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气温阳活血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诊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的益气温阳活血方治疗,连续用药1个月,比较观察治疗后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型脑利钠肽(BNP)、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 1/FVC)、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等重要心肺指标的疗效指标及在肝肾功能等方面安全性评价。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VEF比对照组升高[(58.83 ± 3.16)%比(52.80 ± 4.23)%],BNP比对照组降低[(205.60 ± 29.51)ng/L比(218.50 ± 25.64)ng/L],FEV 1/FVC比对照组升高[(89.13 ± 3.44)%比(76.90 ± 3.79)%],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较对照组升高[(79.27 ± 5.71)分比(70.30 ± 5.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等观察组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安全性较高。 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活血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益气活血为治疗原则,从"心肺同治"角度,能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减轻其心脏负担,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肺源性心脏病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及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温阳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慢性心力衰竭病机以心气心阳衰之脏腑虚损为本,以感受六淫邪气久病成瘀血、痰湿、瘀毒等病理产物为实.综合各家经验,慢性心力衰竭辨证多以复合证为主,阳虚类证型最为常见.临床多采用温阳养心、温阳利水、温阳益气、温阳活血(通络)、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的内治法和艾灸、穴位贴敷、奄包热熨等外治法进行治疗,疗效确切.目前,温阳法治疗本病的研究局限于名老中医经验及临床个案报道,样本量有限,中心单一,缺乏治疗后临床随访以考量长期疗效,且各个医家对运用温阳法的组方用药不尽相同,方剂内含药物的作用机制未能完全明确.温阳法与其他治法组成的复合治法在治疗本病时也未有系统归纳和统一,故今后应展开多中心、大样本的中医药临床、动物及药理实验研究,注重追踪随访,对温阳类治法进行系统归纳,制定统一标准,并挖掘温阳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从而有力发挥温阳法治疗本病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稳定性冠心病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现状及中医外治等方面阐述稳定性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旨在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中医药在治疗稳定性冠心病方面历史悠久,认为本病病位以心为主,涉及到肝、肾、脾、肺等脏,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寒邪侵袭、肝虚肾亏为本病主要的病因;关于辨证分型尚未达成统一的标准,目前多以气滞血瘀、痰瘀痹阻、心血瘀阻、心肾阳虚、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等为主;治疗多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以活血化瘀、益气温阳、化浊通腑、通脉止痛等为大法;中医外治如针灸、推拿按摩、穴位贴敷等的疗效得到医师及患者的一致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毒瘀虚"分期论治皮肌炎的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皮肌炎是一种累及皮肤、骨骼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皮疹、肌无力、肌痛为主.本病初期外邪入里,化热为毒,邪毒蕴阻肌肤,发为皮疹;而后热毒与湿、瘀相互胶结,可见皮疹加剧,关节肌肉灼痛;久病气血阴阳亏虚,出现肌肉酸痛、肢体痿弱无力.汤小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急性期以热毒为主者,治以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如热毒内陷心营,治以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缓解期以瘀热偏重者,治以活血化瘀,理气健脾;以湿热偏重者,治以清热利湿,宣通经络.慢性期以气血两虚为主者,治以益气温经,养血和络;以阴虚为主者,治以滋补肝肾,益气养阴;以阳虚为主者,治以温阳通络,健脾益肾.临证之时汤小虎教授辨清病理因素,精准用药,本文以急性期热毒炽盛,内陷心营为例,选方清营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益气温阳活血方加减辅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清ET-1、Hcy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方加减辅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对血清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六安市中医院 2021年 2月—2023年 5月收治的 112例AC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益气温阳活血方加减辅助治疗,两组病人均连续治疗 4周.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血清 ET-1、Hcy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胸闷、胸痛、心悸、口唇发紫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23%)较对照组(72.7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LVEF较治疗前升高,LVEDV、LVEDD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 LVEF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LVEDV、LVEDD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 ET-1、Hcy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温阳活血方加减辅助治疗 ACS病人,能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清 ET-1、Hcy水平,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气亏虚、血瘀兼痰饮证的疗效及对心室重构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观察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阳气亏虚、血瘀兼痰饮证的疗效及对心室重构(VR)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 将60 例CHF阳气亏虚、血瘀兼痰饮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30 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 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治疗,2 组均治疗4 周.比较2 组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VR参数、心力衰竭标志物水平、RAAS相关指标变化;观察2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22/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主症、次症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主症、次症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右心室内径(R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DD、LVESD、IVSd、LVMI均低于对照组(P<0.05),RVD、LVEF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心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cTnI、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PRA、AngⅡ、AL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治疗CHF阳气亏虚、血瘀兼痰饮证,能抑制RAAS过度激活,减轻心肌损伤,改善VR,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2/3
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获益的重要方向.本文从阳微阴弦、气虚血瘀、阳气亏虚、痰瘀互结、阳衰阴盛、浊毒内侵、热毒血瘀方面探讨MIRI中医病因病机;基于温阳活血、益气活血、行气通络、涤痰散结、解毒活血治法,总结中药复方通过调控自噬、细胞焦亡、线粒体融合与裂变动态平衡、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及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干细胞迁移与归巢、铁稳态、缝隙连接蛋白43 磷酸化、钠钙交换蛋白1/Ca2+-ATP酶表达、心电传导速度等多种机制发挥抑制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症浸润、纤维化、钙超载、心律失常及降低心肌酶学水平、改善心肌组织损伤及心梗面积等防治MIRI的保护作用;根据益气温阳,活血通脉、通窍活血,散瘀止痛、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不同功效,全面回顾中药复方在总体疗效评价、临床替代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等方面防治MIRI的临床研究,初步显示中药复方防治MIRI具有协同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督脉灸联合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治疗阳气亏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观察督脉灸联合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治疗阳气亏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4 例阳气亏虚、血瘀水停型C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在均予西医常规二级预防治疗基础上,对照组46 例予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治疗,治疗组48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督脉灸治疗.2 组均治疗 8 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包括心悸、胸痛、气短、下肢水肿、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咳嗽、腹胀及尿少)评分、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IL-10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心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脑钠肽(BNP)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1.67%(44/48),对照组总有效率 76.09%(35/46),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中医症状心悸、胸痛、气短、下肢水肿、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咳嗽、腹胀、尿少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心悸、胸痛、气短、下肢水肿、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IL-6 及TNF-α水平均降低(P<0.05),IL-10 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IL-6 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L-10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血清BNP及NT-proBNP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BNP及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督脉灸联合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治疗阳气亏虚、血瘀水停型CHF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其作用机制与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抑制炎性反应,下调BNP及NT-proBNP表达,提高心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基于均匀设计法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组分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剂量配比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基于均匀设计法筛选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组分防治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最佳配比及配伍效应.方法 采用主动脉弓缩窄法制备CHF大鼠模型,运用均匀设计法,以大鼠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含量和射血分数(EF)为因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组分最佳剂量配比,并对筛选结果进行实验验证,测定大鼠心重指数,HE及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ELISA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及血清肌钙蛋白T(cTnT)含量.结果 回归方程提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组分最佳配比为:黄芪总皂苷60 mg/kg,丹参总酚酸10 mg/kg,葶苈子水提物190 mg/kg,桂皮醛100 mg/kg.验证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病理切片心肌细胞排列较整齐,胶原纤维堆积改善;心重指数明显减少(P<0.01);血浆AngⅡ、ALD及血清cTnT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应用均匀设计与药效分析法可优化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组分防治CHF的最佳剂量配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临证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9/16
追溯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组方背景,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药物组成,论述麻黄附子细辛汤和窦性心动过缓之间的联系,介绍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用药特点,指出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病机制与心气、心阳亏虚紧密相关,明确气阳两虚、阴寒内盛的发病病机,治疗以益气温阳散寒为主要治则,用药在益气温阳药的基础上,酌加活血药、滋阴药,收效可观,并附典型病例 1 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