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科学视域下医学院校ESP课程体系的生态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医学院校研究生的ESP课程(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兼具自然及社会双重属性,注重专业应用型语言的学习及实践,构建具备职业、社会境脉特征的英语教学生态体系是探索医学院校高水平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设计的实施研究理念,设计与构建了情景仿真式课程模式,实施了任务型语言教学,完成了混合式关联课堂体系模式的探讨与融合性教师角色的分析。在课堂实践基础上,将创新课程理念与ESP课程生态体系构建有机结合,进一步指导学习科学视域下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验证了ESP课程体系生态构建的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院校“双驱型”教师发展模式及其驱动路径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双驱型”教师专业发展是以教育生态学、教师激励理论为基础,通过内在驱动和外在驱动两条轨道来促进教师完成从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换。教师专业发展内在驱动路径包括社会主义信仰驱动、职业良心驱动、职业境界驱动;外在驱动路径包括规范化的管理制度驱动、校本化教研活动驱动、医教协同驱动、校园文化正能量驱动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力衰竭患者延迟就医原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延迟就医原因,为引导心力衰竭患者及时就医、增加院内及院外护理范畴、优化护理模式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6—7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延迟就医的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健康生态学模型"为理论基础,对15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应用质性研究中的描述现象学分析方法及Nvivo11.0中文版软件辅助分析资料,对访谈资料分析与提炼。结果:15例心力衰竭患者延迟就医时间为7~44 d,延迟就医原因可归纳为5个主题群:症状认知不足;疾病管理能力缺乏;特殊人群的认知和经历;家庭社会支持不足;医疗延迟。结论:医护人员应优化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及模式,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时识别特殊患者并给予针对性干预,探索心力衰竭患者获得院外优质医疗资源支持的途径进而改善延迟就医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行动情景网络分析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治理体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命题,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治理体系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各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践已经表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治理具有复杂性,根据治理对象社会经济属性一一匹配治理模式,在政府与市场之间线性地寻求治理方案的传统治理逻辑已经无法有效应对其复杂性.以复杂系统视角重新审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治理,深刻把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治理体系的复杂结构,才是应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治理复杂性的治理之道.基于此,以丽水为案例,引入行动情景网络分析方法,通过识别丽水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治理体系建设的两个演进阶段,定性分析了一个完善、有效、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治理体系的复杂结构.结果表明: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治理体系建设经历了以生态产品数量质量提升为前提、生态产业化为重点到以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为切入点、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为重心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治理转型,两阶段的关键行动者均为丽水政府,但政府治理方式发生了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变,更多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参与其中、制度规则不断完善、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经济价值得到显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甘南高寒草甸碳收支时空格局及动态模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草甸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碳汇功能,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区域尺度草甸生态系统碳通量的精准模拟,可以为揭示草地碳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反馈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生态过程模型则是分析和预测区域碳平衡的重要途径.以甘南州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参数优化后的Biome-BGC模型,模拟1979-2018年高寒草甸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以表征该区域碳收支的时空分布特征.以上述40年实测气象数据为基准,并结合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中的3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情景,对甘南州2019-2100年高寒草甸碳收支进行情景模拟.结果表明:(1)参数优化后的Biome-BGC模型能较好的模拟甘南州高寒草甸GPP和NEP,且GPP模拟对比NEP的模拟效果更好;(2)甘南州高寒草甸在整个研究阶段表现为碳汇,过去40年GPP、NEP波动范围为600-1100 g C m-2 a-1、150-300 g C m-2 a-1,GPP显著上升,NEP呈波动性上升趋势.未来暖湿化情景下,高寒草甸碳收支年际波动较大,NEP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2060年前后出现极小值,年均增幅约为2.02 g C m-2 a-1,气温、降水和大气CO2浓度升高共同影响该地碳收支格局;(3)季节尺度上表现为冬春季节为碳源、夏秋季节为碳汇,植被生长季固碳作用增强.年内GPP、NEP呈倒"U"型变化趋势,峰值均出现在7、8月,低温以及持续增温对碳汇具有抑制作用,生长季降水量与植被生产力呈正相关;(4)碳汇/碳源的空间分布随时间而变化,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总体上碳汇增长率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及模式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探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及模式是国家公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关键.构建了国家公园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分析国家公园生态产品特征并划分类别,以神农架国家公园试点为例,探究了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与机制,建立了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结果表明:(1)国家公园复合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构成,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整体.(2)国家公园生态产品具有生物生产性、资源稀缺性、人类收益性、地域整体性、政策依赖性、利益平衡性等特征,识别与分类生态产品有助于复合生态系统的平稳运行与健康发展,进而实现生态产品价值.(3)国家公园生态产品总体分为公共性、准公共性和经营性三类,并由政府主导、社区主导、市场主导与多主体复合型路径组成的价值实现路径体系完成价值实现.(4)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由生态保护机制、经济发展机制、社区进步机制和协调保障机制四部分构成,服务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社区振兴三个目标.(5)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以生态保护为首要任务、旅游发展为实现路径、社区振兴为核心目标,构建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旅游发展-社区振兴"共生模式,并进一步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态旅游模式,以协调处理神农架国家公园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内的矛盾,实现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的最大化.综上所述,丰富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并为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与决策参考.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旅游发展-社区振兴"的共生模式以及国家公园生态产品实现的生态旅游模式,将为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加全面与有效的路径与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电话指导公众实施心肺复苏行为动机及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索公众关于电话指导下实施心肺复苏的动机及需求,为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于2023年5-6月对14名市民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传统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微观系统-积极动机与自身能力困扰并存;中观系统-"电话指导公众实施心肺复苏"事件相关群体的影响;宏观系统-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结论 公众内心具有"电话指导下实施心肺复苏"的积极行为动机,但同时受其自身能力以及事件相关群体的影响而产生消极行为动机,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公众"电话指导下实施心肺复苏"的重要需求.心肺复苏的教育普及工作需结合公众具体需求创新培训模式,同时完善救助相关法律条款,统一调度员资质、尽快构建中国电话指导心肺复苏标准流程等,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电话指导心肺复苏,以期提升早期心肺复苏实施率及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我国东北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6/22
水、能源和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基础物资,其供给均主要源于生态系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资源需求量激增,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趋于紧张.厘清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关系、优化基础资源配置对生态系统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生态系统供需关系研究已较为广泛,但基于水-能源-粮食纽带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还相对较为缺乏.因此,以东北地区为例,基于水-能源-粮食关系视角,首先,借助InVEST模型、供需指数(SDI)、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产水(WY)、固碳(CS)和粮食(FP)供需服务时空格局、相关性和空间匹配模式;其次,基于省级、市级、县级、流域、格网5种不同空间尺度,进一步探究了各服务的空间尺度效应,并确定资源管理的最优空间尺度;最后依据"分区控制-分类策略-分级治理"理念提出了一种水-能源-粮食集成管理方案和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东北地区的供给服务中WY和FP为上升态势、CS为下降态势,就空间分布来看,WY和CS大致为"东高西低",FP则是"西南、东北高,西北、东南低";需求服务中WY、CS和FP均为上升态势,空间上大致呈"中间高四周低"分布.(2)WY和FP的SDI上升,CS则相反;不同尺度下的SDI具有空间异质性,县域尺度最为显著.(3)FP为主要功能分区,重点管控为主要分类,亟待全面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本研究对区域基础资源合理配置和可持续的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科学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对东北地区生态系统供需服务匹配以及水-能源-粮食纽带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出行即服务系统理论与实践:回顾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4/5/25
交通是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中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也是数字化渗透及数字平台最为活跃的领域.出行即服务(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系统是绿色交通的典型代表,是一种新型交通组织和供给方式,反映了当前出行需求的深刻变化和城市交通组织范式转变的耦合.全球范围内已出现了上百个大小规模不等和模式各异的MaaS实践创新,北京MaaS是中国持续至今、影响最大的MaaS实践.目前MaaS实践提出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基于欧美发达国家,无法充分描述和分析中国实践.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延伸纳入了中国经验,提出了具有全球普适性的一个MaaS系统分析框架,强调辨析全球范围内的MaaS异同均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即嵌入的社会背景、发展目标和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并应用此框架对国内外五个典型MaaS进行了比较研究,重点解码了北京MaaS的激励机制、商业模式和商业生态.本文旨在推动MaaS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全球发展,重点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关注:(1)MaaS系统的发展再次考验着城市交通如何回归其公共属性;(2)MaaS实践嵌入在城市社会背景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模式选择是对城市既有社会背景和交通格局的继承,但也可能就此发生转向.MaaS打开了一次城市交通转型的机会窗口;(3)MaaS系统的可持续运营依然面临挑战;(4)数字技术带来数据产权、数据隐私和安全等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所有研究案例表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匹配治理模式创新,MaaS生态的协同进化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基于费曼学习法的"生态工程"教学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采用费曼学习法"以教促学",以输出和复盘的模式,通过了解身边的稻鱼共生案例设定学习目标,分析桑基鱼塘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对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本地河流和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实际案例进行复盘,实现自我检测,最后化繁为简进行概念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对生态工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好地建构生态功能的知识体系,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