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干预效果。方法: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以北京市顺义区人口规模和医疗卫生条件相当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现场,招募400例新近诊断的高血压患者,以社区为单位,采用整群随机分组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206例)和对照组(194例)。对干预组进行3次20~30 min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前后分别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健康素养和健康信念等信息,并进行血压测量。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两组对象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中完成研究的患者分别为134和129例。调整年龄、性别、家庭月收入、医疗保险、常见慢性病、高血压家族史等因素后,干预使健康信念的感知服药障碍维度得分提高了1.65分( P=0.016),感知高血压严重性维度得分下降了0.73分( P=0.018)。干预使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下降了7.37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下降了4.07 mmHg,β(95 %CI)值分别为-7.37(-11.88,-2.86)、-4.07(-7.30,-0.84)。健康信念的感知高血压易感性和自我效能维度对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困境分析与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应对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陷入居民主动性缺失、依从性差的困境。文章引入健康管理“诊断标准”的概念,并提出构建主动健康指数的设想,通过对公众健康主动性以及健康风险两方面进行评价,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健康评估的实际可操作性,为提升居民健康管理主动性,持续推进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助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网络平台的全科医生服务对慢性病共病患者积极度及其健康结局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基于网络平台的全科医生服务对慢性病共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全科医生及其团队基于网络平台,对某功能性社区626例慢性病共病患者提供为期1年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健康咨询、膳食及运动指导、发布健康资讯、建立健康档案和合理用药指导5项个体化健康管理计划。比较干预前、干预中(干预6个月)、干预后(干预1年)患者的积极度、生命质量、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并分析患者积极度和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626例患者中,536例完成为期1年的干预,失访率为14.38%(90/626)。干预前、中、后患者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整体生命质量评分均有所增加( F值分别为12.350、13.215、10.515、29.114、42.972、10.951、89.783、33.311,均 P<0.05);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 F值分别为30.039、33.849、7.152、27.453、59.938、214.270、73.488、62.014,均 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 F=16.491, P<0.01);积极度总分增加( F=9.471, P<0.01),积极度水平分级发生变化(χ 2=16.183, P<0.05);但躯体疼痛评分( F=1.486, P=0.227)无变化;积极度与一般健康状况( r=0.099, P=0.013)、精力( r=0.101, P=0.011)、精神健康评分( r=0.099, P=0.013)存在弱相关。 结论:全科医生基于网络平台对慢性病共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可提高患者积极度水平,改善患者的健康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维持社区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的最佳证据总结和实践建议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以证据的转化和应用为目标,聚焦维持社区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的策略,全面检索、整合相关最佳证据,形成实践建议,为相关证据的实施提供科学、可靠、与时俱进的依据。方法:根据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由上至下循序逐层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DynaMed、世界卫生组织、中华医学会、英国国家卫生与保健优化研究所、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新西兰指南工作组、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获取2017年1月1日—2022年3月1日与维持社区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相关的所有循证知识库资源、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系统综述等类型的所有文献,根据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按工具要求由2~4名研究员对不同类型文献进行独立的方法学质量评价,提取、汇总最佳证据,形成实践建议。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循证决策2篇、指南6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3篇、系统评价再评价2篇。从"整体建议、健康收益、多样化运动训练、有氧训练、平衡训练、肌肉强化/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7个维度提取汇总了22条最佳证据,并形成实践建议。结论:医护人员应采用基于循证方法学的实践建议对社区老年人维持身体活动能力进行管理指导和提供咨询,帮助老年人群更好地维持身体活动能力,从而获得更多健康收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应用智能语音外呼系统向社区慢性病患者科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通过应用智能语音外呼系统对社区签约患者进行科普教育、提高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认知水平和自我防护能力的效果。方法:将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和防护措施设计为12个科普教育模块,从每个模块中提炼出3~6个核心要点作为科普内容。2020年1月23—29日,应用智能语音外呼系统在不同时段对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的所有12 338例慢性病患者进行批量语音电话外呼和发送短信,开展科普教育。采用等距抽样的方法从签约患者中抽取400例,应用智能语音外呼系统调查患者对科普知识的掌握得分情况、科普知识的获得方式以及对本研究开展的科普教育的满意度。设置去敏感化数据查询条件,从智能语音外呼系统数据库查询上述指标的外呼结果。结果:有效接通语音外呼电话98 487人次,人均呼叫时长为2.24 min,呼叫总时长折合工作日488.5 d。有效发送信息141 201条,阅读率为97.8%(141 201/144 405)。语音外呼科普教育后,患者对12个新冠肺炎知识和防护措施科普教育模块掌握情况调查得分均较科普教育前显著提高( t=22.4、27.5、24.3、31.2、25.6、18.9、22.5、27.3、28.1、26.4、15.2、22.6,均 P<0.01)。94.8%(235/248)的患者新冠肺炎科普知识主要来源于语音外呼。患者对应用智能语音外呼系统开展科普教育的总体满意度为90.8%(225/248)。 结论:通过采用语音外呼系统对患者科普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其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和防控措施的认知水平,该种方式患者接受度高,值得国内其他城镇社区参考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社区中老年人群肾功能恶化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指数)与社区中老人群肾功能恶化的关联。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2次的4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根据基线TyG指数四分位数水平对入选人群进行分组,分为 Q1组、 Q2组、 Q3组和 Q4组。收集基线时入选者既往史、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的相关信息。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对入选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3年3月31日,收集终点事件[包括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快速下降和新发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yG指数与终点事件发生的关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yG指数对社区中老年人群发生肾功损害相关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入选4 988人,年龄(59.76±6.28)岁,男性1 396人(28.0%), Q1组、 Q2组、 Q3组和 Q4组均为1 247人。随访56(52,58)个月,期间1 094人(21.9%)发生eGFR快速下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TyG指数为连续变量时,随着TyG指数升高eGFR快速下降的风险增加( OR=1.34,95% CI:1.17~1.52, P<0.001);以 Q1组为参照, Q2、 Q3、 Q4组的TyG指数均与eGFR快速下降呈正向关联,且随TyG指数的增加eGFR快速下降的风险增加(趋势性检验 P=0.002)。随访期间200人(4.0%)新发CK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TyG指数为连续变量时,随着TyG指数升高新发CKD风险增加( OR=1.57,95% CI:1.19~2.06, P=0.001);以 Q1组为参照,仅 Q4组新发CKD风险增加( OR=1.85,95% CI:1.13~3.03, P=0.014)。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与eGRF快速下降和新发CKD存在线性关联(均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预测社区中老年人群eGFR快速下降和新发CKD的 AUC分别为0.536(95% CI:0.516~0.556, P<0.001)和0.588(95% CI:0.548~0.627, P<0.001)。 结论:TyG指数升高是社区中老年人群eGFR快速下降和新发CK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对于社群中老年人群肾功能恶化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联体模式下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在门诊高血压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医联体模式下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在门诊高血压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多学科门诊及北京市朝阳区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属社区为我院医联体)就诊的18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91例)和对照组(8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按照医联体模式开展6个月的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采用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测评量表)、治疗依从性(采用高血压病治疗依从性评价量表)、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饮食管理、用药管理、病情监测、运动管理、工作与休息、情绪管理6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遵医服药行为、不良服药行为、日常活动管理行为及烟酒嗜好4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医联体模式下微信平台提供了规范、一致、连续、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提高门诊高血压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工智能电话随访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电话随访的接听、信息采集、一致性情况等进行分析,以评价AI技术在社区慢性病随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 2020 年 9 月 1 日—9 月 30 日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对象中需随访的高血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AI随访系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对采集到的内容进行有效信息提取,自动生成随访结果.结果:本次研究所覆盖的高血压患者为 4 070 例,其中 3 887 例进行了应答,电话接通率为95.50%,有效应答人数为 3 529 例.二分类及多分类条目的信息采集率及一致率与询问次序呈低度负相关,定量类条目的信息采集率及一致率与询问次序呈低度正相关.AI电话随访系统共采集了52 852 条信息,语音信息采集完整率为71.31%,其中 49 677 条信息与人工复核结果一致,语音识别信息一致率为93.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数据类型、年龄及AI电话随访拨打时间是对语音识别信息一致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建议通过加载方言语音包、设置更为智能化的交互问询、更加标准化的答案设置及个性化的电话随访拨打时间等提升AI电话随访的信息采集率及一致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行为事件访谈法探讨乡村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乡村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特征。方法:该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提取乡村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特征,并对全国范围内的18名乡村全科医生进行行为事件访谈,访谈于2019年1—4月进行。根据访谈结果对胜任力特征条目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提取乡村全科医生鉴别胜任力和基准胜任力。结果:共获得约4.6万秒的访谈录音和约17.5万字的访谈文本,提取得到“敬业精神”“利他主义和奉献精神”“具有爱心和同情心”“出诊服务”“良好关系的建立”“成就导向”“有自己的专长”“主动了解社区人口动态及健康状况”8项鉴别胜任力,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基本医疗操作技能”“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中医诊疗能力”“社区合理用药”“转诊服务”“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和评价”“社区重点人群保健”“了解医疗卫生体制及相关政策”“急诊急救处理能力”10项基准胜任力。结论:该研究初步得到了乡村全科医生岗位的8项鉴别胜任力和10项基准胜任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互联网的膳食自我管理对海口市社区高血压高危人群血压的干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研究通过对海口市社区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干预,探讨互联网+膳食自我管理干预技术对高血压高危人群的血压控制效果,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的防治提供参考。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7至12月期间在海口市15个社区招募295名高血压高危人群,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15个社区随机分为空白组、传统组和互联网+组3个组。空白组即课题组不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组(99名),所在社区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之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进行常规干预;传统组(95名)在空白组的基础上,由课题组额外采取举办讲座和分发科普书籍等传统方式进行干预;互联网+组(101名)在传统组的干预基础上额外采取互联网手段进行干预。于6个月后对其进行一般状况调查、实验室生化检查和体格测量。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干预前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干预后组间比较用协方差分析,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调整法;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区间)即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组间的两两比较使用k样本Kruskal-Wallis单因素ANOVA法。用构成比或率描述计数资料,在干预前组间均衡可比的前提下,干预后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调整法。结果显示,共纳入295名调查对象,其中男性占35.6%(105名),女性占64.4%(190名);年龄范围为55~74岁、(64.69±5.73)岁;95.6%(282名)为已婚。三组调查对象入组时在性别、年龄、家族史、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态、饮酒习惯、规律运动、膳食情况、SBP(收缩压)、DBP(舒张压)、脉压差、BMI(身体质量指数)、叶酸、24 h尿钠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干预后饮酒率表现为互联网+组(29名,28.7%)<传统组(47名,49.5%)<空白组(66名,66.7%)( χ2=28.948, P<0.001);规律运动率表现为互联网+组(37名,36.6%)高于传统组(18名,18.9%)和空白组(16名,16.2%)( χ2=13.476, P=0.001)。干预后,与空白组参与者相比,互联网+组参与者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钠和叶酸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与传统组参与者相比,互联网+组参与者的能量、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干预后互联网+组[SBP:(128.95±6.55)mmHg,DBP:(79.88±5.75)mmHg]和传统组的的血压水平[SBP:(129.63±8.41)mmHg,DBP:(79.77±7.73)mmHg]均低于空白组[SBP:(132.93±8.41)mmHg,DBP:(82.42±7.76)mmHg](SBP: F=9.417, P<0.001;DBP: F=6.967, P=0.001),而互联网+组的24 h尿钠水平(143.63±38.58)mmol/24 h低于传统组(163.31±35.67)mmol/24 h和空白组(154.14±35.52)mmol/24 h( F=11.509, P<0.001)。综上,和传统干预方式相比,“互联网+膳食自我管理干预”模式更可能促进高血压高危人群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改善血压与24 h尿钠水平,利于CVD预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