骨折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7~49岁;骨盆骨折Tile分型:C1型4例,C2型4例,C3型3例.2例前环内固定术后感染,9例患者均因早期清创不彻底导致前环感染,按创伤严重度评分标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为24~38分.前环经扩大清创、冲洗、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重建钢板内固定,后环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骶髂螺钉内固定.结果:1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20个月.2例术后感染复发,1例经再次清创更换抗生素骨水泥涂层内固定,1例感染较轻,未累计髓腔,清创后保留钢板仅更换抗生素骨水泥,感染得到控制.2例出现切口渗液,术后3个月取出内固定后愈合.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未见骨盆骨折再移位、再发感染.最终11例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按照Matta骨折复位标准,优6例,良4例,可1例;按照Majeed功能评分,优6例,良3例,可2例.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重建钢板有效治疗感染性骨盆前环骨折,具有术中安全性高和感染复发率低的特点,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明显缩短病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Y型网片与非网片用于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比较Y型网片和非网片用于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因症状性POP行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Y型网片患者纳入网片组,应用不可吸收线患者纳入非网片组,各40例.对两组围术期有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生存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网片组患者手术时长及住院花费均高于非网片组(P<0.05).在6个月的随访期内,两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POP-Q)各个点均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网片组有2例网片暴露,非网片组未见缝线暴露;两组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新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20(PDFI-20)及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6(FSFI-6)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 Y型网片与非网片治疗POP均为安全、有效的术式,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较少.Y型网片花费高,术后性生活满意度高,适合性活跃的年轻患者,而非网片更适用于高龄且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其对缩短手术时间有好处,且费用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宫骶韧带悬吊术和阴道骶骨固定术编码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子宫脱垂及子宫切除后的阴道穹隆脱垂作为盆腔脏器脱垂中常见的类型,其手术治疗方案有很多,主要分为重建手术和封闭手术,其中重建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对盆底薄弱松弛的支持结构进行重建修复,恢复盆腔脏器解剖结构.根据是否应用移植物网片,又将其分为修复自体韧带顶端悬吊重建手术及应用网片的顶端固定重建手术.通过分析宫骶韧带悬吊术和阴道骶骨固定术的基本原理,探讨这两种术式的手术与操作编码思路、查找方法.宫骶韧带悬吊术和阴道骶骨固定术的编码关键点在于充分理解"术式"和正确分类"部位";保留子宫的宫骶韧带悬吊术和切除子宫的宫骶韧带悬吊术编码为69.22其他子宫悬吊术,保留子宫的子宫骶骨固定术编码为69.22其他子宫悬吊术,切除子宫的阴道骶骨固定术的编码为70.78用移植物或假体的阴道悬吊和固定术,同时应另编码70.9说明移植物类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时机盆底康复结合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盆底康复结合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年6 月至2023 年6 月因良性肿瘤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1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围术期均予以呼吸功能锻炼,观察组术后第7 天开始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第14 天开始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统计两组疗效、术后下尿路与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盆底功能影响调查评分、尿动力学、盆底肌电值、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 12 周尿失禁、尿急发生率及术后 24 周尿失禁、尿潴留、尿急、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周、24 周,两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较训练前升高,排尿时间、残余尿量较训练前降低(P<0.05);观察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高于对照组,排尿时间、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快肌收缩最大值、10s与60s慢肌收缩平均值较训练前升高(P<0.05),观察组盆底肌电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盆底功能影响调查评分较训练前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评分较训练前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训练与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可促进盆底功能、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下尿路与肠道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栈式自动盆底超声与手动方式获取并测量最小肛提肌裂孔平面的一致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全栈式自动盆底超声与手动方式获取并测量最小肛提肌裂孔(LH)平面的一致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产后6个月内的女性119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腹部容积探头经会阴采集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和最大Valsalva动作下以盆底正中矢状切面为初始切面的三维容积数据,并存储于超声诊断仪中。由2名年轻医师(手动测量年轻医师组)、2名高年资医师(手动测量高年资医师组)分别调取三维容积数据手动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由另一名年轻医师(自动测量组)调取三维容积数据利用FSPFU软件一键自动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间隔2周后重复测量1次。测量参数为:最小LH的面积、周长、前后径、左右径、左侧肛提肌尿道间隙和右侧肛提肌尿道间隙。记录3组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所用的时间及测量的结果。采用组间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图评估3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将3组获得的最小LH轮廓导出,离线计算组间的重合率。结果: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下,均为自动测量组耗时最短[2.67(0.15)s和2.68(0.13)s],与手动测量高年资医师组和年轻医师组相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自动测量组与手动测量年轻医师组、高年资医师组间3个参数测值的一致性均好,静息状态下ICC范围0.795~0.931、Valsalva动作下ICC范围0.871~0.973(P均<0.001)。手动测量组与自动测量组间的最小LH面积、前后径、左右径的Bland-Altman图显示,大部分散点都在95%一致性界限内,表明一致性良好。自动测量组与手动测量组(年轻医师组、高年资医师组)的最小LH轮廓重合率分别为静息状态下:0.937、0.948,Valsalva状态下:0.934、0.945,自动测量组与手动测量高年资医师组间重合率高于与手动测量低年资医师组重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FSPFU软件能够在腹部三维容积数据中快速自动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与手动测量结果一致性好,且操作简单、节省时间、测量结果可靠,可作为辅助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盆底三维超声及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盆底三维超声及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并在产后6~8周内接受复查的27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SUI分为观察组(n=139)与对照组(n=133).比较两组超声参数指标(尿道近端长度、静息状态下膀胱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及最大Valsalve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膀胱颈距参考线下距离、膀胱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比较两组Glazer盆底表面肌电参数(前静息阶段、快速收缩阶段、紧张收缩阶段、耐力收缩阶段、后静息阶段),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产后SUI的效能.结果:两组尿道近端长度、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最大Valsalve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静息状态下膀胱后角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最大Valsalve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膀胱颈距参考线下距离、膀胱后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前静息阶段、快速收缩阶段、紧张收缩阶段、耐力收缩阶段、后静息阶段各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多参数联合诊断模型公式为:-0.069×静息状态下膀胱后角+0.038×膀胱颈移动度+0.045×膀胱颈距参考线下距离+0.097×最大Valsalve动作下膀胱后角-10.521.ROC曲线分析显示,静息状态下膀胱后角、最大Valsalve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膀胱颈距参考线下距离、膀胱后角以及4项联合诊断产后SUI的AUC值分别为0.588、0.671、0.643、0.710、0.775,敏感度分别为52.6%、84.2%、73.4%、47.5%、59.0%,特异度分别为65.5%、44.4%、50.4%、82.0%、82.0%.结论:盆底三维超声参数(静息状态下膀胱后角及最大Valsalve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膀胱颈距参考线下距离、膀胱后角)诊断产后SUI具有一定效能,且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型便秘伴焦虑抑郁30例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在生物反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型便秘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SPFS型便秘伴焦虑抑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取穴:八髎、百会、四神聪),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水平(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肛管功能长度、持续感觉容量阈值)、盆底表面肌电水平(前静息基线平均值、前静息基线变异系数、快速收缩后放松时间、耐力收缩变异系数)、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PAC-QOL评分)、抑郁焦虑评分变化情况,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便秘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肛管功能长度、持续感觉容量阈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前静息基线平均值、前静息基线变异系数、快速收缩后放松时间、耐力收缩变异系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PAC-QOL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上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便秘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头晕、心慌、恶心、肛门破溃、出血以及晕针、断针等不良事件.结论:在生物反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可有效改善SPFS型便秘伴焦虑抑郁患者的肛管直肠压力水平、盆底表面肌电水平、生活质量和抑郁焦虑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本研究也进一步验证了脑肠轴在便秘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镜下自体筋膜修复术治疗DeLancey Ⅰ和Ⅱ水平盆腔脏器脱垂的近期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评估改良腹腔镜下自体筋膜修复术治疗DeLancey Ⅰ和Ⅱ水平盆腔脏器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因DeLancey Ⅰ和Ⅱ水平盆腔器官脱垂接受腹腔镜下自体筋膜修复术病例共15例,根据女性盆腔"整体理论",利用自体筋膜的修复重建达到解剖、功能复位,并根据盆腔脏器脱垂量化分度(POP-Q)分度法和患者的主观感受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36.18±7.73)min,术中出血平均(52.14±22.59)mL,均无术中输血,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07±0.62)d,术后随访时间平均(9.36±2.15)个月,主观满意度为86.67%(13/15).15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术后4个月提重物(约10 kg)时导致子宫脱垂复发,余14例患者与术前相比,DeLancey Ⅰ和Ⅱ水平所有指示点在术后1年内的位置变化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性尿失禁、腰骶部下坠不适、腰酸等症状明显改善.15例患者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分、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DI-20)评分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 此次设计的手术主要针对DeLancey Ⅰ和Ⅱ水平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手术的近期疗效稳定,安全性好,无并发症发生,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盆底肌训练联合电针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盆底肌训练联合电针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SCI)后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 90 例不完全SCI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0例)、盆底肌训练组(30例,脱落1例)和联合组(30例,脱落 1 例).3 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措施.电针组予电针治疗,穴取中极、关元、命门、腰阳关及双侧肾俞、次髎、膀胱俞,选择连续波,频率100 Hz,留针30 min,每天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6周;盆底肌训练组采用盆底肌训练,每天2次,共治疗6周;联合组予电针、盆底肌训练联合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尿动力学指标(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率)及综合生活质量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减少(P<0.05),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降低(P<0.05),最大尿流率及 GQOLI-74 评分升高(P<0.05).联合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率及 GQOLI-74 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大于电针组和盆底肌训练组(P<0.05);电针组与盆底肌训练组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联合电针干预能够有效缓解不完全 SCI 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排尿情况,改善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