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肤木APETALA3/DEFICIENS同源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AP3/DEF(APETALA3/DEFICIENS)基因为MADS-box基因家族的B类基因,在花发育过程中主要参与调控花瓣和雄蕊发育.对盐肤木(Rhus chinensis)AP3/DEF同源基因进行克隆及功能分析,有助于探究其在盐肤木雄蕊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采用RT-PCR技术获得盐肤木AP3/DEF同源基因CDS;利用NCBI CD Search对其序列和结构域进行比较分析;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对AP3/DEF同源蛋白与盐肤木中其它MADS-box转录因子进行蛋白互作验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盐肤木AP3/DEF同源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用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验证盐肤木AP3/DEF同源基因在花器官发育中的功能.结果表明,克隆得到2个盐肤木AP3/DEF同源基因分别命名为RcAP3(GenBank:OR962160)和RcTM6(GenBank:OR962159),根据其氨基酸保守结构域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这2个蛋白序列与漆树科的芒果(Mangifera indica)和阿月浑子(Pistacia vera)AP3/DEF同源蛋白亲缘关系最近.酵母双杂交结果表明,RcAP3和RcTM6与盐肤木B类蛋白RcPI、C类蛋白RcAG和Rcag存在互作关系,但与A类和E类蛋白不存在互作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RcAP3和RcTM6基因在不同性别盐肤木花芽快速发育期高表达,在花芽发育早期和开花后表达水平较低;RcAP3在雌花、雄花和两性花的花芽分化过程中均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而RcTM6在两性花中显著表达,在雄花和雌花中表达量很低.两性花快速生长期,RcAP3在花瓣和雄蕊中高表达且差异很小,而RcTM6在雄蕊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花器官.RcAP3基因能恢复拟南芥ap3-3突变体花瓣和雄蕊的缺陷表型,RcTM6过表达则导致拟南芥花瓣、雄蕊和子房缩短,花药败育,表明盐肤木中同属AP3/DEF亚家族的同源基因RcAP3和RcTM6存在功能分化.RcAP3促进花瓣和雄蕊发育,而RcTM6抑制雄蕊发育.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盐肤木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盐肤木叶中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研究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叶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从盐肤木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了 15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 3-hydroxy-5-methylphenol 1-O-β-D-(6'-benzoyl)glucopyranoside(1)、对羟基苯乙醇(2)、松脂素(3)、(3S,5R,6S,7E)-3,5,6-trihydroxy-7-megastigmen-9-one(4)、丁香脂素(5)、2,4,6-三羟基苯乙酮(6)、野漆树双黄酮(7)、去氢吐叶醇(8)、槲皮素(9)、没食子酸乙酯(10)、7S,8R-二氢去氢双松柏醇(11)、贝壳杉黄酮(12)、4,6-二羟基-2-0-(β-D-吡喃葡萄糖苷)苯乙酮(13)、3-hydroxy-5-methylphenol 1-0-β-D-(6'-galloyl)glucopyranoside(14)、debilo-side A(1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6、7、8、13、15为首次从盐肤木属中分离得到.DPPH、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9、10、11、14对DPPH、ABTS自由基均表现出良好的清除活性,其中化合物9和10活性最为显著,强于阳性对照V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气候变化下中国主要生物燃油树种分布与变迁
编辑人员丨2024/2/3
生物燃油树种是发展生物质能源,实现化石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明确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下我国生物燃油树种适生区分布,对保护和利用生物燃油树种,促进林业生物能源产业发展,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10个主要生物燃油树种的1037条树种分布数据和20个环境变量,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了各树种当前和未来气候情景下(2050年和2070年的RCP4.5情景)的潜在适生区,得到了影响各树种分布贡献率最大的环境因子,并对我国各区域主要种植树种进行了区划.结果表明:(1)MaxEent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各树种模拟结果AUC值均在0.9以上.(2)影响各种分布的贡献率较高的环境因子因树种而异,最暖季度降水量和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的相对贡献率较高.(3)10个生物燃油树种极高适生区面积范围在43.38万km2-117.74万km2之间,可根据模拟结果将树种分布划分为北部、中东部、东南部和西南部4个亚区,北部亚区主要树种为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和欧李(Cerasus humilis),中东部亚区主要树种为盐肤木(Rhius chinensis)、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无患子(Sapindussaponaria)、乌桕(Triadica sebifera)和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东南部亚区主要树种为光皮梾木(Cornus wilsoniana)和山鸡椒(Litsea cubeba),西南部亚区主要树种为小桐子(Jatropha curcas),各树种分布亚区与我国发布的林业生物质能发展规划一致性较高.(4)与当前相比,在未来2070年RCP4.5情景下,欧李和山鸡椒适生区面积表现出增加趋势,分别增加31.79万km2和5.61万km2,其他树种面积均减小,减小幅度范围在5.25万km2和38.63万km2之间;光皮梾木和山鸡椒的分布中心在未来向西北移动,盐肤木、乌桕和小桐子向东南移动,其他树种均向东北移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盐肤木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以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以建立盐肤木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2 mg/L+2,4-D 1.0 mg/L,诱导率为84.57%,诱导出的初代愈伤组织白色或淡黄色,质地疏松,表面光滑,为非胚性愈伤.初代愈伤组织转移到1/2 MS+6-BA 2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后,长出淡黄色质地紧密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100%,在此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倍数为854.73%.所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转接到1/2 MS+6-BA 2 mg/L+NAA 0.5 mg/L+蔗糖4%的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后可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诱导率可达32.67%.诱导得到的体细胞胚胎经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子叶胚进一步分化发育成苗.无菌苗炼苗后栽种到泥炭土:蛭石:珍珠岩为2:1:1的生长基质上,能100%稳定成活.经过细胞学观察分析,体细胞胚的发育与合子胚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角倍蚜虫瘿的组织学结构与功能解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五倍子是一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的蚜虫虫瘿,在中医、化工、纺织、食品等行业用途广泛.角倍是我国五倍子生产中最重要的一种,是由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在盐肤木Rhus chinensis叶轴翅上刺激形成,产量占我国五倍子总产量的75%以上.本研究发现五倍子虫瘿柄部分化出了异常膨大的木质部与叶轴直接相连以稳定支撑虫瘿.虫瘿壁由疏松的薄壁组织构成,有效降低了虫瘿重量并维持虫瘿的足够硬度.柄部除了异常膨大的木质部外,还分布有大量的维管束及裂生道,并从虫瘿柄部一直延伸至虫瘿末端.维管束及裂生道有大量弯曲的细小分枝,形成包裹整个虫瘿的网状结构.从内壁到外壁维管束与裂生道逐渐减小,这既能防止外源微生物入侵,也有效阻止虫瘿内水分向外挥发,保持了虫瘿内蚜虫所需的高湿度生境.内壁大量的分枝有利于虫瘿内蚜虫吸收营养,网状分枝结构在有限倍体中增大了裂生道及维管束数量、体积与表面积,使其能运输更多的营养及提供最大面积的物质交换场所.封闭的虫瘿外壁长有大量绒毛,绒毛中分布有气孔,绒毛有保护功能,可以抵御其它食草动物的攻击;虫瘿内壁粗糙,凹凸不平,有利于蚜虫的附着,同时增加了内壁的表面积;内壁中还分布有大量的缝隙和孔,这些缝隙可以吸收蚜虫排泄的蜜露,使瘿内能保持清洁.本文通过解析角倍蚜虫瘿的结构和功能,从生态学角度阐明蚜虫与植物之间相互适应关系,为研究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提供新的有力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湖南通道县发现白眉棕啄木鸟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7年4月15日,在湖南省通道县双江镇传素村杨家冲(109°49′59.2″E,26°04′10.18″N,448m)发现1只啄木鸟(图1a),鉴定为白眉棕啄木鸟(Sasia ochracea),隶属型形目啄木鸟科,后经咨询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学建教授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杨道德教授,确认为湖南省鸟类新记录种.发现点临近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直线距离约6km).发现时该鸟正在村郊一棵苦楝树(Melia azedarach)上觅食,周边栖息地主要为村落、农田、盐肤木(Rhus chinensis)灌丛、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等类型(图1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盐肤木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传统中草药盐肤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湿、止血化癖、降火化痰、舒筋活络、生津润肺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疟疾、感冒等.本论文主要就盐肤木中黄酮类物质、多酚类及酚酸类物质、多糖及三萜类物质等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含量测定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PLC同时测定盐肤木提取物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盐肤木提取物中没食子酸、苔黑酚葡萄糖苷、没食子酸乙酯和五没食子酰葡萄糖4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Hypersil-Gold Dim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3 nm.结果 没食子酸、苔黑酚葡萄糖苷、没食子酸乙酯、五没食子酰葡萄糖的进样量分别在0.025 7~0.514 μg(r=1)、0.097 3~1.946 μg(r=1)、0.040 1~0.801 μg (r=1)、0.102 0~2.036 μg (r=0.999 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6%(RSD=2.10%)、99.34% (RSD=1.91%)、98.80% (RSD=2.39%)、100.79% (RSD=2.04%),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满足分析要求.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高效,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盐肤木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火炬树叶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漆树科盐肤木属植物火炬树(Rhus typhina L)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MCI柱色谱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分离单体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甲酯(methyl gallate,1)、(-)-地芰普内酯[(-)-loliolide,2]、没食子酸(gallic acid,3)、杨梅素(myricetin,4)、杨梅苷(myricetrin,5)、阿福豆苷(afzelin,6)、贝壳杉双芹素(agathisflavone,7)、铁力木双黄酮B(mesuaferrone B,8)、byzantionoside B (9)、blumenol C glucoside(10)、(6R,9S)-3-oxo-α-ionol-β-D-glucopyranoside(11)、methyl m-digallate (12)和methyl p-digallate (13).结论 化合物2、9 ~11为首次从盐肤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采用改良磷钼钨酸-干酪素法测定闽产盐肤木根中总鞣质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舒冠通糖浆原药材盐肤木根中总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产自福建的该药材进行鞣质含量的测定.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四部中鞣质含量测定法(磷钼钨酸-干酪素法)为基础,在显色温度、显色时间、干酪素的用量及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良,确定了含量测定方法,并用该法测定样品中总鞣质含量.结果:通过对鞣质含量测定各环节的考察,确定了原药材鞣质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没食子酸在1.00~12.00μg/mL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5,操作重复性良好,RSD=2.89%,闽产盐肤木根中鞣质含量为22.1 mg·g-1(n=6,RSD=2.39%).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可用于测定闽产盐肤木根中总鞣质的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