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级创伤急救中心建设经验分享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使创伤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在国家卫健委关于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文件精神的指引下,笔者所在医院迅速行动落实2级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并于2019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具体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下发的[ 2018 ]477号函,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江西省随即成立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办公室,制定江西省1、2、3级创伤急救中心评审细则 [1],本院严格按照江西省2级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标准要求进行改建,新设外科诊查室1间、清创缝合室1间、留观病床10张、抢救床8张、外科病床25张,EICU病床8张、急诊专用手术室(2间),建立直升机停机坪,同时按功能区添置所有相应医疗设备。另外医院成立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委员会,院领导担任创伤急救中心主任,本人担任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外科专业工作27年),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急诊外科医生12名,含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骨科等专业,配备急诊科护士56名,医院同时成立急诊科党支部,通过党建全面引领创伤急救中心工作。主要救治流程包括:安装紫云系统,运用院前院内协同救治信息平台 [2],创伤急救中心优先分诊,并提前做好接诊准备,建立以实体化的急诊外科团队为核心的多学科协作创伤救治团队,实行团队化救治 [3]。患者到达时,第一时间按照中国创伤救治培训(CTCT)要求的ABCDE原则进行快速评估和复苏 [4],创伤救治团队快速决策,将患者直接送急诊手术室、急诊EICU或创伤病房。应用急诊信息系统,将患者从预检分诊到离开急诊科过程中的各个诊疗时间节点进行实时记录 [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军事直升机飞行人员疾病谱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军事直升机飞行人员疾病谱,了解其患病特点,为维护和提升军事直升机飞行人员的健康水平及制定卫勤保障措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和PubMed数据库中有关中国军事直升机飞行人员疾病调查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9月26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单类疾病检出率的系统评价。结果:纳入研究文献12篇,发表年份为2009—2020年,研究对象7 034人,年龄为20~56岁。Meta分析结果显示,前5位检出疾病依次为肝胆疾病(22.4%,95% CI为14.0%~30.7%, I2=99%, P<0.001)、代谢性疾病(17.5%,95% CI为11.7%~23.3%, I2=97%, P<0.001)、头痛(10.3%,95% CI为4.8%~15.8%, I2=75%, P=0.007)、脊柱及关节疾病(10.0%,95% CI为7.4%~12.6%, I2=96%, P<0.001)和职业性航空病(7.8%,95% CI为3.1%~12.5%, I2=76%, P=0.006)。口腔疾病检出率虽然比较高(24.9%),但是纳入文献少,估计值不显著。 结论:我军直升机飞行人员疾病检出率较高的疾病主要为肝胆疾病、代谢性疾病、头痛、脊柱及关节疾病和职业性航空病。应根据循证依据对军事直升机飞行人员实施合理的健康维护策略,更好地维护和促进其健康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虚拟现实技术手套与手柄在直升机救援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中手套和手柄在直升机航空救援培训中的运用效果,挖掘更优的VR航空救援培训模式及设备平台。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整群抽取40名本科在读学生,随机分为VR手套、VR手柄组,每组20人。以车祸后颅脑创伤航空救援为脚本,分别使用VR手套和VR手柄进行训练,分析训练效果;并进行VR考核和现实模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操作及评估判断、总耗时。培训完成后,对2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VR考核中,手柄组学员耗时(26.94±2.00)min,低于手套组的(31.23±2.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2, P<0.001)。现实模拟考核中,手套组学员的操作得分为(37.80±7.08)分,高于手柄组的(30.40±6.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5, P<0.001)。手套组学员VR考核与现实模拟考核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柄组学员现实模拟操作得分[(30.40±6.07)分]低于VR操作得分[(36.20±8.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5, P=0.015);现实模拟耗时[(30.25±1.66)min]高于VR耗时[(26.94±2.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9, P<0.001)。手套组学员对动作多样性、与现实结合紧密度打分高于手柄组( Z=-4.00、-2.00, P<0.001、=0.045),定位精确度、按键功能丰富度打分低于手柄组( Z=-2.30、 t=5.70, P=0.022、<0.001)。 结论:VR技术在直升机航空救援培训中有一定的优势,前景广阔。作为VR人机数据交换设备,虽然手套和手柄都各有不足,但均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仍需提高VR的软硬件设备水平,多方面提升航空救援的教学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空间站任务阶段航天员的医疗救护保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回顾总结载人航天史上曾经发生的主要问题以及我国自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任务以来主着陆场航天员医疗保障的经验,重点分析自神舟十二号开始的空间站建造期间的技术状态和返回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伤病救治预案,确保航天员安全。方法:总结国外航天史上航天员发生意外伤害的教训,尤其是空间站阶段,结合我国载人航天的航天员医疗保障经验,针对空间站任务飞船在轨时间长、主着陆场调整的任务特点,提出系列的组织、预案以及救治方案。结果:在原有舱前急救、直升机ICU综合救护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急救程序,制定了不同复杂地形情况下的救治预案及航天员的快速救治和后送原则。结论:空间站任务医疗救护的综合救援方案、直升机救护平台的构建以及组织实施,可以保障空间站任务航天员各种情况返回的有效救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直升机战创伤救治能力建设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5/25
以直升机为平台的战、创伤空中救护网络具有迅速及时、机动灵活、不受地形影响等优点,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急救救护的重要力量.本研究探讨在新时代军事变革的大潮下,依托我军搜救力量构建服务于我国平、战时的直升机战、创伤空运救护能力.通航和民航领域在全国急救体系中,具有无战时应急动员、审批程序简单、分布点位广泛、制约因素少的重要优势,军民融合模式下的国家空中医学救援对于整合空中医学救援更具价值,旨在提高人民医疗保障水平和战场保障能力,加强卫勤保障,为新形势下战伤救治储备实用的空运救护力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英美军队战区内救护直升机分队编成比较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空运医疗后送有利于缩短后送时间,提高危重伤员的存活率,降低伤死率和伤残率.英国和美国军队共有3类专业的救护直升机分队可在战区内遂行空运医疗后送任务,其编成的人员、救护直升机平台和途中救治能力具有不同特点.本文分析了英美军队的3类救护直升机分队的编成和途中救治能力,并对其在历次战争中的空中医疗后送效能进行了比较.英美军队的救护直升机分队发展的经验,对于我军未来建设专业的救护直升机分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和欧盟颅脑创伤救治中心工作特征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中国和欧盟创伤性脑损伤(TBI)救治中心结构特征、医院设施和工作流程的主要差异,并据此进行疗效比较分析.方法 设计工作特征问卷,招募中国45家医院(中国组)和欧洲71家医院(欧盟组)参加欧洲神经创伤疗效比较研究(CENTER-TBI),收集中国组和欧盟组的结构特征、医院设施、工作流程等,分析工作特征特点及差异.结果 中国组直升机平台设施[31%(14/45):80%(57/71)]的比例低于欧盟组(P<0.01),神经外科ICU配备[98%(44/45):57%(40/71)]的比例则高于欧盟组(P<0.01).中国组配备全日急诊手术室[96%(43/45):75%(53/71)]、开放式ICU[27%(12/45):4%(3/71)]、过渡病床[93%(42/45):71%(50/71)]的比例较高(P<0.01);欧洲组更多实施脑实质颅内压监测[31%(21/67):7%(344)],采用20 mmHg为颅高压管理阈值[86%(57/66):64%(29/45)](P<0.01).同时,中国组更多采用基础生命支持,采用美国TBI指南进行临床管理.结论 中国和欧盟TBI救治中心的结构和工作流程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神经外科ICU配备、全日急诊手术室、脑实质颅内压监测及颅内压管理阈值方面.这一差异为进一步在TBI领域进行疗效比较研究并确定最佳临床实践提供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美军最新潜艇救援系统与英俄援潜救生装备现状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援潜救生就是在潜艇需要时,特别是在潜艇失事后的救援黄金期里,为潜艇提供一定的援助和救生措施,从而减少人员伤亡、降低事故损失. 近年来,随着世界主要国家越来越重视海上力量的发展,潜艇建造和服役数量也迅速增多,各个国家最先进的援潜救生系统也同步进行着升级换代,援潜救生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虽然每个国家的援潜救生系统性能优势各有侧重,但也有许多大同小异的地方,比如基本上都是以援潜救生母船为平台,搭载甲板减压舱、饱和潜水系统、常规混合气深潜装具、深潜救生艇、测扫声呐、遥控潜器( remote operational underwater vehicle,ROV)、直升机平台等[1]. 其中,又以美国、英国和俄罗斯为代表的援潜救生系统最为先进和完备,而美、俄两国又发展了新型深潜救生艇的空运和核潜艇搭载功能,可以更加快捷地运输深潜救生艇到达援潜任务地点. 笔者就分别介绍一下美军最新的SRDRS与英俄援潜救生装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我国直升机医学救护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研究国内外直升机医学救护体系的建设现状,探寻我国直升机医学救护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国外发达国家的直升机医学救护模式及特点,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找出我国直升机医学救护体系的主要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建设我国直升机医学救护体系的对策建议.结果 与结论 从我国直升机医学救护的体系建设、配套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救护平台和机载医用装备4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该措施对推动我国直升机医学救护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一定的理论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多功能医疗后送模拟训练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设计一种多功能医疗后送模拟训练装置,以提高后送环境中的综合救护效能.方法:该装置主要由硬件部分与软件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含上、下平台和高频六自由度并联装置.其中高频六自由度并联装置由电动缸、连接杆和交流伺服电动机组成.软件部分包含控制系统及计算机、控制器.整个装置通过高频六自由度并联装置借助6个电动缸的伸缩完成上平台在6个自由度(X、Y、Z,α、β、γ)的运动,从而模拟出各种空间运动姿态.结果:使用该装置进行直升机、救护车2种模式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专项训练后,护理人员的适应性、稳定性、穿刺成功率均明显提高,操作用时也明显缩短.结论:该训练装置模拟逼真、经济方便,为平时护理人员实施空中、车辆动态环境下的救护技术系统化训练提供了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