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肛门直肠动力的特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的特点,为其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26例行3D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的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分为老年组(93例)与非老年组(133例),对比两组患者肛门直肠测压相关参数,同时分析老年组在不同性别、Bristol分型、临床症状等方面肛门直肠压力变化的特点。结果:老年组的肛管静息压、直肠压力、肛门松弛率较非老年组降低( t=-3.407、-2.051、 Z=2.548, P=0.001、0.040、0.011);初始感觉容量较非老年组升高( t=1.998、 P=0.047)。老年男性肛管最大收缩压、肛门残余压、最大耐受容量较老年女性更高( t=4.589、4.730、2.025,均 P<0.05);肛门松弛率、直肠肛管压力差较老年女性更低( Z=4.059、 t=-3.714,均 P<0.001);在排便障碍分型比较中,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均以Ⅱ型排便障碍为主,其中老年组中男性多于女性( χ2=10.343, P=0.001)。模拟排便时的肛门括约肌矛盾运动比较,老年组肛门括约肌反常收缩发生率为80.65%(75/93),高于非老年组68.42%(91/133)( χ2=4.194、 P=0.041)。老年组中无便意患者的初始感觉容量、初始排便感觉容量、最大耐受容量分别为(59.86±23.84)ml、(96.76±34.61)ml、(144.32±30.57)ml,均高于有便意患者(46.79±17.20)ml、(75.26±28.75)ml、(120.00±40.28)ml( t=-2.241、-2.493、-2.891, P=0.027、0.014、0.005),有排便费力患者的直肠压力(26.52±16.08)mmHg、低于无排便费力患者(39.91±8.82)mmHg(1 mmHg=0.133 kPa)( t=-3.128, P=0.002)、肛管静息压(90.60±28.44)mmHg,高于无排便费力患者(73.65±27.10)mmHg( t=-2.201, P=0.030),有肛门堵塞感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压(87.11±24.64)mmHg、(149.28±48.29)mmHg高于无肛门堵塞感患者(72.43±20.02)mmHg、(121.76±26.35)mmHg( t=2.954、3.066, P=0.004、0.003)。不同Bristol分型及有无排便不尽感、腹胀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FDD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特点均存在肛门括约肌矛盾运动,但老年FDD患者主要为直肠推进力不足,盆底肌功能失调、直肠敏感性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孕期盆腹力学运动对改善初产妇围产期盆底功能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孕期盆腹力学运动对改善初产妇围产期盆底功能的作用。方法:一项单中心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妇产科建卡产检分娩的200例单胎妊娠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5人因随访失败等原因退出,最终运动组(97例)和对照组(98例)。进行至少3个月的盆腹力学锻炼,每周固定1次锻炼的参与者被纳入运动组,没有参与运动的被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孕期不适症状、分娩结局、产后盆底电生理检查结果、产后生活质量和盆底疾病发生率。采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独立样本 t检验、皮尔逊卡方检验、费希尔精确检验和曼-惠特尼 U检验。 结果:孕晚期腰背痛VAS评分运动组为5.05±1.22,对照组为5.47±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90, P<0.05)。运动组盆底疾病困扰简表PFDI-20得分为23.33±8.41,对照组为25.76±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26, P<0.05)。运动组盆底疾病影响简表PFIQ-7得分为19.21±7.69,对照组为26.66±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851, P<0.05)。两组孕晚期睡眠质量和尿失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252、 P=0.396, P>0.05)。分娩结局比较,运动组阴道分娩率为81.44%(79例),对照组为64.28%(6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022, P<0.05)。运动组第二产程用时(42.68±21.38)min,对照组为(50.54±21.3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78, P<0.05)。产后42 d盆底功能评估显示,运动组的阴道压力值为62.19±10.04,对照组为52.68±1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074, P<0.05)。运动组MOS分级为3.82±1.26,对照组为2.34±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355, P<0.05)。两组产后盆底疾病发生率中,运动组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为7.22%,对照组为1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402, P>0.05)。运动组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13.4%,对照组为3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5, P<0.05)。 结论:盆腹力学运动对减轻围产期盆底的相关症状、改善盆底功能、预防盆底疾病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缩泉丸穴位贴敷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尿失禁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观察缩泉丸穴位贴敷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尿失禁及对盆底肌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我院产后尿失禁(气虚型)产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在凯格尔(Kegel)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给予缩泉丸穴位贴敷+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肌电情况、盆底肌肌力以及尿动力学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Ⅰ类肌和Ⅱ类肌肌力,总肌电值,Ⅰ类肌、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和肌纤维疲劳度,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功能性尿道长度(SFL)、腹压漏尿点压(VLPP)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有1例轻微不良反应,未影响后续治疗.结论 缩泉丸穴位贴敷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尿失禁临床效果较好,能显著提高产妇盆底肌肌力和肌电水平,改善尿动力学指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于尿失禁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电针、中药二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围绝经期 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电针、中药二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围绝经期门诊确诊的轻中度SUI患者178例,最终有162例(对照组54例,治疗组152例,治疗组256例)患者完成治疗及随访.对照组给予Kegel运动训练,治疗组1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2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及电针的综合治疗,三组均治疗2个疗程并定期随访6个月;于治疗结束时、结束后3、6个月行1h尿垫试验、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于治疗结束时、结束后6个月行尿动力学检测,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三组治疗结束时、结束后3、6个月1h尿垫试验尿漏量、ICI-Q-SF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结束时、结束后6个月腹压漏尿点压力(AL-PP)、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膀胱顺应性(BC)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1、2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而治疗组2在1h尿垫试验尿漏量上的疗效更优于治疗组1(P<0.05),在ICI-Q-SF评分,各项尿动力学指标上的改善与治疗组1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电针、中药二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于治疗轻中度围绝经期妇女SUI,能减少尿漏量,增加ALPP、MUCP,提高BC,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会阴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压力性尿失禁(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指喷嚏、咳嗽、大笑、上下楼梯或剧烈运动等腹内压突然升高的情况下,出现尿液不自主地自尿道口漏出的症状[1] ,而正常情况下无尿漏.有文献报道,我国18 岁以上女性SUI总患病率高达18. 9% ,其中50 ~59 岁妇女发病率最高[1] ,且对患者生活及心理造成明显不良影响.目前,临床中使用的SUI诊断方法有很多,如尿动力学检查、尿垫实验、磁共振成像及经会阴超声等[2] .然而,传统尿动力学检查由于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且过程繁杂,造成漏诊率较高.而尿垫试验主要用于中后期及临床症状较明显的SUI患者中,诊断作用较高.虽然目前普遍认为"磁共振成像"是直观反映盆底解剖学基础的金标准,但是与磁共振成像相比,经会阴三维超声是一种成本相对较低、更易获得的工具.同时,经会阴超声与尿动力学研究在诊断SUI方面具有良好的相关性[3] ,因其具有无创、可重复性高及易被患者接受等独特优势,普遍应用于临床.本文结合SUI的发病机制,对经会阴超声在女性SUI及隐匿性SUI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产后SU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治疗(Kegel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手测肌力、Ⅰ类肌纤维最大值、Ⅱ类肌纤维平均值)、盆底功能[尿失禁问卷表(ICI-Q-SF)、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尿流动力学[腹压漏尿点压(AL-PP)、最大尿道闭合压力(MUCP)、最大尿流率(Qmax)]、盆底肌电值[盆底最大肌电压(Dmax)、盆底肌持续收缩60 s平均肌电压(H60s)].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手测肌力、Ⅰ类肌纤维最大值、Ⅱ类肌纤维平均值、FSFI评分及ALPP、MUCP、Qmax、Dmax、H60s高于对照组(P<0.05);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SUI可提高临床疗效,增强患者盆底肌力和盆底功能,改善尿流动力学、盆底肌电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