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畸治疗对成人重度牙周病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在成人重度牙周病患者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至2017年,在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选择前牙散隙要求正畸治疗的重度牙周病患者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55~68岁,平均62岁。矫正前进行系统牙周治疗,然后用固定直丝弓技术正畸治疗。结果:经过20~28个月正畸治疗后,牙周病患者的牙齿松动明显好转、牙周袋变浅或消失、牙周组织和牙槽骨较之前明显改善、咬合关系良好、侧貌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对重度牙周病患者用牙周治疗加正畸治疗,矫治错 畸形又改善牙周健康情况,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颌骨性扩弓器矫治上颌宽度不足伴反 和牙列重度拥挤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上颌宽度不足常引发三维方向的不调,并伴多种复杂的错 畸形。本文完整展示1例上颌宽度不足伴反 和牙列重度拥挤病例的治疗过程,采用上颌骨性扩弓器成功打开腭中缝并实现平行的骨性扩弓,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实现良好的矢状向和垂直向控制,最终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轻力矫治的技术特点与临床应用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轻力矫治技术,是指在适宜的正畸力下完成正畸治疗的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Begg医师开创了轻力矫治的先河以来,经过一代代口腔工作者的不断完善,轻力矫治理念已成为现代矫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内外口腔医学工作者不断努力,先后推出了差动直丝弓技术(Tip-Edge Plus)和传动力矫治技术,为轻力矫治体系又添加了新的成员。本文就近年来Tip-Edge Plus矫治技术和传动力矫治技术的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传动直丝弓技术非手术矫治骨性Ⅲ类患者的下切牙角度及牙槽骨形态学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骨性Ⅲ类患者的下切牙角度及其牙槽骨形态学变化。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进行传动直丝弓矫治的骨性Ⅲ类错 患者12例,12例患者均有完整的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及CBCT大视野数据。分析受试患者治疗前后下中切牙牙轴和颏轴,通过CBCT测量下中切牙周围的牙槽骨厚度(分别在距釉牙骨质界4、6、8 mm处测量)、牙槽骨面积及垂直骨水平等,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后下中切牙牙轴与颏轴一致性较好;治疗前下中切牙唇舌侧牙槽骨均较薄,唇侧各水平厚度平均值为1.51 mm,舌侧平均为0.71 mm,唇侧垂直骨水平平均为1.94 mm,舌侧为1.60 mm;治疗后唇侧、舌侧各水平牙槽骨厚度和高度均有所降低,但均保持有一定量的牙槽骨;此外,CBCT显示治疗后牙根长度仅有少量降低。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传动直丝弓矫治骨性Ⅲ类患者,其治疗后的下中切牙始终在基骨内,周围牙槽骨形态保持较好,同时无明显不健康的牙根吸收,提示可能与正畸过程中轻力产生的牙齿移动及牙槽骨良性改建有直接关系,也提示广大正畸医师健康矫治及持续轻力的重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舌侧直丝弓矫治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舌侧矫治技术相比唇侧矫治技术具有更优的美学效果,但目前常用的舌侧蘑菇型弓丝矫治技术却存在临床操作复杂、牙齿的三维控制困难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改变粘结厚度、改变托槽形态、改变弓丝高度三种方式实现舌侧直丝弓应用。STb、Lingual jet、ALIAS、In-Ovation-L等舌侧直丝弓矫治系统陆续在临床上得到使用。舌侧直丝弓矫治器使用连续形态的弓丝,能够缩短临床操作时间并降低成本;连续的弓丝形态提高了牙齿的移动效率,避免牙齿往复移动;同时部分舌侧直丝弓托槽槽沟更接近牙齿阻抗中心,在关闭拔牙间隙时能减少前牙舌倾。舌侧直丝弓托槽的上述特点,使其在舌侧正畸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其在正畸生物力学中的相关研究仍有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口腔正畸传动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规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错 畸形是患病率较高的一类口腔疾病,口腔正畸治疗的目标是健康、美观、功能及稳定。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及技术是林久祥教授团队总结数十年临床经验而提出的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矫治体系,为较疑难的骨性错 畸形,特别是骨性Ⅲ类错 畸形的非手术矫治开辟了新的途径,是实施健康矫治理念的良好载体。关于正畸医师应如何规范应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国内尚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南和规范。本技术规范由林久祥教授指导,多位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权威专家共同修改,参考相关国内外文献和专著,并结合众多专家的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形成本技术规范,旨在为广大正畸医师开展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以助于规范和指导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减少并发症,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促进该矫治技术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传动直丝弓技术非减数矫治成人骨性Ⅱ类错 畸形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非减数矫治成人骨性Ⅱ类非高角错 畸形的临床疗效。 方法:筛选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确诊为成人骨性Ⅱ类非高角错 畸形,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非减数矫治完成的患者15例(男性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25.7岁),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和锥形束CT影像资料测量分析得出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患者平均疗程18.3个月,矫治后前牙覆 覆盖恢复正常,尖牙和磨牙关系达到中性。治疗后SNA角减小(1.2±1.0)°( P=0.001),ANB角减小(1.3±0.9)°( P<0.001),上颌中切牙压低(2.4±1.4) mm( P<0.001),下颌中切牙压低(3.1±1.2) mm( P<0.001),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3.5±0.9) mm( P<0.001)。无1例患者出现骨开裂/骨开窗等并发症。治疗后发生2 mm以上牙根吸收的上下切牙占所有切牙总数4.16%。 结论: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成人骨性Ⅱ类错 畸形非减数矫治取得良好的效果,牙根吸收和骨开裂/骨开窗等正畸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安氏Ⅲ类错 拔牙矫治对上气道形态变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安氏Ⅲ类错 非拔牙与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及上气道形态变化及其相关关系。 方法:选取安氏Ⅲ类错 患者共40例,非拔牙与拔牙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牙弓及上气道形态相关指标,获取的资料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拔牙组治疗后UMM(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UD(上颌牙弓长度)、LD(下颌牙弓长度)减小( P<0.05);两组治疗后LCC(下颌尖牙间宽度)、UMM、UD、LD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非拔牙组治疗后ANB增大、U1-SN增大( P<0.05);拔牙组治疗后ANB增大,L1-MP减小( P<0.05);两组治疗后U1-SN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非拔牙组治疗后PNS-R增大( P<0.05),拔牙组治疗后PNS-R、PNS-Ad 2增大、SPP-SPPW减小( P<0.05),两组治疗前后上气道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分析显示拔牙组治疗后腭咽段SPP-SPPW变化值与L1-MP变化值呈正相关( P<0.05)。 结论:安氏Ⅲ类错 非拔牙与拔牙矫治后上气道鼻咽段均有增大趋势;拔牙矫治后上气道腭咽段有减小的趋势,其减小与非拔牙矫治相比并不明显,并与下中切牙的舌倾程度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种植钉支抗与平面导板在下前牙过长型深覆(牙合)矫治中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对比分析微种植钉支抗与平面导板对下前牙过长型深覆(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接诊的下前牙过长型深覆(牙合)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1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并分别通过微种植钉支抗(微种植钉组)和固定式平面导板(平面导板组)压低前牙.比较2组下前牙压低效果、覆(牙合)变化量、根尖吸收量等.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矫治前后的SNA角、SNB角、ANB角、U1-PP、U6-PP及L6-MP变化不明显(P>0.05).2组矫治后L1-MP比矫治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矫治前后的咬合打开量、Spee曲线深度、U1压低量、L1压低量、U6伸长量、L6伸长量及咬合打开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种植钉组下颌中切牙及侧切牙根尖吸收量显著低于平面导板组(P<0.05),2组尖牙根尖吸收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种植钉支抗和平面导板用于成人前牙深覆(牙合)矫治,能有效压低下颌前牙,矫治效果良好,但后者可导致牙根吸收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直丝弓矫治联合咬合重建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伴重度磨耗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探讨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修复咬合重建治疗内倾型深覆伴重度磨耗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82例内倾型深覆伴重度磨耗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实验组采用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修复咬合重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正畸治疗时间、颞下颌关节功能、关节间隙、下面高等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实验组正畸治疗时间(12.6±1.8)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4±2.1)个月(P<0.05),颞下颌关节功能评分、关节间隙、下面高等指标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均P<0.05);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类型、牙周健康状况等(P<0.05).结论: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修复咬合重建治疗内倾型深覆伴重度磨耗患者,能有效缩短正畸治疗时间,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咬合高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牙周健康状况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