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患者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感染致脓毒性休克13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感染致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和诊疗经过,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1-2020.1新诊断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入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及妇科的糖尿病患者,均按专科规范行包含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内的手术治疗,共计462例。148例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其中89例发生感染,之中的13例发展为脓毒性休克。比较淋巴囊肿感染者中休克和非休克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BMI、糖基化血红蛋白、手术切除的淋巴结个数、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囊肿最大直径及与辅助化疗的相隔时间;分析1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始发症状和发病后首次血象、发病至引流穿刺的时间及最终转归;分析感染的淋巴囊液病原学培养和药敏结果。结果:分类变量检验显示休克和非休克患者相比,糖基化血红蛋白( P=0.018)、辅助化疗( P=0.014)和囊肿大小(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就诊时11例首发症状仅为轻中度的发热或腹痛;初次血象白细胞总数均在2万以下;从发病至穿刺的时间平均为33 h。13例患者中,有5例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1例死亡;有2例病情反复难以控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脓腔和周围脏器连通;12例患者好转后仅1例对残留的淋巴囊肿预处置,其中4例再发囊肿感染1-2次,之中2例进展为脓毒性休克,1例死亡。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常见,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酶烯类及替加环素均为敏感药物,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为50%以上。 结论:血糖控制不佳、化疗和较大的淋巴囊肿(d≥5 cm)是糖尿病患者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淋巴囊肿感染致脓毒性休克的高危因素;大多数休克患者始发症状及白细胞总数均没有显著的示警意义,导致从感染发生到穿刺引流时间较长,延误处置;早期诊断、及时穿刺引流和广谱抗生素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治疗效果欠佳时脓腔贯通周围脏器感染的可能性要被考虑。糖尿病患者在发生术后淋巴囊肿感染致脓毒性休克后,应积极干预处置较大的残留淋巴囊肿,避免再次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首次通过显像的判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14岁,近10个月间断头痛,曾有跑步后胸痛,无咳嗽、咳痰、夜间憋气等症状。患者在外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脑血管分流检测提示发泡试验(+)。后患者于本院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示:pH值7.41(7.35~7.45;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下同)、氧饱和度96.1%(95.0%~99.0%),氧分压76(83~108) mmHg(1 mm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压34(35~45) mmHg,肺泡-动脉氧分压差35(5~15) mmHg,临床考虑低氧血症待查。低氧血症是指血液中含氧量降低,动脉氧分压低于同龄人的正常下限。常见的低氧血症原因包括肺通气障碍和换气障碍。该患者二氧化碳分压不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明显升高,提示肺换气功能障碍。常见的肺换气功能障碍包括弥散障碍、通气-灌注(ventilation/perfusion, V/Q)比例失调、右向左分流,以及血红蛋白亲和力异常等。弥散障碍是氧从肺泡进入肺毛细血管的过程受损,通常由肺泡或肺间质炎性反应和纤维化所致。V/Q比例失调原因可以是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性疾病(如肺栓塞)、肺气肿等。右向左分流是指血液从右心流向左心而未被氧合,包括解剖分流和生理性分流2种类型。若血流不经过肺泡,即存在解剖分流,见于心内分流、肺动静脉畸形、肝肺综合征、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而生理性分流指的是没有通气的肺泡存在血流灌注,见于肺不张、大叶性肺炎等。发泡试验是对比增强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对患者注射手振生理盐水后,若经颅多普勒超声能够探测到其大脑动脉中气栓,即为阳性,提示存在右向左的解剖分流。该患者发泡试验(+),因此行 99Tc m-聚合白蛋白(macroaggregated albumin, MAA)肺首次通过显像(图1)及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图2),以进一步明确右向左分流的诊断及分流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aO 2和PCT联合ROX指数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气管插管时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动脉血氧分压(PaO 2)、降钙素原(PCT)联合ROX指数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气管插管时机的有效性。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湖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48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是否采用气管插管治疗将患者分为插管组(102例)和未插管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PCT、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入院1 d动脉血碳酸氢根离子(HCO 3-)、动脉血乳酸(Lac)、乳酸脱氢酶(LDH)、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氧合指数(PaO 2/FiO 2)、血压、入院30 min内和插管前30 min内最差ROX指数(ROX指数=SpO 2/FiO 2/RR)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患者气管插管时机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最佳气管插管预测截断值。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入院时WBC、LYM、CRP、Hb、LDH、HR、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插管组PLT、Lac、PCT、RR明显高于未插管组,HCO 3-、PaO 2、SpO 2、PaO 2/FiO 2、入院30 min内和插管前30 min内最差ROX指数明显低于未插管组(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插管前30 min内最差ROX指数是SAP患者气管插管时机最大的负向影响因素〔优势比( OR)=0.723,95%可信区间(95% CI)为0.568~0.896, P=0.000〕,其次是PaO 2( OR=0.872,95% CI为0.677~1.105, P<0.001);PCT是其正向影响因素( OR=1.605,95% CI为1.240~2.089, 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aO 2、PCT、插管前30 min内最差ROX指数和三者联合评估SAP患者气管插管时机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5、0.702、0.722和0.808,敏感度分别为78.1%、75.0%、81.5%和89.3%,特异度分别为66.7%、59.0%、73.2%和86.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0.23 mmHg(1 mmHg≈0.133 kPa)、2.72 μg/L、4.85和0.58。PaO 2、PCT联合插管前30 min内最差ROX指数预测SAP患者气管插管时机的AUC显著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值(均 P<0.01)。 结论:PaO 2、PCT联合插管前30 min内最差ROX指数有助于临床医师判断SAP患者的气管插管时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压氧治疗对腹膜透析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对腹膜透析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接受腹膜透析等终末期肾脏病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红蛋白(Hb)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Addenbrooke改良认知评估量表(ACE-R)各指标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2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淀粉酶升高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评估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淀粉酶升高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以及影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淀粉酶(amylase,AMS)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DKA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最终确定249例DK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次日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得的AMS水平分为正常组( n=176)和升高组( n=73)。对性别、糖尿病类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死亡例数、ICU监护例数、出院后发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次数等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或Fisher检验,对年龄、pH、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二氧化碳结合力(CO 2CP)、Ca 2+、尿素氮(BUN)、肌酐(Scr)等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院内及院外结局的差异。 结果:AMS升高组ICU监护率为50.7%,ICU监护天数中位数为4 d,总住院天数中位数为14 d,治疗费用中位数为2.8万,均高于AMS正常组( P<0.05);病死率、住院期间合并AP、出院后发生AP的比例在AMS升高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糖尿病病程、既往发生DKA次数、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率、HbA1c、pH、BUN、Scr,在AMS升高组均高于正常组( P<0.01或 P<0.05)。 结论:AMS升高的DKA患者,需要收入ICU监护病房的可能性增加,在ICU内监护天数、总住院天数及总治疗费用增加,住院期间总体病死率及出院后发生AP的可能性未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起源头隐匿的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2年6月广州某键合金丝、键合银丝生产制造企业发生一起源头隐匿的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10人中毒,其中,1人为一氧化碳中毒,9人为一氧化碳接触反应;症状为头晕、乏力、呕吐,5~7 h后指脉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为4%~10%,血气生化分析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为1.9%~5.8%。在企业碳载纯化装置中的气体检测一氧化碳浓度为34.46~37.26 mg/m 3。判断事故为碳载纯化装置运行异常产生一氧化碳气体随输气管道输送至作业岗位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本文通过排查毒物来源和中毒原因,为同类工艺预防类似事件提供警示,为化学中毒风险识别提供新的思路。同时,警示同类企业应充分考虑特定情况下的中毒风险,加强设备维护检修,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喂养流程的早期肠内营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重症营养喂养流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炎症指标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本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AECOPD并发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行常规早期肠内营养(EN),B组根据重症营养喂养流程实施早期EN,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后2周营养状况、炎症指标、心肺功能变化,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结果:营养支持2周后,B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增加幅度分别为(9.91±0.60)g/L、(7.6±0.58)g/L、(30.07±4.65)mg/L、(15.43±1.18)g/L明显高于A组(5.69±0.80)g/L、(4.20±0.47)g/L、(15.97±3.05)mg/L、(6.70±0.49)g/L,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血浆乳酸(LA)降低幅度分别为(39.07±5.55)mg/L、(1.24±0.22)ng/L、(1.11±0.13)mmol/L明显高于A组(18.94±3.18)mg/L、(0.58±0.17)ng/L、(0.70±0.09)m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后2周N端-型脑尿肽前体(Nt-proBNP)、射血分数(LVE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及拔除气管插管后24 h血氧分压(PaO 2)、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PaO 2)/吸入氧分数(FiO 2))升高幅度分别为(25.17±1.71)mmHg、(231.53±5.39)%明显高于A组(12.17±1.59)mmHg、(164.60±5.66)%,B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降低幅度(25.26±1.66)mmHg明显高于A组(20.11±1.08)mmHg,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天数分别为(10.17±0.46)d、(15.70±0.23)d低于A组(12.30± 0.64)、(17.93±0.52)d,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常规早期肠内喂养相比,AE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基于重症患者喂养流程的早期肠内营养可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减轻炎性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信息化引导下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处置流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持续无创辅助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信息化引导下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ENAD)处置流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持续无创辅助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混合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需要持续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的39例COPD患者。以2022年1月28日完成危重患者ENAD管理软件研发为时间节点,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1月28日收治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29日至7月31日收治的19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接受一致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对照组实施以肠内营养不耐受处置流程为核心的常规ENAD处置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信息化引导下ENAD处置流程,通过系统软件主动抓取ENAD患者信息,提醒医护团队完善腹泻相关检查并提供备选处置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止泻时间、喂养中断率及针对腹泻干预7 d后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血生化指标、血电解质代谢异常发生率、日持续无创辅助通气时间与气管插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除基础脉率存在差异外,在性别分布、年龄及入院时生命体征、基础营养状态、动脉血气分析、血生化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当出现ENAD后,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更早获得止泻〔d:3.00(2.00,3.25)比4.00(3.00,5.00), P<0.01〕,且喂养中断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53%(2/19)比65.00%(13/20), P<0.01〕;针对腹泻干预7 d后,观察组患者能量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kJ·kg -1·d -1:66.28(43.34,70.36)比47.88(34.60,52.32), P<0.01〕,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b(g/L):119.79±10.04比110.20±7.75,Alb(g/L):36.00(33.75,37.25)比31.00(30.00,33.00),PAB(mg/L):155.79±25.78比140.95±14.97,均 P<0.05〕,日持续无创辅助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h:14(12,16)比16(14,18), 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mmHg(1 mmHg≈0.133 kPa):66.00(62.00,70.00)比68.00(67.50,70.05), P<0.05〕;而两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血电解质代谢异常发生率、因急性呼吸衰竭需要气管插管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信息化引导下ENAD处置流程可使发生ENAD的COPD持续无创辅助通气患者更早获得止泻,并能够改善患者蛋白质能量代谢与呼吸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动脉血气分析在全身麻醉后监测复苏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在全身麻醉后监测复苏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麻醉复苏室2017-2019年全身麻醉后复苏患者1 762例,对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明显异常者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动脉血气分析明显异常患者79例,占病例总数的4.48%(79/1 762),其中氧合指数降低20例,占25.30%(20/79),手术后高二氧化碳血症3例,占3.80%(3/79),术后高血糖6例,占7.59%(6/79),术后低血糖7例,占8.86%(7/79),术后高钾血症6例,占7.59%(6/79),术后低钾血症34例,占43.04%(34/79),术后低血红蛋白血症3例,占3.79%(3/79)。结论:在全身麻醉后监护复苏室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不但可以帮助麻醉医生及时发现患者内环境的异常变化并及时进行必要的处理,还可以评估处理的效果,对减少围术期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从而使患者更安全地度过围术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达格列净致糖尿病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患者非高血糖性酮症酸中毒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43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24 h停用达格列净,术前1 d晚8:00禁食和停用口服药物。手术当日行体外循环前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及血糖均正常。术后7 h拔除气管插管。手术次日葡萄糖11.2 mmol/L,阴离子间隙13 mmol/L,恢复术前降糖、降压和调脂药物治疗,恢复正常饮食。术后第3天早晨,患者出现呼吸浅快、纳差、尿多、烦躁等症状,血气分析示pH 7.08,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11 mmHg(1 mmHg=0.133 kPa),碱剩余-24.5 mmol/L,实际碳酸氢根3 mmol/L;葡萄糖10.4 mmol/L,钾离子5.3 mmol/L;尿常规示酮体(+++)。经补液、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和胰岛素治疗,10 h后复查血气分析pH 7.44,PaCO 2 32 mmHg,碱剩余-2.5 mmol/L,实际碳酸氢根21.7 mmol/L,阴离子间隙12 mmol/L;葡萄糖6.7 mmol/L;尿常规示酮体(++)。术后第4天患者症状逐渐好转,应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和胰岛素注射液进行血糖管理,因考虑患者酮症酸中毒与达格列净相关,停用该药。术后第15天降血糖方案调整为二甲双胍0.85 g口服、2次/d,阿卡波糖50 mg口服、2次/d,格列美脲2 mg口服、2次/d。此后,患者空腹血糖维持在8.2~10.6 mmol/L,餐后血糖维持在8.2~13.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3%,未再出现酮症酸中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