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院急诊医学科近3年就诊患者疾病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某院急诊医学科近3年就诊患者疾病谱,探究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对急诊科就诊患者的影响,为合理分配急诊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某院急诊患者信息,回顾性分析3年间患者年龄、就诊专业、预检分诊、症状和疾病种类等分布特点.结果 共收集患者521 229例,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1362例,符合标准病例519 867例.其中男女比例为1:1.16,平均年龄50.76±20.176岁,以60岁~79岁和40岁~59岁年龄段相对集中.与2019年1级、2级、3级、4级患者比较,2020年各级均有下降,分别为-50.99%、-60.18%、-45.47%和-10.71%;2021年分别为-46.54%、-44.44%、-47.35%,+21.13%.按专业分布,2020年度以职业病科、急诊眼科、急诊耳鼻喉科、急诊内科下降最多,分别-57.23%、-45.48%、-41.06%和-30.50%;而急诊外科和急诊妇科在2021年度上涨了3.2%和75.35%.按症状分布,以腹痛、头痛、头晕、胸痛、胸闷、心悸患者逐年上升;发热、咳嗽、呕吐逐年减少;喘憋先下降后上升.按疾病分布,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逐年下降,心脑血管疾病逐年上升趋势.1级患者,2019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下降显著;2020年和2021年4个季度基本稳定;1级患者中60岁以上者占比51.3%-73.17%.结论 公共卫生事件常态下急诊患者出现骤然下降后逐渐上升接近恢复常态;老年患者恢复迅速,其中老年重症患者比例较高,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重症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在经口咽喉肿瘤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围手术期安全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系统在经口咽喉肿瘤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围手术期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头颈外科2020年7月27日至2021年10月31日,应用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经口切除咽喉肿瘤的55例连续性病例资料,男性44例,女性11例,年龄25~79岁。其中口咽肿瘤41例,咽旁间隙肿瘤9例,喉肿瘤2例,下咽肿瘤2例,咽后间隙肿瘤1例。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围手术期气管切开情况、鼻饲饮食及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55例患者中54例应用达芬奇机器人经口入路切除,1例梨状窝癌因下切缘暴露不佳术中改为开放手术。机器人平均手术时间为64.4 min,平均出血量为24.8 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6.9 d,平均经口进食时间为11.1 d,17例(30.9%)患者术中行预防性气管切开。38例咽喉癌患者中,同期行颈部淋巴清扫28例。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时间1~15个月,1例患者术后10个月复发,其余患者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在适应证选择合理的前提下,应用达芬奇Xi机器人手术经口切除咽喉肿瘤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某部兼职和全职潜水员体格检查结果分析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年度健康体检,探讨兼职潜水员的选拔医学依据。方法:选取某部从水面舰艇人员中选拔的兼职潜水员32名(兼职潜水员组)、某打捞中队全职潜水员47名(全职潜水员组)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海军海勤人员健康体检标准》组织潜水员年度健康体检,体检项目包括外科、内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腹部B超、胸部透视、血生化、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对比分析2组潜水员的体检结果。结果:兼职潜水员组口腔科指标阳性率高于全职潜水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兼职潜水员组与全职潜水员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兼职潜水员组总胆固醇、尿素水平低于全职潜水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兼职潜水员的选拔除基本的身体健康之外,更应重视与潜水或高气压环境有关的医学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神经营养性角膜炎患者感染性角膜溃疡诊疗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41岁,因左眼视物不清2年伴耳鸣1个月余,于2021年4月19日至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眼科就诊,眼科检查:左眼视力0.08,矫正视力0.8;双眼眼压均为18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瞳孔正圆,瞳孔直径约5 mm,直接对光反射迟钝;右眼瞳孔正圆,瞳孔直径约3 mm,直接对光反射灵敏,余眼前节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双眼视野检查示可见生理盲点,全视野范围内各部位光敏感度正常。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头颅CT检查后诊断为头颈部腺样囊性癌,行肿瘤次全切除术及放射治疗。术后6个月,患者因左眼视物不清伴分泌物增多及左耳胀痛2周,再次就诊。眼科检查:左眼视力指数20 cm;眼压19 mmHg,球结膜中度充血,角膜中央可见4 mm×4 mm溃疡,荧光素钠染色阳性,前房可见积脓,眼后段结构窥不清(图1)。激光扫描角膜共焦显微镜示病灶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图2)。结膜囊分泌物培养未见细菌及真菌生长。角膜知觉检查显示左眼角膜知觉反射迟钝。耳鼻喉科医师会诊诊断为左中耳炎。临床诊断为左眼感染性角膜溃疡,左眼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左中耳炎。给予氧氟沙星眼膏(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1次/2 h点眼,头孢曲松钠3.0g 1次/d静脉滴注。治疗5 d后,患者眼部及耳部症状明显减轻,左眼角膜溃疡范围缩小至3 mm×3 mm(图3A、B),前房积脓消失。停用全身抗感染药物,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1次/2 h点眼并佩戴角膜绷带镜。持续治疗5 d后检查发现左眼角膜上皮缺损持续不愈,予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1:1约0.2 ml球结膜下浸润麻醉后行左眼角膜羊膜覆盖术。术中将羊膜覆盖全角膜,于角膜缘进行间断缝合。术后1 d,羊膜贴敷紧密,角膜缘无渗出及分泌物(图4A)。术后1周羊膜贴敷紧密、无溶解,拆除缝线(图4B)。术后2周羊膜仍覆盖角膜,未见溶解迹象(图4C)。术后1个月检查发现溃疡病灶愈合并呈片状云翳,球结膜中度充血,角膜缘上方可见一新发1.5 mm×1.5 mm角膜溃疡灶,前房下方积脓(图4D);压迫泪囊区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自下泪小点溢出,泪囊区皮肤无红肿和压痛;结膜囊分泌物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综合诊断为左眼泪囊炎、左眼感染性角膜溃疡、左眼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左中耳炎。给予全身头孢曲松钠3.0 g 1次/d静脉滴注,局部氧氟沙星眼膏、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1次/2 h点眼抗感染治疗,治疗5 d后行左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随访1年角膜溃疡已形成角膜云翳(图5),泪道冲洗通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角膜接触镜相关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的临床诊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角膜接触镜相关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CL-iLSCD)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于2018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角膜病门诊确诊为CL-iLSCD并接受药物治疗和随访的17例患者(25只眼)的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14例,年龄为(36.4±6.9)岁。采用裂隙灯显微镜结合荧光素染色观察角膜和角膜缘尤其是上皮病变范围,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测量中央角膜上皮厚度,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密度和角膜神经纤维长度,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转归和相关因素等。结果:所纳入的患者有4~30年软性角膜接触镜戴镜史,中位数为10年;每日戴镜时间为(10.5±2.5)h。88.0%(22/25)的患眼有视力下降、眼部不适或疼痛、眼红和畏光等症状。常见体征为角膜上皮梳齿状和(或)漩涡状迟发性荧光素染色,上方角膜缘(11~1点钟方位)受累最多(25/25,100.0%),并伴随中央角膜上皮厚度、上皮基底细胞密度和神经纤维长度降低等活体影像学表现异常。结合影像学参数综合等级评估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的各为5、11和8只眼。80.0%(20/25)的患眼曾发生误诊。停戴角膜接触镜并给予以人工泪液和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药物治疗后,所有患眼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其中13只眼治愈,12只眼好转。结论:CL-iLSCD的症状缺乏特异性,且早期体征较为隐匿。停戴角膜接触镜和药物治疗是目前该病有效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视野半侧缺损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视野半侧缺损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盘旁和黄斑区血管密度的改变及其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视野指标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应用Humphery视野计30-2程序检测为视野半侧缺损的POAG患者(POAG组)28例(28只眼),同期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31名(31只眼)。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RNFL、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及视野检查等,并收集了一般信息。采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检测视盘旁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RPC)和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的血管密度。健康对照组与POAG组、健康对照组与POAG组视野正常半侧检测结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POAG组内视野缺损半侧与视野正常半侧检测结果比较采用配对秩和检验。结果:POAG组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47±12)岁;POAG组与健康对照组性别分布、年龄、眼压、中央角膜厚度、眼轴长度和眼内灌注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OAG组上、下半侧视野缺损者分别有19、9例。POAG组视盘旁RPC和黄斑区SCP血管密度分别为45.86%(34.92%~52.78%)、39.31%(32.55%~46.79%),均低于健康对照组[56.90%(51.69%~60.84%)、47.48%(37.95%~5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6.56,-5.86;均 P<0.01)。POAG组RNFL和GCC厚度分别为84.4(62.1~97.1)、76.4(60.3~92.5)μm,均小于健康对照组[110.6(95.7~131.6)、98.1(84.0~109.2)μm; Z=-6.57,-6.36;均 P<0.01]。POAG组中视野缺损半侧对应的视盘旁RPC和黄斑区SCP血管密度分别为44.12%(34.73%~53.20%)和36.81%(29.73%~47.82%),明显低于视野正常半侧对应的血管密度[51.85%(38.64%~61.02%)、41.78%(33.93%~49.22%); Z=-4.62,-4.12;均 P<0.01]。POAG组视野正常半侧对应的视盘旁RPC和黄斑区SCP血管密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 Z=-5.08,-4.95;均 P<0.01);视野正常半侧对应的RNFL和GCC厚度分别为93.0(61.9~116.5)μm和86.3(67.2~98.2)μm,均小于健康对照组( Z=-5.15,-5.35;均 P<0.01);但二者间视野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视野半侧缺损的POAG患者视盘旁RPC及黄斑区SCP血管密度降低并伴有RNFL及GCC变薄,其中视野正常半侧对应区域的视盘旁RPC及黄斑区SCP血管密度也降低并伴有RNFL及GCC变薄,提示POAG视网膜血管和结构的改变发生在视功能改变前。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01-20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局晚期下咽癌诱导免疫化疗后客观缓解率的前瞻性Ⅱ期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诱导免疫化疗治疗局晚期可手术切除的不能保喉的下咽鳞状细胞癌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并探讨影响ORR的临床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单臂Ⅱ期临床研究,入组时间为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患者,主要研究目的是评价诱导免疫化疗[卡瑞利珠单抗+TPF(多西他赛+顺铂+卡培他滨)]治疗局晚期可手术切除、不能保喉的T3-4N0-3M0期下咽癌患者的ORR,包括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诱导治疗后采用肿瘤体积评价ORR,同时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作为参考,计算治疗前、后原发灶肿瘤体积的退缩率,如肿瘤体积完全缓解或退缩PR>70%(PR>70%组),采用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如果≤70%(PR≤70%组),则手术治疗。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建库分析。结果:研究入组5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5~69岁,均接受3程诱导免疫化疗,PR>70%组患者42例,PR≤70%组9例,ORR为82.4%,达到预期主要研究目的。PR≤70%组的T分期较PR>70%组更晚,原发灶肿瘤体积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较PR>70%组更大,而肿瘤体积退缩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判断诱导免疫化疗肿瘤退缩的ORR最佳治疗前肿瘤体积截断值是39 cm 3,T分期[ OR(95% CI)为12.7(1.4~112.5), P=0.022]和原发灶肿瘤体积[ OR(95% CI)为7.1(1.4~36.8), P=0.018]是影响ORR的两个因素。 结论:诱导免疫化疗方案短期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潜力应用于今后的局晚期头颈癌的临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巩膜镜与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屈光不正成人配戴巩膜镜(SL)和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随机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期间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符合条件且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成人屈光不正患者41例(41眼)。采用计算机区组随机方法,将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RGPCL组和SL组。其中RGPCL组21例(21眼),SL组20例(20眼)。在戴镜1周、1个月及3个月进行随访,比较2组患者戴镜远视力、眼部并发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多形性变化、角膜中央厚度、眼压及主观可接受性评分间的差异。仅选择右眼数据用于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及Friedman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2组患者的戴镜远视力在取镜,戴镜1周、1个月及3个月时,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组间各个时间点眼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F=2.00, P=0.165)。2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多形性变化、角膜中央厚度的差异在3个月随访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间各个时间点在主观舒适度及视觉清晰度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镜片可操作性评分方面,取镜及戴镜1、3个月时,SL组均略低于RGPCL组( Z=2.38, P=0.017; Z=2.72, P=0.007; Z=3.70, P<0.001);在镜片可清洁性评分方面,戴镜3个月时,SL组略低于RGPC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88, P=0.004)。随访期间2组均未发现镜片相关眼部并发症。 结论::与RGPCL相比,成人配戴SL矫正屈光不正同样具有良好且稳定的视力矫正效果,且短期配戴的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创新为驱动 促进显微外科蓬勃发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显微外科是近代医学领域一门崭新的外科手术技术,它萌芽于上世纪60年代。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了骨科、整形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外科、妇产科、移植外科等多学科的发展。1989年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成立后,我国显微外科得到蓬勃发展。面对新医科教育和新时代的召唤,显微外科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搭建好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做好人才培养是促进我国显微外科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常规MRI联合高清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颅底骨髓炎和局部区域进展期鼻咽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常规MRI及高清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鼻咽-颅底骨髓炎(NP-SBO)和局部区域进展期鼻咽癌(LA-NP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7例NP-SBO和32例LA-NPC患者。记录治疗前临床特征、常规MRI特征,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ADC 最大轮廓和ADC 小圆)。DWI采用长可变回波链分段读出(RESOLVE)序列。MRI特征包括病灶的偏侧性、边缘、T 1WI信号、T 2WI信号、强化程度、强化均匀性、脓肿、鼻咽黏膜线的完整度、骨质髓腔受累、咽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情况以及其他伴随征象。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NP-SBO组与LA-NPC组间各特征和ADC值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鉴别NP-SBO与LA-NPC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常规MRI模型、ADC模型及两者联合诊断模型。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间鉴别诊断NP-SBO与LA-NPC的效能。 结果:NP-SBO组与LA-NPC组间年龄、糖尿病、颅神经受损、强化均匀性、脓肿、鼻咽黏膜线、淋巴结受累、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C 最大轮廓(OR为0.972,95%CI 0.951~0.993, P=0.011)和常规MRI特征中的脓肿(OR为0.101,95%CI 0.013~0.774, P=0.027)为鉴别NP-SBO和LA-NPC的独立预测因素。常规MRI模型(脓肿)、ADC模型(ADC 最大轮廓)和两者联合模型鉴别NP-SBO与LA-NPC的AUC(95%CI)分别为0.634(0.499~0.756)、0.870(0.757~0.943)、0.925(0.829~0.979)。联合模型的AUC优于常规MRI模型( Z=4.77, P<0.001),但与ADC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87, P=0.062)。常规MRI模型的AUC低于ADC模型( Z=2.84, P=0.005)。 结论:常规MRI联合RESOLVE序列DWI可有效鉴别NP-SBO与LA-NPC,尤其是脓肿联合病灶ADC 最大轮廓值,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