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骶韧带悬吊术和阴道骶骨固定术编码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子宫脱垂及子宫切除后的阴道穹隆脱垂作为盆腔脏器脱垂中常见的类型,其手术治疗方案有很多,主要分为重建手术和封闭手术,其中重建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对盆底薄弱松弛的支持结构进行重建修复,恢复盆腔脏器解剖结构.根据是否应用移植物网片,又将其分为修复自体韧带顶端悬吊重建手术及应用网片的顶端固定重建手术.通过分析宫骶韧带悬吊术和阴道骶骨固定术的基本原理,探讨这两种术式的手术与操作编码思路、查找方法.宫骶韧带悬吊术和阴道骶骨固定术的编码关键点在于充分理解"术式"和正确分类"部位";保留子宫的宫骶韧带悬吊术和切除子宫的宫骶韧带悬吊术编码为69.22其他子宫悬吊术,保留子宫的子宫骶骨固定术编码为69.22其他子宫悬吊术,切除子宫的阴道骶骨固定术的编码为70.78用移植物或假体的阴道悬吊和固定术,同时应另编码70.9说明移植物类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腔镜下自体筋膜修复术治疗DeLancey Ⅰ和Ⅱ水平盆腔脏器脱垂的近期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评估改良腹腔镜下自体筋膜修复术治疗DeLancey Ⅰ和Ⅱ水平盆腔脏器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因DeLancey Ⅰ和Ⅱ水平盆腔器官脱垂接受腹腔镜下自体筋膜修复术病例共15例,根据女性盆腔"整体理论",利用自体筋膜的修复重建达到解剖、功能复位,并根据盆腔脏器脱垂量化分度(POP-Q)分度法和患者的主观感受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36.18±7.73)min,术中出血平均(52.14±22.59)mL,均无术中输血,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07±0.62)d,术后随访时间平均(9.36±2.15)个月,主观满意度为86.67%(13/15).15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术后4个月提重物(约10 kg)时导致子宫脱垂复发,余14例患者与术前相比,DeLancey Ⅰ和Ⅱ水平所有指示点在术后1年内的位置变化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性尿失禁、腰骶部下坠不适、腰酸等症状明显改善.15例患者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分、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DI-20)评分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 此次设计的手术主要针对DeLancey Ⅰ和Ⅱ水平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手术的近期疗效稳定,安全性好,无并发症发生,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对阴道分娩患者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阴道分娩后PFD患者7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8例)和观察组(3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增强电刺激强度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功能电生理指标、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分、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期法的6个测量点值,6个测量点为阴道前壁中线距处女膜缘3 cm处(Aa点)、阴道顶端或前穹隆到Aa点之间阴道前壁上段中的最远点(Ba点)、阴道后壁中线距处女膜缘3 cm处(Ap点)、阴道后穹隆或阴道顶端至Ap点的阴道后壁上段的最远点(Bp点)、宫颈或子宫切除后阴道顶端所处的最远端(C点)和有宫颈时的后穹隆的位置(D点)。结果:观察组Ⅰ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前静息平均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快肌最大肌电值和阴道动态压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2.51 ± 0.22)%比(- 3.29 ± 0.37)%、(- 2.89 ± 0.27)%比(- 3.18 ± 0.32)%、(3.41 ± 0.39)μV比(2.91 ± 0.28)μV、(30.12 ± 0.22)μV比(28.29 ± 0.37)μV、(3.14 ± 0.55)μV比(2.51 ± 0.30)μV、(39.89 ± 0.27)μV比(38.18 ± 0.32)μV和(76.92 ± 28.18)cmH 2O(1 cmH 2O=0.098 kPa)比(69.10 ± 30.66)cmH 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SUI发生率和PISQ-12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4.36%(52/362)比27.09%(97/358)和(28.49 ± 3.61)分比(37.62 ± 3.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Aa、Ba、Ap和C点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2.69 ± 0.21)cm比(- 2.38 ± 0.13)cm、(- 2.30 ± 0.52)cm比(- 2.21 ± 0.33)cm、(- 2.91 ± 0.35)cm比(- 2.85 ± 0.24)cm和(- 5.33 ± 065)cm比(- 5.20 ± 05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65、2.469、2.691和2.889, P<0.05);两组Bp和D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阴道分娩后PFD患者采用较强强度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能明显改善患者盆底电生理指标、POP-Q指标,降低SUI发生率,提高性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补中益气汤对盆腔脏器脱垂模型大鼠子宫骶韧带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3和微小核糖核酸-30d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中药补中益气汤对盆腔脏器脱垂模型大鼠子宫骶韧带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微小核糖核酸-30d(miR-30d)表达的影响。方法:数字抽签分组,16只空白对照组大鼠分为两组(每组8只):(1)A1组:饲养4周;(2)A2组:卵巢切除,生理盐水灌胃8周。64只盆腔脏器脱垂模型大鼠分为8组(每组8只):(1)B1组:饲养4周;(2)B2组:生理盐水灌胃8周;(3)C1组、C2组:低浓度补中益气汤(3.5 ml·kg -1·d -1)灌胃4周、8周;(4)D1组、D2组:中浓度补中益气汤(7.0 ml·kg -1·d -1)灌胃4周、8周;(5)E1组、E2组:高浓度补中益气汤(14.0 ml·kg -1·d -1)灌胃4周、8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各组大鼠子宫骶韧带组织胶原蛋白COL1A1、COL3A1和TGFβ-3、miR-30d的表达。 结果:B1组较A1组COL1A1、COL3A1表达下降(均 P<0.01),TGFβ-3、miR-30d表达升高(均 P<0.01);治疗4周组组间比较,COL1A1表达E1组较C1组升高( P<0.01),COL3A1相对表达量随补中益气汤剂量升高,D1组较C1、E1组较D1组均升高(均 P<0.01)。TGFβ-3表达D1、E1组较C1组升高( P<0.01);miR-30d表达D1、E1组较C1组下降(均 P<0.01)。治疗8周组组间比较,COL1A1表达D2组较C2组升高( P<0.01),而E2组较D2组下降( P<0.01);COL3A1 、TGFβ-3表达D2组较C2组升高(均 P<0.01),TGFβ-3表达E2组较D2组下降( P<0.01);miR-30d表达D2组较C2组下降( P<0.01),E2组较D2组升高( P<0.01);补中益气汤治疗4周组与B1组比较,D1、E1组COL1A1、COL3A1、TGFβ-3表达升高( P<0.01),C1、D1、E1组miR-30d表达下降( P<0.01);补中益气汤治疗8周组与B2组比较,D2、E2组COL1A1、COL3A1表达升高( P<0.01),C2、D2、E2组TGFβ-3表达升高、miR-30d表达均下降(均 P<0.01)。 结论:补中益气汤可增加盆腔脏器脱垂模型大鼠子宫骶韧带组织中胶原蛋白COL1A1、COL3A1的合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大鼠子宫骶韧带组织中TGFβ-3的表达和降低组织中miR-30d的表达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龄女性阴道后穹窿破裂伴盆腔多脏器脱出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阴道破裂临床少见,最常继发于子宫切除术后、不当性交后;高龄和子宫脱垂也是阴道破裂的危险因素。阴道破裂伴有内脏脱出是十分罕见的外科急症,内脏脱出后极易引起嵌顿坏死,甚至危及生命。本文报道一例高龄患者自发性阴道后穹窿破裂伴盆腔多脏器脱出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盆腔脏器脱垂骶骨固定术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术者:张耀光(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北京医院泌尿外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6-10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体检的3 368例产后女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一般资料、腹直肌分离、盆腔脏器脱垂等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7%(2 045/3 368);<30岁、≥30岁[56.8%[(856/1 507)与63.9%(1 189/1 861), χ2=17.54],孕期体质量增长<16 kg、≥16 kg[59.1%(1 351/2 285)与64.1%(694/1 083), χ2=7.57],顺产、剖宫产[55.7%(1 262/2 266)与71.7%(790/1 102), χ2=77.87],妊娠1、2、≥3次[53.9%(645/1 196)、62.1%(702/1 131)与 67.1%(698/1 041), χ2=41.48],生产1、2、≥3次[53.9%(877/1 628)、67.0%(1 016/1 517)与 68.2%(151/ 223), χ2=62.09],有无巨大儿史[68.7%(160/233)与 60.1%(1 885/3 135), χ2=6.64],有无阴道前壁脱垂[75.2%(1 559/2 072)与37.5%(486/1 296), χ2=476.15]腹直肌分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3次( OR=1.572,95% CI:1.271~1.945)、剖宫产( OR=2.440,95% CI:2.050~2.905)、巨大儿史( OR=1.660,95% CI:1.213~2.273)、阴道前壁脱垂( OR=7.324,95% CI:6.083~8.819)均为腹直肌分离的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发生率较高;妊娠≥3次、剖宫产、巨大儿史、阴道前壁脱垂在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会阴盆底超声观察自然分娩后前腔室结构变化与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观察自然分娩后前腔室结构变化与盆底功能障碍(PF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12月在湖南省直中医医院进行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检查的800例自然分娩后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320例存在PFD产妇为研究组,480例无PFD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前腔室结构参数,分析前腔室结构参数诊断自然分娩后PFD的价值;比较不同盆腔脏器脱垂程度、不同压力性尿失禁程度产妇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前腔室结构参数,分析前腔室结构参数与PFD程度、压力性尿失禁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低于对照组[(22.67 ± 4.02) mm比(25.53 ± 4.07)mm],静息状态下膀胱后角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均大于对照组[(134.26 ± 21.54)°比(115.31 ± 17.82)°、(30.27 ± 8.41)mm比(21.94 ± 7.69)mm、(45.29 ± 12.74)°比(33.26 ± 1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膀胱后角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诊断自然分娩后PF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1(95% CI 0.699~0.761)、0.783(95% CI 0.753~0.811)、0.737(95% CI 0.705~0.767)、0.774(95% CI 0.743~0.803),各指标联合诊断的AUC最大,为0.893(95% CI 0.870~0.914)。研究组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随着盆腔脏器脱垂程度增高逐渐降低,静息状态下膀胱后角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随着盆腔脏器脱垂程度增高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随着压力性尿失禁程度增高逐渐降低,静息状态下膀胱后角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随着压力性尿失禁程度增高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与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程度呈负相关( r = - 0.574、- 0.569, P<0.05),静息状态下膀胱后角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与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程度呈正相关( r = 0.531、0.537、0.498、0.512、0.511和0.537, P<0.05)。 结论: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观察自然分娩后前腔室结构变化在PFD诊断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且前腔室结构变化的超声参数与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程度存在密切相关性,有助于评估PFD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闭孔尿道中段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特征及经闭孔尿道中段吊带术(TVT-O)治疗SU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8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19例女性SUI患者的病例资料。中位年龄58(39~91)岁,其中≥60岁145例(45.5%)。伴高血压病96例(30.1%),糖尿病24例(7.5%)。未婚未孕2例(0.6%),有生育史317例(99.4%)。31例(9.7%)合并Ⅱ~Ⅳ度盆腔脏器脱垂。SUI中位病程5(0.2~40.0)年。中度尿失禁155例(48.6%),重度尿失禁164例(51.4%)。319例术前中位最大尿流率30(5.2~72.6)ml/s,中位尿流量380.5(56.7~1 013.6)ml。术前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中位评分14(9~19)分。288例行TVT-O。31例合并Ⅱ~Ⅳ度盆腔脏器脱垂者,一期行经闭孔四臂网片盆底修复术联合TVT-O。结果:288例TVT-O平均手术时间(32.3±8.0)(19~60)min,31例盆腔修复手术联合TVT-O平均手术时间(75.5±17.0)(50~120)min。术后随访265例,随访率83.1%,随访时间12~24个月。其中254例(95.8%)客观治愈,248例(93.6%)主观治愈,10例(3.8%)主观缓解,7例(2.6%)主观无改善。30例(96.8%)盆腔脏器脱垂治愈。术后并发症分别为腹股沟区疼痛28例(10.6%),新发尿急12例(4.5%),尿路感染9例(3.4%),排尿困难7例(2.6%),性交痛3例(1.1%),膀胱损伤、吊带侵蚀、切口瘢痕增生各1例(0.4%)。结论:女性SUI患者以中老年为主,就诊时以中重度患者为主。TVT-O治愈率高、并发症较少且大多在可控范围内。对于SUI合并中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可一期行TVT-O联合盆底修复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生育期子宫脱垂患者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laparoscopic high uterosacral ligament suspension,LHUS)联合宫颈截除术与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vaginal sacrospinous ligament fixation,SSLF)治疗生育期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妇科2011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8例Ⅱ度以上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LHUS组(40例)和SSLF组(38例)。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盆腔器官脱垂生活质量问卷(prolaps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P-QOL)、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量表(pelvic organ prolapse/incontinence sex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12,PISQ-12)、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要版-20(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及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short 7,PFIQ-7)对患者生活质量、性功能及盆底功能进行评价,采用配对 t检验比较同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上述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593、1.203、0.535, P均>0.05)。LHUS组患者术前P-QOL、PISQ-12 、PFDI-20、PFIQ-7评分分别为(55.4±11.1)、(25.1±4.6)、(15.0±4.9)、(8.9±2.8)分,SSLF组分别为(53.7±10.5)、(23.9±3.7)、(14.1±4.2)、(9.2±3.0)分,两组患者术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0.694、1.265、0.869、0.457, P均>0.05)。与术前比较,手术后6个月LHUS组患者P-QOL 、PISQ-12评分[(87.9±12.0)、(39.1±6.1)分]、SSLF组P-QOL 、PISQ-12评分[(81.3±11.7)、(35.6±4.0)分]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2.574、11.589、10.823、13.236, P均<0.001),且术后6个月LHUS组患者P-QOL评分高于SS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58, P<0.05);术后6个月LHUS组PFDI-20、PFIQ-7评分[(2.1±0.3)、(1.3±0.2)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6.619、17.123, P均<0.001),且术后6个月LHUS组患者PFDI-20、PFIQ-7评分均低于SSLF组[(2.7±0.3)、(1.9±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0.096、13.073, P均<0.001)。 结论:LHUS联合宫颈截除术治疗生育期子宫脱垂,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性功能、盆底功能,效果优于SSLF,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